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商洛市。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距西安108公里。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是华夏汉字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农村文化艺术发展气氛浓厚。
在建设文化先进县的过程中,该县农村文化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
一、洛南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文化在结构、水平的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调查显示: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达到了96%,高于城市居民。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家里没订阅专刊杂志的占90%;一天中不看报、不读书的占97%,不上网的占80%。农民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许多农民大部分时间是在牌桌上度过的。二是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显示:受访农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足百元元,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50元以下。当然在农村也不乏一部分高消费群体,在受访者中年文化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有3.3%,说明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文化消费方面也先“富了起来”。
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较多。一是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村级文化建设中,普遍比较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验收合格后,财政有一定的以奖代拨资金,但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经费大多不足。尽管绝大多数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但图书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管理人员的劳务支出过低等原因,影响了图书室功能的发挥。在欠发达地区的村子,文化转移支付太少,乡镇财政捉肘见襟,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文化活动支出。二是村级文化设施落后。村级文化设施是农民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村级文化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广,但老百姓对文化阵地不足的呼声和意见仍然十分强烈。原因是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少文化设施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存在文化设施“建而不用、挪作它用”等情况。三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尽管农村电影放映和文化下乡演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岁末年终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落实到每个村的演出场次极其有限。村文化活动室大多是老年活动室,活动内容仅局限于村民看看电视,进行棋牌娱乐,翻翻报刊,进行健身锻炼。部分文化活动搞得不错的村里,也大多是老人的文化活动项目,青年农民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缺位的主角。四是农村文化市场不健全。由于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且比较单一、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的需求。受物质利益的驱动,经营者更倾向于急功近利的低级趣味的文化产品,热衷开发和利用质量低俗的娱乐消遣特质产品。有的大搞“黄色消费”,看黄色录像、黄色书刊;有的大搞炫耀性消费,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大讲排场,畸形消费。五是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洛南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2.25%以上,文盲半文盲占6.84%。较低的文化程度,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文化需求。同时,受傳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农民重物质需求、轻精神需求的行为特征较为明显。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对自身文化需求无暇顾及。一些农村虽然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参与活动的人却不多。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建设文化大市、实施文明素质工程的高度,从搞好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建设各项措施,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努力使洛南县的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一)多举措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加强和扶持农村文化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为“三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基层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建设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通过配备村文化活动器材、安排基本文化活动经费等方式,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要求。
2、建立和完善区域城乡文化设施共享机制。利用城市有线数字网络设施、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方面的资源,提升公共文化传播能力,实现城乡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要实施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全社会的文化资源,促进城市与农村文化同时发展、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二)广范围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
1、积极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鼓励各类中介机构引进和组织各种适合农民和农民工观赏需求的大型晚会和娱乐演出项目,以重大文化活动为平台,积极创演、引进适合广大农民群众观赏需求的演艺和活动项目,并通过农民文化艺术节、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各类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适当增加对到农村进行公益性演出的补贴,鼓励各类文艺单位、文艺团体组织和创演面向农民和农民工的小成本演出剧目,努力降低演出票价,鼓励国有演出场所举办公益性、低票价、特价票的演出。加大面向“三农”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力度,特别要重视政策法规类、信息知识类和文体娱乐类等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新闻媒体要开办一批为“三农”服务的专栏、专版和节目,文艺生产单位要创作一批为“三农”服务的文艺作品,宣传部门要编写一批面向“三农”的宣传教育资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努力加大农村“种”文化的力度。在“送”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大“种”的力度。农村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三难”问题,依旧是当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问题。要继续实施“万场演出进农村”、“百万册图书送农村”、“万场电影下农村”的“三万工程”。积极组织县级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子,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下基层调研服务,把文化资源全方位地配送到农村。同时要发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集镇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民间职业演出公司、农村文化俱乐部等,切实把文化“种”到基层。
(三)全方位提升农村文化群体素质
1、注重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立足农村,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着力培养群文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综合执法管理人员等多支文化队伍。
2、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农村文化需求水平的关键。要科学制定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对留守农民、转移农民、农民党员等进行分类教育培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村民道德教育,从农民文化需求观念上进行引导改进。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竞赛活动,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乡镇评比活动等,培育和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观念。同时要帮扶农民拓展就业门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需求水平和消费能力。
在建设文化先进县的过程中,该县农村文化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
一、洛南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文化在结构、水平的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调查显示: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达到了96%,高于城市居民。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家里没订阅专刊杂志的占90%;一天中不看报、不读书的占97%,不上网的占80%。农民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许多农民大部分时间是在牌桌上度过的。二是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显示:受访农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足百元元,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50元以下。当然在农村也不乏一部分高消费群体,在受访者中年文化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有3.3%,说明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文化消费方面也先“富了起来”。
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较多。一是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村级文化建设中,普遍比较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验收合格后,财政有一定的以奖代拨资金,但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经费大多不足。尽管绝大多数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但图书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管理人员的劳务支出过低等原因,影响了图书室功能的发挥。在欠发达地区的村子,文化转移支付太少,乡镇财政捉肘见襟,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文化活动支出。二是村级文化设施落后。村级文化设施是农民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村级文化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广,但老百姓对文化阵地不足的呼声和意见仍然十分强烈。原因是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少文化设施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存在文化设施“建而不用、挪作它用”等情况。三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尽管农村电影放映和文化下乡演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岁末年终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落实到每个村的演出场次极其有限。村文化活动室大多是老年活动室,活动内容仅局限于村民看看电视,进行棋牌娱乐,翻翻报刊,进行健身锻炼。部分文化活动搞得不错的村里,也大多是老人的文化活动项目,青年农民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缺位的主角。四是农村文化市场不健全。由于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且比较单一、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的需求。受物质利益的驱动,经营者更倾向于急功近利的低级趣味的文化产品,热衷开发和利用质量低俗的娱乐消遣特质产品。有的大搞“黄色消费”,看黄色录像、黄色书刊;有的大搞炫耀性消费,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大讲排场,畸形消费。五是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洛南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2.25%以上,文盲半文盲占6.84%。较低的文化程度,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文化需求。同时,受傳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农民重物质需求、轻精神需求的行为特征较为明显。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对自身文化需求无暇顾及。一些农村虽然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参与活动的人却不多。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建设文化大市、实施文明素质工程的高度,从搞好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建设各项措施,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努力使洛南县的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一)多举措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加强和扶持农村文化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为“三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基层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建设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通过配备村文化活动器材、安排基本文化活动经费等方式,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要求。
2、建立和完善区域城乡文化设施共享机制。利用城市有线数字网络设施、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方面的资源,提升公共文化传播能力,实现城乡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要实施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全社会的文化资源,促进城市与农村文化同时发展、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二)广范围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
1、积极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鼓励各类中介机构引进和组织各种适合农民和农民工观赏需求的大型晚会和娱乐演出项目,以重大文化活动为平台,积极创演、引进适合广大农民群众观赏需求的演艺和活动项目,并通过农民文化艺术节、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各类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适当增加对到农村进行公益性演出的补贴,鼓励各类文艺单位、文艺团体组织和创演面向农民和农民工的小成本演出剧目,努力降低演出票价,鼓励国有演出场所举办公益性、低票价、特价票的演出。加大面向“三农”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力度,特别要重视政策法规类、信息知识类和文体娱乐类等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新闻媒体要开办一批为“三农”服务的专栏、专版和节目,文艺生产单位要创作一批为“三农”服务的文艺作品,宣传部门要编写一批面向“三农”的宣传教育资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努力加大农村“种”文化的力度。在“送”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大“种”的力度。农村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三难”问题,依旧是当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问题。要继续实施“万场演出进农村”、“百万册图书送农村”、“万场电影下农村”的“三万工程”。积极组织县级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子,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下基层调研服务,把文化资源全方位地配送到农村。同时要发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集镇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民间职业演出公司、农村文化俱乐部等,切实把文化“种”到基层。
(三)全方位提升农村文化群体素质
1、注重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立足农村,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着力培养群文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综合执法管理人员等多支文化队伍。
2、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农村文化需求水平的关键。要科学制定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对留守农民、转移农民、农民党员等进行分类教育培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村民道德教育,从农民文化需求观念上进行引导改进。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竞赛活动,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乡镇评比活动等,培育和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观念。同时要帮扶农民拓展就业门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需求水平和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