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无处不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zheng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不可能脱离社会,也就是说教育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决定的。因此,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知道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生活化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学教材,非常注意编排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联系的内容,许多知识的引入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找准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展开,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数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数一数”、“比一比”分别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儿童乐园和最熟悉的家里的客厅、厨房为场景,“统计”、“认物体”则选择了小朋友最喜欢的过生日场景和搭积木活动。教材中大量的例题也是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如体育活动、图书室借书、栽花植树、乘车郊游、游乐场玩耍、买学习用品或玩具等。
  这些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有趣,实现了书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沟通,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充满兴趣地自由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便会充满生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二、教学做合一促进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认为, “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每次接触新的知识点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些零碎的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没有硬生生地给学生灌入哪张是1元,哪张是10元,而是让学生自己带来人民币,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人民币,因此他们介绍的非常好,代替了老师硬生生的讲解,像这样“兵教兵”的活动更是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解决“找钱、付钱、换币”这一教学难点,我为学生布置购物场景,让学生模拟购物。通过这样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了自主参与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设计生活习题感受数学价值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法论上,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上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因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物体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家里也找一找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学了《确定位置》后,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房屋的东南西北都有些什么;学了《统计》后,让学生到校园里去统计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学了《分一分》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铅笔盒和书包……对于这些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觉自己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生活教育就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的教育,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无处不生活,我们反对“教死书、死教书”,反对脱离生活的假教学,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这样学生就将会在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充满兴趣地自由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便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通过色、形、声、光,将教授过程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大量的感性材料能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供有力的帮助,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
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就像牧羊人把他们的羊儿领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诗歌散文、故事评论、科技文摘、文学名著,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书刊,图书馆应有尽有,任学生自由选读,让学生与心爱的书籍结伴,在优美的篇章中体会读书之乐趣。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读者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选择文献的范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阅读情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受启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在学习接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后
低年段的语文课文中,每一课的生字量都比较大,造成了孩子较重的识字负担。而且孩子们的识记方法相对较单一,总跳不出陈旧思维圈,导致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自主识字倡导课堂中的识字重在教会学生识字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识字主动性。 编“识字歌”,是低年段孩子在自主识字过程中将生字的“音形义” 三个方面巧妙结合,从而进行有效记忆的新方法,提升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也初步养成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
少先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经过一代代师生在少先队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精神风貌与行为方式,是教师、学生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以及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前苏联学者斯比尔金说:“文化—这是人的本质,人类的特性”。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当下,经济在转型。少先队工作也应朝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型。少先队组织是全体少先队员的家,家是温馨甜蜜的。辅导员老
教学难点是教学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关键性知识点,它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当学生难以甚至无法越过些障碍时,往往表现出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下降,甚至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教学难点又是撬动学习思维的杠杆,它可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能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确定教学难点,注意调整教学难点的难度和份量;准确掌握教学难点中关键的问题,寻求解决难点的途径和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小学生由于词汇量小,语感能力还未形成,理解力也差,听别人说话抓不住要领,不善于猜测词义,几乎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符合学生知识层次、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的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拟从小学生英语阅读目的、策略、及原则方面作一阐述。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
每当人们听说我是幼儿园老师,常常就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你们在幼儿园都做些什么?”“小孩子不乖你们怎么办?”“你们怎么教小孩子的?”,可见大家对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是多么的好奇,又多么的陌生……而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常常会一起感慨,“现在的孩子,聪明又调皮,难教啊!”“现在的家长,哎,要求高啊……”两种疑问,两种角度,如何回答?工作14年的我也无法用几句话来解释,但班级管理工作中那些
在小语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笔者认为:一语中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思维得到发展,语文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为此,必须做到: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任何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课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单调、贫乏,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以致写作时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从何写起,如何来写;有的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篇作文,老师也并不满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没有了兴趣,丧失信心。如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