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石漠化问题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沙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其实,我国的荒漠化问题不仅表现为沙漠化这一种形式,另外一种形式——“石漠化”同样不容忽视。石漠化被环境学家称为“地球癌症”。我国的石漠化主要是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南岩溶石山区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重庆和广东8个省(区、市),其中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尤为严重。专家已将其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称为我国三大生态灾害。
  
  一、石漠化产生的原因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包括粗放耕作、过度樵采、石山放牧等掠夺式的土地开发利用。致使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 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二、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据调查统计,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还有约45万人,目前正采取措施逐步进行移民搬迁。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交替出现,不仅破坏了当地农牧业发展条件,而且使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漠化是造成西南石山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
  
  三、石漠化的治理
  
  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非常必要,封山育林是岩溶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存在一定难度。石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与农村贫困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发展与治理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耕地贫瘠、土地人口承载量过大,群众对土地和山林依存度高,在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过程中,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能及时跟上,石漠化治理成果也将难以保持。因此,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治理不能只局限在生态环境建设一个方面,要把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石漠化治理的重点。根据石山区岩溶流域分布特点和石漠化程度,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治理。
  治理的主要途径:
  (一)开展生态建设,促进植被保护和恢复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按照草、灌、乔相结合的原则,以恢复和扩大山地植被为重点,开展林种丰富、功能多样的生态林建设;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对缓坡地,大力开展坡改梯,提高耕地保水保土能力;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逐步减少林木植被、农作物秸秆的使用量,为生态恢复提供保障。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对水资源开发要统筹考虑,力争做到兴利除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帮助群众按照石漠化治理的要求,逐步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习惯,保护好有限的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种、养、加及其他农村副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群众收入多元化。
  (三)发展县域经济,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
  石漠化地区具有多种资源优势,要在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以民族风情、传统教育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等。扶贫开发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石漠化治理要求相衔接。
  (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积极开展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各项能力,为劳务输出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同时,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中心,加快普及义务教育,扩大职业教育。
  (五)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加强资金投入的统筹安排
  研究制定和完善石漠化治理有关政策,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促进各项投资向石漠化地区适当倾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并通过石漠化治理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要把治理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开展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正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气氛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常常会提出一些“怪问”等意外情况。对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技巧,在此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应该
期刊
乒乓球运动是我们国家的国球,其中包含有许多力学知识,用力学知识来指导乒乓球运动,同学们对物理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对乒乓球运动会更加热爱。在乒乓球运动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与力学知识有关。     一、力矩与球的旋转    在乒乓球运动中,旋转球是克敌致胜的法宝,那末如何使球能在前进中旋转呢?    如图l所示:给物体施加一个过质心“O”点的推力,该物体就只能沿力的方向平动。  如图2所示:给物体施加一
期刊
所谓活动讨论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
期刊
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那
期刊
徐匡迪教授在“今天我怎样做老师”演讲中讲到: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师,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教师,都要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责。即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然而,综观当前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主要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作为高中基础型的学科教学,其知识、能力的培养,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必须还要加强,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知行
期刊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极为重要,尤其是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对今后的学习。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把握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一、从培养学生学习物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念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
期刊
【摘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儿童品德的形式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会、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新课程改革也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因此,教育与社会相联系,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
期刊
通过几年来对初中六册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初中美术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而审美素质教育大部分在美术欣赏课中得以实现。本人在多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