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眼看去,这个“误”显然就是个形声字,《说文》就这样认定:“误,谬也。从言,吴声。”可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形声兼会意,倒也是颇有道理:篆书作“误”,你看右边的“吴(吴)”,多像一个人仰着头张着大口站在那儿,这其实就是“娱”的本字,表示游戏;这与左边的“言(言)”合起来,就是戏言,即说错话,然后引申出做错事。
  一下就想到周幽王做错的许多事,其中一桩,据《史记》说:他宠爱一位绝代佳人,叫褒姒,天性“不好笑”,怎么逗笑都不见效,于是周幽王竞想出了一个“举烽火”的“妙招”,结果是“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一次还嫌不够,还“为数举烽火”。最后,犬戎真的打过来了,再“举烽火”已经不管用了,“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杀,褒姒亦遭劫掳,从此下落不明,西周覆亡。周幽王实在是昏庸,将这么要紧的“烽火”视同儿戏,这“错误”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实在是咎由自取,可是搭上了整个周王朝,实在是把玩笑开到天大了。
  诸如此类的许多错误,一旦出现,便是抱憾终生,永无改正的机会;可是,也有一些错误,倒是带来许多美好,若是玩味文学玩味艺术美的人自然有几分钟情。
  宋代诗人王淇有一首《梅》诗,通篇不着一“梅”,最后两句是“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林和靖,归隐于杭州西湖的小孤山,终生就是梅妻鹤子,尤其是对于梅的偏爱已近乎痴狂,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佳句。自那以后到今天,多少诗人因此而咏梅不已,赞梅不断。这“惹得诗人说到今”的“错误”也便酿成了上千年的佳话,也便演绎出作为气节象征的梅花形象。无疑,这“错误”是多少人心甘情愿犯的,因而是美好的。
  有两首这样的诗,一首古代,一首现代,都因了“错误”而美丽动人。
  柳永《八声甘州》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句子,词人遥想起了远方的佳人(爱人),在妆楼上苦苦等候他的归来:多少次错把远方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扁舟。在这里,词人也许觉得直写自己何等思念已不够,转而从对面落笔,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游子漂泊、归乡不得的愁怨,无不让人觉得凄美动人。
  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错误》,传唱了50年,写的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夜以继日地痴盼情人归来,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的等待,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春帷不揭”。终于,“我”从江南走过,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她以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是过路罢了,却不是她的“归人”——一个“美丽的错误”,无情地捉弄了她,那种失落与惆怅,无不使人动容。
  误会,误解,我们总希望生活中尽可能少一些,可是,在这样的场景和氛围里,都无不演绎成美丽与动人。
  还是说古诗词吧。李白的《静夜思》,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背了。举头望明月,顿生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也有人说这“床”就是“胡床”,即马扎子,诗人拎着一个马扎子坐在院子里,整个人连同周遭的一切浸淫在月亮的清辉里,这清辉幻化成“地上霜”,蓦然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就有一本这样的书,是《错错错:一直被误读的经典古诗词》,不妨读一读。所选诗词都是常见经典,来自中学课本,对认为被误解的经典古诗词进行重新解读,引领读者关注诗词中一直被忽略、湮没的亮点,进行创新式的欣赏。姑且不论那些创新式的解说是真的正解,或许也是一种误解,只要言之成理,也令人耳目一新,让人领略一番别样丰富的美丽诗境,这也不错。
其他文献
对我而言,《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毫无疑问是部惊喜之作,尽管它的核心故事其实相当简单,一个剽悍倔强的德州老牛仔为了遵守对好友生前的承诺,绑走开枪误杀好友的犯人,带着两匹马,驮着好友的尸体,翻山越岭寻找好友故土希梅内斯以安葬之。  电影以马奎斯的尸体被发现为时间点。分别引出两条线,一条线是作为广大德州牛仔代表的老牛仔皮特,负责从这一点进行事件的正叙,同时又从这条线里拉出一条暗线,通过皮特的回忆,进行补
期刊
天才的数学家纳什有过近三十年的精神失常,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中时总有路人对他指点议论,然而不论世人如何非议他“发疯的三十年”,他始终坚守着对数学的痴迷,提出著名的“纳什平衡”理论。并在晚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文革”时期遭受批斗。红卫兵抓住他当街游行示众、跪着接受批斗,后来又下放去当大楼门卫。然而不论“文革”时人们对他的口诛笔伐有多激烈,他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热爱,在受批斗的
期刊
(十一)  我和K第一次的见面有一个平淡无奇的结束。  我说:我得去上学了。  K抬眼望着我,但没有给我任何表情。半晌,他开口道:“你请假比旷课要好。你应该不介意说一个身体突然不太舒服的谎吧?”  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  “今天是星期几?”K突然发问。  “啊?呃……星期三吧。”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答案。  那你星期五放了学到这里来吧。  说完这句话。K就走了。我抑制自己不去看他的背影。默念他最后的
期刊
唐代诗歌以形象生动、情韵丰盈取胜,不少诗人交朋结友,对人对己,严格要求,真诚相待,肝胆相照;他们的诗歌抒写人生命运,洞察人间世态,袒露内心真诚,歌赞美好情意,传递正能量,鼓舞慈悲心。细细吟咏,大有裨益。  先看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豪放乐观,喜交朋友,他的朋友除了权豪政要、王公大人、文坛名流、江湖名士等大人物之外,也有不少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把那些声名显赫、地位尊贵者称为大朋友的话,那
期刊
这首诗不是题献给你。  你可能会在字词间轻掠而过,  但没有任何人会发现,没有。  在诗句转向之前,你已经面目全非,  了无踪迹。  即使你坐在那儿,外力不能移,  也会开始渐渐消隐。这无所谓。  即使没有你,这首诗也可以继续前行。  基于错误的前提,  这看起来很像某种缺憾带来的美丽。  这并不令人悲伤,真的,它只是空洞而已。  可能它曾经令人悲伤,但没有人知其所以。  它不希望给你的记忆留下一
期刊
譬如林海音《城南旧事》里爸爸的花儿,朱天文《黄金盟誓之书》里的“婴孩日记”,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里仁爱的大家庭;台湾这屿海上江南,润养出了诸多婉秀的笔锋,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以小家见大国的故事。李黎《昨日之河》中的故里童年,山河岁月,洽从一九四九年大陆易帜讲起。父母随国民党政府东渡台湾时,她一岁。  这本书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细腻生动地记录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个普通人家从南京辗转杭州、上海、
期刊
我们终于看到了那座更雄伟的宫殿,好像是从山岩上长出来的,门前有一片辽阔的空地,万分萧索。我坐下,身体中充盈着来自远古的安宁,无一丝瑕疵扰动。  四周的山景带着洪荒的韵调,有一种不真实的杏黄色彩和空洞氛围,在渐渐西沉的落日映照下,每一刻都在变幻着风景。极目远眺,峰峦起伏,万物寥寂,更觉出自身的渺小单薄。西边天际线临近约旦和巴勒斯坦的疆界,东南面是何珥山,山顶上的白色标示,是亚伦的墓。远处还有摩西泉。
期刊
原文  戆子记①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②”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③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
期刊
当过去熟悉的一切逐渐变得模糊,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家人,包括熟悉的自己都渐渐变得陌生,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电影《依然爱丽丝>就在讲述着因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而经历着这样的一切的患者所面对的世界。  朱丽安·摩尔所饰演的爱丽丝在一开始展现了她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看似完满的一切却因她发现自己记忆力逐渐减退,在熟悉的线路中迷路而发生了偏移,她被告知患有了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慢慢地,记不
期刊
几年前,我和几个小伙伴将法国电影《沉静如海》改编成话剧搬上了戏剧舞台。由于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法国北部乡村,中国的观众很难一下子进入到情境之中,而话剧这一舞台艺术形式在时空转换方面又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如何自然地把观众带回到那段岁月之中,成为我们首先要攻破的难题。后来,我们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创作了一个电影中没有的小女孩的新形象,并用倒叙的手法,将老年Jeanne作为切入点,在小女孩的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