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公”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国家机关厉行节约,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事项,三公经费的管理不仅仅关系到财政预算编制,更关系到党风廉政。文章对目前现行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意见。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初
引言
在三公经费管理中,如何有效提升费用的使用效率是不少人关注的要点,而在新时代要想进一步的提升费用管理质量,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就需要用制度来把握三公经费的使用。这对于加强财政管理有重要意义。
一、三公经费的概念
所谓的三公经费事实上是国家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接待、公车使用以及因公出国方面所产生的经费支出。通常来说,三公经费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并纳入当年的一般性财政支出范围内,同时要及时的向社会公开三公费用的年度预算决算信息。而从这几年所公布的数据看,不同的单位主体以及部门在三公经费管理还存在不少的差异。且在三公经费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被重视被加以解决。
二、三公经费管理上有待提升的要求
(一)三公经费所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存在一定局限
三公经费多数都是财政费用,所以这一部分费用使用以及管理情况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的向社会公布。但对于有的非财政经费的三公费用人们其实比较难以获取到其使用情况,所以这些费用的管理往往就成为了盲点。比如,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三公经费一方面来源于财政拨款,另外一方面来自其他预算外的收入,但这些也可能被预算支出到三公经费中来。而从资金管理的视觉看,这些资金都是一个主体所产生的,并且由同一机构的会计所管控。为此,“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进而确保三公经费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信息透明度。
(二)三公经费费用支出内容管控不是很细化
从目前的情况,确实存在一定单位在经费费用项目内容管理上比较模糊的现象,虽然三公经费主要被运用于三公领域,但一些部门单位在实际的费用使用上没有严格管控费用。所以一些地区在管理上比较混乱。当然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由于不同部门单位的职能性质所影响的。但从本质上来说也不能把管理类“三公”支出和业务类“三公”支出进行混乱管理。
特别是一些部门所公开的费用支出结构比较复杂,老百姓一般也看不透,难以去判断去数据以及支出的合理性。甚至也有一些地区在费用公开都没有具体明确到格式、范围、内容、程度。比如某次出国的具体日程事項人员数、资金使用明细等内容都不是非常的细化。再如在公车管理上,有没有存在一些超编超配置的情况,要不要提供具体的维修、里程数据、使用年限、保险燃油杂费等信息也是一大问题。这些都表明三公经费费用管理支出的内容有待细化。
(三)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缺乏审计机制
一定的合理的预算费用审计是相当关键的,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应有比较明确的审计机制。但对于不少地区而言,在预算决算上没有日常性的审计,往往多为年度性的审计,日常性的费用在上报后比较难以得到管控,这就影响了年度报表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其实,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统计口径而言,为了确保统计口径的合理性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这几年来有关部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财政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审计制度。但是由于专业的审计人员不多,且所管理的单位多,一些资源无法被充分的利用,部分审计依靠抽样检查,所以在审计质量上也有待提升。
三、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一)要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的预算管理办法
从目前不少地区的费用管理情况看,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一般可采取年度动态额度控制的措施,而不是随意的增加。对于因公出国以及公车使用来说,要考虑到实际的需求,突破一般性的年度指标,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日常性的办公运行费用来说,不管是财政预算资金还是日常的非财政经费都可以用以安排支出。不过对于法定预算来说,其必须在得到审查审批后才能实施。要是三公费用的额度控制太死,那么不管是出国还是公务接待以及公车使用都可以受到限制,这些也不利于我们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且出国的费用、车辆购置运行的费用支出的刚性比较强,尽量不要用于三公经费目标性控制办法来约束,不然极为影响正常的公务活动。可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也必须对费用额度进行动态控制,不能太随意的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要有比较完善的科学的控制方法。简单的来说,对于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规模依据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人员编制数核定“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对于项目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项目批复预算执行,这样算是比较有效果的。
(二)规范使用,加强“三公”费用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
三公费用必须用于三公,要同其他费用区别开来,特别是要明确三公内容框架下的支出大类以及小类,防止出现经费混乱现象的出现。而且在对外公布三公经费的时候,要利用非常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呈现给社会,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对于每一分钱花在哪里怎么花要有基本的掌控。当然,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必然要求加强对费用使用的监督。为此,要针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一定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使用、没有根据法律规定进行信息公示的人加以处罚。特别是要坚决纠正一些造假的行为。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推动社会大众参与到三公经费管理监督中来,及时对外三公经费使用状况,利用第三方媒体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确保来百姓的钱用到实处。
(三)要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三公经费主要是存在预算决算上的不足以及执行上的不足。因为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费用的管控,特别是一些单位在使用上还是应严格按照预算来而完全非根据自己的职位来进行消费。要做好三公经费的管理就必须要从“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中去寻找制度治理之策。为此,要加快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确保整个费用支出都被公开。不管是公共拨款还是日常性支出,都应做到透明。
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来合理的编制预算,严格审查决算。毕竟三公经费的公开只是管理的一部分举措。为此要从预算上落实到大类小类的项目,对于多用还是少用,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报销。当然,科学的报销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制定科学报销制度的原因就在于防止有些单位多报虚报,要是出现不正常的报销,就难以去摸清楚这一单位本年度真正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比如在车辆的使用上,按照职务来配备车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职务消费制度也要加以规范,这样才能在报销时控制额度,减少浪费。总体来说,在改革三公经费上要做到实物配给制,既按照政策要求进行管控,又借鉴市场化的手段。
四、结束语
目前,一些单位的“三公”经费管理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离国家的要求,老百姓的期待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些东西只有不断的创新管理手段,提升预算、决算以及执行环节的管理力度,才能确保三公经费被正常、科学的使用。为了提升费用的使用效率。文章提出要在“三公”经费公开上做到分类明显,要在预算决算上做到严格审计,要在整个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进而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冯天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4).
[2]谢柳芳.政府审计政府信息披露与政府治理效率研究-基于“三公经费”披露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6,(06):30.
[3]杨绍林.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J].财政税务,2014,(05).
作者简介:肖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初
引言
在三公经费管理中,如何有效提升费用的使用效率是不少人关注的要点,而在新时代要想进一步的提升费用管理质量,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就需要用制度来把握三公经费的使用。这对于加强财政管理有重要意义。
一、三公经费的概念
所谓的三公经费事实上是国家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接待、公车使用以及因公出国方面所产生的经费支出。通常来说,三公经费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并纳入当年的一般性财政支出范围内,同时要及时的向社会公开三公费用的年度预算决算信息。而从这几年所公布的数据看,不同的单位主体以及部门在三公经费管理还存在不少的差异。且在三公经费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被重视被加以解决。
二、三公经费管理上有待提升的要求
(一)三公经费所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存在一定局限
三公经费多数都是财政费用,所以这一部分费用使用以及管理情况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的向社会公布。但对于有的非财政经费的三公费用人们其实比较难以获取到其使用情况,所以这些费用的管理往往就成为了盲点。比如,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三公经费一方面来源于财政拨款,另外一方面来自其他预算外的收入,但这些也可能被预算支出到三公经费中来。而从资金管理的视觉看,这些资金都是一个主体所产生的,并且由同一机构的会计所管控。为此,“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进而确保三公经费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信息透明度。
(二)三公经费费用支出内容管控不是很细化
从目前的情况,确实存在一定单位在经费费用项目内容管理上比较模糊的现象,虽然三公经费主要被运用于三公领域,但一些部门单位在实际的费用使用上没有严格管控费用。所以一些地区在管理上比较混乱。当然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由于不同部门单位的职能性质所影响的。但从本质上来说也不能把管理类“三公”支出和业务类“三公”支出进行混乱管理。
特别是一些部门所公开的费用支出结构比较复杂,老百姓一般也看不透,难以去判断去数据以及支出的合理性。甚至也有一些地区在费用公开都没有具体明确到格式、范围、内容、程度。比如某次出国的具体日程事項人员数、资金使用明细等内容都不是非常的细化。再如在公车管理上,有没有存在一些超编超配置的情况,要不要提供具体的维修、里程数据、使用年限、保险燃油杂费等信息也是一大问题。这些都表明三公经费费用管理支出的内容有待细化。
(三)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缺乏审计机制
一定的合理的预算费用审计是相当关键的,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应有比较明确的审计机制。但对于不少地区而言,在预算决算上没有日常性的审计,往往多为年度性的审计,日常性的费用在上报后比较难以得到管控,这就影响了年度报表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其实,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统计口径而言,为了确保统计口径的合理性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这几年来有关部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财政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审计制度。但是由于专业的审计人员不多,且所管理的单位多,一些资源无法被充分的利用,部分审计依靠抽样检查,所以在审计质量上也有待提升。
三、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一)要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的预算管理办法
从目前不少地区的费用管理情况看,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一般可采取年度动态额度控制的措施,而不是随意的增加。对于因公出国以及公车使用来说,要考虑到实际的需求,突破一般性的年度指标,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日常性的办公运行费用来说,不管是财政预算资金还是日常的非财政经费都可以用以安排支出。不过对于法定预算来说,其必须在得到审查审批后才能实施。要是三公费用的额度控制太死,那么不管是出国还是公务接待以及公车使用都可以受到限制,这些也不利于我们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且出国的费用、车辆购置运行的费用支出的刚性比较强,尽量不要用于三公经费目标性控制办法来约束,不然极为影响正常的公务活动。可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也必须对费用额度进行动态控制,不能太随意的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要有比较完善的科学的控制方法。简单的来说,对于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规模依据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人员编制数核定“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对于项目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项目批复预算执行,这样算是比较有效果的。
(二)规范使用,加强“三公”费用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
三公费用必须用于三公,要同其他费用区别开来,特别是要明确三公内容框架下的支出大类以及小类,防止出现经费混乱现象的出现。而且在对外公布三公经费的时候,要利用非常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呈现给社会,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对于每一分钱花在哪里怎么花要有基本的掌控。当然,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必然要求加强对费用使用的监督。为此,要针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一定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使用、没有根据法律规定进行信息公示的人加以处罚。特别是要坚决纠正一些造假的行为。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推动社会大众参与到三公经费管理监督中来,及时对外三公经费使用状况,利用第三方媒体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确保来百姓的钱用到实处。
(三)要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三公经费主要是存在预算决算上的不足以及执行上的不足。因为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费用的管控,特别是一些单位在使用上还是应严格按照预算来而完全非根据自己的职位来进行消费。要做好三公经费的管理就必须要从“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中去寻找制度治理之策。为此,要加快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确保整个费用支出都被公开。不管是公共拨款还是日常性支出,都应做到透明。
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来合理的编制预算,严格审查决算。毕竟三公经费的公开只是管理的一部分举措。为此要从预算上落实到大类小类的项目,对于多用还是少用,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报销。当然,科学的报销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制定科学报销制度的原因就在于防止有些单位多报虚报,要是出现不正常的报销,就难以去摸清楚这一单位本年度真正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比如在车辆的使用上,按照职务来配备车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职务消费制度也要加以规范,这样才能在报销时控制额度,减少浪费。总体来说,在改革三公经费上要做到实物配给制,既按照政策要求进行管控,又借鉴市场化的手段。
四、结束语
目前,一些单位的“三公”经费管理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离国家的要求,老百姓的期待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些东西只有不断的创新管理手段,提升预算、决算以及执行环节的管理力度,才能确保三公经费被正常、科学的使用。为了提升费用的使用效率。文章提出要在“三公”经费公开上做到分类明显,要在预算决算上做到严格审计,要在整个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进而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冯天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4).
[2]谢柳芳.政府审计政府信息披露与政府治理效率研究-基于“三公经费”披露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6,(06):30.
[3]杨绍林.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J].财政税务,2014,(05).
作者简介:肖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