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耐久跑是初中体育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进一步加强初中体育耐久跑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初中体育耐久跑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阐述耐久跑的目的与效果,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耐久跑 教学 经验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国家素质教育“三项规定”的全面实施,以及阳光体育在全国的广泛开展,体育课中的耐久跑教学更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是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耐久跑的练习,可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以及预期效果
(1)教学目的
耐久跑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需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主要包含五个教学目标,它们分别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下面我就这五个目标进行简要的阐述:
①运动参与目标:这一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语言上的讲解以及身体上的示范,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
②运动技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关于耐久跑的练习,并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③身体健康目标:在经过教学之后,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耐久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④心理健康目标:学生通过耐久跑这一体育运动项目能够培养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体验出成功的愉悦感;
⑤社会适应目标:学生在练习耐久跑的过程中,同学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2)预期效果
通过教师的认真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相信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而对于身体健康目标而言,要求学生与教师等一起改变错误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有规律地进行体育运动,从而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而对于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而言,主动性掌握在学生手里,只有学生充分重视耐久跑运动,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达到这两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时期,他们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的一面,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模仿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也经常表现出意志不坚定、耐性较差的一面。因此,学校在对学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长跑运动,给出的理由也大多是怕苦怕累、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耐久跑练习之中成为很多体育老师思考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身体与心理状况的基础之上,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与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耐久跑的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耐久跑教学中的两要素分析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耐久跑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其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以及动作的讲解演示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于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挖掘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对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团体意识进行有效的加强。例如在耐久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其进行分组,不同的组别进行不同强度的练习。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竞技类的游戏,让同学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感强,也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2)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在很多时候,教学效果的优良与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之中,应当充分遵循四个原则,即引导、启发、教育以及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平时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能够有一种归属感,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同学“懒得跑”、“跑不动”,尤其是一些女生,这种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认识到锻炼的好处,从强度较低的练习开始。为赢得学生的信服,教师可以单独与这类学生一起跑步,逐步增强其自信心。
四、对耐久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加强耐久跑理论知识教学
无论是何种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耐久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耐久跑运动对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耐久跑的相关技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介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耐久跑的理性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发。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每个人的体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将体质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组成小组,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创新教学手段
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往往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创新意识,对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例如将游戏与耐久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改变原先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全新的教学手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吸收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如果再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从而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促使其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长期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亮.浅谈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的一些体会[J].科技风,2009(4)
[2]李有双.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考核的有效途径[J].教学反思,2012(11)
[3]赵瑞玲.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经验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0)
[4]刘俊.以学定教促有效——对水平四耐久跑教材的处理及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3,33(4)
[5]王华敏.中学生耐久跑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8)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耐久跑 教学 经验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国家素质教育“三项规定”的全面实施,以及阳光体育在全国的广泛开展,体育课中的耐久跑教学更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是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耐久跑的练习,可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以及预期效果
(1)教学目的
耐久跑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需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主要包含五个教学目标,它们分别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下面我就这五个目标进行简要的阐述:
①运动参与目标:这一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语言上的讲解以及身体上的示范,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
②运动技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关于耐久跑的练习,并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③身体健康目标:在经过教学之后,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耐久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④心理健康目标:学生通过耐久跑这一体育运动项目能够培养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体验出成功的愉悦感;
⑤社会适应目标:学生在练习耐久跑的过程中,同学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2)预期效果
通过教师的认真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相信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而对于身体健康目标而言,要求学生与教师等一起改变错误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有规律地进行体育运动,从而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而对于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而言,主动性掌握在学生手里,只有学生充分重视耐久跑运动,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达到这两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时期,他们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的一面,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模仿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也经常表现出意志不坚定、耐性较差的一面。因此,学校在对学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长跑运动,给出的理由也大多是怕苦怕累、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耐久跑练习之中成为很多体育老师思考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身体与心理状况的基础之上,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与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耐久跑的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耐久跑教学中的两要素分析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耐久跑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其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以及动作的讲解演示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于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挖掘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对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团体意识进行有效的加强。例如在耐久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其进行分组,不同的组别进行不同强度的练习。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竞技类的游戏,让同学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感强,也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2)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在很多时候,教学效果的优良与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之中,应当充分遵循四个原则,即引导、启发、教育以及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平时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能够有一种归属感,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同学“懒得跑”、“跑不动”,尤其是一些女生,这种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认识到锻炼的好处,从强度较低的练习开始。为赢得学生的信服,教师可以单独与这类学生一起跑步,逐步增强其自信心。
四、对耐久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加强耐久跑理论知识教学
无论是何种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耐久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耐久跑运动对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耐久跑的相关技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介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耐久跑的理性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发。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每个人的体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将体质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组成小组,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创新教学手段
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往往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创新意识,对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例如将游戏与耐久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改变原先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全新的教学手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吸收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如果再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从而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促使其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长期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亮.浅谈中考体育耐久跑教学的一些体会[J].科技风,2009(4)
[2]李有双.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考核的有效途径[J].教学反思,2012(11)
[3]赵瑞玲.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经验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0)
[4]刘俊.以学定教促有效——对水平四耐久跑教材的处理及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3,33(4)
[5]王华敏.中学生耐久跑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