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等师范学校田径运动员在临场比赛中易产生心理障碍,不能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的常见现象,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论述高等师范学校业余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特征和心理训练方法。
关键词:田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和心理因素三者有机的结合。田径赛场上不仅是技、战术与体力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其表现出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战术水平的发挥。根据国内外许多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资料表明:较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水平发挥的如何,30%取决于其心理素质的表现。
一、高师阶段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运动训练是多种器官机能协同的配合活动,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并与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训练中应注意适应高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趣味性的手段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与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师学生从事田径运动训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如考学、做优秀运动员等),多是一种兴趣驱使,或是把某个优秀运动员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只想通过训练从而在心里、生理方面得到一定的释放和满足。当在训练中经受到大运动量刺激后产生疲劳,需忍受各种生理上的痛苦时,常常不能适应这种艰苦的训练和各种挫折。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地对其提出动机水平的引导,明确预定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克服困难。
二、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一般心理训练
1、呼吸调节训练
在呼吸训练中,首先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方式,因其比胸式呼吸缓慢,吸氧量大,更易于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脑力。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掌握缓慢、均匀、细长和连续呼吸的要领。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常用于比赛后的恢复过程和缓解赛前紧张。通过呼吸调节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或比赛打下身心基础。
2、放松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的放松动作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运动中的放松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主动进行的;运动后的放松是直接从动作松弛开始,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的放松感觉。放松能力的练习要求运动员在意识上进行主动调节,其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效和较容易进行的是“意念想象法”和“音乐刺激法”。
3、集中注意力训练
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专注于某个目标,不受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既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又与后天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训练培养有关。具体的训练方法:(1)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地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
(二)赛前心理训练
1、加强情感训练,培养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竞赛中运动员会出现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能较好的控制情绪波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反之一败涂地。因此,加强情感训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教练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同时注重严格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顽强的作风,比如对训练时间的遵守、训练任务完成的质量、恶劣条件下的训练,对人的尊重等,都会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对场地、气候、器材、赛场氛围的适应性
教练员赛前应适当地安排运动员在尽可能接近实战的场地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尽量使用比赛规定使用的器械,学习田径规则、裁判方面的知识,使运动员熟悉比赛场地,掌握运动器械性能、特点和有关规则、裁判方法,同时对各种环境气候都有一个心理准备。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同性格、水平的运动员反映出来的心理素质不同,心理训练的承受力不同,对教练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和理解能力不同。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因材施教,对个别运动员要开“小灶”。
(二)在进行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群体内的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群体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关系融洽,才会有共同语言,才可能出现融洽、和谐、团结的气氛,训练、比赛时才能呈现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局面,才会有取得胜利后的共同欢乐。
(三)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外界因素还有父母、家庭其他成员、队友、同学和老师等,多数影响是有益的,但也有不利因素,如:一些消极、气馁的语言,来动摇参加者的内心的动机。有益的影响可因势利导,使之对运动员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设法加以消除。
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运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控制心理的稳定、具备顽强的意志,往往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作为教练员应该努力做到:(1)在重视心理训练方法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训练的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把心理训练问题体现在运动员多年的训练计划之中;(2)根据高师业余田径运动员自身的特点,结合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合理地安排心理训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的核心问题;(3)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及训练队伍内成员间的和谐、团结是心理训练顺利进行的保证。通过艰苦训练使运动员掌握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在高师阶段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田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和心理因素三者有机的结合。田径赛场上不仅是技、战术与体力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其表现出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战术水平的发挥。根据国内外许多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资料表明:较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水平发挥的如何,30%取决于其心理素质的表现。
一、高师阶段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运动训练是多种器官机能协同的配合活动,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并与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训练中应注意适应高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趣味性的手段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与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师学生从事田径运动训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如考学、做优秀运动员等),多是一种兴趣驱使,或是把某个优秀运动员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只想通过训练从而在心里、生理方面得到一定的释放和满足。当在训练中经受到大运动量刺激后产生疲劳,需忍受各种生理上的痛苦时,常常不能适应这种艰苦的训练和各种挫折。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地对其提出动机水平的引导,明确预定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克服困难。
二、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一般心理训练
1、呼吸调节训练
在呼吸训练中,首先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方式,因其比胸式呼吸缓慢,吸氧量大,更易于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脑力。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掌握缓慢、均匀、细长和连续呼吸的要领。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常用于比赛后的恢复过程和缓解赛前紧张。通过呼吸调节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或比赛打下身心基础。
2、放松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的放松动作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运动中的放松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主动进行的;运动后的放松是直接从动作松弛开始,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的放松感觉。放松能力的练习要求运动员在意识上进行主动调节,其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效和较容易进行的是“意念想象法”和“音乐刺激法”。
3、集中注意力训练
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专注于某个目标,不受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既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又与后天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训练培养有关。具体的训练方法:(1)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地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
(二)赛前心理训练
1、加强情感训练,培养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竞赛中运动员会出现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能较好的控制情绪波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反之一败涂地。因此,加强情感训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教练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同时注重严格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顽强的作风,比如对训练时间的遵守、训练任务完成的质量、恶劣条件下的训练,对人的尊重等,都会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对场地、气候、器材、赛场氛围的适应性
教练员赛前应适当地安排运动员在尽可能接近实战的场地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尽量使用比赛规定使用的器械,学习田径规则、裁判方面的知识,使运动员熟悉比赛场地,掌握运动器械性能、特点和有关规则、裁判方法,同时对各种环境气候都有一个心理准备。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同性格、水平的运动员反映出来的心理素质不同,心理训练的承受力不同,对教练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和理解能力不同。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因材施教,对个别运动员要开“小灶”。
(二)在进行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群体内的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群体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关系融洽,才会有共同语言,才可能出现融洽、和谐、团结的气氛,训练、比赛时才能呈现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局面,才会有取得胜利后的共同欢乐。
(三)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外界因素还有父母、家庭其他成员、队友、同学和老师等,多数影响是有益的,但也有不利因素,如:一些消极、气馁的语言,来动摇参加者的内心的动机。有益的影响可因势利导,使之对运动员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设法加以消除。
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运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控制心理的稳定、具备顽强的意志,往往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作为教练员应该努力做到:(1)在重视心理训练方法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训练的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把心理训练问题体现在运动员多年的训练计划之中;(2)根据高师业余田径运动员自身的特点,结合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合理地安排心理训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的核心问题;(3)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及训练队伍内成员间的和谐、团结是心理训练顺利进行的保证。通过艰苦训练使运动员掌握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在高师阶段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