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培养单胞藻方法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高效能封闭装置对单胞藻进行半连续培养,提高了单胞藻生产的稳定性,适合大规模生产性培养,可解决四角蛤净化保活期间单胞藻的持续供给问题,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单胞藻;四角蛤;培养;净化
  中图分类号:S968.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35-03
  四角蛤是黄渤海南部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1],生栖在近海滩涂,含有泥沙和微生物,需要进行净化吐沙,否则会使产品牙碜而影响商业价值[2]。单胞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是水中溶氧的重要来源,也是贝类等的重要饵料[3]。但单胞藻培养经常受到诸如气候、设备、操作方法等条件的制约[4],为解决此问题,国内外开发出保存藻泥[5]、浓缩藻膏[6]等产品。高效能单胞藻培养装置采用半连续培养的方法生产单胞藻,可用于净化保活四角蛤等贝类,同时控制海水pH值、盐度等,其主要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培养容量大、生产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适合我国单胞藻的大规模生产性培养,可解决四角蛤净化保活期间单胞藻的持续供给问题。
  1培养装置及方法
  1.1单胞藻培养装置
  全套装置由两个直立矩形生物饵料器架和夹中间的光温控制架组成。生物饵料器架包括架体和塑料薄膜袋两部分,架体是由普通2.5 cm角钢按一定的设计要求焊制,规格为210 cm×155 cm×55 cm,主要作用是支撑薄膜袋,使之保持直立并承受水的压力;塑料薄膜是由有效容积1.5 m3、厚度为0.10~0.12 mm的复合薄膜热合而成。光温控制架中的人工辅助光源由12支40 W日光灯组成,最大光照强度为8 200 lx,薄膜袋内的加热保温元件采用聚四氟乙烯电加热线,功率为2 000 W、1 000 W和500 W,藻液温度由薄膜袋内的8002型温度自控仪控制。
  1.2培养室
  单胞藻小规模培养时不需另建培养室,可利用现有实验室、培养室、育苗室,生物饵料容量框架可单独安放在室内池沿,利用自然光照进行培养,必要时可与光温控制架组合在一起,在实验室、培养室利用控温装置和人工辅助光源提高培养效果。大规模培养单胞藻时可建造专用培养室,培养室以南北走向为宜,屋顶为白色玻璃钢瓦,四周装有大玻璃窗,晴天采光一般要求10 000 lx以上,室内装有暖气、辅助光源,还可以配备海水消毒池、洗袋池和充气设备等。
  1.3供水供气系统
  复合薄膜袋培养单胞藻用的海水需先经沉淀、沙滤后进入水处理池,再用0.025%次氯酸钠溶液 (含有效氯10%)进行消毒,静置12 h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充气中和余氯,经检查无余氯后供给培养使用。如果培养用水需要升温,可在消毒的同时提温。藻种及扩种培养用海水经四层200目筛绢加一层脱脂棉过滤,煮沸后方可使用。复合薄膜袋培养单胞藻需要昼夜充气,每个袋内需设置2~4个100#气石,气源可利用育苗室(或饵料室)原有气源,也可利用自带的小型充气机,充气量为单胞藻培养水体的2%左右。
  1.4余氯的简易检测方法
  次氯酸钠消毒遗留在海水中的氯量称余氯,余氯主要以HOCl和OCl-的形式存在,加入碘化钾后作用释放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称取固体淀粉10 g,加入少量纯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加入1 000 ml沸水,为防腐败可加4 g ZnCl2或1.25 g水杨酸,搅匀冷却后取上清液;配制0.2 mol/L的KI:称取固体33.6 g KI于烧瓶中,加纯水至1 000 ml处,待完全溶解后使用。取适量水样加几滴淀粉溶液,再往里加几滴KI溶液,溶液变成蓝色则表示有余氯存在。
  2工艺流程
  2.1藻种培养
  藻种培养要在保种室内进行,室内要设置培养架,架上有日光灯做辅助电源,用开关控制光照强弱。培养容器为3 000~5 000 ml的三角烧瓶,接种前要用淡水煮沸法或烘箱干燥法消毒。
  2.2扩种培养
  扩种培养是在10 000 ml的细口瓶中进行,细口瓶的消毒方法如下:用淡水加去污粉洗净→浓盐酸浸泡→消毒水反复清洗。扩种数量根据袋培养需要安排,应保证向薄膜袋提供各种高纯度的藻种。
  2.3复合薄膜袋培养
  2.3.1准备工作先把薄膜袋装在框架内,调整好,接通袋内外的收获藻液管、取样检测管、充气管和气石(气石上要栓重物使气石能沉在水底)。如需加热保温,再把电加热线从袋子的小口引入。所有装入袋内的物品,均要先经0.0025%高锰酸钾消毒,淡水冲洗干净。做好以上工作后,盖紧薄膜袋的两个管口盖子,然后向袋内充气,使薄膜袋膨胀成型,紧贴在框架上。
  2.3.2加水和营养盐所有工作做妥后往袋内注入消毒海水,然后按水量加营养盐。新月菱形藻和等鞭金藻营养盐配方见表1。
  2.3.3接藻种接种的藻种要逐一镜检,有原生动物的藻种一定不要接进薄膜袋内。接种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8~10时,要选择生活力强、生长旺盛、藻液颜色正常的藻种,藻种浓度一般在220~250万/ml,新月菱形藻在300万/ml左右。接种时把瓶内藻液直接倒入薄膜袋内。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接种浓度见表2。
  2.3.4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薄膜袋内的充气情况,使袋内藻液能翻腾为宜。随时观察藻类生长情况,正常生长的藻液,袋内无沉淀、结团和附壁现象,并且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藻液颜色逐日加深;经常取样镜检藻细胞浓度,掌握藻类生长繁殖情况;每天定时测光照、温度和pH值,藻液浓度加大时要相应增加充气量,视藻类生长情况每天或隔天加营养盐。
  2.3.5收获和再培养复合薄膜袋培养单胞藻,由于接种浓度不同,接种后经2~4 d培养即可首次收获,收获的浓度和收获量见表2。收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虹吸法,利用装置上的自动收获系统,把藻液从收获管中虹吸出来;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自吸泵抽取藻液,自吸泵的取液管直接连在薄膜袋的收获管口上,将藻液泵到远处及位置较高的育苗池中。收获后的薄膜袋内要立即注入消毒海水,并按注水量添加营养盐继续培养,一般隔1~2 d又可重新收获,如此循环,每个薄膜袋可收获5次以上。收获的藻液可为其它薄膜袋接种用,这样能大幅地减少接种和扩种规模,对于单胞藻的大规模生产很有益处。首次收获的藻液新鲜、生长旺盛、纯度高,用于接种的稀释浓度较小,随着收获次数增多,稀释浓度不断增大,培养周期不断缩短。经多次收获后藻类生长逐渐缓慢,老化细胞、杂质增多,在薄膜袋底部出现附壁现象,即使稀释浓度超过200万/ml,也达不到预期培养效果,且很容易出现死亡,失去了培养的意义,此时即可全部收获。其收获后的稀释浓度与培养周期的关系见表3。   2.3.6薄膜袋的再利用全部收获后的复合薄膜袋还可再次使用。先把薄膜袋放入加洗衣粉的水中搓洗,再放入0.025%次氯酸钠中浸泡12 h,淡水洗净再用。最好放入100℃的沸水中浸泡进行高温消毒。一般一个袋可重复使用2~3次。
  2.3.7注意事项①薄膜袋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有无漏洞,特别是接缝压合处,如果有漏洞,用聚乙烯薄膜胶粘牢再用。②防污染是关键,操作前所有工具和手均要经过彻底消毒。③随着藻细胞的生长繁殖,藻液颜色不断加深,要逐渐增加充气量。④接种、收获和添加营养盐的工作一般要在每天上午进行。
  3讨论
  利用高效能封闭式单胞藻培养装置对四角蛤进行净化吐沙,能为四角蛤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吐沙环境,12~24 h达到无泥沙要求,既保证了四角蛤的摄食要求,又保证了充分的氧气供应,提高了净化质量,增强了生产的稳定性,节省了水体、能源和劳力,又通过从源头、养殖、加工到餐桌控制质量,进行可追溯管理,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7]。在此基础上进行四角蛤等贝类的净化加工、低温保活流通及产业化示范,不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8]
  参考文献:
  [1]
  赵匠. 四角蛤蜊的形态和习性 [J]. 松辽学刊 (自然科学版), 1992, 1:41-43.
  [2]王彩理, 王滨亭, 王洪军, 等. 特色原味四角蛤蜊的加工工艺 [J]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32(6):135-140.
  [3]邹琰, 李琪, 邱兆星, 等. 单胞藻高温期培养技术要点 [J]. 齐鲁渔业, 2010, 27(5):45-46.
  [4]Fulks W, Main K L. Rotifer and microalgae production systems in Asia and the U.S. [C]. Honolulu: Hawaii Proceedings of a US Asia Workshop, 1991, 28-31.
  [5]O’Connor W A, Nell J A. The potential of algal concentrates as food for the product ion of Australian bivalves [C]. NSW (Australia): NSW Fisheries, Salamander Bay, 1992, 200-201.
  [6]Donaldson J.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microalgae at Coast Oyster Company[C]. Honolulu: The Oceanic Institute, 1991, 229 -236.
  [7]王彩理, 刘丛力, 郭晓华, 等. 鲆鲽类养殖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6):116-120.
  [8]滕瑜, 刘丛力, 沈建. 我国贝类产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J]. 科学养鱼, 2012, 6:1-2.
  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3,45(7):38~41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山 东 农 业 科 学第45卷第7期姬红等:彩色棉棉子发育形态变化与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2007、2008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潍麦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及播量对潍麦7号产量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以播期10月2日的产量最高,10月上旬为宜播期;播量在666.7m2基本苗10万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潍麦7号;产量;农艺性状;播期;播量  中图分类号:S512.1+10.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马家沟芹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成分,得出马家沟芹菜品质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这对在马家沟芹菜基地周边具有相似生产环境和条件的区域推广马家沟芹菜的种植、推进产业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家沟芹菜;生态环境;粗纤维;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S636.3(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67-02  马家沟芹菜原产青岛平度市
期刊
摘要:以无籽西瓜“牧童”的种子为材料,以其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再生植株的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MS+2.0 mg/L 6-BA+0.1 mg/L NAA是子叶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不定芽在添加0.3 mg/L NAA 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  关键词:无籽西瓜;子叶;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651.04+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12-03 
期刊
摘要:以6种无融合生殖砧木新品系为试材,观察了8种砧穗组合的树体生长表现与成花结果情况。结果表明:烟富6/青砧1号、嘎拉/青砧3号、烟富6/99TD211等砧穗组合,表现成花能力、坐果能力强,树势整齐壮旺,抗病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抗重茬能力,不用设立支柱,建园成本低,可以在生产中进一步扩大利用。  关键词:无融合生殖砧木;苹果矮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1.1(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籽粒容重为789 g/L,蛋白质含量为14.66%,湿面筋含量为31.2%,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0%,国外优质小麦多在65%左右;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少数品种较高,如济麦4号、周麦24分别达到19 min、14.3 min,高于国外优质小麦(一般在9 min以上),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
期刊
摘要:对小麦-玉米周年高产地区的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生长季内光、温、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高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在正常年份基本上都能满足作物的高产需要,但地区间光热资源在两个生长季的配置不尽相同;小麦、玉米进一步高产,应因地制宜进行高产技术突破,充分挖掘光热资源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小麦;玉米;周年高产;生态条件  中图分类号:S512.1+1;S51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2000和2012年山东省17地市农用土地投入、产出数据和相关指标,对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农用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和南部等欠发达地区,而且这些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农用地利用效率
期刊
摘要:以棕絮1号、陇绿棉2号和对照品种普通白色棉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彩色棉棉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子长、宽和体积均在35 DPA(day post anthesis)达最大值,25 DPA前彩色棉与白色棉快速增长阶段存在差异,25 DPA后的增长速率差异较小。最终棉子体积棕絮1号>鲁棉研28号>陇绿棉2号。对供试品种百粒棉子干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表
期刊
摘要:以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及20% 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和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模拟干旱条件下,POD、SOD活性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在不同温度下活性的高低不同;CAT活性在20℃和25℃条件下先升高后降低,在其他处理下逐渐升高;20% PEG-6000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要比同温度下正常萌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进入21世纪以来青岛市小麦生产的发展现状,从竞争力、发展潜力、制约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小麦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等发展对策,对促进小麦产业科学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生产;影响因素;发展对策;青岛  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123-03  小麦是青岛市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