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罗制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科学理论一样,一方面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巧妙手段,另一方面也是集结了丰富智慧结晶的科学成就。简单来说,泰罗制即按照科学方法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运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机制。我们应该在俄国研究并传授泰罗制,让这种制度能够系统地试行并且适应国情。
——列宁
现代企业的大厦“承重墙”
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
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方法。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现代物理学一样,“泰罗制”是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泰罗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这套方法产生于制造业生产第一线,是泰罗通过成千上百次的试验与深入生产第一线的体验归纳总结得出的最佳生产方法、程序与标准。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各种流派的管理方法、概念和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以“泰罗制”为起源的科学管理理论依然是构筑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尽管在百年中信息技术、知识经济造就了一波波的社会变革,但也正是由于厚实的科学管理,才使得这些变革井然有序;使得管理的秩序、标准和方法始终最终能够落脚在科学、理性的范畴内。
“泰罗制”的核心是强调精细化、标准化和数量化,其特点有三。
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从每一个工人、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通过大量基础科学实验,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最适合的劳动工具以及最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二、系统分析,科学评估。只有深刻了解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其特点,才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决策与管理办法。泰罗动手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在试验过程中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都准确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最后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他认为,无论看起来多么简单的工作,都需要系统分析,才能找出一个最佳方法。无论看起来多么不起眼的细节,都需要用科学家的要求观察、评估和记录。
三、将完成工作的方式方法编写成书面的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当最好的工作方式被总结出来之后,泰罗就会把它准确地记录下来,以便能够向工人讲解传授。这些准则可以帮助工作更加标准化和简化——使工作变得更为常规化和程序化,并且可以在文字化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添加、修改,长此以往,累积成企业一整套规范运作的规程与习惯。
在我们构建现代企业“大厦”时,需要随时借鉴“泰罗制”中的两个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一是要着眼于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环节和现有的习惯,在其中寻求找出更好的工作方案,去掉一切工序操作中的多余动作,建立严密精细的时间定额和监测制度,制订出一个更科学的标准;二是科学管理要以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为基础。在工作的时候永远不要想当然,永远不能存有“大概”、 可能”、“差不多”这些模糊、马虎、敷衍的概念,而应该以具体的数量和精确的设计,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取而代之。
“泰罗制”和科学管理是支撑现代企业的核心构件,是现代企业大厦的“承重墙”。而个性化、人性化和柔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达之后的一种返璞归真,是装饰性的构件,是为了更好地享用承重墙带来的空间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如果没有钢筋水泥所建构的硬性空间,柔性装饰就难有用武之地。
“泰罗制”没有过时,中国企业首要任务是补课
泰罗所做的并没有发明什么全新的东西,他只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加以综合形成了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并将其称之为科学管理。——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
“泰罗制”产生的背景正是从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外来移民与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时期。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而同时管理效率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培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急需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流水线作业,训练一批高效率工作的工人。
20世纪上半叶,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革命和运动,科学管理革命使得当时的美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二战后,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多个迅速在经济上崛起的亚洲国家都把自己的兴起主要归功于科学管理运动和“泰罗制”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说科学管理理念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心目成为一种共识。
而在过去那段特殊的时代里,我们不断听到“泰罗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和批判性的理解:“泰罗制已经过时了,泰罗制是没有人情味的,泰罗制是机械化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时尚、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并骄傲地宣称:“我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年的历程。”其实我们恰恰忽略了支撑西方现代工业体系最初的管理起源,对科学管理思想毫无所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作,无论是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还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我们都存在缺乏普遍的科学管理的基础训练与管理意识学习的情况。有鉴于此,我们应尽早补上一百年的科学管理课,使科学管理思想深入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公民。
科学管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现代文明必然建立在标准、纪律、制度和规范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契约与合作关系。农业社会重血缘重亲情,看似有组织却缺乏纪律,容易出现散漫无序的状况。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适应工业社会的文化与制度,向强调组织性、纪律性、严谨性的科学管理迈进。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状态,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而在中国高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到处都能听闻到散漫、无序的不和谐之音,这些必然成为妨碍中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桎梏,成为社会管理中的瓶颈。
科学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企业管理先后经历过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泰罗制”曾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被斥为剥削工具,把工人当作奴隶,没有人性化。但是“泰罗制”还是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地被加以改造,注入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艺术化的元素。
从20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质量革命,到80年代精益生产方式与六西格玛的发明与运用,都是沿袭了科学管理的路径,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强调从起源到结果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强调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虽然中国长时间处于计划经济运作模式中,但真正开始迈入市场化,按企业规律运作的历史实际上只有二三十年。今天的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仍存在“断层”,缺乏传承和持续性的管理基础。
由此不难解释我们很多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因为还没有站稳脚跟就盲目追求所谓的管理前沿,不切实际地提出做大做强、多元化,好高骛远地要向世界“500强”看齐;因为尚未建立起最起码的流程管理体系就开始了“流程再造”;因为还未通过精细化管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样式就要追求超越现实可能的战略制高点;因为还未训练出严谨有序的职业化团队就大谈“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以上种种冒进行为让企业患上了基本功能缺失症。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下,企业管理者们在决策上不讲科学,不重标准,不重积累,盲目冒进;即使这些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其背后也必然是积累了大量破坏性影响的隐患。中国有众多知名企业因为细节的疏漏、偶然的质量事故、精密资金链中的脆弱环节或经营者一个决策的小失误,而导致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此类事例频频发生应足以让企业家们警醒。
回归“泰罗制”的其要义在于首先应根据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发展所处的背景和实际情形,倡导科学管理精神,回归到管理起源,老老实实地学习和把握科学管理的精髓,掌握科学管理基本工具、方法和原理。从本质上讲,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就不可能真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正如泰罗所宣称的一样,科学管理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一种理论。科学管理在过去一百年的历程中曾经过无数管理学家、企业家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应结合不同时代的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现状,才能寻找到最适合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列宁
现代企业的大厦“承重墙”
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
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方法。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现代物理学一样,“泰罗制”是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泰罗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这套方法产生于制造业生产第一线,是泰罗通过成千上百次的试验与深入生产第一线的体验归纳总结得出的最佳生产方法、程序与标准。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各种流派的管理方法、概念和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以“泰罗制”为起源的科学管理理论依然是构筑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尽管在百年中信息技术、知识经济造就了一波波的社会变革,但也正是由于厚实的科学管理,才使得这些变革井然有序;使得管理的秩序、标准和方法始终最终能够落脚在科学、理性的范畴内。
“泰罗制”的核心是强调精细化、标准化和数量化,其特点有三。
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从每一个工人、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通过大量基础科学实验,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最适合的劳动工具以及最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二、系统分析,科学评估。只有深刻了解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其特点,才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决策与管理办法。泰罗动手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在试验过程中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都准确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最后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他认为,无论看起来多么简单的工作,都需要系统分析,才能找出一个最佳方法。无论看起来多么不起眼的细节,都需要用科学家的要求观察、评估和记录。
三、将完成工作的方式方法编写成书面的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当最好的工作方式被总结出来之后,泰罗就会把它准确地记录下来,以便能够向工人讲解传授。这些准则可以帮助工作更加标准化和简化——使工作变得更为常规化和程序化,并且可以在文字化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添加、修改,长此以往,累积成企业一整套规范运作的规程与习惯。
在我们构建现代企业“大厦”时,需要随时借鉴“泰罗制”中的两个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一是要着眼于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环节和现有的习惯,在其中寻求找出更好的工作方案,去掉一切工序操作中的多余动作,建立严密精细的时间定额和监测制度,制订出一个更科学的标准;二是科学管理要以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为基础。在工作的时候永远不要想当然,永远不能存有“大概”、 可能”、“差不多”这些模糊、马虎、敷衍的概念,而应该以具体的数量和精确的设计,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取而代之。
“泰罗制”和科学管理是支撑现代企业的核心构件,是现代企业大厦的“承重墙”。而个性化、人性化和柔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达之后的一种返璞归真,是装饰性的构件,是为了更好地享用承重墙带来的空间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如果没有钢筋水泥所建构的硬性空间,柔性装饰就难有用武之地。
“泰罗制”没有过时,中国企业首要任务是补课
泰罗所做的并没有发明什么全新的东西,他只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加以综合形成了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并将其称之为科学管理。——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
“泰罗制”产生的背景正是从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外来移民与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时期。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而同时管理效率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培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急需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流水线作业,训练一批高效率工作的工人。
20世纪上半叶,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革命和运动,科学管理革命使得当时的美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二战后,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多个迅速在经济上崛起的亚洲国家都把自己的兴起主要归功于科学管理运动和“泰罗制”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说科学管理理念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心目成为一种共识。
而在过去那段特殊的时代里,我们不断听到“泰罗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和批判性的理解:“泰罗制已经过时了,泰罗制是没有人情味的,泰罗制是机械化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时尚、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并骄傲地宣称:“我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年的历程。”其实我们恰恰忽略了支撑西方现代工业体系最初的管理起源,对科学管理思想毫无所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作,无论是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还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我们都存在缺乏普遍的科学管理的基础训练与管理意识学习的情况。有鉴于此,我们应尽早补上一百年的科学管理课,使科学管理思想深入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公民。
科学管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现代文明必然建立在标准、纪律、制度和规范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契约与合作关系。农业社会重血缘重亲情,看似有组织却缺乏纪律,容易出现散漫无序的状况。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适应工业社会的文化与制度,向强调组织性、纪律性、严谨性的科学管理迈进。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状态,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而在中国高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到处都能听闻到散漫、无序的不和谐之音,这些必然成为妨碍中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桎梏,成为社会管理中的瓶颈。
科学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企业管理先后经历过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泰罗制”曾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被斥为剥削工具,把工人当作奴隶,没有人性化。但是“泰罗制”还是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地被加以改造,注入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艺术化的元素。
从20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质量革命,到80年代精益生产方式与六西格玛的发明与运用,都是沿袭了科学管理的路径,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强调从起源到结果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强调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虽然中国长时间处于计划经济运作模式中,但真正开始迈入市场化,按企业规律运作的历史实际上只有二三十年。今天的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仍存在“断层”,缺乏传承和持续性的管理基础。
由此不难解释我们很多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因为还没有站稳脚跟就盲目追求所谓的管理前沿,不切实际地提出做大做强、多元化,好高骛远地要向世界“500强”看齐;因为尚未建立起最起码的流程管理体系就开始了“流程再造”;因为还未通过精细化管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样式就要追求超越现实可能的战略制高点;因为还未训练出严谨有序的职业化团队就大谈“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以上种种冒进行为让企业患上了基本功能缺失症。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下,企业管理者们在决策上不讲科学,不重标准,不重积累,盲目冒进;即使这些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其背后也必然是积累了大量破坏性影响的隐患。中国有众多知名企业因为细节的疏漏、偶然的质量事故、精密资金链中的脆弱环节或经营者一个决策的小失误,而导致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此类事例频频发生应足以让企业家们警醒。
回归“泰罗制”的其要义在于首先应根据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发展所处的背景和实际情形,倡导科学管理精神,回归到管理起源,老老实实地学习和把握科学管理的精髓,掌握科学管理基本工具、方法和原理。从本质上讲,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就不可能真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正如泰罗所宣称的一样,科学管理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一种理论。科学管理在过去一百年的历程中曾经过无数管理学家、企业家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应结合不同时代的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现状,才能寻找到最适合的科学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