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效:通过对传统媒体由内到外的调节,使其科学转型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快速全民普及,新闻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媒行业的格局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门户网站、微博的快速发展,从传播内容到传播手段,都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大兵压境的态势。尤其因渠道原因造成的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丰富性、公开性、交互性和畅通性,令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媒无法与其比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了新兴媒体的优势,还要分析一下传统媒体的优势,只有从优势上寻找突破口,实现快速调整和转型,才能使我们突出新兴媒体的重围,在日益竞争的媒体大战中站稳脚跟。如果继续保持旧的思维和运营模式,迟早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优势源自其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但是这些优势是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也需要更多的新闻传播实践去保持和提升。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许多客观原因和传统媒体自身的问题,造成许多传统媒体的采编靠网上下载,编发通稿,靠电话采访,造成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接地性”差、活力不足、深度不够。基层是新闻的富矿,群众是报道的主体,社会生活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走转改”,别无他途。通过“走转改”,让编辑记者沉下去、让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独家新闻,反映老百姓身边事、身边人和人间情的深度报道,以及思想敏锐、观点前沿的评论充斥在日常报道中,才能让新闻活起来,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保持住,顶住新媒体的冲击。因此可以说,坚持“走转改”,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是为传统媒体注入的“抗衰剂”,通过这剂良药对传统媒体由内到外的调节,可以使其科学转型,适应现代媒体环境的发展。
  禁忌:杜绝换汤不换药
  媒体自上而下应该把落实好“走转改”认识到对媒体自身发展的层面上,而不是在执行一项生硬的行政命令。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换面:部分媒体记者走基层、走转改的栏目不少,但是能够称得上精品专栏的少,质量高的新闻报道更少。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初衷。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无法抓住时机调整和转型,最终落后于传媒时代的发展步伐,被淘汰出局。
  药理:记者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
  当今社会,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媒体对记者的考核也十分严格。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稿件的数量,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的采访方式的多了,真正沉下去写稿的记者少了。即使参与到走到基层采访,往往出发点不是为了反映基层的实际问题,而是带着主题采访,应付差事了事。有的即使下去了,心还是在“上面”,不能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体味基层疾苦,真诚反映基层难题。
  新闻源自基层,只有记者真正下沉到基层,走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去,才能零距离接触新闻的富矿,挖掘出好的新闻素材。媒体应该在体制机制方面做好调整,引导记者沉下去。只要让记者沉下基层,会有两方面问题自动浮现出来:一方面,随着记者接触基层体验基层调查基层的逐步深入,会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制度问题,通过报道的形式将这些问题暴露给相关部门并最终给予解决。另一方面,随着记者走入基层,媒体旧有的一些不适合现代新闻发展的制度问题、理念问题也会自动暴露出来。媒体的负责人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转变管理和经营理念的过程,实现媒体的转型,达到适应环境快速发展的目标。
  核心:坚持创新和突破,否则会重陷模式束缚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走转改活动推出后,一家媒体报道记者与农民大哥收麦子,媒体界会涌现出一批记者与劳动者一同干活的报道。给读者的感觉,媒体走转改就是参加劳动后写篇体验稿。随后,又有一批体验行路难、上学难的报道。这些报道都是成批出现的。一方面,这些体验式报道的出现的确比原来假大空的报道好了许多,但是这些成批出现的报道也证明了我们传统媒体在报道模式和题材选择等方面的死板,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也可见突破和创新对于传统媒体的迫切性。如果在走转改过程中不坚持创新和突破,会使走转改走回千文一面、新闻不新的死胡同,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深刻挑战,新闻工作者既要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又要发扬创新创造的精神。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更好地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
  责任编辑:白洁
其他文献
走西口,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跨省谋生的壮美史诗;二人台,一种在走西口中诞生,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并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形式;《西口风》,内蒙古电视台的一档以二人台为主的大型综艺节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经典与时尚的互动中,开创了我国传统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口风模式”。  一、“西口风模式”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传承人保护
期刊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和扩张。都市类报纸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消费,大都开辟了广告工作周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张都市报,《北方新报》面临同样的问题,于2008年由原来的专副刊演变为现在的广告工作周刊。  广告工作周刊的作用  《北方新报》的广告工作周刊分为汽车周刊、旅游周刊、房地产周刊和消费周刊,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发行。自2008年
期刊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中,应用现场采访报道已经成为电视记者的重要手段。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现场采访报道,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期刊
摘要:标题位于文章之首,好似人的眼睛。凡是新闻佳作,都必须有好的标题。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如果利用新闻事实所提供的机缘,适当运用对比、对偶、比拟等修辞手法,会有眉目传情的效果。本文结合新闻获奖作品的题目和自己在新闻采访撰稿中的经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运用,论证如何着力画出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  关键词:新闻标题 制作 修辞手法的运用 吸引受众  新闻标题对于
期刊
2013年,广播新闻专题《破解沙产业盈利难题—— 一家沙漠电厂的低碳之路》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以展现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在大漠10年低碳经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专题,因题材的重大性和表达的独特性而受到评委们的青睐。从大的范畴来说,这篇新闻专题仍然属于经济报道。一直以来,经济报道始终因为其内容专业性强,缺乏故事和人情,无论是播出效果还是在评优评奖中,都很难抓人耳目。特别是广播媒体
期刊
2014年10月10日,记者电话预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当天,方老在电子邮箱中回复:“徐峰同志:发来的采访提纲收到。我只是一个新闻史的教师,今年88了,岁数大了,目前除每年带一名博士生外,早已不上课和不写文章了。新闻理论的问题没研究,提纲涉及的有些内容,未必都能发表意见,倘承垂询,也只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  10月12日14时40分,
期刊
会议报道,在新闻宣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如每年的“两会”,就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然而,要想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就需要改革会议报道,在创新上下功夫,学会从“会海”中捞“活鱼”。  关于会议报道,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
期刊
《飞越城市》文化旅游直播节目在创新中发展和成熟,在嬗变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凸显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飞越城市》节目经过各地主持人、策划人和嘉宾12年的精心打造和创新,充分发挥了形象大使和新闻发言人的作用,成为了全国具有影响力、常态化的文化旅游广播知名品牌节目。??  一、《飞越城市》节目的定位和创新  《飞越城市》是由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等7家广播电台于2001年12月共
期刊
2013年 9月4日至24日,我参加的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报业新媒体培训班”, 圆满完成了在澳大利亚的培训学习, 回到国内。虽然培训学习结束了,但在澳大利亚短暂培训使本人受到的教育和启迪,将伴随工作的不断推进而发挥作用。  一、 中外媒体在对待网络时代冲击的应对比较  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从事传媒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人们,顺应变化的反应快,
期刊
手机电视(CMMB),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看电视,电视随时看。但现在由于基站建设覆盖面不够、可收看的手机品种很少、手机电视(CMMB)客户群尚未形成等因素,制约着手机电视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质疑,伴随着缺憾,也伴随着期待,手机电视(CMMB)产业正吃力地前行。为了充分体现手机电视收看的随时性、方便性,同时满足观众对手机电视不同内容的需求,就要多条腿走路,寻找能使手机电视发展得更高、更远的途径。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