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为引领 品德专业共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近几年,福建省出台了名师工作室条例,各设区市(县)相继成立了中小幼三个不同系列的、多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厦门市首届中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于2019年8月成立,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学体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学科专家的指导,重点围绕“工作定位、工作思路、实施策略、规章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并规划相关的培训内容与课题研究,使学校体育的这项核心工作——体育课程能够扎实落地并有效推进,从而提高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人格品行和专业水平,构建了区域学习研究型的成长共同体,打造了区域学校体育知名教师,弘扬了区域学校体育文化。
  一、工作定位
  (一)通过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培养一批区域的体育骨干教师,从而产生团队的辐射效应
  一个工作室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群体的力量,而群体力量的来源则是由每个个体的汇聚。工作室在培养个体发展的同时,反过来个体又推动工作室的发展。为此,工作室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一批“师德规范、教学精彩、致力研究、管理出色”的团队成员,形成不同层面的区域学习研究型成长共同体,以产生名优群体效应。
  (二)通过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开展一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推动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按照“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发展原则,工作室发挥群体智慧,以学科课题为载体,全面规划,为每位成员量身定制学科课题研究的方向,然后聘请专家指导,建立各个研究项目,促进各项有序研究,加强过程督促和管理,努力突破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不断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通过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整合各种活动,优化研训过程,创新培养形式
  利用不同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学科论坛、专题研究、课堂展示、读书沙龙、线上互动以及技能提升等形式结合起来,使各项实践活动在整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工作室的培训效率,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
  (四)通过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建立多元的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人文关怀
  胸怀宽广是体育人的特性,也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作为工作室的成员就应始终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变闭塞为开放,变禁锢为释放,营造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建立分层管理、过程量化、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等多元机制,确保工作室良性循环发展,提升每位成员的素养。
  二、工作思路
  (一)工作室研修成员的人格培养思路
  1.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愿。作为一个体育教师,首先要主动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平时要主动参加锻炼,爱惜生命,丰富自身体育文化素养,从而实现“专业基础厚实,善于钻研体育课堂教学,精于组织各项体育比赛以及具有先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目标。
  2.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展“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操场上去、到阳光下去”等各种系列活动,然后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价等级,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培养珍爱体育教育的事业理想。教育必然需要奉献,奉献需要品格。体育教学是一项辛苦的教育活动,其爱岗敬业不能只是挂在嘴边的标语。实践中,有智慧、有灵气的教育和教学,更需要一批有着乐于奉献、积极向上优良品德的好教师。
  4.培养和谐友爱互助的爱校行为。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同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学校的现实环境和区域地位来自于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精神,学会同伴互助,关心同事成长,动员全组教师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营造全校体育运动的氛围,把健身锻炼引入校园,引领全校师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培育学校体育特色,从而实现学校与教师同成长的成效。
  (二)工作室研修成员的专业成长思路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的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不仅对学生如此,对于教师更是如此。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开拓知识视野,潜修道德修养,健康心理素质,开拓创新精神,精湛教学艺术,使自己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有助于工作室达到预定的标准和要求,而且还是评定工作室成员进步的依据。为了使教师专业成长行之有效,具有挑战性、现实性、精确性和代表性,工作室制订的教师三年成长计划应力求做到:1.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每位成员所在的具体学校环境和个人的基本能力;2.定时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与帮助;3.及时权衡每位成员的实力和其发展领域的关系;4.及时了解每位成员的工作负担程度;5.正确认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所教学生的发展关系;6.灵活应对工作室全体成员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发展进度的起伏波动。
  基于以上“六做到”,工作室提出了以“问题导向研究”为策略,让每一位成员跟踪参与研训,引导他们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的兴趣点、体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学校体育的发展点和创新点”等方面,不断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
  三、实施策略
  (一)理论引领,实践提升
  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通过学习,可以丰富思想、提高認识、洗涤心灵、沉淀自我。工作室应遵循教师自身发展的规律,确立塑造人格魅力、提高人文素养、弘扬人性品质的学习思路,以立德树人为制高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立足点,以挖掘潜能为增长点,以发扬个性为新视点,共同构建工作室研修成员的人格与专业成长。
  1.塑造人格魅力。所谓的人格魅力对教师而言,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凡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领导放心、同事敬重、学生爱戴、教育效能好。人格魅力是一种力量,能够给人以鼓舞和鞭策;还是一种表率,能够给人以示范和引导,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长期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对待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人格特征;二是耐心自制,绝不能简单、急躁、粗暴对生对事,遇事要沉着冷静,要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学生;三是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守住教育的初心;四是循循善诱,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更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五是博览群书,唯有教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六是言行一致,作为当今育人的工作者,而不能对人严格要求、对已松弛懒散。   2.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教师面对历史命题和现实问题,需要思考的方面很多,需要实践和行动的方面更多。面对学生和环境的思考是必要的,面对未来和责任的思考是重要的,面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是首要的。教学过程要落实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行为、健康生活习惯等目标,完全取决于体育教师素养的高与低。因此,培养工作室成员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加强成员自身的素养能力,这才是工作室工作的立足点。
  3.弘扬人性品质。作为工作室的成员,首先应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这里所说的优秀,从人性的意义上说,就是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人性品质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因此,工作室应进一步弘扬真、善、美的人性品质,不断完善全体成员的教育风格,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科研引领,整体提升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教学实际问题导向下的教科研,是学科教学活力的源泉。工作室应引导全体成员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思考与实践,培养每位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好基础。这种研究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还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名师工作室应结合主持人与核心成员的各级课题,带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实践与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鼓励工作室的每位成员主动申报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整体水平。
  四、规章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科教师成长的规律,制定了如下规章制度:
  (一)准入认定
  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教学权威,那么在考虑人选时,一方面要从相对优秀的教师中选择或是从有强烈发展意愿的年青教师中挑选,严控入门第一關,把资格认定过程作为促进提高成员的过程,同时让入室的每一个成员更加珍惜加入工作室的不易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还可不断焕发工作室的活力,增强工作室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动态管理
  根据名师工作室的要求,结合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引导全体成员制订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然后再由工作室依据每一个成员的规划统一制订阶段性的考核目标:如每学期要完成的研修内容、每学年要组织1次区级以上的项目成果展示、每学年至少要完成1篇CN文章、三年内每位成员要配合完成1本研究项目的成果集等;同时工作室还要积极承担教师培养和培训任务,指导和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了解当前课程设置的特点以及对学科的要求,深刻领悟学科的思想,研究学科教学的规律,开拓全体成员的学科专业视野,积极为区域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积极为市区两级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开设讲座并提供指导。
  (三)运作机制
  1.建立过程量化机制。学科工作室应设立信息交流中心和信息库,主要交流工作室主持人、核心成员、研修人员每个阶段组织的相应研修活动、完成的相应任务等内容等,并规范和完善信息库,从而达到相互督促、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学科工作室应制订《工作室成员工作考核综合评价表》,该评价表包含教学业绩、公开课情况(包括示范课、研究课等)、教科研论文(包括发表、交流、获奖)、课题研究(包括立项、研究、结题)、优秀教案(包括展示、获奖)、经验总结等相关成果,每一成果附设主持人或相关人员鉴定,综合成果和鉴定是认定工作室成员的成效,以确保发挥工作室的名优效应。
  3.制订奖惩激励机制。学科工作室应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对在三年工作室培训期间,获奖多、贡献大的,工作室可在平时的资料购买、外出培训以及考察学习等方面优先考虑;也可以为有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创造各类参赛和展示的平台,对特别优秀者,工作室也可以给予个人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方面的资助,激发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习磨炼自己,以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校体育工作。
其他文献
这学期我任教八年级体育课,班主任特意提醒我说,“学生A患有先天性脑部发育迟缓,体育课上要特别关照她”。出于课堂教学和她的安全考虑,体育课上我都特意安排学生A在周边位置休息,并叮嘱她不要走远。偶尔有适合她的学习内容,才让她与大家一起练习。这一天的体育课是练习耐久跑,我对她说,“你这样的情况800m可以免测,你就在一边休息一下吧”(女生们顿时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说完我立刻带着学生们做准备活动并分小组
团队合作能力是立足现代竞争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体育课程因其特定的学科目标和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主要课程之一。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学途径的设计、策略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等多方面入手。然而,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基于对教学主体——学生的了解而言的。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准确“定位”,更
从龚老师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名爱岗敬业、工作严谨的优秀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全校廣播体操的质量,狠抓广播体操训练,可谓是尽心尽力。龚老师通过学生的“建议书”,反思了自己的练习方法,及时吸纳了学生的意见,调整了计划和教学手段。一个小小的改变,结果收到了大相径庭的效果,其中的变化耐人寻味。对体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学习和借鉴。  一、冷静、宽容的处理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
笔者在本届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现场展示了水平二(四年级)《正面双手投掷与游戏》一课,教学中将正面双手投掷的动作,创设在“真实”运动情境的结构化内容中,发展学生基本动作能力,取得积极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享如下。  一、教材分析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中将基本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技能、非移动技能和操控技能[1],正面双手投掷属于操控技能,在操控技能中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双手头顶传球与正面双手投掷的动作结构
一、分清组内教师需求,确定教研内容  每所学校的体育组一般由不同年龄、不同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师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要分清组内教师的不同需求,并根据教师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才能有效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  如,具有5年以内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有想法、有创新,但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缺少教科研方法与举措、缺少课堂把控与调整的方法、缺少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等。此部分教师可讲自己
一、融会贯通,寻求家庭“体育作业”与课堂教学及校内外活动的有效整合  由于家庭“体育作业”监控难度较大,因此设计与实施家庭“体育作业”是摆在体育教师们的一个难题。针对此问题,参与研讨的教师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可供参考。  1.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遵循合理化原则设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  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因此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时,考虑
对于“教学策略”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如何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视角,去理解和设计中考项目教学策略,真正发挥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这是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一、“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体现单元教学策略  研究教学策略首先要从单元构建着手,中考项目也不例外。立定跳远属于田径类项目,技术含量较低、简单
原文作者通过案例背景,分析了小学四至六年级女生缺少体育兴趣的原因。通过描述两种对健美操缺乏兴趣表现的学习态度,经过短暂的“深入思考”之后,集合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中年油腻男(女)”的形象,告诉他们要保持良好的身材要从小做起,并指出健美操里的许多动作都是专门为身体设计的,有助于身体形态更好、更美、更苗条、更匀称。之后,教师再展示一个和健美操在很多动作上都有一定相似性的韩国韵
一、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会通过中枢调控增加皮肤血流量、增加出汗率等方式进行体温调节,可以将人体体温维持在恒定的37℃左右。但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人体体温调节的极限时,人体正常的热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发生呼吸加快、心率加快、氧化代谢产物增加、电解质紊乱等生理反应,被称为热应激。在热应激状态下,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抑制,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
随着国家对体育课程教学要“教会、勤练、常赛”的强调,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再修订工作的进行,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点)》的发布,随着国家课题“大中小幼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的深入,“体育走班制教学”越来越受到基层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关注,“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中的“可选择性”和“专项化教学”2个基本特征,也引起了大家的某些疑惑。  笔者作为较早提倡和率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