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在情境的创设中变轻松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了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成绩高低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成败。但是在如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写的”现状。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得法,导致学生对写作没情趣。《课程标准》在写作这一项中是这样要求的:“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而生活体验又是培养兴趣的最好素材,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所以我在布置作文之前在写作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高一人教版教材的《表达交流》的第一部分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首先没有给学生任何题目要求,而是先做了一个调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生活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学生反映活跃,积极发言,每一个学生都能谈出很多实例,然后我又根据学生畅谈的事例,进行总结归纳发现:母爱是学生涉及最多的一个话题,所以第二步我又将范围缩小专谈学生兴趣比较大的话题“母爱”,学生显然有很多话要说,而且感情激动,尤其是一些平时对母爱熟视无睹的学生显然也深受感触,我看情绪酝酿已经到位,就播放了几个生活画面:包括地震中的伟大母亲的留言;电影《娘》的片段;阎维文的歌曲《白发亲娘》。让学生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验情感,在播放过程中明显看到学生眼角含泪,最后我让学生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结果这次作文写得相当成功,有的学生的作文我几乎是含泪看完的,基本找不出一篇失败的作文。
  二、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阅读是进行想象作文就地取材的源泉。我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之后,以课文内容为出发点,竭力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创设情境。例如人教版必修二有一篇文章是苏轼的《赤壁赋》,我利用这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了一次作文教学。在讲授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了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读懂了苏轼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待挫折的旷达的态度。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课后体验一下“如果把一块小石子放在你的鞋子里走路的感觉”,并且要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感觉交流出来。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能思接千里之遥,视通万里之远。这样学生在对写作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而充分实现写作主体的自我价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它必将对语文老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跳出传统条框的束缚,回归生活,融入社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从课堂上冥思苦想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写作。
其他文献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批改法被“花时多收效少”、“把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教师批改不如学生批改”等争论所否定,互批法、自改法,只“阅”不改法、只“讲”不批法等相继出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局面,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批改法效果同样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我认为,作为相互启发、自我教育的学生互批作文法,虽不失为新型的批改法,有其特定的合理性,但若不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生搬硬套,则这
期刊
请读者先看一段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中的一段文字:“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
期刊
“随便翻翻”是鲁迅先生的读书主张。当年人们佩服鲁迅先生读书之多,学问之大,他回答说那是得益于“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当今书刊浩如烟海,任何入都不可能读完,也没有必要读完。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随便翻翻”。  “随便翻翻”的兴趣和习惯需要培养,“随便翻翻”的方法更需要训练。要让学生学会“随便翻翻”,不给予时问,不教给方法,是难有出色成效的。考虑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写作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来探讨作文教学中几点看法。  一、全方位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
期刊
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我们认为,“活”起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其一,在理解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其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其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面就这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
期刊
新课改融入了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时代鼎新革故,飞速发展。作为杏坛园丁,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接受新的思想,运用新的理念,适应新的教法,既要为素质教育做贡献,又要准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  面对新教材,老师首先得转变思想观念,因为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
期刊
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是高考的一大难点。一方面是这些诗歌离考生太遥远,时空背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今人很难用今天的眼光和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人;另一方面是古代诗歌语言凝练,表情达意极为丰富,意象、典故等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那么,怎样来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这一“瓶颈”呢?  鉴赏一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写了什么  这是针对考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
期刊
一、光辉长照后人心——殉难者的艺术丰碑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悼念亡妻追思亡友的词,此词最初载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院》。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词一起句,诗人用两个“失”字,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
期刊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至理名言,我认为初四的复习完全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温故”是复习原来的已经学会的知识,所以可以由学生“先学”;“知新”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应该由老师“后教”。  如何在复习中坚持贯彻“先学后教”,下面就初四复习中的重头文言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做具体的阐释:  第一阶段  本人认为,对于文言文复习学生自己有能力将最基础的东西学好,“先学”应该学什么呢?其
期刊
审视高考,学生们在语文阅读题上叹息不止;日常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也不尽人意。追根溯源,教师知道乏力是其中的一个中原因。而教师知道乏力的主要原是对经典阅读的认识不够。钻研不透和对学生的阅读知道不到位。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潜心研究,积累广博的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知道。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看待经典阅读。北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