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会尝试探究,学会学习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填鸭式”、“注入式”的教法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充满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尝试教育 激发兴趣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44-0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让儿童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课堂则是实施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可充分体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接触多,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尝试教育将一改过去,把“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主动状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主探究”之路,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充满活力的课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专长,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呢? 我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学生尝试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让学生“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的开心,学的主动。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会让孩子先试着用圆形纸片折出角,学生开始会折出几个角(如折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只要学生能折出角,我都给予表扬,接着我再感受一下角给我们是什么感觉的?和自己折出的角拍拍掌。学生带着问题试着操作然后再说出碰这个角时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会说:“碰到手时会有刺痛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是尖尖的”学生会说。接着我再次追问:“那尖尖的两边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平平的,滑滑的。”还有的学生会说:“直直的。”这样学生通过亲身试折出角,在无限高涨的情趣中再让学生触摸角说出感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便水到渠成的说出角的的特点,充分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二、敢于、乐于尝试探究
学生“尝试”是指学生的第一次嘗试,是学生进入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键是抓住“探”字。“学生讨论”是学生第一次讨论,是一次集中的反馈,是教师为了试探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活”字。“学生再次尝试”是给学生“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学生一方面自我进行矫正,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尝试过程再次验证,培养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让学生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所以允许学生失败,又允许学生再次尝试,这样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情况下,也就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妈妈把一个披萨平均切成10块,小月吃了其中的4块,小月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学生会说4/1,“是这样吗?谁有不同的看法?大家讨论一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有了新的答案,说:“我们组觉得应该是4/10 。”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是一个披萨,但是已被分成了10份,也就是说这10份就看成一个整体,而其中4份就是占整体的 4/10 。”
“嗯,原来这样,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当看到孩子们都摇摇头时,我笑着说:“你们太棒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接着我再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这块披萨的几分之几?”这一题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学生再也没有出现之前那个一分之几了,都抢先回答说4/1,当学生正享受思维成功快乐的时候,我又提出谁吃的多?谁吃少?学生马上会回答是小月吃的多,“嗯,这个简单,那如果你是小月会让谁吃多呢?”“爸爸妈妈”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再次把问题推到最高点:“那你能想到如果爸爸和妈妈吃的比小月多,但爸爸妈妈的也要一样多,该怎样分?”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想想该怎样分,学生思维活跃都想帮小月想办法,各种尝试后会得出:“小月吃这个披萨的 ,爸爸和妈妈吃这个披萨的 。”这样学生带着有目标、有指导的问题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多次活动,适当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小组学习是一种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如在教学“多位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人发一份探究方法报告,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填,之后再在组内的四个同学中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接着再探讨谁的方法最为简便,最后将小组内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想法和做法在班级交流汇报,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从中有能有效的获取新知,学会方法,这就是合作交流的魅力所在。
学习是一种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认知活动,良好的方 法可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尝试教育教学是完美的,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秉承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风。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薛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指导学生预习的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16-16.
【关键词】尝试教育 激发兴趣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44-0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让儿童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课堂则是实施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可充分体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接触多,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尝试教育将一改过去,把“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主动状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主探究”之路,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充满活力的课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专长,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呢? 我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学生尝试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让学生“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的开心,学的主动。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会让孩子先试着用圆形纸片折出角,学生开始会折出几个角(如折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只要学生能折出角,我都给予表扬,接着我再感受一下角给我们是什么感觉的?和自己折出的角拍拍掌。学生带着问题试着操作然后再说出碰这个角时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会说:“碰到手时会有刺痛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是尖尖的”学生会说。接着我再次追问:“那尖尖的两边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平平的,滑滑的。”还有的学生会说:“直直的。”这样学生通过亲身试折出角,在无限高涨的情趣中再让学生触摸角说出感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便水到渠成的说出角的的特点,充分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二、敢于、乐于尝试探究
学生“尝试”是指学生的第一次嘗试,是学生进入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键是抓住“探”字。“学生讨论”是学生第一次讨论,是一次集中的反馈,是教师为了试探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活”字。“学生再次尝试”是给学生“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学生一方面自我进行矫正,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尝试过程再次验证,培养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让学生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所以允许学生失败,又允许学生再次尝试,这样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情况下,也就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妈妈把一个披萨平均切成10块,小月吃了其中的4块,小月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学生会说4/1,“是这样吗?谁有不同的看法?大家讨论一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有了新的答案,说:“我们组觉得应该是4/10 。”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是一个披萨,但是已被分成了10份,也就是说这10份就看成一个整体,而其中4份就是占整体的 4/10 。”
“嗯,原来这样,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当看到孩子们都摇摇头时,我笑着说:“你们太棒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接着我再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这块披萨的几分之几?”这一题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学生再也没有出现之前那个一分之几了,都抢先回答说4/1,当学生正享受思维成功快乐的时候,我又提出谁吃的多?谁吃少?学生马上会回答是小月吃的多,“嗯,这个简单,那如果你是小月会让谁吃多呢?”“爸爸妈妈”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再次把问题推到最高点:“那你能想到如果爸爸和妈妈吃的比小月多,但爸爸妈妈的也要一样多,该怎样分?”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想想该怎样分,学生思维活跃都想帮小月想办法,各种尝试后会得出:“小月吃这个披萨的 ,爸爸和妈妈吃这个披萨的 。”这样学生带着有目标、有指导的问题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多次活动,适当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小组学习是一种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如在教学“多位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人发一份探究方法报告,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填,之后再在组内的四个同学中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接着再探讨谁的方法最为简便,最后将小组内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想法和做法在班级交流汇报,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从中有能有效的获取新知,学会方法,这就是合作交流的魅力所在。
学习是一种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认知活动,良好的方 法可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尝试教育教学是完美的,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秉承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风。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薛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指导学生预习的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