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然的了解,就会全然的宽容
哲理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布莱德雷将军奉命执行一次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让他们排成了一个长列。
“这次,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布莱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适逢一位参谋递给他一份最新的战报,布莱德雷和参谋交头接耳了片刻。等他处理完战报,再次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仍是一条直线,没有一个人比旁边的人多向前两步。
他按捺不住情绪,生气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情况紧急,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报告司令!”只见站在最前排的人满脸委屈地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跨了两步……”
这时,布莱德雷将军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队勇敢的士兵。
故事的哲理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你之所以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宽容甚至认同。手下与领导的看法不同是常态,因为双方往往信息不对称也是常态。那么,我们是否在着力打破这些常态?
是美丽的?还是可怕的?
放下身段,才能换位思考
哲理的故事
在美国,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前夕带着五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节的赞歌,橱窗里装饰着枞树彩灯,乔装的可爱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一个五岁的男孩儿将会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
然而,她没有想到,儿子却紧拽着她的大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中充满了严厉。
“我,我的鞋带开了……”儿子怯怯地回答。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会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那些东西都放得太高了,孩子什么也没看见。落在孩子眼里的,只有粗大的脚印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过来往去……真是好可怕的情景!
这是母亲第一次从五岁儿子的高度看世界。她感到震惊,立即把儿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肩上,儿子开心地笑了起来:“妈妈,好漂亮的圣诞节啊!”
故事的哲理
战场上,需要知己知彼;管理中,也需要换位思考。亨利•福特说过:“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但是,耳熟能详的“换位思考”,做起来却往往不容易。因为不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往往都做不到放下自己的身段,因而看不到对方所见所思和所困——如同妈妈不懂得弯下身,孩子不懂得要求被抱起来。管理
“妙计”
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否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哲理的故事
南非有一位渔民,他老是很烦一件事情。
每次他停车离开后,总是会遇到野生的狒狒把他的汽车后视镜和雨刷掰下来。后来,他想到一条妙计:狒狒很怕蛇,为什么不在车上放几条橡胶蛇吓唬吓唬它们呢?
第二天一早,他就到玩具店买了12条长长的假蛇,放在引擎盖和车顶上……心想这下还不吓死这群讨厌的狒狒。
几个小时后,他回到车边,发现车身上全是凹坑,原来一群狒狒正在一旁怒气冲冲地朝那些“蛇”扔石头……
故事的哲理
做工作、办事情,总是要解决问题。而能不能恰当地解决问题,很重要的是要把问题分析清楚,找到主要矛盾,或者说找准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管理
漫画/孙静
盲人怎样买剪刀?
思维和观念才是核心能力
哲理的故事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故事的哲理
我们总习惯用一种常规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工作生活,从而形成思维定式。所以,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打破模式,从而获得突破和创新。
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而不是智商的差异,企业运营也是如此,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
责任编辑:田瑞秋
哲理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布莱德雷将军奉命执行一次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让他们排成了一个长列。
“这次,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布莱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适逢一位参谋递给他一份最新的战报,布莱德雷和参谋交头接耳了片刻。等他处理完战报,再次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仍是一条直线,没有一个人比旁边的人多向前两步。
他按捺不住情绪,生气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情况紧急,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报告司令!”只见站在最前排的人满脸委屈地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跨了两步……”
这时,布莱德雷将军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队勇敢的士兵。
故事的哲理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你之所以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宽容甚至认同。手下与领导的看法不同是常态,因为双方往往信息不对称也是常态。那么,我们是否在着力打破这些常态?
是美丽的?还是可怕的?
放下身段,才能换位思考
哲理的故事
在美国,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前夕带着五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节的赞歌,橱窗里装饰着枞树彩灯,乔装的可爱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一个五岁的男孩儿将会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
然而,她没有想到,儿子却紧拽着她的大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中充满了严厉。
“我,我的鞋带开了……”儿子怯怯地回答。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会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那些东西都放得太高了,孩子什么也没看见。落在孩子眼里的,只有粗大的脚印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过来往去……真是好可怕的情景!
这是母亲第一次从五岁儿子的高度看世界。她感到震惊,立即把儿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肩上,儿子开心地笑了起来:“妈妈,好漂亮的圣诞节啊!”
故事的哲理
战场上,需要知己知彼;管理中,也需要换位思考。亨利•福特说过:“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但是,耳熟能详的“换位思考”,做起来却往往不容易。因为不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往往都做不到放下自己的身段,因而看不到对方所见所思和所困——如同妈妈不懂得弯下身,孩子不懂得要求被抱起来。管理
“妙计”
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否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哲理的故事
南非有一位渔民,他老是很烦一件事情。
每次他停车离开后,总是会遇到野生的狒狒把他的汽车后视镜和雨刷掰下来。后来,他想到一条妙计:狒狒很怕蛇,为什么不在车上放几条橡胶蛇吓唬吓唬它们呢?
第二天一早,他就到玩具店买了12条长长的假蛇,放在引擎盖和车顶上……心想这下还不吓死这群讨厌的狒狒。
几个小时后,他回到车边,发现车身上全是凹坑,原来一群狒狒正在一旁怒气冲冲地朝那些“蛇”扔石头……
故事的哲理
做工作、办事情,总是要解决问题。而能不能恰当地解决问题,很重要的是要把问题分析清楚,找到主要矛盾,或者说找准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管理
漫画/孙静
盲人怎样买剪刀?
思维和观念才是核心能力
哲理的故事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故事的哲理
我们总习惯用一种常规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工作生活,从而形成思维定式。所以,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打破模式,从而获得突破和创新。
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而不是智商的差异,企业运营也是如此,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
责任编辑:田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