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短篇小说)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脚跨上楼梯,于如果突然犹豫了。二楼的那只狗,听到了他的脚步声,
  传来低低的吠声,吠声里透着亲昵。他在刹那间改变了主意,转身去了河边,透过楼的间隙,寻找着风暖小区 6号楼 3单元 4楼的窗口,很快就捕捉到了,在整个楼层,似乎只有那扇窗口还幽暗着。
  住进风暖小区简直是一种唐突或者意外。于如果在《幸福女人》杂志负责美编兼一个文艺专栏的编辑,遇到林晓鸟是在一次朋友和同事的聚会上,同事向他介绍林晓鸟,才女,《幸福女人》封二登过她的画,简介以及照片,同事又把自己介绍给林晓鸟,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他马上就对上号了,那期封二恰恰是他刚到《幸福女人》时做的,也算他在杂志的处女作或处女编。林晓鸟听说他是新晋的美编兼一个随笔栏目的编辑,一双小手在他面前挥动,有些张扬地把手伸给他。他没有犹豫,这时候犹豫是一种不礼貌了。那次见面几天后,林晓鸟把几幅画和两篇关于女人与艺术的随笔传给了他,还给他发了短信告知,短信没有那么张扬,甚至透着谦卑。他看了,文字有灵性,可整个篇幅总觉得欠一些什么,不是不好,是可以更好,提升一下会更有含量。为这个问题他伏在八楼的阳台上纠结,他记得主编对他说过,林晓鸟的文章已经建立起她的读者群,前几天主编还问过他,林晓鸟的文章编了没有?可是她还是给林晓鸟发了短信,为此改动后的文章不得不推迟了一期。他曾经想过自己是不是太过认真了,林晓鸟会不会计较,那种纠结随着时间后来才慢慢地释然。
  那个冬天第一场大风后的一个傍晚,他收到了林晓鸟的电话,在乌城牌坊胡同对过的梧桐树下,林晓鸟手里拿着一把钥匙,她的旁边是一块绿都小区的广告牌,灯光映照下绿草如茵,炫人眼目。林晓鸟穿了一件翻毛领子的呢大衣,她的手时而插在大衣兜里,时而抬起头看一眼霓虹闪烁的广告牌,她终于看见于如果穿过牌坊胡同朝她走来,几天前她和于如果无意间有一次邂逅,于如果做为一个流浪食客刚从一个快餐小店里出来,手里还掂着没吃完的半张饼,他没有想到会遇到林晓鸟。这次碰见两个人都有些尴尬,于如果赶忙把半个烧饼朝身后放,而且打算打一个马虎,不和林晓鸟打招呼。林晓鸟却朝他喊起来,于如果,于如果,于编辑——他停下来,他把半个饼的袋子卷了卷塞进了裤兜,裤兜里鼓囊起来,像电影上一个日本小队长的胯部。就是这一次林晓鸟竟然要跟他去看看他的住处,于如果那一刻的心里很复杂,他住的这一片是老城区,是租房廉价的地方,租出的房子都是在老房子顶上又架了一层的简易房,他不想让林晓鸟上去,他听说过林晓鸟的优越,她的娘家,她的婆家,都算得上中产阶级。他犹豫着,也许想在一个女人面前保留自己的隐私或者自尊。他想阻住她的想法,想说我还要出去办事,可明明自己是往回走的方向。他在心里笑笑,有什么,我就是这么坦然,一个人的状态是真实的,我为什么不真实,我又不向谁乞讨,我挺自在,我过我喜欢的生活。林晓鸟到底上去了,于如果先是在前,拐过一个弯又一个弯,推开一扇旧制的铁门,从墙角的一个小楼道上了二楼,又顺着楼道拐一个小弯上了三楼。林晓鸟看到了他的捉襟见肘,什么神气的编辑呀,原来住着那么龌龊的一个地方:一张床,一张桌子,来了人只能在床边将就,最奢侈的可能就是床边桌子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暂停的是一个明星的演唱。林晓鸟匆匆地告辞了,说,好,我还有事,知道我们的大编辑住哪儿就行了,将来拜访大编辑不至于走错地方。下了楼,林晓鸟又回过头,看了看胡同,看了看楼下的一个话吧,一个发廊。这发廊没准也是于如果光顾的地方吧,至少,在楼上他可以观察到发廊的生活。她回过头,看见了于如果在朝她挥手,从他挥手的后边是流泻而出的许巍的《蓝莲花》。一种恻隐就是这一刻冒上来,让她隐隐地有些难受。
  就是这个夜晚,在牌坊街口的路灯下,于如果不大情愿地接过那把钥匙,钥匙在路灯下反出一股弧光。在跨过马路前他看到了广告牌,看到了绿都小区的招商广告,绿草如茵,鸽子、假山、莲花池,诗情画意。然后他看见了广告牌旁的林晓鸟,林晓鸟似乎看见了他,在向他招手,手里拿着一件什么小玩意儿,翻毛的领子被冷风拂动着,头顶的梧桐叶子还在坚守,在风中轻舞。他回忆不起来那把钥匙他究竟怎么握到了手里,交接时他都说了什么,自己像是有一点语无伦次,因为这种结果他沒有想到,有一种意外,唐突、恩赐、怜悯。不,不能亵渎,世界上最没良心的事情就是对好心的亵渎,所以他接钥匙是彷徨的、恭敬的、惶恐的、感激的,太突然的好事就这样降临了,不容拒绝。林晓鸟当时说了什么,她含糊或很清晰地往头顶上指了指,头顶的广告仿佛特别地闪了一下,那儿有我们的一个房子,第一期的绿都。这老房子几年不住了,有时我偶然过去,不过很多东西都还在那儿,暂时不拿,拿的时候会给你打招呼。钥匙给你,自己看着打扫,我,我把这房子交你保管了,你可要管好噢。我要去我父亲那儿一段时间,最少半年,可能更长,父亲在西都,他有一个文化公司。林晓鸟对他交代着,话绵绵的像一个姐姐,目光也一直在定定地看着他,有一种柔软,也有一种强硬不容推迟。他愣怔着,忘了怎么伸出手,接过了那把钥匙。愣怔过来时林晓鸟已经走了,灯光下是来来往往的车辆,是这个城市夜间的繁华,脚下落下更多的落叶,牌坊街小吃摊上的灯光晃动着,夜生活里的人穿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融化着城市的夜色,他在城市的夜色里走着,有些恍惚,那把钥匙竟然加深了他的孤独。等按照林晓鸟写下的地方找到房子,看到铺满灰尘的房间,他才想起林晓鸟最后对他说,是你自己吧?我可是让你自己住的。
  林晓鸟 3个月就回来了。在见林晓鸟之前他去房屋中介公司打听了,按照中介说的租价略低地准备了房费,装在信封里,在为林晓鸟接风洗尘或者感谢的晚宴中间他递过去,说,一点意思,我必须得表示的。林晓鸟挡了回来,说,以后再说,好吧。他说,你收下吧,不然我以后都不好意思住了。林晓鸟再次挡住了。
  其实,3个月也是不确切的,林晓鸟来过 4楼:那一次他去文城,从文城回来在他远远地朝楼上一望时发现窗口的灯竟然亮着。他努力辨认是不是他住的窗口,确定之后于如果的心提起来,他迅速地穿过甬道,再看看楼上的灯光,房间的灯灭了一盏。他有些害怕,如果万一……他怎么向林晓鸟交代。就在他犹疑着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时,房间的灯光又灭了一个,房间暗下来,接着是高跟鞋踏在楼梯间的脚步声。他朝外走了走,观察着楼道的动静,甚至做好了拍照、搏斗的准备。他听见了二楼的狗吠,那个和自己已经成为熟人或者朋友的狗低低地叫了几声,叫声在楼道间嗡嗡地回旋。他躲到一棵桐树下,竟然看见了林晓鸟。   于如果在桐树下坐了很久。他数过,窗前的这棵桐树正好和五樓的窗口齐,每天清早会落上很多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他有些迷糊,算算,林晓鸟出去还不到两个月吧?其实类似今天这样的情况已经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他搬过来的
  几天后,林晓鸟忽然来了,在屋里到处地打量,尔后指尖在窗台、柜顶上摸,眼光盯着地面。于如果躲着她的挑剔,赶忙准备了抹布,又掂起拖把……第二次是那个小收音机,于如果在一次打扫卫生时,从一个小桌角发现的,脏得不成了样子,房间里没有电视,他就擦干净换了电池,拿出来听,几天后,于如果发现收音机又放回了原地儿。后来林晓鸟曾经旁敲侧击,说,我的东西放在哪儿都是有记忆的。那一刻让他感到,他的进驻也许真是唐突的。


  他喜欢上了二楼的狗,每次回到楼前都做好了倾听狗吠的准备,路过二楼时他总不自觉地把脚步放慢,他一直想看看那狗,说不定有一天他会真和狗交上朋友。不是有专门雇人遛狗的吗?那样的生活其实不错,他曾经想过做一个遛狗的人,牵一条狗,悠闲地走在路边,走在霓虹灯亮起的城市,欣赏夜色里的湖水。可二楼的防盗门同样锁得很紧,他至多可以听见狗在屋子里抖着链子。他又觉得狗真可怜,不如乡野的狗拥有太多的自由,可以在旷野里恋爱撒欢。他站在二楼,听了一会儿链子声,回忆着狗的模样:一条黄颜色的狗,耳朵竖得很有气势。他见过二楼的女人遛狗,好像叫它什么“黄虎”。那一次他又守在草地,通过小区的缝隙往楼上看,他想起一次他中间忘了一篇急需签发的稿子,还有拷好了几篇稿子的 U盘。他打的回家,不,是回住的地方。他一直不把住的地方叫家,每一次跟朋友和同事分手时,他们说回家啊,他都要拧过来一句,哦,是住的地方。同事中说话比较嗲的一位女孩儿也是在城里租的房,说,于老师,四海为家,落脚吃饭睡觉的地方就叫家了。他摇摇头。女孩儿又说,临时的家行吧?行行行,就临时的家吧。好,我们回家,临时的家。那一次二楼的狗多吠了几声,还有二楼的女人还在和她的“黄虎”摆手,看见他,突然一愣。他被女人叫住了,哎,你看看我的狗帅不帅?他扭回头继续往楼上走,狗又吠了几声。二楼女人说,你看看吗?他往下退了两步,门开着,看见“黄虎”用仁义的眼光看他,有话要说的样子。二楼女人把他拽到了屋里,啪,把带上的门朝里边关上。一阵脚步声从楼上下来。
  林晓鸟又一次来了。
  他知道了女人的意思。
  脚步声远了,女人才把门打开。
  他知道林晓鸟有钥匙,但他不想林晓鸟这样做,甚至在过来时能先给他打个招呼,她最初说过要给他打招呼的。回到房间里他坐在椅子上,好长时间脑子里都是空白的,打开电视,可电视到底在放什么,一点都没有印象。他竟然又去了二楼,养狗的女人已经走了,他独自站在门前,听见狗在房间里走动。
  这一次,二楼女人在草地上看见了他。他仰头的样子让二楼女人打了愣怔,狗像遇见熟人样轻叫了两声,扯着链子往于如果那儿去,二楼女人想绕都不可能了,她只能顺从了狗。二楼女人看见于如果脸朝着风暖小区,禁不住也朝穿过楼缝的地方看过去,她住的地方模糊,勉强看见楼窗外的空调主机。她心里咯噔一声,这小伙子租这个房住的,做贼一样,从她的心底就有了一种怜悯。小伙子倚在一棵花树上,花树还在开放着,大朵的棉花样的花絮,花树和茸茸的草地旁是扑棱的荆条,目光穿过荆条看见另一个遛狗的女人正牵着一只小京巴。她想躲过去,想找个角度观察一下于如果,狗又吠了两声,扯到了于如果的跟前。二楼女人努力地把一片笑容张扬到两颊,在张扬到两颊时先从他一张小嘴角开始,鼻子耸动,鼻梁骨生动起来。于如果看见了她和狗,她的“黄虎”已经围着他亲热起来,仰着一双小眼,殷勤地摆着尾巴,真和于如果有缘分的一副派头。二楼女人扯扯链子,铜质的链子从降落的夜色里泛出一缕细光。二楼女人使劲扯着狗,扭过头,说,兄弟,你怎么了,你有事吗?于如果摇摇头。
  真的没事吗?兄弟。
  没有,没,没有。
  二楼女人犹豫了一下,其实,兄弟,有些事我能看出来,你是租她的房子吗?
  哦,哦,是,哦,不,不是,只是住,借住。
  噢,那我明白了。
  我走了,大姐。大姐你回家么?
  你先站住。二楼女人不知道自己怎么说出了这句话。
  大姐,哦,哪天我谢谢你。
  不,不是这意思。我,我只是想和你说说话,你看,你看我们现在也是邻居是吧,你看连我们家的狗狗都认你做朋友了。
  朋友?他一低头,狗正用一双友善的眼看他,他心里掠过一股暖意。他想起一个夜晚,一个失眠的深夜,他下楼,伏在门上,想看看狗。可是,防盗门挡住了视线。从大街回来他又一次靠近防盗门,猫眼里一片模糊,就在他要转身走时听见了响动,慢慢地听出来是爪子在金属上抓,让心都跟着痒起来。他站着,竟然听见猫眼打开了,他看到了一双眼,听见“皇弟”的嗓子眼发出叽叽的叫声,一种喘息从猫眼里传递出来,他搁着门缝朝狗摆手,和狗说着话,说怎么了,想出来了?可我办不到啊,你是有主人的,你就先在这里忍受一段时间吧,你的主人以后会把你接到新房子住的……此后,他和狗又有过这样的交流。
  和我一块儿去遛遛狗吧。
  二楼女人已经把链子往他的手里送。
  河边散步的人多起来,乌城的夜晚真正降临了,数不清的灯光透出暖色,于如果感到霓虹的暖气,也许这就是城市的魅力,夜色显得朦胧而又耐看。一片空旷处,每天固定跳夜舞的女人又在乐声中舞蹈。二楼女人停下,于如果跟着停下。看了一曲,二楼女人往前走,狗扯着跟着她,于如果牢牢地拽着狗。
  终于,二楼女人说,有时候是不能欠人的。
  于如果没有说话。伴舞的乐声还在夜色里弥漫,似乎在夜色里更加张扬。绕过一个弯,走上回家的路,他从小区的另一个进口进去,二楼女人先打开门,要和“黄虎”说再见了。狗又该进入夜间的孤独,和他一样,要熬一个长夜。他看见狗失落的神态,心头飘过一丝感觉。   没事吧?
  没事。
  如果有事你说,一個男人不要憋在心里,或许我能帮你。
  谢谢。他朝楼上走。
  狗又吠了两声,接着是高跟鞋声,遥控器提前打开了车门。
  都沉在了夜幕里。
  他急切地打开窗户,看见车尾灯晃出甬道。


  妻子忽然说,不走了。
  不走了?
  不走了。妻子转过身看看儿子,儿子在玩他的电脑。你看看天,再看看孩子,你还愿意撵我们走吗?妻子的目光里含电,直射着他。他想拽住妻子,他抑制着。良久,他去摸妻子的脸,摸妻子的头发,还是当年披散拉直的长发。他说,要不,我给你们安排个地方吧?
  安排个地方?
  对,去外边。
  他已在做着出去的准备。
  不!
  听我的。
  为什么?
  妻子的目光里含满了幽怨,不解地看他。
  他想说,不是,原谅我,这是别人的家。他到底没有说出来,妻子已悄然地抱了过来,而且眼里充满了渴望,他心里却慌恐起来,掠过心头的是一层不安,他甚至听着门外的动静,害怕可能出现的开门声。后来他想不会的,不会的,太风吹草动了,小心眼了,人家对自己大方,对自己有恩的。妻子看出了他的犹豫,攥住他的手,他手里有一层虚汗,腻腻的。妻子仰起头有些心疼地说:如果,你在乌城受苦了,你看你也吃不了现成的饭,像你说的,什么流浪食客,你还写成了文章,那篇文章让我们一家人都看了心疼;我,我当初真不该同意你走,同意你来乌城,你都瘦了。妻子摸他的脸,泪也在这一刻从鼻翼滑下来,汩汩地似两条溪流。
  你是不是受了委屈?
  没有。
  你没有,真没有委屈或者惊吓?
  于如果摇摇头,对妻子说,我只是觉得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和孩子,我没有给你们带来什么,我太自私了,只为了追求我的什么自由。
  别说了,如果。妻子拽住了他的手,妻子的小手让他觉得暖暖的,把他的心一点一点化开。
  不,我不能经常回家,也在乌城给不了你们一个房住,哪怕是大大咧咧地给你们租一个,我对不起你,你们。
  于如果,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挺好啊。我要你心里高兴,人这一辈子就是活个心里高兴,顺从自己的心愿,这就是我当初没有阻拦你放弃工作的理由。
  他擦着妻子的脸,想说,谢谢。可他没有,那话对妻子有一种亵渎。
  窗外传来了风声。
  如果不合适,我和孩子出去住吧,或者我们三口都出去住一夜,一起出去吧。妻子看着他,仰着脸,脸上还挂着泪痕。妻子说,你不要为难。
  不!他的话忽然很坚决,人家把房让咱住还在乎你们在这儿住一夜吗。
  合适吗?真合适吗?你想想。
  没事!他抓住了妻子的手,也揽过了孩子,低声说,住下吧,就在这儿住下吧,又不是没地方。
  夜就那样深了。


  于如果收到林晓鸟一条短信:你带女人了?于如果的手机差一点落在地上。此刻,他坐在河边的草地上,身后是风吹动的涟漪。他不知道该不该回,该怎样回,他想听到狗吠声,想看到那个叫“黄虎”的狗,看到那条金黄的链子,想再拉着“黄虎”去遛,遛得远远的,和“黄虎”浪迹天涯。自己拥有一条狗多好,可惜,那“黄虎”不是自己的。第二天一早,妻子就带着儿子回去了。妻子要回去加班,儿子要回去补课,临走时还恋恋地对他说,如果,好好地善待自己,不要为我们操心,这个房子如果住着不合适,就再找个地方,不用拘谨自己。
  他果断地回了林晓鸟:爱人和儿子。
  对方也许在犹豫,他把手机扔在草地上,等待着它的震动,它的灯闪,那种鸟鸣音的短信铃声。终于来了,是一串省略号。他朝草地躺过去,大概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个时辰,黄昏的灯光覆盖了他的身体,包裹了这个城市,风在慢条斯理地吹动。他缩在孤疑里,她怎么得到了这个消息,是二楼女人?他摇摇头,绝对不是,他相信二楼女人,不知为什么,他相信。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门口看门的那个女人,林晓鸟每次见她喊她阿姨。走到楼口,他犹豫了一下,推开看门女人的门,说,我,我把手机丢了,我,我想求你一件事,我,我找林晓鸟有事,我忘了她的号,你,能把她的号码给我吗?
  他把自己的手机关了。
  第二天中午前,他接到林晓鸟的电话,说,于如果你手机又找到了。哦,我忘在单位了,刚,刚找到。
  那,好吧。电话挂了。
  他知道了,原来有些事是有传话筒的,而这传话筒是有意的,他打了个格颤。
  他又在草地上看到了二楼女人。他已经在河边有意无意地等了她几天,或者说他想最后再看一眼狗,被二楼女人叫“黄虎”的狗,他身后还是那棵花树,穿过楼的缝隙他看见了那座楼,风暖小区 6号楼。他现在开始有点留恋,他看见了挂在窗外的几个空调的主机,谁家还晾在窗外的衣裳,红色的,像一件吉祥的旗在半空飘舞。他忽然觉得,对一个人是要感谢的,感谢帮助过你的人,就像河流,是滋润过你的,河流的滋润才是主流,一个人这一生能遇到多少人啊……
  不经意间,二楼女人站到了他的对面,手里没有牵狗,这让他有点失望。他朝四处瞅,试图找到那条被叫做“黄虎”的狗。二楼女人朝他笑笑,尔后说,我知道你会守在这儿。笑还在脸上,自然而且优雅。女人从手心里慢慢展开一件东西,像魔术师,在夜色里,在霓虹的灯光里,先是一根长长的彩色的绳子,红色的,细细的,从手心里弹开,渐渐地曲线地舒展,像一只鸟儿的翅膀,在夜色里开屏,慢慢地开屏,亮到最后是一件小金属的物体,在夜光里闪烁,晶莹剔透。于如果看见那是一把钥匙,朦胧的霓虹里像闪光的宝石。拿着吧,兄弟,我会让你放心住,有你的自由。二楼女人又从兜里往外掏出一张纸片,这是地址,你自己去找,什么都不要说,兄弟,我理解,理解你……
  他摇摇头,摇摇头说,我要走了!
  走?
  女人有些失望或失落地站着,长长的钥匙还悠在半空。她的手指在夜色里干净,白皙,似一双女神的手。
  真的,我要走了,谢谢你,谢谢,姐!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有一声“姐”
  脱口而出。
  钥匙挂在树杈上,那棵花树,在风中晃悠……


  几年后,于如果随上海一个开发商悄然来到乌城。开发商接受于如果的建议首先盘下了风暖小区,拆迁重建一个新型、环保、时尚的新住宅小区。在赔偿过程中林晓鸟很顺利地拿到了多出原来将近一倍面积的赔偿房合同。于如果始终没有露面,老板不明白为什么,说我理解你,答应你,可你也该让对方知道么。他摇摇头,只是在整个拆迁快结束时给二楼女人发了一条短信:那条狗,还好吧?二楼女人很快回了一条短信,于如果,你在哪里,姐想见你。这个夜里,他又去了河边的草地。
  风暖小区 6号楼 3单元 4楼。他在心里无数次地背过。他最近在看一本书,那本书告诉他迁徙的价值,让他越来越义无反顾无悔自己当初的选择,那些在路上给过你帮助的人无论如何都是你的贵人,曾经有过的芥蒂不过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粒尘埃,尘埃落定剩下的都是温暖。还有,他对老板说,将来这套房要多布置上一套家具,按我们最高的奖励标准。他没有对老板解释,或许这算不了什么,也不是感恩或者回报的最佳方式。只是他对自己说:人一定要记住感恩!他无数次地想过一个问题,感谢一个人,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方式?那么,暂且就这样吧。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楼还在,他似乎又听见了狗吠声。
  责任编辑 田冯太
其他文献
第一次与父亲出门远行是在多年前一个冬季,大地寒冷孤白,我们的马车一路向东,向南,之后换乘汽车、火车、渡船,最后竟然还坐了一回竹箩筐方才抵达。  那时我还小,由于是头一回坐马车,心里颇有些忐忑,却又强作勇敢,敢于直视那位长相凶蛮装束奇异的马车夫。那马车夫头戴毛皮帽,脚蹬毛皮靴,裹在身上的毛皮大衣活像将整只羊披挂在身上。现在回忆起来,便会联想到“杨子荣的野性升级版”等字眼。他是那么孔武有力,不仅咋咋呼
期刊
宋长征,作家,现居山东成武。  人间蛙事  蛙戏:蛙戏有史,属民间异事一种,与印度蛇师类同。置蛙声不同者于格,宫商角徵羽为分,击格则蛙鸣,似乐音,锣息而止。乡间小儿戏蛙,尚未启蒙,不知生之艰难,癫疯于滩涂。  要听蛙鸣须在夏末雨后,非雨不可,天气沉郁,蛙鸣不能鼓,即使传来三两蛙声,也觉寂寥,沉闷。雨要狂雨,倾倒如豆,阵落瓦当,砰然有声,枯枝败叶被豪雨扯下,漂浮在坑塘。雨后,有豁然开朗之感,天高地阔
期刊
1986年春天,卫信获得一台远方亲戚赠送的高倍望远镜。远方亲戚是军官,驻扎在中俄边境。这台高倍望远镜有俄军方背景。望远镜能够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风光,卫信业余时间丰富多彩起来。最近他迷上遥望工行东岸储蓄所,这个储蓄所像卫信他们机械厂一样在瓦城最东边,在这座城市的边缘。从卫信住的五楼到东岸储蓄所至少相距一公里,中间是低矮的平房和草木,储蓄所前有片空地,卫信用高倍望远镜看它,就像身临其境,那个最漂亮的女储
期刊
一场夏雨过后,我又一次思念起故乡的窑井来。说起窑井,老家有许多,其实,它们不是井,而是取土烧窑留下的洼塘,有的很深。  时间久了,深的洼塘便和池塘一样,该有的要件一样不少,水儿有了,芦苇儿、水草儿、野蒲儿有了,鱼虾儿、河蚌儿、田螺儿甚至水老鼠、水蛇不知不觉间也有了,窑井便渐渐地构成了一个热闹非常的生物群落。  距离老宅大约三五百米的窑井给我印象最深,它位于村庄的东南角,在过往的岁月里,且安静且喧嚣
期刊
祖母  她的一生得到了佛的垂怜  貧穷的晨昏翕动着两片嘴唇  她的眼睛虽瞎犹存  总能准确地摸到落日的钟点  一声咳嗽,仿佛住着一个死去的人  再一声咳嗽  仿佛一粒痰换来了月光  这纸一样的脸庞  逝去时代的病,美好的馈赠  仿佛只有在宗教里永生  我看见,在酥油灯的光里  在幸福的命运向我再现的光里  祖母依莲而坐,散发着佛的宁静  我试着看清她存在的最后影子  一如此刻灯芯里的火  在熄灭前
期刊
霍俊明:人杰,首先祝贺你的诗集《西藏书》(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7年 7月版)的出版!在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我觉得也是在阅读、反观和审视自我,关于生命与存在的终极意义上的探寻。你去援藏,我可能是当时最早知道消息的朋友之一,作为三届援藏的干部,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个体,你最初的动因是什么?我想你做出抉择的那一刻一定是非常艰难的。但是通过读你去西藏之后的诗歌以及此前我们之间的交谈,我觉得你做出的这个
期刊
直到夜里十一点,仍有人在微信里关心他。所有的问题他已回答了无数遍,却不得不一次次暴露伤口再重新缝合。你妈身体不是一向很好,怎么会?(不小心摔倒在卫生间。)家里没人?(我那天刚好下乡了。)你爱人呢?她不是没上班?(她正好出去了。)对了,葬礼上怎么没见你爱人?她怎么了?(嗯,啊,她身体不舒服。)什么病啊?这么严重?(也没什么病。谢谢。)他冷冷一踩“谢谢”的刹车,人家也只能跟着转弯。再往下,便是可惜啊,
期刊
胡正刚,1986年出生于云南省姚安县,2005年毕业于云师大中文系,现居昆明。  在海镜村  不敢学银鱼、白鹭和  秋风里摇曳的烟柳  不敢把湖水  当作照骨镜,害怕一眼  就看清骨子里藏匿的不安  动荡,以及一个悲观者的  穷途和末路  在吊索箐,酒后读《中国杂技史》  不以虚无对抗虚无  也不用哀叹,回应生活的  恩赐与剥夺。每一个日子  都是一把迎面飞来的尖刀  在日复一日的左突右挡中  我
期刊
任何人都不拥有这片风景。在地平线上有一种财产无人可以拥有,除非此人的眼睛可以使所有这些部分整合成一体,这个人就是诗人。  ——爱默生  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是我阅读陈人杰近年关于西藏的极地诗歌的感受。一个人被重新打开,诗歌也因此得以重生。独坐、攀爬、行走、漫游,缺氧、眩晕、阵痛,仰望、高蹈、孤独、敬畏。在那些高远苦寒的边地、极地,尤其是在一个远来西行的诗人那里,即使是神实际上也是日常神。万物有灵,世
期刊
铁柔,本名陈磊,1986年生。诗散见各刊,入选一些选本。参加首届《星星诗刊》“大学生诗歌夏令营”,首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获第九届《滇池》文学奖。  2015的雪  体内住着一个雪人  这些年,他一直在融化  心肺和血,渐渐交付流水  这些年,哪怕一场小小的  碎米雪,他也会当成粮食  借我之手,在人世修一座  秘密的粮仓。2015年冬  山巅有雪,深谷有雪  灰雀有雪,各色伞有雪  高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