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称呼我为“何先生”好吗?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07081820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A:何先生你有很多身份,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头衔,喜欢别人用什么称呼你,何总?还是何董事长?


  “董事长”这个头衔,曾几何时变成社会上对陌生人的尊称。遇到初见面的人,不知对方头衔、背景,称呼对方一句“董事长”准没错。也因为这样,我经常被称呼为“何董”,可是我并没有因经常而成为习惯,反而对“董事长”这个头衔有着发自内心的不自在与反感。
  这或许和我的“董事长”初体验有关。年轻时,我没有董事长的头衔,但在应酬场合,服务人员对所有客人一律称“董”,我也就被称为“何董”,当时十分不自在,因为名不副实,更因为感觉“董事长”是风月场合对所有客人的通称,并不十分光彩。
  后来我真的拥有“董事长”头衔,实至名归了,但我仍然感觉不自在。
  我开始研究我对“董事长”这个头衔“过敏”的原因,才发觉其中隐含了我与整个社会价值观不对称的问题。
  根据我的认知,为何社会上言必称“董事长”,因为董事长代表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空间,当然更重要的是代表“有钱”;而社会认知有钱,就代表了身份、地位、荣耀与成功,但你不好称陌生人“有钱人”,所以“董事长”变成惯用语与通称。
  问题是,有钱不是我的特质,也不是我最向往的事,更不是我绝对认同的事,因此,虽然我有了“董事长”头衔,但是有人称呼我为“何董”时,我仍不免浑身鸡皮疙瘩“过敏”起来。
  我喜欢的头衔是“记者”,那是我一生的工作,我喜欢的头衔是“总编辑”、“社长”,那是我现在的工作。其实当我深入探究,我竟然连“总经理”这个头衔都轻微“过敏”,因为这也与我专业的工作不直接相关。我之所以喜欢“记者”,因为这是一种专业,是我可以永远喜欢做的事,也是我永远不会被剥夺的头衔。答案揭晓,我真正喜欢而自在的头衔是对我专业的描述。
  我喜欢人家尊敬我的专业、认同我的工作,而不喜欢任何与财富、权位有联动或想象的称呼。
  我很害怕贫乏得只剩“董事长”的头衔,因为这代表了我需要与一个赚钱的机构紧紧相连,一旦这个机构不赚钱,这个“董事长”的头衔也一文不值。更可怕的是一旦与这个赚钱的机构没有关联,那我也变成什么都不是了,所以我努力地拥有一个专业头衔,可以代表我的能力,这是谁也否定不了、拿不走的头衔。
  这是一个向钱看的社会,钱能买到许多东西,但不能买到亲情,不能买到尊敬,也不能买到真正的自我。拥有一个堂皇的头衔是好的,但是我们更应该问,我们能拥有这个头衔多久?这个头衔真的是我们认同且喜欢的吗?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关键是要敢于有自己的主张,拥有自己永远可以依恃的专业,而不要被表面的头衔所迷惑。
  所以如果你不认识我,那请称呼我为“何先生”好吗?因为这是永远礼貌的称呼,不代表任何世俗的价值。
  后记
  许多人见到陌生的朋友,急着掏出名片介绍自己的头衔,这或许是社交场合的礼貌,但如果背后有了位卑则足羞、官高则炫耀、财多则傲慢的成分,那人人都可以察觉我们的肤浅与世俗。
  我一向认为“专业”才值得尊敬,因为“专业”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努力追逐而拥有,因为“专业”才会对社会有贡献。而财富则不值得尊敬,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拥有财富背后的真相,而且财富只对当事人的丰衣足食有帮助,不见得对社会有帮助,这也是我对“董事长”头衔敏感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最近的中国,人人都在谈变革,这已是十年未见的景象。日前接待了一位国际媒体的记者,问及:当今中国与百年前的中国有何不同,在求变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一些新的势力?在我看来,要不要变,是一回事,怎么变,是另外一回事,前者可以是口号和鼓动,后者则需要理性和方法论。  细细想想,我们今天的变革环境确乎比百年前要优越很多。关键正在于,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哑铃型社会”,两头很大中间小,稍稍用力,就折断了。现在的中
期刊
2013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位于纽约布鲁克林Willamsburg的一块原本荒芜的碎石地,一时间变成人头攒动的跳蚤市场。这个以“食物”为主题的集市迎来了形形色色超过100个小贩的参与,他们既忙着装货卸货,又忙着一分一厘,前来品尝的有住在周边的那些嬉皮士,也有专门从曼哈顿岛上赶来的人,以及兴奋不已的背包客们。  像被我们忽略的很多事一样,关于跳蚤市场这件事的一个看法在于,人们总以为它是自发形成的结果
期刊
为了庆祝苏黎世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25周年,以及更多地向世界展示当今最先进的机器人发展水平,苏黎世大学3月将举办一场名为“机器人之旅”的国际机器人展。  由机器人大师鲁尼·布鲁克斯设计的Baxter、最接近人类模样的Geminoid以及拥有肌肉和骨架的Kenshiro都会出现在这次展览上。不过,最受期待的还是早在9个月前就宣布会在今年3月“出世”的儿童型机器人Roboy。作为一个“小朋友”,Robo
期刊
时尚达人们估计都应该知道,最近又多了一本中文时尚杂志—The EDIT中文版。  严格说起来这个消息应该是这样的:历峰集团旗下在线奢侈品零售商NET-A-PORTER在3月19日推出了它的中文版网站,原本英文网站的绝大部分内容被翻译成简体中文,当然也包括它每周一期的电子杂志The EDIT。随着中文版网站的上线,NET-A-PORTER位于中国香港的第三个配送中心(其他两个分别位于纽约和伦敦)也投
期刊
这或许是Dr. Feelgood的最后一次演出。这支朋克乐队65岁的吉他手Wilko Johnson在1月公开宣布他已经被确诊为胰腺癌并且不打算接受化疗。作为他最后的愿望,我们看到了3月6日在伦敦Koko俱乐部举办的这场告别演出。  Johnson的吉他英雄传奇很大程度上是和Dr. Feelgood联系在一起的。Dr. Feelgood乐队最初并不是以一支朋克乐队而是作为一支酒吧乐队被人们认可。老
期刊
3月对于腾邦国际来说,是个不怎么太平的月份。3月初,这家2012年市场份额排名第5的OTA(在线旅游代理商,主要做酒店和机票代理),接到了来自“去哪儿”的一个二选一通知:要么从4月开始原来的CPC(按点击付费)服务价格上涨20%到80%不等,要么从6月开始使用去哪儿的TTS系统。  “难以接受。”腾邦国际酒店业务部总监耿军当时觉得有些突然,去年去哪儿为腾邦带来不到10%的订单量。“上次涨价还是在半
期刊
一说到轮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管理培训生在接触多个部门的工作后定岗的过程。的确,很多大公司的管培生项目都有轮岗环节,它给了管培生很多锻炼的机会,也是公司和员工之间一个互相了解、双向选择的过程。  正是基于轮岗的这种功能,一些公司开始把轮岗作为一个长期公开的内部机制。外企德科人力资源部经理佘航表示,不同的轮岗项目目的也不同。大型跨国企业常设的轮岗一般由组织的大小和轮岗的目的决定,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
期刊
3月6日,在与癌症抗争了两年之后,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在医院里去世,享年58岁。从1998年起,查韦斯担任委内瑞拉总统累计10多年,历经多次选举、公投,有“不死鸟”之称。他也因为对美国持强硬态度被称为“反美斗士”。查韦斯在2011年6月查出患有盆腔肿瘤,去年10月他在总统选举中又一次成功连任,但因为病情加重没有出席今年1月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  卡洛斯·斯利姆  3月4日,福布斯公布2013年
期刊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也改变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渠道。现在,制假贩假者开始直接通过网络售卖商品,美国经济每年要因此损失2500亿美元。近日,24/7 Wall St.选出了在美国查扣的十大假冒伪劣商品。  01.手袋/钱包 2012年,美国扣押了总价值约为5.11亿美元的手袋和钱包,其中来源于中国的商品总价超过了4.46亿美元。  02.手表/珠宝 从新加坡走私的假冒伪劣商品中,有98%
期刊
信任度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企业应该如何赢得公众的信任?近日,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亚太地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David Brain与《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施磊分享了他的观点。  C=CBNweekly  B=David Brain  C:近几年来,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有何变化?  B:根据这些年我们进行的信任度调查,在一些发达市场,例如西欧和北美市场,公众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