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准”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参与其中,因为教育扶贫是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通过发挥管理水平、人才素质、技术技能、专业科研等多方面优势,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训实践基地改良、对口帮扶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创新创举,推动高职院校“精准”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高职院校;精准参与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8.032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党全国全社会已经全面投入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当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院校,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和提升教育扶贫的基础上,发挥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优势,开拓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效交融,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1 高职院校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
  高职院校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家庭背景为农民和农民工的比例超过50%并逐年上升,为广大农村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主要功能之一是培养面向社会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培养能够扎根农村,会技能、懂管理、善创新、乐奉献、知感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现“造血式”扶贫。推进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深度参与,是职业教育职能特征的重要体现和特色彰显,是贫困地区摆脱现状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考量,是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和阻断代际贫困的优项选择和便捷途径。通过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有效规划,推进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精准扶贫的统筹机制、多方联动机制、帮扶合作机制等工作探索,必将能够使其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在贫困地区落地、开花结果,助力地方脱贫致富,实现区域乡村振兴。
  2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概述
  扶贫+扶智+扶志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有效路径,已经在理念和行动上得到了落实。
  2.1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教育扶贫首先要对“贫困区的教育进行扶贫开发”,之后才是“依靠教育脱贫”,教育的精准扶贫功能,实质上在于提高人的脱贫致富的能力—即人力资本的增长。高职院校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基地,具有数量较大的农村学生,大力提倡培养适宜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针对农村学生在思想教育、德行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增加涉农教育,寄希望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主力,并积极推进教育体系改革,设置涉农专业,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和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接农村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培养服务农村经济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最终实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贫困家庭孩子多样化成才,为精准扶贫做好人才支撑,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长。
  2.2 专业教师驻村扶贫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选派专业教师驻村扶贫,担任驻村干部,了解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对接学院優势岗位结构,帮扶村民发展农业产业。高校教师是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他们是思想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高校教师是先进技术的引领者和研发者,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高校教师能够为广大的农村带去一部分的扶贫资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针对扶贫申请研究的各项科研项目,提供改善农村贫困状态和扶贫难题的新思路。高校教师驻村扶贫,即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村的教育培训,也可驻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推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多方位多领域增产增收。
  2.3 建立帮扶点
  大部分高职院根据自身产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办学特点,积极建立贫困农村帮扶点,直接对农村实施“造血型”帮扶,主要采取方式有:利用自身专项资金或是学院筹集相关资金,直接用于改善帮扶点的农村硬件建设,如帮扶点的校舍、活动中心等区域建设;通过订单式采购方式,学院食堂等区域直接向帮扶点采购蔬菜、水果,一般职业院校师生人数达万人,商业市场潜力巨大,订单式采购将直接保障村民农业产品的销售,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直接面对帮扶点的实际困难,具有针对性的全面帮扶其解决难题。
  2.4 其他措施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其他举措还有职业培训、推进招生改革、完善资助政策、推进创新创业等。
  3 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精准
  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办学特点,非农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目标没有依据原有特色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进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没有重点,部分不适宜农业发展的专业强行调整面向农村发展,没有重点开创开发可行的教育改革项目作为抓手,分重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导致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生硬,其内涵部分涉及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调整不够理想,整体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不够系统,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3.2 驻村扶贫效果不够明显   高校扶贫教师不分专业类别,被分配到各村寨驻村扶贫,由于专业的局限,不能够最大化程度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现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致使在扶贫工作的效率不够理想。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工作繁忙,致使高校教师下乡扶贫存在时间上的局限性。由于时间及专业局限性,也导致高校教师不能有效融入当地农村,不能精准识别贫困个体,不能因地制宜完成扶贫工作,致使扶贫工作不够高效。
  3.3 帮扶点帮扶没有深挖内涵
  高职院校对帮扶点的帮扶没有特点,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帮扶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挖掘出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对帮扶点的帮扶仍然是实地调研考察帮扶点的农业产业现状,了解项目效益、风险、经营方式、产业发展前景等,并与当地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采取对口扶贫方式实施帮扶点的帮扶,没有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
  4 高职院校“精准”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没有过硬的致富本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核心就是加快培养适应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具有比重较大的农村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脱贫技能培养是基础,脱贫内生动力培养是关键,促成扶贫对象尤其是在校内存学生具备自身脱贫功能是核心。
  4.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尤其是非农业类高职院校,其人才模式多不以面向农村为主。在新时代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首先,院校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调整,如增加服务农村经济的办学定位,增加脱贫减贫的办学目标,增加扶贫扶智扶志的办学理念,全面指导学院涉农相关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和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建设,以精准化的制度来保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以某一专业集群建设作为教改项目重点先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建专业集群作为精准扶贫的抓手,重点建设专业集群为学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具体来说,在培育的专业群领域以自身优势专业为基础,结合乡村产业、乡村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农村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怀,优化农业产业涉及技术课程内容,培养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多元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解决人力资源不充分而导致扶贫效果不明显的难题,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此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将实训内涵向农村经济领域延伸,由专项技术能力培训向综合技术能力培训调整,重点培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培养培训学生推动项目发展的整体综合能力。如经贸类专业可建立实训共享中心,重点培训学生的产品规划技术、产品推广能力、订单处理技能、售后服务处理、市场营销技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实训内容以培训学生独立完成小型、微型企业的整体管理、运营、营销、流通为核心,培训学生成为适宜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全面型、综合型、融合型人才。
  4.2 驻村扶贫应凸显实效
  专业教师的驻村扶贫工作,由于专业局限、时间局限,导致扶贫工作不够高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驻村扶贫应该摒弃形式化,注重实效性,建议到自己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扶贫,因为老师与学生天然具备良好的感情交流基础及交流时间,专业教师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个体的贫困原因,针对性的制定基本可行的扶贫方案。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贫困学生为支撑,寻求符合自己专业的帮扶突破口,如工程类教师重点帮扶当地申报扶贫项目,让农民自己完成政府投资的扶贫项目,让农民在前期参与规划,实施中参与施工,实施后参与管理,保障村民利益最大化,也让农民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技能。为今后扶贫项目实施打下基础,杜绝今后扶贫项目因实施主体缺失和人力资源不充分而导致扶贫项目失效的风险。
  4.3 对口帮扶以学生为主体
  帮扶高職院校应当延伸帮扶内涵,如通过订单式采购方式,直接采购农户农业产品或旅游产品,具有针对性的全面帮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及高职院校生源构成特点,需要增加帮扶工作的联动性,并凸显学生的主动性,帮扶工作应该以学院为引导,企业参与,教师牵引,重点让学生尤其是农村贫困学生全程参与扶贫工作,让学生结合帮扶点特点,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新的扶贫规划,通过扶贫实践,让学生具备扶贫脱贫的能力。贫苦学生经历全程扶贫工作后,对脱贫工作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激发贫困学生的内生脱贫动力,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实现对学生扶贫能力、扶贫意愿的有效提升。
  5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精准”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
  5.1 以“农村商品流通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调整顶层设计,制度化执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如学院出台《中共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精准”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通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保障精准扶贫涉及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和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等全面调整。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紧抓机遇,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及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6-2018年)》文件要求,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学院围绕农村商品流通服务领域,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为支撑,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农村商品流通专业群。重点专业群建设作为学院精准扶贫乡村人才振兴的抓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能够让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如专业群在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中,调整了平台课程内容,增加乡愁诗词鉴赏、家乡资源展示(实践)等基础通识平台课程,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情怀,激励学生尤其农村学生热爱家乡并愿意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增加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数据分析、农特产品基础等专业品台课程,实现基础相通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服务于农村商品流通的综合能力,推进符合乡村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5.2 实训基地创新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小微型企业管理运营能力,将学校商铺规划为学生电商小镇一条街,给予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创加大资金资本投入和指导力度,给予贫困农村学生优惠条件、政策措施、指导意见,让其在市场中经营自己的经济主体,实践中获得赚取收入的经验和能力,实践学习到进行生产的能力和自给自足的能力。电商小镇58间门面,全校13000多学生宿舍是其客源对象,通过前3个月免租金,后期租金6折的优惠重点扶持农村贫困学生开店运营,学生全程管理自己经济主体的宣传、营销、物质配送、定价、小店文化输送、网络营销等,线上线下全面经营自己的经济实体,完全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现阶段共42间门面为学校贫困农村学生经营,学生独立经营小微型经济实体的能力得到锻炼,经过市场磨砺的学生将为推动以小规模经济体为主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实践准备。
  5.3 增强学生的对口帮扶力度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对口帮扶贵安新区马场镇枫林村,城市学院食堂所需家禽、蔬菜、大米都是直接由枫林村采购,人民网2018年4月9日刊登《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当好贫困户“采购员”》专题报道学院帮扶贫困户事件。学院预计增加高坡乡硐口村、黔陶乡半坡村两个帮扶点,在原有对口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将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全程参与3个扶贫点的帮扶工作,并形成常态化,通过教师指导布置帮扶调研工作,努力激发学生帮扶动力,让学生经过调研编制各帮扶点的帮扶规划,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保障学生的创意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通过学院联系企业共同构筑项目实施平台,让学生具体落实帮扶工作,能够通过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扶贫创举,让学生具备扶贫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具备扶贫脱贫的信心。在满足对帮扶点对口帮扶的基础上,也全面提升了参与学生的扶贫技能及扶贫信心。
  6 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的质量,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途径在于教育。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主要由人力资本的增长来实现。贫困人口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市场信息、学习中的知识外溢、社会资本积累等方面的能力低,教育精准扶贫要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并赋值,突出能力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收入。在新时代的历史潮流中,高职院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院校类型,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应该精准扶贫目标,高职院校扶贫对象选择需要精准,结合学校特色及生源特点,应该凸显学院教书育人的本质,以扶持学院的农村贫困学生为核心,扶贫+扶智+扶志结合培养农村贫困学生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其次要精准扶贫方式,高职院校扶贫核心方式为培养农村经济发展所需人才,针对学院贫困学生实施人力资本的开发并赋值,具体采取的扶贫措施、扶贫制度、扶贫投入均要围绕培养高素质适宜农村发展的人才进行建设;最后举措上要有特色,结合学院自身特点,抓住时代机遇,以“人才质量提升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等国家工程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创举实现精准培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人才。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实效、贵在精准。
  参考文献
  [1]2018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
  [2]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Z].
  [3]张育松,金满文,常忠志.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业高职院校優势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4):112-114.
  [4]刘军豪,许锋华.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2):45-49.
  [5]党文毅.关于高校大学教师“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7,(19):56-57.
  [6]邱纪坤,金世红.高校教师努力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262.
  [7]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15-16.
  [8]李兴洲.公平正义: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2017,(3):31-3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前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乡村方向拓展,乡村与城市邻近区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应十九大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要求,城乡结合部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建设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成都市五星村为例,通过研究美丽社区营造方案,发展适应当地市场需要的产业,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期刊
摘要:指向儿童的礼物馈赠作为“互惠的缺失”的馈赠实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安徽M县地区的儿童馈赠习俗的分析,从馈赠场合、馈赠目的、礼物流动方向、馈赠内容等角度归纳其所具有的特点,解读该地区儿童馈赠习俗的实用、象征、强化和凝聚功能,探讨指向儿童的馈赠习俗在表达期望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诉求之外,也在传统社会构建人际关系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舅权在现代社会语境下依然在发挥作用的有力佐证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学分制仍然是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的一种,与当前广泛推行的学分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学分制是对当前的学分制的改良和创新。该评价体系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学生的过程发展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创新,构建了多元的综合评价机制,展现了强大的激励导向功能,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创造了条件,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分制;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人口大国,所以粮食产量是我国重要的一大问题,近些年,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当然,福建省也不例外。粮食关乎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经济的发展。据此,选取了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者,农业机械动力,农村用电量五个解释变量,通过OLS法,分析福建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通过计量模型得出的结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粮食产量;影响因素;OLS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阐述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及引导性、宣传性、保障性、拓展性等四大关联性因素,着眼于唐山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及社区治理的发展要求,对新媒体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局限性及发展瓶颈进行分析及研判,并提出优化思路及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社区治理;城市功能;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城市规划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实际的情况,各种城市问题频出,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务院于2016年2月6日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提出推广街区制和开放封闭小区为我国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推广街区制,开放封闭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我国城市
期刊
摘 要:利用Engel系数和ELES模型,分析了本省瓮安县1990年-2016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并给出相应预测,然后将瓮安县的消费情况在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和本省、本国的消费情况作比较,得出瓮安县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在前期相对落后,但后期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和提升的结论。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继续优化消费结构,拉动内需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Engel系数;ELES模型;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摘 要:鉴于R&D溢出效应受到地理距离和行业间关联程度的影响,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了企业面临的R&D水平和垂直溢出资本,并采用面板Tobit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R&D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据此,提供了R&D溢出效应的微观证据,为政府制定产业和微观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R&D溢出;企业创新;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
期刊
摘 要: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全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政府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网络化治理的新概念,公共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据此,简单的梳理了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这本小书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患者的首诊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分级诊疗运行过程中的障碍,为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7-9月,选取江苏省5家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49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4.4%。62.1%选择大医院首诊,19.1%选择基层医疗机构;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依次是医疗机构诊治能力(74.5%),交通便利程度(4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