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才能拉动经济?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遭遇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靠什么?当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出现问题时,未来的经济发展依靠什么?靠政府、靠穷人、靠富人、靠中级阶级,还是靠谁来拉动经济?
  从新加坡经济发展说起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也是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效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2011年数据显示,新加坡是全世界投资移民门槛最高的国家。
  以前,新加坡是个小港口,靠地理优势打造物流中心;南来北往的商船,都把新加坡当中转站,造就了新加坡人种、文化的丰富性。然后,政府耗资打造基础设施,打造旅游业。西方的旅客向往中国,必定先去新加坡,这里语言没有障碍、多味美食林立,能见识印、中、巫、欧等国的风土民情。接着,打造金融业、生物科技业、教育业、医疗业。这么小的国家,居然那么富有,几乎家家有车。
  发达国家,在经济进入常态运行以后,会对政府集中的调控经济要求少一些,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因素当然也存在,自从新兴工业体快速发展以后,一些老牌工业化国家也开始制定这种发展性战略,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被后发的工业国家超越,比如日本。
  像英国、美国这种垄断性的超级大国,不是没有经济发展规划,只不过不会用“五年计划”、“十年计划”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方案来呈现在公众面前,他们更多的是把发展规划分解到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当中。为经济制定发展规划,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
  尽管中国和新加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国家,新加坡在经济上更像有着400万员工的一艘船,这里有正式员工、合同工人、临时工、大量的退休工人,这个公司的产业覆盖了方方面面,这艘船制定一个明确的航向,在全球经济斗争的“丛林”中,新加坡的地位相对脆弱,它不能犯任何错误,一旦犯错误,国家的优势地位可能荡然无存,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非常小心。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不是一条船,而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这样庞大的规模,使其有了抗风险能力。我们能执行大量大规模的计划,这是优势,同时这种“大”,也给在某个领域中犯错误埋下了隐患。
  中国的战略和新加坡两个国家之间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各自的道路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不同,新加坡给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启示:在这次战略当中明确提出,目前5%的增长率不可持续,新加坡未来争取稳定到3%到5%这样相对比较保守的数字,这种保守的态度是已经习惯于快速发展30年的中国所应该借鉴的一点。
  拉动内需要有中产阶级
  中国的内需不足,主要是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来拉动。看看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就会明白:内需不足是怎么形成的。拉美的贫穷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缺乏一种财富积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个例子,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有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了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一千万,矿主把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五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
  工人手里有钱,就要安家落户,出现住房需求。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矿主开出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要雇用工人,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家人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
  几年之后,这个地方出现了一百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需求,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别的需求,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五十年过去之后,这个地方的矿被挖光了,成了一个十万人的繁荣城市。
  另外一种情况,同样发现了金矿,有人来投资开采,雇了一百名工人,每年获利一千万,矿主把百分之十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人一万。这些钱,只够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九百万,看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嫁给矿主做小老婆。五十年过去之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盗女娼。
  两个例子,非常简单,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这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今天的美国人,应该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们,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社会财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他用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要让工人都买得起T型车,他给工人发高工资,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价格大幅降低。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
  不能单靠政府拉动经济
  中国十三亿人口,谁能养活?除了自己,没人做到。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这里,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关键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应该怎么做,任凭贫富二极分化?还是创造现代社会,让大多数国人能够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中国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拉动经济。政府无论出手几万亿,对中国经济规模发展都是不中用的。无论修成了多少基础设施,最后上面要有车跑,才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所以,要两手并举:一手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针对未来的增长瓶颈启动投资;另一手就是体制性政策,以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第一点是价格。价格管制,即使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也是错误的,那仅仅管住了“温度计”,却不能管住“温度”。在任何情况下,价格管制总是扭曲的经济行为。像汇率、利率、资源价格有更重要的功能,要在这些领域让价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灵活的相对价格反映供求,可以帮助产业、企业发现机会、及时调整投资和经营的方向。否则,内需和外需都是很抽象的概念,离开了相对价格的指引,究竟什么是内需,什么是外需,谁也讲不清楚。
  第二点是税收。关于税收政策,减少增值税的内容,这是对的。减税的力度远远不够。春季过后,经济低迷景象进一步加剧的话,不妨考虑更大幅度的减税措施。要算清一笔账:究竟等企业垮了以后搞社会政策救助,还是先采取减税措施让企业能撑下去?减税不光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消费税,都要考虑大幅度地减。进口税能免则免,否则顺差绝对量增加,不是好事情。
  第三是信心。总的来讲,现在信心不足、投资不足,国内很多高利润行业开放不够。不是民间没有力量或没有兴趣,而是开放不够。中国加入WTO,在电信、民航、电力这些大行业,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开放与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这些领域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市场,开放还有很大空间,有很多潜在的投资机会,问题是不许准入,谁也没有办法。
  第四是体制。近年来,汇率机制引导的出口过旺,调控政策的重点就集中于抑制国内产业的产能和投资。开始是三大过热行业,后来又是九大过热行业,再后来调控房地产,都是抑制性取向,扩大了行政审批和控制。现在,必须加快反向操作,解开那些可以解开、必须解开的体制性绳索,鼓励生产、鼓励创业、鼓励投资。
  中国的改革是逼出来的,轻轻松松就高速增长、财政收了很多钱、企业账面很光鲜。投资人大赚快钱的时候,喊改革也不容易有行动。当下民营企业遭遇滑铁卢,龙年的中国经济靠谁来拉动,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其他文献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是一个奇特怪异的人物,被人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领袖。他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代明星,除了万科事业,他登山、滑翔、航海、出书,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他一身名人风范,行走在聚光灯下,有足够多的粉丝。他从梦想留学到创办企业,不断地寻求人生轨迹。六十花甲,出洋渡海,像苦行僧一般游学哈佛。  哈佛留学有雄心  这个胡子拉碴,有着成熟帅酷范儿的老男人,是万科的LOGO(徽标),也是中国企
期刊
安捷伦科技公司自1999年从惠普分拆出来之后,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它的名字来源于英文,意思是机敏与协调、快捷与智慧。他们希望自己能树立起敏捷协调、思维灵活、具有突破性技术和能洞察用户需求的新形象,确实,他们做到了。  安捷伦不仅成功实现了分拆,而且还基于惠普文化创新出自己的全新文化,建立起快速应变的能力。如果你的企业不够大到分拆,那么重要的就是正确分拆、复制企业的优势。  创新优势之道  惠普公司已
期刊
6月7日下午,以大阪商工会议所会长,京阪电气铁道株式会社董事会主席佐藤茂雄为首的来自大阪、京都、神户、奈良、大津、和歌山等6个日本关西地区最主要的商工会议所联合代表团一行20多人来沪访问。上海市工商联王志雄主席、金亮副主席、杨茜秘书长盛情接待了客人们的来访,并会同来自市工商联系统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与日本客人共同举行了一场“中日商会高层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中方企业家代表有:上海伟龙实业集团有限公
期刊
小楼一夜听风雨,游走愚园路。微风瑟瑟,梧桐摇曳。想象着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不经意间就走到了愚园路1015号。这栋法国风格的花园洋房经过全面修葺后惊艳亮相,只是现在住在里面的已经不是著名金融家周作民,也不是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而是服务于长宁区民营经济的长宁区工商联、长宁区企业家会所。  都说老洋房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也是一块时间所能交给人类最为直观的历史胎记。如今,在这栋老房子里发生的故事是否也能经得
期刊
许多品牌都曾出现过“衰老”的症状。耐克、欧米茄、巴宝莉,这些知名的品牌都历经了漫长的时间洗礼。不过,他们都曾在一段特殊的时间里饱受精神摧残——曾经的辉煌和万众拥戴都被丢失了,在特别的时间段里,变成了不受待见,甚至嗤之以鼻。同时,新锐品牌不断冲击市场,享受着新贵的特权,嘲笑着这些落寞贵族的迟暮、色衰。是质量问题?是材料问题?是设计问题?抑或是别的问题?其实就是品牌失去了活力!  三杯品牌不老泉  该
期刊
一人问禅师:“成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否很遥远?”禅师:“并非如此。成功对于每个人其实都只需两步。”“哪两步呢?”禅师说:“一步开始,一步坚持,就会功到自然成。”其实,成功始终围绕在每个人的周围,只要坚定迈出第一步,并坚持到底就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第三次踏上戈壁,望着这片每年5月都会踏上的土地,我的心里开始有种渴望,再次征服这片戈壁的渴望!  你的心里在坚持什么?你坚持的事情值得坚持吗?这句话是我在
期刊
民间有句话:“官大看北京,钱多数福建。”这是清末民初对福建商帮的最好写照。福建人与生俱来与海洋为伴,闽商的发展与大海息息相关。相对于民风保守的北方和内地,福建商人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论语》中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福建商帮却无视传统观念,照样远游海内外,经商打天下。  海外经商由来已久  福建人经商最早见于史书记载:从南朝末期开始,除了进行国内的商业活动之外,还与一衣带水的邻邦
期刊
周宁是福建的一个县。周宁县出了一个现代商人叫做肖家守,从此周宁名声大增,而且几乎成了现代闽帮的代名词。肖家守被人称作“钢贸大王”,他到上海17年了,把申城当成了第二故乡,在上海浦东、七宝、松江,投资过多家钢材市场。他操着家乡口音做生意,有生意往来的企业,大多是他的老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从福建涌入上海的创业大军中,人口只有20万的周宁商人,6万人以钢材贸易为生,他们垄断了上海钢材市场半壁江山
期刊
彭鸣亮生于1960年,那并不是一个适合做绘画梦的年代。  父亲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爷爷有国民党工作经历,舅舅又是从海外归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彭鸣亮的家中常有不速之客,饭桌、地板、楼道上写满了至今擦不掉的大字报。迷上画画,是因为舅舅从海外带回来各种西洋画册,彭鸣亮在外公家的书橱里胡乱翻腾时偶尔找到。这一看,他竟被震住了。连他自己都讲不清楚,才上小学的他怎么会如此痴迷地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期刊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再被改变了。现实经济中,企业由于决策失误,不时会遭遇沉没成本,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并不罕见,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往往会因为沉没成本扰乱心智,误导了再决策。  如何利用沉没成本,重建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沉没成本”的盲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