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这节课,具体讲解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这一节的背景分析入手,阐释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课堂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以问题导学的形式通过在情境中创设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设置一系列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发现认知上的不足,并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基础部分,在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分析得出新概念;重难点部分,通过丰富有趣的素材提供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教师围绕寻找错误——展示错误——解决错误的过程组织教学。
  关键词:问题导学;建构主义;错误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2
  一、课堂背景及理论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继续学习。在之前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维持稳态的基础。这节课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在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以突破,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渠道、具体形式;同化量与摄入量的关系;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具体去向;能量的传递效率。其中同化量与摄入量的关系、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具体去向、能量的传递效率用摄入量还是同化量计算这些问题相对都比较抽象,在具体应用中容易出错。在学生的认识中落叶对作物是有帮助的,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成分。但在部分学生的前概念中,对营养成分的理解是模糊的,枯枝落叶为作物提供的是能量还是物质并不是很清楚。同时,这节课还需要结合必修一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学科综合性强。学生认知上的一些缺陷,需要教师创造机会暴露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有效解决。在课堂中设置合理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之前已有良好的知识铺垫,学习过程中若是简单地由教师讲解重难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清晰说出书本上的基本概念。看似简单快速高效的同时,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却还是要连连犯错,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完成对知识的重新构建。正确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必须先对原有知识结构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还要发现认知上的缺陷与不足,并通过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形成新的正确认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教师通过在情境中创设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设置一系列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发现认知上的不足,并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二、问题设置的主要环节
  1.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荒岛求生:假如你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你又很幸运,岛上留有一些一些玉米,同时还有以这些玉米为食的鸡。
  设疑: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你會怎么做?
  备选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
  备选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活动:较多的学生选择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初步思考。希望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但不深入讨论。以此引出课堂主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 师生互动,回顾提升
  复习回顾原有知识,同时解决新的基础知识。
  第一组问题:
  生态系统的基本机构包括哪两个方面?
  生物如何从无机环境中获得能量?
  能量进入生产者之后又会进入哪里?
  传递过程是否会有能量损耗?
  设计意图: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解之间的关系。
  第二组问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
  能量又是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能量如何散失?
  从以上过程看能量的转化形式是什么?
  提示:从能量源头、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散失形式三个方面思考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的解答,形成完整的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题组合完成对原有知识的回顾,稍作引导便可得出能量的源头、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的转化形式。
  3. 由浅入深,归纳总结
  引出话题讨论:小美为了减肥,今天的早餐只吃了一些青菜。
  (1)讨论青菜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注意结合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青菜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向。
  (2)讨论当青菜被小美取食以后的去向。(例如:小美取食的蔬菜都被她消化吸收进入她体内了吗?)
  引导学生得出小美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向
  (3)假设不是小美吃蔬菜,而是兔子吃蔬菜,那又有什么异同点呢?
  (4)我们能不能从这个特例推广到一般,画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过程图?
  设计意图:在深入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以青菜——小美,青菜——兔子——狐狸为主线,开展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向的分析讨论,逐步总结出某一营养级同化量去向的共同点,进一步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过程。
  4. 深入探讨,化难为易
  思考:在讨论某一营养级同化量去向的过程中,兔子的粪便包含在兔子的同化量里面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暴露隐藏在学生中的错误认识,把某一营养级的粪便量看成是该营养级的同化量。通过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进一步明确同化量与粪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赛达伯格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图略)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整个社会现如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当下,这一举措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引领学生自主、自学,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7  一、德育与教师  我国著名教
摘要:今年年初,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手发起的、眼下正在全国44个布局城市全面开展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感受到足球的快乐,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项运动。激发所有学生的体育兴趣,从小培养崇尚体育,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锻炼好强健的体魄,笔者认为只有将足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才能建立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在渗透校园足球教学中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歌(古诗)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总结了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优化科学实验教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真正突出科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实验教学;优化;科学素养;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逐步推进下,教育事业面临新的挑战,教学方法需要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要务。初中体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今拓展训练成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学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它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帮助学生提升了团体合作能力,为其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铺垫。本文在简要介绍拓展训练的同时分析了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82  当今我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
摘要:纵观七年级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到七年级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两极分化明显提前。本文从学生的心理主观变化、环境客观因素、师资和教材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清晰地展现了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原因从环境、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从而实现真正的中小学衔接,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两极分化;剖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只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把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和谐地实施运用,以达到有效的、创新的教学局面。事实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是很难实现的,是理想,是境界,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要以“科学”作路标,以“真实”为前提,更不能回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缺”,这种“有缺”,当我们用智慧去解读、处理时,也会成就另一种“完美”,一如那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寻怎样连接教学、社会和学生认知的实际问题,深思教学实际中教育形式采取的合理性,继而寻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形式与方法;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09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生会意,发挥学生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教学方
Abstract:This essay mainly states that as teachers,we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author hopes that it will promote our English teaching more e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