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际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r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永恒的话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多年,国际教育改革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教育权力“下放”,教育的单元化到多元化转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育改革 重要影响
  1、由只重教育质量到兼顾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将这一问题列为首要问题来处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尤其是进入到上世纪末期,世界各国对教育质量的内涵赋予新的内容,不再是简单强调教育质量如何提高,而是在对教育质量进行高度关注的同时,开始重视教育普及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和方法,世界各国不尽相同,普遍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师资管理、教学方法、“高考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但差距并不太大。而在对待教育公平的问题上,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明确指出:“每一个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都应能获得教育机会以满足其基本的学习需要。”世界各国在此问题上是持一致的态度,美国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日本是“教育机会均等”,中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在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上完全一致,但应对方法则因国情不同而有所不同。美国对教育的公平追求主要表现在要不同种族、肤色和不同家庭出身、不同国籍的人都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日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我国的国情与日本和美国不同,决定了我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有所不同,我国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政府、教育有关部门和家长都希望通过避免儿童在入学起步阶段遭教育不公和避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两项工作的落实来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部为了应对教育不公问题已经明确了解决方案,比如针对择校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加快、加强薄弱校建设,校长及老师流动制度,让优秀的城镇教师志愿到农村学校去任教,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等等。
  2、教育权力“下放”
  早在中国的孔子时代,西方的柏拉图时期和亚里士多德的岁月,教育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实现的,可以说,世界各国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从私学开始的。
  就中国而言,从清末到民国,从未出现过以“国家”的名义来垄断教育的现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私立学校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仅私立高校数便“占高校总数的29.8%”。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全面介入教育管理,尤其是高等教育。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将所有大学收为国有,私立高校无一例外地全部被改为公立,所有的民办高校从此绝迹。而从教材的编写与发放来看,也有一个演变史,“从编审合一、一纲一本统编通用的国定制发展到编审分离、多纲多本竞编选用的审定制,大陆教科书制度体现了国家政治、经济由动荡到稳定与开放的变革历程,反映了国家教育由集中、计划、统一、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与多样化转变的轨迹。虽然国定制因其不能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而被否定,但一纲一本统编通用的做法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家统一管理人才培养规格以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发挥了作用,并且也为后来的教材建设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审定制的确立正是国家正常发展中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尽管它还存在制度本身的完善和制度操作的规范等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沿着多元化与多样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彼此结合的思路,审定制教科书制度的改革将不断开展下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的“权力下放”均略占上风。而随着“权力下放”到省、到地方,教育的“私有化”和“市场化”越来越显化。这两种改革潮流相互促进,便加速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由“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
  事实上,不只是中国,世界各国在教育的权力上,也大同小异地走“中国式”的道路。比如在西班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央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投入7倍,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个比例就变成了2比1,而到了上世纪末期,西班牙的教育地方分权化已经全部完成。而墨西哥教育部采取的方式是循序渐进式的“放权”,最后将初级教育的管理权全部转交地方政府。
  3、由单元化到多元化
  “权力下放”和教育的“市场化”和“私有化”加速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由“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
  美国自九十年代以来推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在教育領域为选民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也是向选民宣示促使学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心。这种教育改革背后的动力,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补充教育投资的动机有明显的不同。
  新加坡政府在1987年首先实施了“独立学校计划”,在1993年又出台了“自治学校项目”,教育的改革结果也是将公立学校变为私立,但不同的是改为私立后政府还继续给予资助。
  我国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教育上也同样鼓励民间投资办学,此间,相继涌现了相当数量的民办学校及民办公助学校,使过去的全部“国有”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尤其是近几年来,又相继出现由公立转私营的转制学校。
  总之,教育改革后,由单元化变为多元化,在竞争中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便于求学者的选择。
其他文献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引入设计和运用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初中物理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关键词: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具有较为完美或独特的人格并由此而对他人产生影响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近几年来,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恰当地运用教学艺术来展示人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番苦功不行。那么,在这一方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方法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
摘要:新课改的推广是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新课改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要培养每个中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作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
Ezrin在上皮细胞极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细胞粘附、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形态的维持等多种生命活动均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磷酸化修饰是调控Ezrin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课堂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下滑。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当前体育教学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谈谈几点感悟及体会。  一、“四结合”教学,德育渗透多样化  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求渗透的德育内容具有多向性,因此,其德育渗透的途径也就需多样化。在此,简谈以下“四结合”:一是结合常规教学渗透德育。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课堂学习不得法,学习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学生学习英语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可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水平的根本途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技巧,又要解决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掌握课堂学
该研究取1d龄健康AA鸡300只(公母各半,10d龄时禽流感抗体检测为阴性),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矿物油油乳剂注射组、H疫苗免疫组、H疫苗免疫组和H+H疫苗免疫组,每组60只鸡,
该课题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在验证了该实验室克隆的蚓激酶c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溶血栓作用以及山羊酪蛋白的调控序列(BCP)可以指导外源基因在乳腺中表达后,将BCP调控下的蚓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而那些残疾的,不幸的,生活在痛苦阴影下的残疾孩子要比健全人更需要有爱心的人在他们黑暗迷茫的时候,点亮一盏希望的灯,为他们导航!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