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而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创新 思维
创新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在写作活动中就是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的材料,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只有这样的作品读者读来才会倍觉新鲜,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几方面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在教师的压迫下进行写作的,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从过去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只有师生之间做到了真正的平等,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过去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在课堂中表现的比学生强势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权威身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作文教学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收获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用强迫的方式来逼迫学生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完成写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懂得如何放低姿态,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的趣味,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要多给予一些宽容,这种漫无边际的想象力正是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体现,只有教师改变课堂角色,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创新命题
学生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形式的新突破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了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教师命题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的创新,将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学期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教学设计,少些限制,使学生觉得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做到不为作文而作文、不为作文而造情。低年级尤其要注意采用图画作文、剪贴作文、游戏作文、童话故事等儿童乐于表达的形式。其次,立意上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少教师提出在立意上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要求写真实的话,做诚实的孩子,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指导作文时,主要是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抓住内心感受,引导学生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作文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思维在作文中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鉴别加以体验,从而产生不同感受,自由抒发。这样,学生的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才能情真意切,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如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我想对你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想一想自己想对谁说什么,把题目补充完整,并鼓励大家借这次作文机会,尽量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实话实说,想写啥就写啥。一篇篇作文感人肺腑、恳切、真诚、坦然的语言令人感动。这样的作文训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小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機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创新 思维
创新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在写作活动中就是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的材料,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只有这样的作品读者读来才会倍觉新鲜,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几方面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在教师的压迫下进行写作的,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从过去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只有师生之间做到了真正的平等,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过去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在课堂中表现的比学生强势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权威身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作文教学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收获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用强迫的方式来逼迫学生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完成写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懂得如何放低姿态,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的趣味,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要多给予一些宽容,这种漫无边际的想象力正是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体现,只有教师改变课堂角色,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创新命题
学生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形式的新突破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了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教师命题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的创新,将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学期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教学设计,少些限制,使学生觉得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做到不为作文而作文、不为作文而造情。低年级尤其要注意采用图画作文、剪贴作文、游戏作文、童话故事等儿童乐于表达的形式。其次,立意上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少教师提出在立意上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要求写真实的话,做诚实的孩子,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指导作文时,主要是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抓住内心感受,引导学生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作文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思维在作文中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鉴别加以体验,从而产生不同感受,自由抒发。这样,学生的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才能情真意切,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如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我想对你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想一想自己想对谁说什么,把题目补充完整,并鼓励大家借这次作文机会,尽量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实话实说,想写啥就写啥。一篇篇作文感人肺腑、恳切、真诚、坦然的语言令人感动。这样的作文训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小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機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