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漓斋诗话(三则)

来源 :旅游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诗隔海传深情
  
  1948年某月(注:原史料作者未注明月份),旅美画家王少陵离开北平返回美国前,特地去拜访了时任北平艺术专科学院院长的徐悲鸿。见面以后,王少陵对徐悲鸿说,我已经买好了飞机票,很快就要走,徐悲鸿本想给老友绘一幅画,因为时间仓促,便决定送一幅字。他沉吟片刻之后,挥毫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一首七绝:
  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匿亭阴。
  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结尾还有一行小字:“小诗录以少陵道兄悲鸿。”
  王少陵一看便知,这是徐悲鸿12年前送给他的学生兼女友孙多慈的一首旧作。
  孙多慈(1912-1975),又名孙韵君,安徽寿县人,1930-1935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是徐悲鸿门下的高材生。当时,徐悲鸿夫人蒋碧微已同国民党中统头目张道藩保持暧昧关系多年,徐、蒋二人感情破裂。徐悲鸿转而爱上了孙多慈。蒋碧微利用与张道藩的特殊关系,给徐、孙二人施加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和舆论压力。1936年5月,不与南京政府合作的徐悲鸿愤然离校南下广西,最后来到桂林。孙多慈则回到安徽老家。这年9月,她给徐悲鸿寄了一颗红豆和一方绣着“慈悲”二字的手帕。“慈”字就是指她自己,“悲”字是指徐悲鸿。
  徐悲鸿这时正担任广西省政府顾问、广西美术会会长。当他收到孙多慈的特殊礼物后,随即以“红豆”为题,回赠了三首七绝。诗前小序云:“九月十九日,得孙多慈远寄红豆,而无一系,即题。”其诗云:(一)灿灿星河血染红,关山间隔此心同。千言万语何从说,赋予灵犀一点通。”(二)“耿耿星河自在天,光芒北斗自高悬。几回凝望相思地,风送凄凉到客边。”(三)“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匿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这三首诗,既有托物寄慨,又有借景抒情。第一首是只写红豆,点明寓意;第二首是对月生情,遥寄相思;第三首是写爱情饱受磨难,内心倍感孤苦。这正是悲鸿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写照。
  徐、孙十年苦恋的结果,王少陵是知道的。在社会的压力和父母的逼迫下,孙多慈不得不与徐悲鸿分手。年仅26岁的她匆匆地嫁给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的许绍棣,当上了许某三个儿女的后妈。一年后,她在寄给徐悲鸿的信中说:我后悔当时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勇气和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
  现在,徐悲鸿为何要将这首爱情诗转赠给老朋友呢?王少陵也是知道的。一方面,他是向老友敞开心扉,表示特别的信任;另一方面,因为这时孙多慈已去台湾,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多慈能看到这幅字,实现自己隔海传情的愿望呵!
  王少陵带着徐悲鸿赠送的墨宝走了。回到纽约后,他将它装裱好,镶嵌进镜框里,然后选挂在家中客厅的墙壁上,以供欣赏。他相信,总有一天,孙多慈会看到这幅字的。
  孙多慈到台湾后,先后担任了台湾师大艺术系教授和该校艺术学院院长,成为一名享有声誉的画家。若干年后访美时,她果然专程到纽约去看望了王少陵。当她走进王家客厅,抬头望见悬挂在墙上的那幅徐悲鸿书法时,顿时愣住了:这不正是敬爱的恩师、昔日的恋人悲鸿的墨宝吗?这不正是他当年在桂林时写给我的“红豆诗”吗?恍惚中,她的脑海里又浮现了悲鸿当年的音容笑貌,同时也想起了当年悲鸿病逝的消息传到台北时的情景: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三天三夜,还为悲鸿戴了三年孝。回忆历历在目的往事,使孙多慈情不自禁,悲泪长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年届花甲的孙多慈因患乳腺癌三次赴美就医。在此期间,她曾几次抽空去看望老友王少陵。每次看到徐悲鸿的那首诗时,她都悲从中来,泪水盈眶。她自知已到癌症晚期,来日无多了,能多看几眼悲鸿的书法,多回味几次悲鸿的诗,与冥冥中的悲鸿做几次心灵的对话,也许就已经满足了。
  
  二、一首联句诗的魅力
  
  联句诗源于汉武帝首倡的柏梁体,到唐代时数量渐多。收入《全唐诗》中的联句诗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应制诗,读后味同嚼蜡。当然也有例外。有一首《瀑布联句》就不同凡响,对后人影响很大。
  《瀑布联句》是一首七绝,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和《佛祖统记》记载,唐宣宗李忱未继位时曾经遁迹为僧。有一天他上庐山浏览,由香严闲禅师陪伴。当他们观赏瀑布时,两人诗兴大发,约定吟一首联句七绝。香严闲禅师首先吟成开头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随后补上后面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在此诗中,两位作者都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托物寄意。第一、二句是写瀑布艰难曲折的来历和豪迈磅礴的气势。第三、四句是点睛之笔,借赞颂瀑布的艺术形象,表明作者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原来李忱表面上是遁入空门,实际上是韬光养晦,思有作为,期待将来干一番大事业。
  读罢此诗,我们能从瀑布的艺术形象中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一股冲决一切、愤然前行的力量。正因为如此,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四十三回中,作者施耐庵给我们讲述了“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故事。当李逵背着老母经过沂岭时,眼前但见丛林密布,一道瀑布从山顶奔泻下来。这时施耐庵引用了略加改动的那首《瀑布联句》诗:“穿山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施耐庵将原诗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改为“穿山透壑”,,第二句中的“远看”改为“远望”,删去瀑布的艰难历程,突出它的“穿透力”,无疑是为第三、四句蓄足气势,表现李逵彻底反叛朝廷的志向和勇猛无畏的气概。此中寓意,与该书歌颂农民起义的基调是完全吻合的。
  说来也巧。太平天国领袖之一的冯云山也有一段妙改《瀑布联句》诗的故事。据史志记载,19世纪40年代,冯云山随洪秀全到广西桂平一带传教,发展拜上帝教组织。一次,他从桂平古林村向武宣县境出发,途中他看见紫荆山中有一条瀑布如飞流直下,极为壮观。冯云山触景生情,突然想起了《水浒传》四十三回中引用的那首联句诗,于是再做个别改动,随后大声吟诵起来:“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里,冯云山将第一句中的“透壑”改为“透地”,显得更加通俗;第二句中的“远望”改为“到底”,与“透地”前呼后应;第三句将“岂”字改为“焉”字,倒也无关紧要。经过这些改动,其立意更加明显,突出了这位太平天国领袖敢于改天换地的非凡气魄。
  岁月流逝,往事悠悠。到了21世纪的今天,《瀑布联句》诗仍然获得了很多读者的欣赏。2005年1月,开国上将吕正操在他百岁诞辰之际,将香严闲禅师和李忱的《瀑布联句》诗写成条幅,悬于厅堂,借以自勉。他对原诗未作任何改动。为什么呢?鄙人认为,“千岩万壑不辞劳”,正是他老人家几十年来历经千难万险的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诗的最后两句,则寄托着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一首古代皇帝和僧侣的联句诗,千百年来竟一起受到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的喜爱,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有人说,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作品的内涵往往突破作者的本意,此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三、千里寄诗止械斗
  
  清代曾有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寄诗化解家人与邻居的墙基地纠纷的故事。无独有偶,在我的家乡广西武宣县,地方史料也记载着清代大臣陈步高千里寄诗止械斗的一段佳话。
  武宣东乡一带是汉、壮两民族杂居之地。咸丰年间由于宗教观念之故,当地两个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摩擦。1857年(咸丰七年),东乡客家人与壮族人甚至发生大规模械斗,连当地官府也无法制止。
  当时陈步高(壮族)任巡按御史,刘季三(客家人)是江南军中将领,两人同为东乡老乡。当他们得知家乡发生民族间流血冲突以后,不仅忧心如焚。他们都认为,老乡在外谋生还免不了互相帮助呢,哪有同居一乡的村民反而自相残杀的道理?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利用自己的影响,修书劝和,排解纠纷。于是陈步高和刘季三分别给家乡人写信,规劝“两家和解,各安家室。”陈步高函云:“今日之主,昔日之客也。今日之客,即为平日之主矣。主逐客何忍,客逐主又何忍?况同乡共井,非姻即友,何忍刀匕之雄,自伤骨肉?”接着,他还随函附上七绝四首:
  (一)
  胡为平地起风波,胜负无关事若何?
  你死我亡皆故土,他乡人看笑还多。
  (二)
  满拟家乡义气和,谁知今日动干戈。
  抢村劫寨因何事,两地分明受折磨。
  (三)
  我为勤王事远征,家园无日不关情,
  睚眦岂比终天恨,须念姻亲莫用兵。
  (四)
  苦衷迭次告乡关,半载终无好信还。
  望断江南双泪眼,谁收白骨满荒山?
  陈步高的诗,以及他和刘季三的函,以恳切的态度,通俗的言语,对乡亲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和则双利,斗则两伤的道理,希望他们尽快化解冤仇,共保安宁。在他们的劝导下,壮族人与客家人都有了和解的诚意。于是,械斗双方各派代表面谈,终于言归于好。后来,每当两个民族之间的村民产生摩擦时,乡亲父老们经常用陈步高千里寄诗的故事来互相勉励,化解矛盾,使得当地的壮、汉两个民族得以和睦相处。
  
  责任编辑:粟尚正
  
  作者简介:
  何开粹(1943年——),男,广西武宣人,北大中文系毕业,原桂林市政协文史委调研员,研究馆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桂林赋》、《漓江遗韵》、《桂林抗战文化城诗词选》等。
其他文献
2011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工作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广西旅游局和桂林市政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部署,以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心,以治理突出问题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顿与规范深入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背景介绍  旅游市场秩序问题既是关系到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桂林
期刊
【摘要】大丰市享有“麋鹿故乡、黄海港城、湿地之都”之称,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旅游组织网络健全,具备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但也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度低、地理位置偏等不利因素。以低碳旅游的目标模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市场运作原则,加强政府主导,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精心培育市场需求,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旅游发展
期刊
在旅游业一系列的转型中,最关键的就在于实现由粗放旅游向精品旅游的转型升级,而文化是其中的灵魂。我们必须明确认识文化在精品旅游中的重要性,增强推进文化精品旅游建设的自觉性。  精品旅游是旅游消费者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必然需要。旅游是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提高而发展的。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使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水平,而且正快速走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时期正是人们从物质需要为主转向更多文化需求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文章在详细介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特殊含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五种主要类型,全面阐述了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法,最后指出实现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技术方法;主要类型;实现途径  一、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特殊含义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办公环境的网络化,旅游行业员工对计算机技能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互联网环境下旅游行业员工计算机技能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研究就显得异常重要。论文从员工计算机技能学习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学习模式的具体内容,学习模式需要遵循的三个动态修正原则,学习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计算机职业技能学习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会对提升地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促
期刊
【摘要】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相结合是两者再生的重要途径,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提升的关键因素,城市公园绿地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益载体。从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价值维度与作用原理出发,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本土文化功能提升策略。  【关键词】本土文化;城市公园绿地;价值维度;作用原理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游憩资源,其主要功能,不仅是供市民游憩、娱
期刊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直是桂林市全体人民引以自豪的评价,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向来是中外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之一。十年前,经上级批准,桂林市与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桂林,新桂林市行政区域得以扩大,分布在27809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桂林市旅游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地域空间。  市委、政府提出“大桂林,大旅游”的战略思路,把旅游发展业提到了一个高度,不仅体现了战略上的缜密
期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赋予旅游以灵魂,旅游才是有生命力的。在我们卖力地进行旅游宣传时,往往是因为没有做好策划,或者没有找准好的宣传载体,结果是事倍功半。一流的旅游城市卖文化,二流的旅游城市卖体验,三流的旅游城市卖产品,不入流的旅游城市卖资源。结合本人的个人认识和借鉴一些城市成功的经验,我想提议市委、市政府从以下30个方面对桂林进行旅游资源进行文化包装,以期得以提升提高桂林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
期刊
发展桂林旅游笔谈    ◎戴英历:“三象更新”提升桂林市旅游业  ◎肖勇辉: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做活桂林散客旅游市场  ◎葛青良:“大桂林,大旅游”中的发展目标  ◎陈薪:提高桂林影响力的30个小建议  ◎唐华:建立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提升壮大桂林旅游产业步伐  ◎唐铭芳:科学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努力提高桂林旅游质效    桂林市要提升壮大旅游产业,必须注重“城象”、“天象”和“水象”这“三象
期刊
年初中国领导人出访各国拉开了正月外交的序幕,在电视上看到温家宝总理访问瑞士的画面,一下又勾起我对那个美丽国度的无限回忆------    绪斯太太    绪斯太太是我在瑞士认识的第一位瑞士人,因为她是我先生在瑞士留学期间的房东。2002年夏季,先后两次有五个月时间,我们一家都是租住在她家。至今我还记得门牌号码,苏黎世Oerlikon区,Schwamendingerstr 90(99)号。绪斯太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