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

来源 :旅游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e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相结合是两者再生的重要途径,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提升的关键因素,城市公园绿地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益载体。从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价值维度与作用原理出发,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本土文化功能提升策略。
  【关键词】本土文化;城市公园绿地;价值维度;作用原理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游憩资源,其主要功能,不仅是供市民游憩、娱乐、休闲,同时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加休闲空间以及防震减灾等功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从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生态效益、休闲空间和应急避险四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性建构研究。虽然我国各地陆续兴建了一大批投资大、高规模以及设施全的城市公园绿地,对城市公园绿地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误区。从本土文化传承的角度审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期。由于本土文化具有物质、精神、制度与行为等多维度特征,因此,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与综合的筹划发展过程。
  一、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的相互关系
  (一)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外部世界趋同现象愈发明显的大背景下,很多国家和地区更为重视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的挖掘与应用。一方面,以此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城市品位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健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体系、增加居民休憩活动以及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因此,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的价值实现成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成败的关键因素。由此使得城市规划者们格外热衷于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功能的建设,期望以此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质。
  (二)城市公园绿地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益载体
  一座城市所具有的本土文化内涵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不断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城市品位得以提高。本土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基于自身“文化基因”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某一载体不断地与外界先进文化进行融合共生,进而呈现出“螺旋式”的演进轨迹。同理,城市公园绿地因其所具有的综合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脉的发展与延续通过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结构与形态得以体现。而在整个过程中,“人”便成为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合作的媒介与桥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本土文化的有益载体表现在:(1)城市公园绿地传承本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城市公园绿地从城市游憩的角度考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绿地文化是游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育、商业、文化、娱乐和广场等共同构成城市游憩景观系统。民俗文化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同时被当做社会规范加以认定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当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相结合时,就会使得城市公园绿地功能表现得更具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2)城市公园绿地传承本土文化中的基因图谱。一座城市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是通过不断挖掘其自身的经典文化元素,不断继承其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本土文化的创新提升。而本土文化基因图谱可以通过“要素提取→人本感知→主题演绎→载体设计→体验反馈”过程体现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内涵上。(3)城市公园绿地传承本土文化中的心理诉求。城市公园绿地有了文化就有了活力,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本土心理学认为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更强调折衷、整合的方向,即一方面追求普适性,另一方面试图把握本土文化内涵。城市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环境和空间组成的重要部分,更是作为基于本土文化心理诉求基础上居民游憩组合和感受城市精神的有益载体。
  (三)基于本土文化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是最优方式
  将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相结合,既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底蕴,又传承了优秀本土文化,两者兼容相并,共融共生。(1)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和体现城市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使得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深深地打上了“本土”烙印,而本土文化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独特的存在价值将会使城市个性更加鲜明以及城市混合功能更加有效。(2)本土文化以城市公园绿地为载体,不仅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文脉延续的内在要求。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可以达到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三重效果。将本土文化特色价值挖掘作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起点,以多种时空景观背景变化与人性价值取向融合为要点,充分发挥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特性。(3)增强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属性是“以人为本”与“和谐城市”的完美体现。城市公园绿地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游憩空间物化的客观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所承载的本土文化属性才是形成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维持城市秩序的关键组元。
  二、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价值维度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出城市休闲发展的社会伦理观和价值取向。一个半世纪以来,城市公园绿地由数量有限、布局分散的公共园林发展为规模庞大、紧密相连的城市绿地系统;由结构简单、形态划一的景观构成发展为交错立体、流派纷呈的现代园林景观;由功能有限、职能单一的休闲园林发展为功能多元、职能明确的现代城市公园。在国外,利用本土文化的独特品质与文化内涵,促进城市公园绿地功能开发和文脉传承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战略性发展方向。不仅如此,将本土文化应用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之中,使公园绿地成为本土文化的优良传承载体,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人文环境与竞争力、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已形成共识。   (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本土文化的多样性
  本土文化的多样性是指本土文化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应当在弘扬传统文化基础上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民族文化多样性认同的首要条件。本文将本土文化多样性认同观念渗透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进而形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文化发展观,基本要求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应考虑其空间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外在表现等,并继承民俗的、传统的文化,回到重塑个性的思路上来。
  (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后现代思维向度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物质一技术导向的经济学,朝着象征一文化导向的经济学转变。后现代主义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充分体现出包容他者。因此,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开发中应当坚决摒弃那种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形象工程的现代主义官僚做法,而是应站在人与绿地、人与人关系重构基础上的后现代思维的建设向度上,才能克服将人与绿地相割裂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二元论的现代主义思想所形成的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功能提升有限、城市公园绿地特色不突出和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定位主题模糊等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
  (三)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本土文化的价值取向
  本土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带有历史传承性,能融合历史和现代文明,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含了许多不同体系、不同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内容是创造城市艺术形象的基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除了应重视经济价值,还应注重其社会价值,从市民文化归属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立足于本土文化基点,探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本土文化传承导向的非功利性价值取向。随着生态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日渐深入人心,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所体现的本土文化价值取向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切实的休闲游憩空间,是公益性的,是一种回归的理念,也是一种对新型人地关系的准确诠释。
  (四)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本土文化的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怀人的精神,就是把本土文化看成是有人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个体自身内部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地展开的历史过程,它强调文化创造对人的全面本质的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反对一切以发展经济、技术和精神等为理由将人的发展引向片面、割裂人的丰富性的形而上学的人类观和发展。本土文化所内涵的人文关怀对保持和维护城市发展形态以及城市形成肌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要充分挖掘蕴含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题材元素,立意于本土地域文化特征,又要富有时代新意,努力在两者契合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规划和指导,实现城市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三、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作用原理
  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并使其源远流长的有利佐证,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性格表达与内在底蕴的外在客观表现。某种意义上讲,它对社会生活形态和经济结构属性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渗透融入与深层结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一)本土文化保护所传承的文化基因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支撑载体
  文化基因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核心要素。本土文化遗产借助文化基因这一主要载体,将有利于系统演化的功能信息通过“信息模板”(思维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中以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催化”,从而实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自稳定”基础上的“自我超越”。
  (二)本土文化保护所唤醒的文化自觉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拓展舞台
  文化自觉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同时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在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提升表现,将会成为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支持框架。第一,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理念角度审视,文化自觉是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理念的创新平台。第二,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实践角度衡量,文化自觉是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的渐次推进。第三,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发展角度思考,文化自觉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演进的涨落触发。
  (三)本土文化保护所要求的文化创新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提升基地
  文化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不断变换,将会成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动力源泉。首先,文化创新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提供发展动力;其次,文化创新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创造保障机制;最后,文化创新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形成演进轨迹。
  通过对本土文化保护中文化基因、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影响意义分析,由此可见,本土文化所包含的此三方面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功能显现的基点。反之,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在上述三方面价值体现过程中也会对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呈现重要的反作用,充分体现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文化生命力。
  四、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本土文化功能的提升策略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只要把握住了本土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精神,就使得城市公园绿地有了生命力,使得城市发展文脉得到有利延续。为了避免城市公园绿地仅仅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附属物,还应当在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物质功能和生态功能基础上,关注其社会功能。Williams(1995)认为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成为社区交流的重要场所、保护环境的场所、加强环境教育的场所。
  (一)文脉梳理与元素提取
  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梳理城市地域文脉资源,提炼特色文化主题,提取特色文化元素,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开发的核心内容。对城市文脉进行梳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核心文化元素进行提取,按其属性特征然后分别将其与相适宜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子要素进行适度结合,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本土文化功能。其中,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建设中对地域文脉进行梳理和关键元素提取过程中,应保证与城市形态、城市意象以及城市结构相适应,以高基点促进高效率。   (二)资源整合与内涵拓展
  从城市公园绿地战略性功能实施的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各种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紧扣城市区域发展向度坐标上以本土文化为城市公园资源整合的突破点,不断丰富本土文化内涵,继续深化本土文化内容,从根本上增强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内涵,通过不同文化类型的城市公园游憩休息组合,以使城市居民的本土文化心里诉求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三个“耦合”,即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本土文化传承问的耦合;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功能与城市居民本土文化心理诉求问的耦合;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优化与城市形态重构问的耦合。
  (三)文化设计与意象塑造
  城市公园绿地文化设计是指应加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文化属性的同时,融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于一体,以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为载体,从而表达城市公园绿地所从属的历史文化空间,也同时吸引不同文化圈的受众,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自身,从而形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形态的意象表达。这种意象表达不仅仅是将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从具象上升到抽象,更是凸显出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解释,将本土文化精神的内核融入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中,经过文化设计的城市公园绿地才具有意象表达的深刻性。
  (四)文化主题与文脉传承
  一般来说,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物化结构要素大多为景观中的可见形式部分。大小尺度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建成为具有一定层次和规模的景观群落。而这些物化结构要素的背后,各景观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不可见部分。因此,根据文脉梳理成果,提炼文化主题,挖掘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之间的文化关联性成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本土文化功能的重要策略。在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意象组团与“文化认知链”打造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升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能级,另一方面,增加了本土文化传承路径。一个好的文化主题可以让城市公园绿地更具生命力与吸引力,本土文化内容通过城市公园绿地得以体现。将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很好的结合既是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的好思路,也是增加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本土文化在现代城市公园绿地功能开发中的整合与应用,既满足着现代城市民生需求、产业要求与文化诉求,也是地方政府、社团、公共组织等相关人士关注的重要命题。但是,困于我国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总体理论指导不够,整体文化策划能力不高、文化规划发展较缓等掣肘,公园绿地文化功能的提升依然有限,存在着城市公园绿地特色功能不明晰、文化定位不明确、文化认知感不强烈等现实问题。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席卷而来的大背景下,更要充分尊重城市内部孕育的传统习惯,找准城市公园绿地与本土文化相耦合的最佳结合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合理与完善是以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作为支撑的。因此,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形态的根,是城市公园绿地演化的魂。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理论,分析桂林地区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通过遗产之路等开发模式,实现非优区资源的优化。  【关键词】桂林;古村落;非优区  桂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100年的历史,在桂林地区散布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桂林千百年历史的缩影,是桂北文化的传承。这些古村落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村,较大地保留了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的变动,具
期刊
近几年来,桂林连续以主题年的形式推进重点旅游工作的开展。从2005年起,分别开展了质量效益年、诚信旅游年、品牌提升年、优质服务年等旅游主题年活动。2009年桂林将开展“精品建设年”活动,籍此达到增强全市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精品发展意识,促进企业加强精品建设,深入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我市旅游精品体系,打造一批精品景区、精品饭店、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旅游服务和精品旅游接待设施;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龙胜县旅游发展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互动体验项目、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项目、完善旅游节庆活动、创新旅游宣传模式、严格监督管理旅游市场秩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龙胜县旅游业突破瓶颈状态的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龙胜;旅游发展;对策  作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龙胜县旅游一直努力突出自己的独
期刊
【摘要】随着广西北海旅游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旅游人才显得匮乏,广西北海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发展,需要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本文根据现代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广西北海旅游;旅游英语;人才模式  一、广西北海旅游发展和品牌开发  北海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热带气候特色浓郁,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有“中国最大天然氧吧”之称,北海具有“海水、海滩
期刊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上,龙胜县通过以旅助农政策,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司化运作,农民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围绕“原地原屋建沼气,不拆旧屋建新村,内强素质创文明”的文明生态村寨建设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让村民受益的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龙胜镇上孟村是继大唐湾民族山寨、黄洛瑶寨、金车农家乐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典型瑶族村寨,开展该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期刊
2011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工作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广西旅游局和桂林市政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部署,以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心,以治理突出问题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顿与规范深入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背景介绍  旅游市场秩序问题既是关系到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桂林
期刊
【摘要】大丰市享有“麋鹿故乡、黄海港城、湿地之都”之称,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旅游组织网络健全,具备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但也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度低、地理位置偏等不利因素。以低碳旅游的目标模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市场运作原则,加强政府主导,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精心培育市场需求,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旅游发展
期刊
在旅游业一系列的转型中,最关键的就在于实现由粗放旅游向精品旅游的转型升级,而文化是其中的灵魂。我们必须明确认识文化在精品旅游中的重要性,增强推进文化精品旅游建设的自觉性。  精品旅游是旅游消费者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必然需要。旅游是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提高而发展的。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使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水平,而且正快速走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时期正是人们从物质需要为主转向更多文化需求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文章在详细介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特殊含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五种主要类型,全面阐述了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法,最后指出实现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技术方法;主要类型;实现途径  一、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特殊含义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办公环境的网络化,旅游行业员工对计算机技能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互联网环境下旅游行业员工计算机技能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研究就显得异常重要。论文从员工计算机技能学习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学习模式的具体内容,学习模式需要遵循的三个动态修正原则,学习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计算机职业技能学习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会对提升地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