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新探:让“泥巴”走向艺术殿堂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泥塑是一种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开展泥塑教学活动,把泥性和孩子的天性融合,借助泥塑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是一件颇具难度的事情。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泥塑教学“三深三式”方法。
  关键词:泥塑 “三深三式”课堂教学
  一、现状:泥巴游戏难开展
  泥塑课是小学美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活泼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但因为“泥巴”的特点,小学生自律性不是很强,所以很容易将教室弄脏。因此,有些教师也不喜欢开展泥塑教学。
  二、意义:捏泥成形显智慧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通过大量的美术实践获得美术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泥塑课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玩耍的需求,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知识并完成实践尝试,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的多样性和感染力。
  三、探索:“三深三式”塑泥韵
  近几年来,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泥塑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度观察、深入实践、深入反思,学生活跃起来了,课堂生动起来了,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一)深度观察,提高欣赏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犹如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泥塑活动中,学会观察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必备的审美能力。
  1.第一“式”:视频导引,运用视觉元素。小学生对泥塑的流程与方法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2.第二“式”:实物展示,零距离观察分析。在泥塑教学中,适当的实物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全方位观看,也可以触摸体验。这种零距离的欣赏,能使学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执教《小泥狗》时,笔者拿出事先做好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同学说:“小狗的眼睛是用戳的方法做的。”有的说:“小狗的动作原来可以多种多样。”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下子就掌握了本课的重点。
  3.第三“式”:生活探索,全方位感知体验。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但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观察。因此,必须引导孩子观察。
  (二)深入实践,发展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泥塑的具体方法与技巧的获得,需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感悟。
  1.第一“式”:阶段示范,循序推进。“筛泥”有三道工序:拣、捏、筛。面对这么复杂的程序,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分步示范,每一个环节的示范都要講清楚、说明白。孩子们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都能扎实地掌握本课重点和难点。
  2.第二“式”:主题活动,渗透技法。为了避免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泥塑教学可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教授《水果》时,笔者开展“快乐丰收”主题活动,孩子们扮演果农,泥巴就是果子,至于要收获什么果子,则由孩子们自己商量制作。孩子们共同协商分工合作,通过游戏,“小农民”们收获满满,有苹果、梨、香蕉……十分热闹。
  3.第三“式”:竞赛游戏,点燃课堂。在活动中,也可以用如小组竞赛、师生切磋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授《无锡味道》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无锡不同的美食,接着进行小组比赛:“为大家制作一种美食,要形象、色彩、创意俱全,将选出最佳美食,最后给予奖励。”学生知道要评比,还有奖励,非常踊跃,充分发挥想象,参与创作。
  (三)深入反思,回归教育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对艺术的热情,实时为孩子们进行有差异的指导,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成长。
  1.第一“式”:评价激引,实时反馈。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点评学生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第二“式”:反思索引,积累经验。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经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教会学生及时积累经验,为自己积蓄能量。
  3.第三“式”:优化展示,品味泥韵。为鼓励学生展开更为多彩的创作活动,增强学生创作的信心,教师可为学生搭建更灵动的展示平台,这对提升学生的泥塑表现力十分重要。教授《十二生肖》时,为增强学生创作的信心,笔者对展示环节进行了创新:让学生用作品编一个故事,并进行表演。大家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有的编了“鸡妈妈背小鸡”的故事,有的编了“小马聚会”“牛宝宝吃面”等故事,再加上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课堂十分生动。
  泥巴是没有生命的,但孩子们可以把这些没有生命的泥巴玩出新的活力,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中国美术出版社,1963.
  (作者简介:孙艳,女,本科,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曹浩洁,女,本科,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事业发展至今,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给我国的人才建设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其前景也将更加广阔。班主任作为导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新课改对于班级管理愈加重视,更加关注班主任的专业水平,要求班主任與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方法及培养方法,自我发展与完善,从而符合新时期教育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主任 管理方法  新时期,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课堂倦怠、玩手机和网络游戏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四所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中学生作息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作息习惯 网络成瘾  一、调查的缘起、内容和方法  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学习倦怠的现象,在学风上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本次调研对广州四所高职院校以班级整群和
期刊
摘要:电贝斯(英文名:Bass Guitar,Electric Bass),拨弦乐器,在外观和结构上类似于电吉他,一般分为四弦、五弦或六弦电贝斯。它在乐队中担任低音声部功能,多用于现代音乐中,是电子科技发展的产物。电贝斯通常与倍大提琴(Double Bass)的音调相同。  20世纪50年代,里奥·芬达(Leo Fender)和乔治·富勒顿(George Fullerton)第一次大规模地生产了电
期刊
摘要:在雄安新区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教育面对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雄安新区发展要求,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雄安新区 高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雄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在该背景下,高校应采用多种措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期刊
摘要: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将从高校教学现状出发,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管理 方法 研究  当前,高校教育非常注重对艺术生的行为能力培养,一旦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失常或者管理不恰当,就会影响当前的教学进
期刊
摘要:声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其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声乐课程教学,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就目前其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来进行分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所存在的几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程教学 问题与建议  声乐技术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其主要原因是其专业学生面向的是幼儿教学,通过开展声乐
期刊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杰出代表,对战争的准备、发动和过程等方面均作出了系统的阐述,它的主要内容不仅适用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同时也蕴含了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创新、竞争与合作,甚至包括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对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创新辩证唯物主义  一、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启示  《孙子兵法》中的《势篇
期刊
摘要: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跨文化适应的讨论,分析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类型,并对如何更好地对留学生进行跨文化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管理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人们的认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其中也包括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唱歌,而是要让他们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本文将探讨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希望能给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乐
期刊
摘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以上海卷作文题为例:“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启示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该题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察可见一斑。无论是综合素养的提升,还是思辨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