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稿:刘万敏,男,1978年7月生。工作单位:双鹤乡中心校。学历:大专数学。职称:小教高级。通讯地址:山西省乡宁县双鹤乡章冠小学。邮编:042107。电话:13453724412。
论文摘要:通过教学过程反思,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课堂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知识、学生活、学做人,超越自我,健康向上地成长。
通常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备学生、备教法等这些常规的东西,还应当备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寓教书育人于教学过程中。“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关的知识点,通过配以各种形式的习题,从而落实知识。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的主体掌握了知识点,就是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
教科书中,单元知识点一个或几个都汇聚于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点,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而认识和它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了解它的应用范围,理解它在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这样,我们说学生掌握了知识。我们知道,往往在一个班集体中,一般情况下,总是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只能迈出第一步,一部分学生能迈出第二步,还有一部分学生能跨越第三步,所以,做为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只能走一步的学生走进第二步,使只能走进第二步的学生走进第三步,使跨越第三步的学生能够跳起来摘果子,使教学过程中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点,整体性地从一个基础性的平台飞跃到另一个理想的平台上。
那么,什么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跳起来摘果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就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来讨论。如果某个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只能对关于“7”的乘法算式进行运算,他就只是了解了知识点;如果某个学生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即能对关于“7”的乘法算式进行运算,还能用“7”的乘法口诀完成相关“7”的除法运算,他就是理解了知识点;如果某个学生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即能对关于“7”的乘法算式进行运算,还能把“7”的乘法口诀应用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逆运算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中,那么他就是掌握了知识点;如果某个学生同样是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却能够发现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甚至还做出了一份更完美的具有从“一一得一”到“十十一百”的乘法口诀表,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可以跳起来摘果子的。记得有一次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提出“一个正方形桌面,若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结果有的学生回答“三个角”,有的学生回答“是五个角”,有的学生在思考。老师说:“再想想,还有吗?”就在所有的学生都静下来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结果这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几种不同情况答案的图形。像这样的学生就是能够跳起来摘果子的。正是这样,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一切奇迹都可以发生。因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斯基)。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品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在教学过程中。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告诉我们:“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学一线讲台上的老师工作的职责,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有传道,通过教学活动,“教人求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示范模仿、言传身教、试题案例中得以熏陶,“学做真人”,又专又红,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他除了本学科教学也很重要地承载着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职责。数学教学课堂与德育课、语文课一样。有一次学生在课堂做题,当出现分歧时,老师的鼓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在做练习时,针对“小明和班里的9个同学参加赛跑,其中1个同学跌倒受伤不能继续参加比赛了,还有几个同学继续赛跑?”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回答“还有9个同学继续参加赛跑”,其中有一个学生却坚持“还有8个同学继续参加赛跑”,老师让这位学生说说看,这位学生说:“有一次,也是这样的赛跑,也是一个同学受伤了,结果一个同学扶着他去了医院,赛跑少了两个同学。”班里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疑惑。“很好!”老师接着说:“我们应该向他鼓掌”。掌声后,“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要想到献爱心帮助他人,……!”老师的一席话,激起了全班学生的一片热情。一道题,一段话,使学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学校是培养人的天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如何通过备课和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方面,如何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又是一个方面,它们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17-12-12
论文摘要:通过教学过程反思,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课堂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知识、学生活、学做人,超越自我,健康向上地成长。
通常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备学生、备教法等这些常规的东西,还应当备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寓教书育人于教学过程中。“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关的知识点,通过配以各种形式的习题,从而落实知识。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的主体掌握了知识点,就是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
教科书中,单元知识点一个或几个都汇聚于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点,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而认识和它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了解它的应用范围,理解它在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这样,我们说学生掌握了知识。我们知道,往往在一个班集体中,一般情况下,总是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只能迈出第一步,一部分学生能迈出第二步,还有一部分学生能跨越第三步,所以,做为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只能走一步的学生走进第二步,使只能走进第二步的学生走进第三步,使跨越第三步的学生能够跳起来摘果子,使教学过程中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点,整体性地从一个基础性的平台飞跃到另一个理想的平台上。
那么,什么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跳起来摘果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就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来讨论。如果某个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只能对关于“7”的乘法算式进行运算,他就只是了解了知识点;如果某个学生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即能对关于“7”的乘法算式进行运算,还能用“7”的乘法口诀完成相关“7”的除法运算,他就是理解了知识点;如果某个学生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即能对关于“7”的乘法算式进行运算,还能把“7”的乘法口诀应用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逆运算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中,那么他就是掌握了知识点;如果某个学生同样是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却能够发现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甚至还做出了一份更完美的具有从“一一得一”到“十十一百”的乘法口诀表,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可以跳起来摘果子的。记得有一次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提出“一个正方形桌面,若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结果有的学生回答“三个角”,有的学生回答“是五个角”,有的学生在思考。老师说:“再想想,还有吗?”就在所有的学生都静下来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结果这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几种不同情况答案的图形。像这样的学生就是能够跳起来摘果子的。正是这样,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一切奇迹都可以发生。因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斯基)。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品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在教学过程中。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告诉我们:“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学一线讲台上的老师工作的职责,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有传道,通过教学活动,“教人求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示范模仿、言传身教、试题案例中得以熏陶,“学做真人”,又专又红,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他除了本学科教学也很重要地承载着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职责。数学教学课堂与德育课、语文课一样。有一次学生在课堂做题,当出现分歧时,老师的鼓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在做练习时,针对“小明和班里的9个同学参加赛跑,其中1个同学跌倒受伤不能继续参加比赛了,还有几个同学继续赛跑?”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回答“还有9个同学继续参加赛跑”,其中有一个学生却坚持“还有8个同学继续参加赛跑”,老师让这位学生说说看,这位学生说:“有一次,也是这样的赛跑,也是一个同学受伤了,结果一个同学扶着他去了医院,赛跑少了两个同学。”班里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疑惑。“很好!”老师接着说:“我们应该向他鼓掌”。掌声后,“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要想到献爱心帮助他人,……!”老师的一席话,激起了全班学生的一片热情。一道题,一段话,使学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学校是培养人的天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如何通过备课和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方面,如何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又是一个方面,它们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