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形象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象思维主要受主导意识控制,主导意识要对多个形象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对形象的内涵进行深化,才能形成一个理想的艺术形象。声乐演唱者要想准确生动地表现一首(一部)声乐作品,应当从其语言形象、人物形象、声音形象、情景形象及角色的内心视象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与创造。
[关键词]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声音形象 语言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类的两种思维方式,在歌唱表演中形象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心理学认为:“形象思维过程,是通过人的内部言语结合声音来塑造恢复和发展形象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把彼此分离的表象组合起来,使其成为完整的印象,并且使这种印象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确和深化起来。然后,把通过思维深化了的形象置于某一情境之中。使形象与情节发展结合为一体。这时形象就变成了艺术形象”(p234)。也就是说形象思维不是形象活动的简单再现,它主要受主导意识控制,主导意识要对多个形象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对形象的内涵进行深化,才能形成一个理想的艺术形象。
歌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可能是人,如农民、工人、小伙子、老太太等等;可能是自然物,如太阳、森林、河流、月亮等等;也可能是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场景色。一个歌唱者要想准确生动地表现一首(一部)声乐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形象思维进行整合与创造。
一、认真剖析生动的语言形象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曲作家和歌唱表演艺术家在创作和二度创作过程中,要进行审美思维活动就必须通过歌词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体验。在声乐作品中,无论是合唱、重唱还是独唱,音乐和语言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都是极为密切的。有了歌词,声乐作品就有了特殊的作用,那就是用语言形象去影响观众。
在一首歌曲的创作中歌词形象是音乐形象的依据,歌词的音调是音乐音调的基础,曲作者在为歌词谱曲时,首先就要考虑到语言的声调、韵辙、对仗、节奏等。
歌曲形象主要是通过歌词来描述的。歌词不仅能描绘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还可反映现实事件以及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演员可以用语言的不同音调直接模拟不同人物角色的音调、神态,从而使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感知形象的同时反思人生、领悟哲理。例如歌剧《白毛女》选曲《恨是高山仇是海》的歌词是:“恨是高山仇是海,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心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闪电哪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呀劈开天河口!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知道我有万重仇?山洞里苦熬三年整,我受苦受罪白了头!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贡献,苦撑苦熬天天盼——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歌词仇恨愤怒和凄惨悲伤的音调,为曲作者及演唱者提供了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演唱者正是利用高亢激越的音区,如诉如泣的音调刻画出了一个惨遭蹂躏、满腹冤屈的村姑形象。同时曲中还有多个具体形象,如山、海、雷、雨、闪电等。具体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做铺垫、衬托,从而使总体艺术形象更生动、更感人。
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说过:“歌曲是歌词与曲调的化合,歌词在歌曲中是占了决定地位。一个歌曲有意义与否,差不多从歌词就可以看到一部分。”
歌词是演唱者形象思维的描述工具之一,即使是在理性阶段,抽象思维也要以感性认识做基础,不能绝对撇开人、事、物、景的形象。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总是充满了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的信息又必然反映到人的头脑中。
语言形象是表现声乐作品情感的有力手段。歌词本身包含着特定的情绪和内容,这些词句的表现及语气、腔调等都必须从歌中包含的情绪内容中去琢磨。通过准确恰当的语言形象和曲调音响形象有机结合,才能生动地表现作品思想情感。因此,歌词形象是演唱者必不可少的再创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应当认真剖析作品中生动的语言形象。
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声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核心。歌曲通过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最终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一首传唱不衰的独唱曲,该曲把主人公小芹思念小二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一声“二黑哥”,音乐将“二”之后以十六分休止符给予短暂停顿,“哥”字又在四分音符前加了一个装饰音,将一个少女娇柔中带有甜美、羞涩中含有思念的心情,在总共只有两拍、一小节、三个字中表现得恰到好处。再如曲中“我前晌也等,后晌也盼,站也站不定坐也坐不安”几句,基于要表达出小芹急盼二黑哥回村的心情,音乐在前句加了切分音,后句的第一拍均为四个十六分音符,将这种急盼的心情给予了加强,提高了表现力。紧接着“背着俺的爹娘来洗衣衫”一句,音乐以渐慢的形式表现出了小芹身上存有的封建意识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具有的新思想的矛盾。“你去开会的那一天……”音乐配合词义较缓慢、平静,很确切地表现了小芹的回忆状态,刻画出了送二黑时的那种既羞涩又依依不舍的情态。“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二黑哥你当了模范……”,音乐从一个甜蜜的回忆中突然转向小芹梦见二黑哥立功、受嘉奖的情形。唱段里包含着小芹对二黑哥钦佩、爱慕的情绪。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绪跌宕起伏,这正是音乐在文学作依托,根据剧情提供的情节与要求,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语言性功能,突出音乐自身具有的形象化思维所达到的良好结果。演唱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用自己美妙的声音和表演,呈现给观众一个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三、把握住特点鲜明的声音形象
歌唱艺术就是人的声音艺术。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通过声音形象来表现和完成的。
有人物形象的声乐作品占绝大部分。一般而言,不同的人物形象就有不同的声音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是以声音形象为特征的,即声音形象反映声乐作品的形象特征。一个歌唱者要尽量选一些使自己的声音与作品的形象相符合的曲目,使声音形象更好地为作品形象或角色服务。同时要培养自己,有能力根据作品的形象变化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更适宜于塑造形象。表现形象。例如《魔王》由于曲中出现四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讲故事者)、父亲、儿子、魔王,在演唱该作品时就需要变换四种不同的声音形象。
歌唱中声音形象是根据生活中各种不同人物说话的音强、音高、音质、音色以及腔调和语气而区别的。歌唱者在生活中如能对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有所观察和体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住特点鲜明的声音形象。
四、将歌曲的情境形象化
要想为一首声乐作品找到一种准确的外部造型形式,除了对词曲内涵认真地分析 和研究外,还要准确地把握住歌曲的情境,使歌曲情境形象化。因为有什么样的歌曲情境,就有什么样的歌曲角色的舞台行动,歌曲情境制约着演唱者的舞台行动。本人认为歌曲的舞台情境就是戏剧表演中所说的规定情景。前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规定情境就是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层面、生活环境、时间地点、故事情节以及导演和演员对剧作的解释和美学上的体现”。尽管戏剧表演和声乐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在舞台体现上和篇幅上均有很大的差异,然而在舞台上当众表演。在规定情境的制约下进行角色的舞台行动,有人物、时间、地点,并创造出美的意境,均是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例如歌曲《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两句歌词就概括出了歌曲的规定情境,即在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担负着全家重任的妻子,守护在婴儿的摇篮旁,眼望明月思念远在边疆、保卫祖国安宁的丈夫。歌曲的表情动作就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个情境进行形象化的设计和处理。演员的表情和服神应该是思念的、深情的;形体上要体现一种稳健的、舒展的造型形象。
五、强化角色的内心视象
内心视象是人们的一种形象思维活动。例如,当人们提到首都北京时,脑海里就会出现故宫和天安门的形象;思念远方的亲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她)的音容笑貌等等。这些思维现象在表演艺术中被称之为内心视象。例如,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第一段歌词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到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歌词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演员演唱时应有“声画同步”之感。当然,“声画同步”中的“画”,指的是歌唱者在演唱时,作品的内容像电影画面似的,连续不断、历历在目地呈现在演员脑际的内心视象,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诉诸人们现实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它比现实直观可感的形象更加丰富、更能激起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在想象中的幻想。
事实上,并非每位歌唱者,均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一歌唱表演的美学境界的。比如。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些这样的歌唱表演:某个演员演唱技巧、形象气质、乐感节奏都很好,唯独眼神呆滞、表情木讷;更有甚者是自始至终游离于作品的情境之外,卖弄声音技巧,眼睛里没任何形象画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在演唱时不注意角色内心视象的艺术处理,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综上所述,在歌唱表演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开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歌唱与发声就好比无源之水、无魂之躯。所以形象思维是歌唱表演的灵魂。
[关键词]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声音形象 语言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类的两种思维方式,在歌唱表演中形象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心理学认为:“形象思维过程,是通过人的内部言语结合声音来塑造恢复和发展形象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把彼此分离的表象组合起来,使其成为完整的印象,并且使这种印象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确和深化起来。然后,把通过思维深化了的形象置于某一情境之中。使形象与情节发展结合为一体。这时形象就变成了艺术形象”(p234)。也就是说形象思维不是形象活动的简单再现,它主要受主导意识控制,主导意识要对多个形象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对形象的内涵进行深化,才能形成一个理想的艺术形象。
歌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可能是人,如农民、工人、小伙子、老太太等等;可能是自然物,如太阳、森林、河流、月亮等等;也可能是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场景色。一个歌唱者要想准确生动地表现一首(一部)声乐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形象思维进行整合与创造。
一、认真剖析生动的语言形象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曲作家和歌唱表演艺术家在创作和二度创作过程中,要进行审美思维活动就必须通过歌词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体验。在声乐作品中,无论是合唱、重唱还是独唱,音乐和语言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都是极为密切的。有了歌词,声乐作品就有了特殊的作用,那就是用语言形象去影响观众。
在一首歌曲的创作中歌词形象是音乐形象的依据,歌词的音调是音乐音调的基础,曲作者在为歌词谱曲时,首先就要考虑到语言的声调、韵辙、对仗、节奏等。
歌曲形象主要是通过歌词来描述的。歌词不仅能描绘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还可反映现实事件以及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演员可以用语言的不同音调直接模拟不同人物角色的音调、神态,从而使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感知形象的同时反思人生、领悟哲理。例如歌剧《白毛女》选曲《恨是高山仇是海》的歌词是:“恨是高山仇是海,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心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闪电哪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呀劈开天河口!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知道我有万重仇?山洞里苦熬三年整,我受苦受罪白了头!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贡献,苦撑苦熬天天盼——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歌词仇恨愤怒和凄惨悲伤的音调,为曲作者及演唱者提供了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演唱者正是利用高亢激越的音区,如诉如泣的音调刻画出了一个惨遭蹂躏、满腹冤屈的村姑形象。同时曲中还有多个具体形象,如山、海、雷、雨、闪电等。具体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做铺垫、衬托,从而使总体艺术形象更生动、更感人。
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说过:“歌曲是歌词与曲调的化合,歌词在歌曲中是占了决定地位。一个歌曲有意义与否,差不多从歌词就可以看到一部分。”
歌词是演唱者形象思维的描述工具之一,即使是在理性阶段,抽象思维也要以感性认识做基础,不能绝对撇开人、事、物、景的形象。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总是充满了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的信息又必然反映到人的头脑中。
语言形象是表现声乐作品情感的有力手段。歌词本身包含着特定的情绪和内容,这些词句的表现及语气、腔调等都必须从歌中包含的情绪内容中去琢磨。通过准确恰当的语言形象和曲调音响形象有机结合,才能生动地表现作品思想情感。因此,歌词形象是演唱者必不可少的再创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应当认真剖析作品中生动的语言形象。
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声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核心。歌曲通过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最终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一首传唱不衰的独唱曲,该曲把主人公小芹思念小二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一声“二黑哥”,音乐将“二”之后以十六分休止符给予短暂停顿,“哥”字又在四分音符前加了一个装饰音,将一个少女娇柔中带有甜美、羞涩中含有思念的心情,在总共只有两拍、一小节、三个字中表现得恰到好处。再如曲中“我前晌也等,后晌也盼,站也站不定坐也坐不安”几句,基于要表达出小芹急盼二黑哥回村的心情,音乐在前句加了切分音,后句的第一拍均为四个十六分音符,将这种急盼的心情给予了加强,提高了表现力。紧接着“背着俺的爹娘来洗衣衫”一句,音乐以渐慢的形式表现出了小芹身上存有的封建意识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具有的新思想的矛盾。“你去开会的那一天……”音乐配合词义较缓慢、平静,很确切地表现了小芹的回忆状态,刻画出了送二黑时的那种既羞涩又依依不舍的情态。“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二黑哥你当了模范……”,音乐从一个甜蜜的回忆中突然转向小芹梦见二黑哥立功、受嘉奖的情形。唱段里包含着小芹对二黑哥钦佩、爱慕的情绪。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绪跌宕起伏,这正是音乐在文学作依托,根据剧情提供的情节与要求,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语言性功能,突出音乐自身具有的形象化思维所达到的良好结果。演唱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用自己美妙的声音和表演,呈现给观众一个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三、把握住特点鲜明的声音形象
歌唱艺术就是人的声音艺术。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通过声音形象来表现和完成的。
有人物形象的声乐作品占绝大部分。一般而言,不同的人物形象就有不同的声音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是以声音形象为特征的,即声音形象反映声乐作品的形象特征。一个歌唱者要尽量选一些使自己的声音与作品的形象相符合的曲目,使声音形象更好地为作品形象或角色服务。同时要培养自己,有能力根据作品的形象变化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更适宜于塑造形象。表现形象。例如《魔王》由于曲中出现四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讲故事者)、父亲、儿子、魔王,在演唱该作品时就需要变换四种不同的声音形象。
歌唱中声音形象是根据生活中各种不同人物说话的音强、音高、音质、音色以及腔调和语气而区别的。歌唱者在生活中如能对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有所观察和体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住特点鲜明的声音形象。
四、将歌曲的情境形象化
要想为一首声乐作品找到一种准确的外部造型形式,除了对词曲内涵认真地分析 和研究外,还要准确地把握住歌曲的情境,使歌曲情境形象化。因为有什么样的歌曲情境,就有什么样的歌曲角色的舞台行动,歌曲情境制约着演唱者的舞台行动。本人认为歌曲的舞台情境就是戏剧表演中所说的规定情景。前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规定情境就是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层面、生活环境、时间地点、故事情节以及导演和演员对剧作的解释和美学上的体现”。尽管戏剧表演和声乐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在舞台体现上和篇幅上均有很大的差异,然而在舞台上当众表演。在规定情境的制约下进行角色的舞台行动,有人物、时间、地点,并创造出美的意境,均是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例如歌曲《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两句歌词就概括出了歌曲的规定情境,即在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担负着全家重任的妻子,守护在婴儿的摇篮旁,眼望明月思念远在边疆、保卫祖国安宁的丈夫。歌曲的表情动作就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个情境进行形象化的设计和处理。演员的表情和服神应该是思念的、深情的;形体上要体现一种稳健的、舒展的造型形象。
五、强化角色的内心视象
内心视象是人们的一种形象思维活动。例如,当人们提到首都北京时,脑海里就会出现故宫和天安门的形象;思念远方的亲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她)的音容笑貌等等。这些思维现象在表演艺术中被称之为内心视象。例如,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第一段歌词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到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歌词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演员演唱时应有“声画同步”之感。当然,“声画同步”中的“画”,指的是歌唱者在演唱时,作品的内容像电影画面似的,连续不断、历历在目地呈现在演员脑际的内心视象,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诉诸人们现实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它比现实直观可感的形象更加丰富、更能激起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在想象中的幻想。
事实上,并非每位歌唱者,均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一歌唱表演的美学境界的。比如。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些这样的歌唱表演:某个演员演唱技巧、形象气质、乐感节奏都很好,唯独眼神呆滞、表情木讷;更有甚者是自始至终游离于作品的情境之外,卖弄声音技巧,眼睛里没任何形象画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在演唱时不注意角色内心视象的艺术处理,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综上所述,在歌唱表演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开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歌唱与发声就好比无源之水、无魂之躯。所以形象思维是歌唱表演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