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duo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28日上午,第九届“特华金融论坛”(2007)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本届特华金融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与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论坛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研究员主持。论坛主题发言人分别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袁力研究员,特华财经研究所所长、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学术总指导李茂生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研究员。参加论坛的博士后指导专家有王茂林、王洛林、周道炯、吴小平、郑新立、田进、刘士余、戴根有、周道许、王建、何盛明、胡昭广、张东生、陈栋生、晋保平、潘晨光、贾建平、邹东涛、梁琪、赵玉海、何德旭、胡坚、马庆泉、赖小民、黄湘平、王一鸣、王铎、肖金成、刘力、王松奇、夏杰长、孙海泉、宣昌能、史建平、米建国等以及来自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著名科研院校、经营机构和企业的各界嘉宾、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共200多人。
  论坛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现将发言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袁力研究员发言的主题是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他主要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在总量层面上,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二、在机构层面上,促进金融系统内部竞争,提高金融市场活力和金融效率;三、在功能层面上,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四、在风险层面上,改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关于在总量层面上,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袁力认为,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历程来看,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结构也经历着深刻变革,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险资产增幅明显快于银行资产增幅,保险资产在金融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第二,金融市场逐步由银行主导转向保险、证券等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主导的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是:第一,主要金融资产的相对比重稳步变化;第二,不同类型金融资产增幅波动幅度相差较大;第三,保险业总资产平均增速居各类金融资产首位;第四,保险正在全面、深入地介入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并成为金融运行中不可或缺且难以替代的稳定因素。
  关于在机构层面上,促进金融系统内部竞争,提高金融市场活力和金融效率问题,袁力认为,金融系统中,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在业务上相对独立,但在金融市场资源的整体综合开发过程中,这些金融机构之间越来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从国外金融业发展历程来看,随着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种类增加、规模扩大、服务范围拓宽,竞争的存在使金融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得到提高。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虽然仍以银行为主导,但保险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这样不但可以促进竞争,提高金融系统的活力,实现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关于在功能层面上,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问题,袁力认为,保险业做大做强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较高,平均达到45%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因而造成了银行体系巨额存贷差。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各家银行都把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零售及中间业务、强化风险管理作为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造成存贷差持续扩大。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可能进一步弱化金融市场功能。从功能层面上,发展保险业将对货币市场产生这样的影响:第一,有助于稳定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心理预期,刺激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降低储蓄率;第二,有助于丰富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合理分流居民储蓄存款;第三,有助于改善金融资产大量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状况,提供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第四,有助于发挥保险市场主体在利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大力发展保险业对资本市场而言,有这样几方面的功能:
  第一,能够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第二,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优化投资者结构,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是上市公司治理改善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直处于失衡状态,间接融资比重过高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增加,负债率居高不下,也使得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截至2006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7785.4亿元,保险公司持有各类债券余额11472.5亿元(其中,国债3647亿元、金融债2754.3亿元、企业债2121.6亿元。持有银行次级债928.6亿元,占发行余额的近一半)。保险公司直接和间接投资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关于在风险层面上,改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降低金融系统风险问题,袁力认为,由于金融结构的问题,目前金融市场存在着许多风险。银行业目前存在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问题,同时由于存贷期限不匹配带来流动性风险问题。而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资金期限一般在5年期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年以上。把保险资金配置到中长期投资品种中去,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不但可以改善银行和保险资产负债匹配问题,降低金融系统流动性风险,还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所长、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总指导李茂生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关于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问题的提出。李茂生教授认为,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较快,但目前的保险业仍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即使在金融业内部,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三分天下”那还是很遥远的事,说“三足鼎立”,现在保险业这一“足”还微不足道:到2005年,全国保险业总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仅占3.8%!中国保险业亟需做大做强。
  二、中国保险业现状。李茂生概括为“三小”、“三弱”、“三不健全”。所谓“三小”,是指1.保险供给相对于保险需求小,2.保险市场相对于经济总量小,3.保险资产相对于其他金融资产规模小。所谓“三弱”,是指1.保险公司实力弱,2.保险监管能力弱,3.消费者风险管理和保险意识弱。所谓“三不健全”,是指1.市场体系与机制不健全,2.法律规范不健全,3.诚信体系不健全。
  三、保险业做大做强的诠释。何谓做“大”,李茂生概括为两个方面:1.扩大数量或规模:在保费收入、保险资产规模、保险机构数、保险产品种类和保险从业人员数量等量化指标方面要有所提高;2.提高5种能力:(1)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2)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3)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4)服务人民生活的能力,(5)自我积累不断发展的能力。关于做“强”,主要指保险业发展的质量特征,具体表现为:1.偿付能力强,2.保险资金运用能力强,3.防范风险和增加盈利的能力强,4.保险业综合竞争能力强,5.社会管理能力强。
  


  李茂生教授还就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辟阐述,他指出:吴定富主席在刚刚闭幕的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重申: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增强保险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又好又快做大做强保险业。对此,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第一,大是速度和规模,做大是量的积累,没有大谈不上强,做大是做强的基础、必要手段和途径;强是质量和效益,做强是质的提升,做强是做大的本质要求和客观结果。第二,目前我国保险业太小,做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这么大,保险公司还没有新加坡这个城市小国多,谈得上什么强?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要将做大放在第一位。第三,规范经营是做大做强的基础和生命线,必须反对恶性竞争,坚持合规合法诚实守信。
  四、中国保险业能够做大做强。李茂生教授谈了8个方面的条件: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保险业平稳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第二,我国目前是非高福利国家,保险业发展空间比较广阔;第三,消费者管理风险的要求日益增加;第四,保险公司改革深入发展加快人才素质提高;第五,外资保险业进入产生鲇鱼效应;第六,中央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第七,市场体制逐渐完善;第八,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
  五、中国保险业如何做大做强。李茂生教授认为,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应当明确发展模式,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创新机制,坚持规范经营,加强监督管理,优化舆论环境,培育诚信文化。他特别强调了以下4个方面:
  第一,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改善舆论环境,普及保险知识(包括将保险纳入中小学课程),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第二,明确以社会和人民急需的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保险资金运用为重点的发展思路。第三,保险公司一定要自觉坚持规范经营,2006年一些保险公司自觉铲除车险业务方面的毒瘤,严格执行保监会的15%中介费的规定就是好的典型事例。第四,在全行业和全社会倡导诚信保险文化,反对追求短期利益特别是一己私利而牺牲公司和行业的诚信,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研究员的发言主题是关于完善保险投资结构,推进和谐保险的构建。他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投资效率是和谐保险的重要基础;二、保险投资比较分析;三、完善保险投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关于投资效率是和谐保险的重要基础问题,王国刚认为,投资效率是推进和谐保险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的论断基于以下原因:保险投资的效率是保障保险三大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经济基础。从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的内在矛盾看,仅仅依靠保费收入和保险成本(理赔和给付+营业费用)之间的差额,是很难支持保险业的长治久安的。内在机理是,在金融产品多元化和金融投资收益多元化的条件下,投保人并不满足于“集众人之财解一人之需”的保险理赔方式。对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的人来说,他可能选择自我保险;对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人来说,他可能因多年没有发生理赔事件而感到保费白交了,因此,不愿投保。在实现赔付型保险向更高层次保险类型转变的过程中,由于预防保险事件发生所需的各种成本上升,很难简单依靠提高保费予以对冲,因此,要能够推进新层次保险类型的的形成,需要拓展可用保险资金的新来源。
  在社会保障已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保险问题之后,不少人可能用金融投资收益与投保效益相比较,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前者,这一方面是一些人疾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引致商业保险运作转型的原因。
  保险投资是保险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管理区别之处在于,它管理和配置着通过保费收入所集中的社会金融资源,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进行运作,同时,也影响着相关市场的走势。保险投资效率的最低标准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高于政府债券收益),争取在满足保险成本支出后尚有盈余。保险投资效率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侧重于长期;覆盖全体投保人,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保险投资对象应以金融产品为主,但不应局限于金融产品,即应向不动产、股权与相关的保险服务方面拓展。保险投资优化要把握市场走势和资产价值,未必以低收益-低风险为主,要为投保人争取短期的满意收益和长期的最优收益。保险投资技术应充分借鉴证券投资基金、银行投资等的各类技术,但又根据自己的投资特点,创造适合保险投资的技术(包括风险防范和管理技术)。
  关于保险投资比较分析问题,王国刚认为,就中国目前保险投资的基本情况来看,保费收入与保费支出之间的相对差距正在缩小,保险投资占保险总资产的比例快速上升。但是,一方面银行存款所占数额和比重依然较大,远高于保费支出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保险投资中,国债所占比重相当高。这种结构决定了:一方面保费结余的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保险投资的效率不高。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2006年,保险投资的资金分布与股市走势很难得到吻合的印证,同样,保险投资的资金走势与债市走势也很难得到吻合的印证。就美英国家保险投资的主要情况来看,美英国家的保险投资结构中,保险投资的对象明显多于中国,美英国家的保险投资与市场走势的总体拟合程度较高。
  关于完善保险投资结构的若干建议问题,王国刚研究员针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状况,提出了五项完善保险投资结构的建议:第一,放松管制,根据保费支出的状况,适当降低银行存款的比重,提高用于保险投资的比重合数额;第二,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和走势,从收益-风险相匹配的机制出发,有效提高投资于经营性机构债券、资产证券化化证券和股票的资金比例;第三,从保险投资的特点出发,积极开拓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动产、股权和其他实体经济证券的空间;第四,积极发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提高保险机构独自管理和运作保险投资的能力和技能;第五,发挥保险机构在推进金融改革、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积极功能,为完善保险投资结构创造较好的市场环境。
  主题发言之后,参加论坛的博士后指导专家和嘉宾纷纷做了评论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在发言中指出,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是保监会吴主席前几年就提出的一个要求,我想这是吴主席根据我们国家保险业现状和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逐渐增加,以及在保险业在国际金融界所处的地位而提出的目标。应该说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旨在鼓舞保险业进一步把保险行业做得更好,能够发展得更快,是完全符合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的。
  他说,我今天想讲一个观点,当然和做大做强有关,就是中国的保险业在做大做强的前提下,如何能够结合中国的国情为弱势群体推出一批新的险种。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在做大做强保险业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极其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再加上这些年贫富差距的加大,比较贫困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三农问题仍然是我们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全国金融会议讲到金融下乡问题,我个人对农业银行撤出农村一直持否定态度,因为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决策,把广大农村交给信用社承担,它有这个能力吗?农业银行在县里已经建立了牢固的阵地,不能只从利润角度考虑就给撤了。现在又重新提出金融下乡,这是对的,说明中央已经开始重视农村金融应该怎么发展这个问题了。
  


  王茂林建议,中国保监会能不能考虑组织几家大的保险公司,有意识地研究一下农村保险应该怎么开展。去年我到福建和浙江,调查地震灾后的情况,有的农民倾家荡产,对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现在完全采取政府行为进行灾后救助,效果并不理想。保监会是不是研究一下,保险业在实施农村保险过程中,在初始阶段给一些政策优惠,发挥保险的作用,即使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至少能解决农村的一些局部问题。保险业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对构建和谐社会作用重大。我认为目前农村的问题还是很严重,比如农民的养老问题,农村的医疗问题,农民工的意外伤亡保险问题,农民子女上大学问题,农副产品种植的保险问题,农业产业化以后财产保险等等问题,有一大批险种可以展开。
  王茂林强调,如果我们在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同时有所突破的话,就是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做了一件实事、好事,就是结合中国国情抓住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今天借这个机会建议我们共同探讨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农村保险问题上有新的突破,而且把部分政府行为演变为保险业的一种政策,使我们能够有比较大的成果,这将是保险业为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的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在发言中指出,这次论坛的题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个人理解第一要遵循客观规律,第二要以人为本。保险业从目前现状来看,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他建议能不能发展“草根险”。我们做大保险业,是把保险公司做成一千家,进一步在城市里提高保费收入,紧密构建城市保险网络,还是逐步地有条件地推向广大的农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七亿农民,商业银行在农村基本上是空白,在做大方面逐步推出适合农村特点的险种,逐步做一个尝试,这项工作做好了,意义很大。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在发言中说,去年重庆和四川发生了大旱,造成大面积农村灾害,但是保险并没有发挥什么职能。去年全国保费收入5600亿,农村只有8.5亿,2/1000不到。他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保险业就是保费收入5600亿翻一番,做强则要使现在的投资收益率有更程度的提高。这样,当农民碰到灾难的时候,能够扶他一把。这是保险业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这才叫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戴根有在发言中指出,做大做强保险业这个题目是从保险公司角度说的,从老百姓角度说,如果把保险工作做好了,可以解决目前好多经济问题。他认为,应该大幅度提高现有年轻劳动力的保险水平,这既是得民心的事,也关乎解决贫富差距。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20、30年后中国劳动力资源和目前相比会大幅度下降,现在这批劳动力老了以后,如果没有保险给他积累的收入,他就没有支出了,将来内需、外需都成问题。他希望保险公司要从这样一个视野规划我们的保险。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道许在发言中谈了三点感受。他说,第一点感受,我觉得这个会议气氛非常好,大家支持保险,关心保险,为我们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作为保监会政策研究的负责人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更受鼓舞,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第二个感受,会议选题选的很好,是符合国家和保监会党委的战略构想的。十四大以来保监会党委提出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经过四年多实践,我们认为这个战略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成功的,从实践上看,这几年保险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第一,从国际上比,中国保险业在世界上的排位从16位提升到11位,国际上的差距在缩小;第二,在金融行业的地位,资产规模虽然很小,但是差距也在缩小,资产规模、收益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跟自己比,我们进步更快,资本规模、资本金实力是四年以前的2-3倍。第三点感受,保险业做大做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有的问题还相当尖锐。最近在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吴主席特别提出解决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四个问题和两个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市场秩序问题,不规范经营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增长方式问题。吴主席在会上总结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益;第三个问题是创新能力问题;第四个问题是诚信问题。同时吴主席指出要研究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保险业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一个是保险业如何服务和谐社会的问题,这都是政策研究部门的重要任务。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挥社科院金融所和特华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保险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希望各界为我们保险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建议。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现在保险业政策理论研究就像当年的北大荒一样,气侯很好,土地也很肥沃,只要有意向投入,大家都会得到不断的收获。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李翔报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今天在这里指出,要知法、懂法、依法管理城市。  顾秀莲指出,现在我们国家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总体上讲很有成就,西部的发展和中部的崛起,要学习借鉴东部好的经验。城市经济学会应研究国家各项法律的贯彻执行,因为相当多的法律都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要知法、懂法、依法管理城市,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城市经济的学术研究,离不开国家的法律和条例,我们只有依靠国家法律和
期刊
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再次来深圳参加中国国际期货大会。首先,我祝贺这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与一年前的首届国际期货大会相比,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交易品种更为丰富,市场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顺利推进,国务院和证券监监管部门果断地抓住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机遇,作出了建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推出股指期货的重大决策。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期货市场
期刊
“必须让百姓吃得放心!”黄昭瑜站长指出,“深圳市农检站肩负着全市市民的“菜篮子”和部分供港蔬菜水果,严把质量安全关的重任。”  深圳市农检站心系民生,情暖百姓。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款款深情,从百姓最直接的“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抓起,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果”。  本着质量第一的宗旨,他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十分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全面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有多篇论文在国际和国内发表并获奖。其中
期刊
作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区,作为辽宁省最具发展潜力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沈阳市“四大发展空间”中以“绿色生态城市”定位的特色发展空间,海内外投资者纷纷聚焦沈北、看好新区。面临全新的历史使命,沈北新区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创新为主线,以构建和谐为宗旨,以高速发展为支撑,着力打造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努力把沈北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既适合创业、又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城市化进程更是风潮涌动,如何发挥重要职能,进而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纪检监察机关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2007年初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当包头市连续第三次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这座向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阔步迈进的北方工业重镇即刻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热点。缘此,本刊记者特别专访了前来参加表彰大会的中共
期刊
在西安提起天驹可以说家喻户晓,当年从广告业起家的小企业,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现在已是具有多元化产业格局的现代化的大型民营企业,创造了陕西乃至西北小企业转型和发展的神话,现在的陕西天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是集商贸流通领域、营销服务、房地产开发和资本运作领域的民营大型公司,集团公司下设8个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条产业链的构建:第一条是以“代理商”为特征的商贸产业链,主要涉及以酒水饮料代理为主的四大
期刊
峰峦长青,绿都叠翠。冬日的三明,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满眼郁郁葱葱,一片南国生机盎然的景色。这里是福建的重点林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加快林业发展一直都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一大举措和长远之计。早在2003年5月,这里就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年过去,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化,这里的一座
期刊
“西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的邵阳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生态资源极其丰富,拥有森林面积17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20万立方米,居湖南省第二位;拥有草山681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80多万亩,居湖南省第一位。特别是西部六县市山川形胜,秀丽天成,连成了一个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巨大绿色生态板块,被联合国誉为“神奇的绿洲”。    近年来,随着洛(阳)湛(江)铁路邵阳段和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潭邵
期刊
2007年2月11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世界旅游组织代表郑重宣布大连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  在本次创佳过程中,大连市提出“举全市之力,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中心口号,上下一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创佳试点工作中,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思路清晰、政策措施得力,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全身心参与,以“浪漫之都——时尚大连”整体城市旅游品牌和海洋文化为核心,以最佳
期刊
江门市毗邻港、澳,北连广州、佛山,东接珠海、中山,南向浩瀚的南海,是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与粤西、中国西南各省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门户。蓬江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翼,蓬江河以北,是江门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江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江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引资富市、科教兴市、环境优市的发展战略,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蓬江区作为江门市的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