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中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分。“润物细无声”是一种隐性教育,其教育的心理机制,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围绕教育区更多地激活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通过思辨、体验来领悟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哲理,传承传统美德,养成文明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潜意识 隐性教育 德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中提到的“润物细无声”,形象地描摹了春雨悄然入土润物的自然景象。后人习惯以此表达一种人们十分期盼的教育境界,即让学生在浑然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各种教育环境都具有教育意义,让教师成为教育的艺术家。德育中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分,我们常说的“润物细无声”就是一种隐性教育,其教育的心理机制,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围绕教育区更多地激活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通过思辨、体验来领悟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哲理,传承传统美德,养成文明的行为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认为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察觉到。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比较难以窥见潜意识的运作。但是在精神病患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潜意识的作用非常明显地存在着,并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例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动。同时,我们也会感觉到,在精神病患者身上,意识的力量如此微弱,而潜意识的力量却像台风一般横扫一切。这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来感受意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从而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学生潜意识在德育中的作用
  不少专家认为,人的潜意识是有层次的。他们把人的潜意识分成低层潜意识、中层潜意识和高层潜意识。低层潜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本能、冲动、内驱力、生理机械的反应。低层潜意识也是兽性、本能的世界,是人类原始而不文明的部分,是犯罪及暴力行为的源头。低层潜意识没有逻辑、理性,而以强烈、动态、隐晦的姿态,犹如地球核心高压高温的岩浆在汹涌翻腾、日夜不休。中层潜意识是指平时没有存放在意识中的材料,只要我们进行回忆、思考、表达就能调动出来的。高层潜意识是指人的智慧、灵感、直觉、洞见的世界。
  以上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潜意识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低层潜意识,使德育更有活力,使学生的行为动机具有自觉性和自律性,使教师对学生的冲动行为多一点心理分析而不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或意识问题。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中层潜意识,使德育更重视学生的经验体验,使他们无序的经验可以成为他们积极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支持者。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高层潜意识,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能够少一点束缚、压抑、说教的痕迹,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我们的暗示。研究表明,学生往往会接受与自己已有的道德、志趣和倾向相一致的暗示和影响。
  三、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意识
  班主任要重视激励学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育方法。激励是什么,激励是每个学生潜意识中所期盼的,它是人的积极行为的发动器。就像田径场上的发令枪,枪声一响,运动员便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角逐。学生无论成绩如何,能力如何,个性怎样,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夸奖与赞赏,尤其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师。如果教师的认可、夸奖与赞赏是学生潜意识中期盼的,那么,哪怕是一句教师并不深思熟虑的,甚至是脱口而出的认可或表扬都会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力量。辽宁的李德裕老师就讲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读初三时,没有考上学校的“尖子班”——那时候的农村中学,读尖子班就意味着有希望考上高级中学——所以,很沮丧,每天梦游一般,思想根本不沾课本的边。然而,老师的一句表扬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是一节自修课,同学们都吵吵闹闹,我眼睛看着书,思想却云游天外。突然,班主任老师出现在门口,他说,“那些自暴自弃的人,看看李德裕是怎样学习的。”正是这句表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找回了自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情感,再感动的事情都难以使他们动情。之所以我们教师的一些自己说过已忘的话,却能感动学生,甚至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是因为,在人的潜意识中,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对其努力、能力、思想的认可、赞扬和鼓励,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学生的自我形象是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的,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在镜子中学生看到了自我,慢慢地就形成了自我形象。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得不到积极的评价,就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或者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学生,或者得不到他人积极认可的学生,教师的激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但学生的潜意识,不易被人们知晓。一旦他们的某一能力、品德获得人们特别是教师的认可,就会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多给学生一些激励,多给得不到他人鼓励的学生一些鼓励,应该是班主任的基本教育行为。
  教师要多一些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中小学生时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他们最渴求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时期。当然,他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还包括生活。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只是按照成年人所提供的经验行事,他们需要自己摸索,甚至经过错误的尝试和体验。因此,几乎每个学生的潜意识中都有着他人对自己错误谅解和宽容的愿望。从有关学生的调查中,也能够获得这样的信息。学生一般喜欢气量大的、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喜欢“翻旧账”的教师。
  四、激活学生潜意识的教师素养
  班主任要了解和熟悉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要求教师要进入学生的世界。一个班主任应该具有多渠道获得学生信息的能力。如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个性特长,通过学生以往的资料了解学生以往的教育积累,通过周记了解学生对各种问题的见解,通过学生伙伴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生活和想法。鉴于现在学生不太乐意向班主任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位年轻的班主任就在班级设立了“牢骚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泄不满、委屈和气愤的机会,结果班主任的教育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师生关系也相当融洽。一个班主任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才会具有更多激活学生潜意识的可能。
  班主任对学生的过失要多一些包容。西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但班主任有包容性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要求我们处理好以下几个原则: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不随意去揭学生的伤疤,暴露学生不愿意让人知道的过去或家庭情况;尽可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对学生的过失采取动机分析和就事论事分析的方法。教师往往容易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学生,对学生的过失“上纲上线”,结果反而会伤害学生。
  最后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作总结:教育只有在学生感觉不到教育的时候,才会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
  苏晟洁(1980- ),女,汉族,重庆人,学士学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通过DST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本文从教学目标三个纬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维的培养、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阐述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录播系统环境下制作的DST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学生主体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DST教学反思
期刊
摘要:教师课堂非语言研究是由人类非语言行为研究发展而来的。对于非语言的研究虽然很早就开始,可是真正将人类非语言行为的研究逐渐和具体的职业联系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在同时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大约有65%的意义是通过非语言信息产生的,可见非语言交际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Cooper(1988)认为
期刊
引子  经过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合作交流”已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大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就在我们高兴地看到合作学习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在课程改革进入又一个十年的今天,进一步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探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解决好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乃是推动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初涉“合作” ——兴奋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数学与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明晰地理概念、拓宽视野、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期刊
摘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教师可利用范文,引导学生领悟其在遣词造句及写作技法上的特点,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方法 读写结合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以文字的本质来说,国文学习途径,普遍是阅读与写作两种……能阅读,能写作,学习文字的目的就算达到了。”这与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
期刊
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语文阅读教学,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飨。  一、精读教材,熟悉文本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通过专家细致筛选,选取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论是文学价值还是德育功能,专家都做了慎重选择。所以我认为,利用晨读,要求学生高声诵读经典名著,势在
期刊
步入三年级以后,学生由写话直接跨越到习作。面对习作明显变高的要求,很多学生便产生了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选题宽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有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满腔热情地参与到习作训练中来。因此,教师
期刊
摘要:“细读为本”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把文本读通、读深、读透;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读懂文本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  关键词:细读文本 语文教学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只有细读,才能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重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它提倡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跨学科教学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整合多元化课程资源,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  关键词:新课程 跨学科教学 多元智能 生物 地理  一、跨学科教学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高中各学科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英语的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文、图、声、影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整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整合  近几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惠民兴教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逐渐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