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即便不是社会上的精英人才,也要是遵纪守法、乐观向上的好青年,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音乐教学属于德育和美育的范畴,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塑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学生。立足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热爱自然教育”和“珍惜友情教育”四个方面入手来发挥初中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影响。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2-10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材中的每首歌曲都蕴含着作者不一样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地感受到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其成为中学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新时期初中学校的一个新的历史使命。而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方面加强学生的爱国理念,在课堂通过对爱国主题的歌曲教学或者学校活动,向学生灌输“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以国家的荣耀感到自豪骄傲”的理念。比如,在教师对歌曲《歌唱祖国》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中国自建国以来取得的无数成就的视频影像资料:在军事科学成就上,中国研发出了原子弹、氢弹,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巨大攻击性武器的国家,载人航天方面又成功进行了“神舟系列”和“天宫系列”的航天计划;在经济领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如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经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世界经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上,中国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数量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就已经拔得头筹,拥有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教师向学生播放完这些资料,就可以让学生怀抱着对国家的自豪之情去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学校组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合唱比赛,让全校的学生都在歌曲的学习中为国家的独立、昌盛、荣耀而自豪骄傲。
二、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除了人口数量最多的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导致每个民族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容易出现民族矛盾。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明显指出,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也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教学各种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舞蹈,让他们领略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情。同时,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歌舞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甚至是这个民族的普遍性格特征。比如,教师在对歌曲《牧歌》进行教学时,首先对学生讲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牧歌》是一首带有强烈的蒙古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的歌曲。学生在歌声中能明确地想象到歌词中描绘的画面,蓝蓝的天空上飘荡着一片片白云,在蓝天下一片绿油油的草原上有着雪白的羊群和奔腾的骏马,光是想到这些画面就已经令人心旷神怡,这首歌的在节奏上分为两个部分,女声的嗓音温柔空远,让人想到蓝天白云,男声的嗓音热情激进,让人想到草原上的万马奔腾。教师再让学生欣赏一段蒙古族的舞蹈,男子的舞蹈粗狂强悍、女子的舞蹈端庄典雅,让学生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奔放,这也和他们从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每个少数民族,只有了解,才能做到尊重,这才是教师让学生懂得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教学目的。
三、進行热爱自然教育
在初中的音乐歌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歌颂自然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的可贵和美好,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心。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今天,虽然全球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这是以环境的牺牲和资源的枯竭换来的。因此,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观念,并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观念。比如,教师对歌曲《绿荫》进行教学的时候,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森林的各种景象视频,绿色、树木、小鸟,把学生带入歌词展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春色的绿意盎然。为了让学生近一步理解春天给人们的生机,教师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可以用单响筒和沙锤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伴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一切充满生机的情绪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以达到热爱自然的道德品质。
四、进行珍惜友情教育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对周围的事情拥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如果小学时代的友谊是通过玩耍建立起来的,那么初中时代学生们的友谊就是靠志同道合,拥有契合的三观发展出来的,这样的友谊会更加牢靠。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教学一些关于友谊的歌曲,让他们知道友情的可贵。比如,教师对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进行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述。教师教这首歌的时候,正值学生们处于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毕业的情况,班里的同学也会各奔东西,很可能数十年都不会在相见,虽然面对分离,学生会充满不舍,但也会怀抱着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而努力奋斗,就像歌词中写得那样“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哦,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这首歌教会学生无论何时会分离,都要珍惜当下的友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注重音乐上技能技巧的教学,也要关注音乐的情感熏陶,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让学生在丰富情感的支配下,在音乐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珊珊.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书文摘,2017(01).
[2]马丽英.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7(08).
[3]谢友松.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4).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2-10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材中的每首歌曲都蕴含着作者不一样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地感受到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其成为中学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新时期初中学校的一个新的历史使命。而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方面加强学生的爱国理念,在课堂通过对爱国主题的歌曲教学或者学校活动,向学生灌输“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以国家的荣耀感到自豪骄傲”的理念。比如,在教师对歌曲《歌唱祖国》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中国自建国以来取得的无数成就的视频影像资料:在军事科学成就上,中国研发出了原子弹、氢弹,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巨大攻击性武器的国家,载人航天方面又成功进行了“神舟系列”和“天宫系列”的航天计划;在经济领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如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经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世界经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上,中国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数量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就已经拔得头筹,拥有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教师向学生播放完这些资料,就可以让学生怀抱着对国家的自豪之情去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学校组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合唱比赛,让全校的学生都在歌曲的学习中为国家的独立、昌盛、荣耀而自豪骄傲。
二、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除了人口数量最多的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导致每个民族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容易出现民族矛盾。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明显指出,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也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教学各种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舞蹈,让他们领略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情。同时,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歌舞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甚至是这个民族的普遍性格特征。比如,教师在对歌曲《牧歌》进行教学时,首先对学生讲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牧歌》是一首带有强烈的蒙古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的歌曲。学生在歌声中能明确地想象到歌词中描绘的画面,蓝蓝的天空上飘荡着一片片白云,在蓝天下一片绿油油的草原上有着雪白的羊群和奔腾的骏马,光是想到这些画面就已经令人心旷神怡,这首歌的在节奏上分为两个部分,女声的嗓音温柔空远,让人想到蓝天白云,男声的嗓音热情激进,让人想到草原上的万马奔腾。教师再让学生欣赏一段蒙古族的舞蹈,男子的舞蹈粗狂强悍、女子的舞蹈端庄典雅,让学生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奔放,这也和他们从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每个少数民族,只有了解,才能做到尊重,这才是教师让学生懂得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教学目的。
三、進行热爱自然教育
在初中的音乐歌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歌颂自然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的可贵和美好,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心。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今天,虽然全球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这是以环境的牺牲和资源的枯竭换来的。因此,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观念,并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观念。比如,教师对歌曲《绿荫》进行教学的时候,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森林的各种景象视频,绿色、树木、小鸟,把学生带入歌词展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春色的绿意盎然。为了让学生近一步理解春天给人们的生机,教师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可以用单响筒和沙锤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伴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一切充满生机的情绪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以达到热爱自然的道德品质。
四、进行珍惜友情教育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对周围的事情拥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如果小学时代的友谊是通过玩耍建立起来的,那么初中时代学生们的友谊就是靠志同道合,拥有契合的三观发展出来的,这样的友谊会更加牢靠。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教学一些关于友谊的歌曲,让他们知道友情的可贵。比如,教师对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进行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述。教师教这首歌的时候,正值学生们处于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毕业的情况,班里的同学也会各奔东西,很可能数十年都不会在相见,虽然面对分离,学生会充满不舍,但也会怀抱着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而努力奋斗,就像歌词中写得那样“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哦,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这首歌教会学生无论何时会分离,都要珍惜当下的友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注重音乐上技能技巧的教学,也要关注音乐的情感熏陶,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让学生在丰富情感的支配下,在音乐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珊珊.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书文摘,2017(01).
[2]马丽英.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7(08).
[3]谢友松.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