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的爵士乐舞者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ltuk7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夜色温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欧洲大陆为背景的一群美国人的故事,虽然远离美国,这部作品却依然有浓厚的彼时美国的时代元素,本文通过对故事里人物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信仰破碎、梦想追求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对爵士乐时代特点的探究,提炼出本部小说里浓厚的爵士乐时代特征。
  关键词:爵士乐时代 《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通常,一个作家,是对一个时代的见证,一部作品,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于是,我们在狄更斯的生活里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动荡,在他的作品里,感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劳伦斯的作品里,我们则感受到工业革命给那个时代人们带来的焦虑与挣扎;在海明威的作品和人生里,我们则能体会“迷惘的一代”的迷惘。菲茨杰拉德这个名字,则是牢牢地和20世纪20年代,和爵士乐时代拴在一起。他是那个时代的“金童”,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尽了那个时代的风流,因此他被称为“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优秀编年史家”。本文意欲透过对作者生前最后一部完整的颇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夜色温柔》的分析揭示本部作品里所体现的时代元素。
  美国作家菲次杰拉德定义了爵士乐时代这一概念,并在他的作品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对《夜色温柔》的时代元素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及其那个时代中作者的状态。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颇有争议的一部小说,自1934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美国文学评论家较为严厉而苛刻的批评。这部作品被认为结构上有漏洞,体系上有混乱,缺少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光彩。克利夫顿·弗迪曼认为这部小说让人大失所望。马尔科姆·考利最初认为这部小说结构混乱,人物自相矛盾,1951年,考利教授在重新编辑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时,改变了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开始挖掘它的出色和别具一格之处。亚瑟·密兹纳认为这部小说融会了菲茨杰拉德的全部文学天赋,评论的出发点是对小说细节描写、艺术手法以及寓意的分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这部小说的评论文章已达数千篇,评论集也已出版数十本之多。我国著名菲茨杰拉德研究学者吴建国教授把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分为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和婚姻角度的研究。国内对这部小说的接受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国内研究多也集中在小说反映的主题、结构、艺术手法,以及小说的自传色彩等方面。张勤分析了小说的悲剧审美意义,对比了作者的遭遇和小说的发展,又从女性阅读和女性话语的研究视角解读了这部小说,指出这部小说反映了父权文化的衰落。吴建国从美国梦和自传色彩方面分析了这部小说,指出它的主题和意义。陈晓菊从时空顺序、视角转换和人物刻画方面分析了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郭晓洋通过分析三个主人公的堕落指出了这部作品所深刻反映的社会危机。朱青菊从小说的结构出发分析评论了小说的现代主义风格。
  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拓宽了思考的角度和视野,也充实了菲茨杰拉德研究,但是,作为爵士乐时代的作家代表,菲茨杰拉德曾经在小说动笔前在给斯坦因的信中提到过他将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社会特征,这一点在各种研究中鲜被提到。虽然小说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欧洲大陆,但通过描写一群美国人的生活和遭遇也充分地再现了美国的时代特征。
  所谓“爵士乐时代”,按照菲茨杰拉德的说法,指的是美国从1919年5月1日的平息骚乱到1929年经济大萧条来临之际的股市行情暴跌那十年间。他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描写了这个时代的氛围:“这是一个不断出奇迹的时代,这是一个艺术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挥霍无度的时代,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时代。”而且他认为在这个令人头晕目眩的时代里,即使破产也不必为金钱担忧,美国梦想可以企及,个人理想能够实现,只要有才华,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刚刚结束的一战粉碎了美国人对道德和改革的信仰,瓦解了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而他们在重塑这些的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然后愈加困惑。这一切都使得年轻一代开始反叛传统的禁忌,而他们的长辈都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大肆投机。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也带来了人们在道德和行为方式上的转变。
  
  二
  
  《夜色温柔》这个故事大都发生在欧洲,是几个美国人在欧洲大陆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虽然远离美国,却也还是深刻地烙有彼时大洋彼岸美国的印迹。故事发生在1917年到1930年间,展现的仍然是爵士乐时代的生活场面。精神病医生迪克·戴弗和他的病人妻子尼科尔夫妇生活奢华,挥金如土。他们有法国海滩上瑰丽的戴安娜别墅。在海滩上,小说通过罗丝玛丽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戴弗夫妇的奢华:“这些罗丝玛丽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是战后出现的第一批奢侈品,而且也许刚为第一批买主所拥有。”他们旅行时的那种堂皇气派也让人乍舌。在和罗丝玛丽购物的时候,“尼科尔按照一份共有两张纸大长的大清单采购物品,……她买了……她还在……买了……,……——她买下所有这些东西完全不同于一个交际花的采购,交际花购买内衣和珠宝,说到底是购买职业装备和保险——而尼科尔的采购则是出于一种截然不同的想法”。
  他们游戏感情,无视道德伦理。他们举办喧闹的舞会和晚会,而且期盼在晚会上吵吵闹闹,充满男女间的挑逗戏谑;男人带着被伤害的感情回家,女人则在盥洗室里晕倒。有导致尼科尔精神病的父女乱伦在先,然后是迪克·戴弗与尼科尔间拯救与被拯救的非理性的结合。迪克·戴弗,纵容自己沉溺于与罗丝玛丽的感情游戏,“他现在设法要让她想回到房子那边去,这很难办,而他又不愿意失去她。他愉快地跟她开着玩笑,她却只感到从她身旁吹过的风”。斯皮尔斯太太,甚至鼓励女儿罗丝玛丽去把与迪克的感情当作一种经历和体验,全然不顾这可能会给迪克·戴弗的婚姻带来的破坏与伤害,她只顾女儿,让她不用考虑会发生什么,“其实不管发生什么都不可能给你带来什么损害,因为从经济上来说,你是一个男孩,不是女孩”。尽管那时还算一个孩子只有十八岁的罗斯玛丽对这份感情不清楚不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迪克的仰慕般的爱恋在母亲的鼓励与迪克的纵容下终也发展成畸形的感情,最终导致迪克对尼科尔身心的背叛,也使得尼科尔渐渐康复的精神两次复发,几近崩溃。
  与此同时,随着尼科尔在丈夫的治疗下日愈康健,与汤米·巴尔邦的感情也由巴尔邦最初鄙俗的表白开始的游戏发展到相爱、结婚。而她和迪克各种层面上都不平等的结合在故事的最终也解体了。在那个时代还被看作是“见不得人的事情”的同性恋也在这部小说里发生在两对人身上,这也是爵士乐时代的一个特征,那就是对传统信仰的反叛和粉碎。这两对人是路易·坎布恩与罗亚尔·邓弗莱及玛丽·诺斯与卡罗琳。
  汤米·巴尔邦也属于被战争粉碎了信仰的人,他为各国军队的战争服务,不在乎为什么而战,只在乎待遇是否好。在罗丝玛丽的眼里,作者的笔下的他是一个缺乏教养的人,他理直气壮地和迪克谈判夺去了他的妻子。
  一战后的美国,人们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酗酒现象严重,这一现象我们在这些在欧洲大陆活动的美国人身上也找到了影子。迪克,作为精神病医生在工作的时候本不应该喝酒,但他却多次在工作的时候喝酒,使得病人的家属对他失望,他的诊所合伙人弗朗茨也最终与他分道扬镳,他在罗马还因酗酒动手打了司机被警察扣留在警察局,最后在芭比·华伦的帮助下,求助美国大使馆才得以出来。阿贝·诺斯这个极具音乐才华略有忧郁的人,因为好酒贪杯,在纽约一家地下酒店被活活打死。
  在菲茨杰拉德的定义中,爵士乐时代除了这些颓废消极的方面也有些让人奋进的因素,诸如美国梦的概念,他认为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企及,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去奋斗,但是这也多多少少含有梦幻的色彩,梦幻的东西都不会存在太久,它的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在作者笔下,大部分的美国梦都在最后幻灭。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在盖茨比的死亡里看到了他奋斗所换来的一切辉煌和成功的陨灭、梦想的幻灭。
  在《夜色温柔》这部小说里,迪克和罗丝玛丽的经历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这一现象。迪克取得过牛津大学罗兹奖学金,才华横溢,在苏黎世取得学位后,他奉命参加一支精神病医疗队,作为一个精神病医生,他颇有建树,也立志著书立说。先前的努力换来了目前的繁荣,他在立志医好患精神分裂症的富家女尼科尔的过程中爱上她并与之结婚,但带来的却是一系列的毁灭,他没有那个热恋着自己塑造的少女皮格马利翁幸运,皮革马利翁的真情感动了上帝,迪克的热情却换来了获得新生的尼科尔的遗弃,他所追求的梦想在他从这个小镇流落到那个小镇的时候留下的只是遥远的回忆,他告别戴安娜别墅和那片海滩的时候,梦想的幻灭也刻在了他离去的背影上。本故事中另外一个主角,罗丝玛丽在妈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打进好莱坞,一路走来,用五年的时间获得了成功,但在这成功的途中,她不惜把感情作为垫脚石,没有真心,只有目的,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却丢失了自己,当性感这个词儿最后用来形容五年后的她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可爱的姑娘已经湮灭在这肥皂般的梦想中了。
  
  三
  
  迪克·戴弗从牛津大学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再到奥地利,再到瑞士的苏黎世大学,在苏黎世的诊所认识了美国百万富翁的女儿尼科尔,通信,治疗,熟识,相爱,结婚。与路易·坎布恩、罗亚尔·邓弗莱、玛丽·诺斯、卡罗琳和汤米·巴尔邦在法国别墅度假,遇到罗丝玛丽,巴黎聚会,后来奔波与美国与欧洲之间,离婚以后重返美国,辗转于一个小镇与另外一个小镇,故事结束。
  在这些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大都发生在欧洲大陆,这些美国人远离了美国,却没有远离那个时代的烙印和影响,虽然他们的一系列故事以欧洲大陆为背景,却还是生活在那种信念和影响中,被粉碎的信仰,对道德的无视,对传统的反叛,灯红酒绿的生活,努力奋进却总是幻灭的美国梦,都在这些欧洲大陆上的美国人身上闪着最亮的光芒,他们依然是爵士乐时代最优秀的舞者。
  
  注:本文系浙江林学院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刁克利:《诗性的拯救》,昆仑出版社,2006年。
  [2]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Cowley,Malcolm,and Robert Cowley,eds.Fitzgerald and the Jazz Age[M].New York: Scribners,1966.
  [4] Mizener,Scott Fitzgerald and His World[M].New York: Putnam,1972.
  [5] 张勤、熊荣斌:《逃离理想的王国走向本体的回归》,《四川外语学院院报》,1999年第4期。
  [6] 张勤:《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乐》,《国外文学》,2001年第1期。
  [7]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创作简论》,《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8] 陈晓菊:《试析〈夜色温柔〉的现代主义风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9] 郭晓洋:《堕落的世界——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0] 朱青菊:《〈夜色温柔〉写作艺术管窥》,《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1] Curnutt Kirk,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F.Scott Fitzgerald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 菲茨杰拉德,主万、叶尊译:《夜色温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史凤晓,女,1983—,山东莘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李欣,女,1982—,山东莘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微风入林》描写了一个普通女性在情感生活中被男性势力所左右,虽然唤醒了追求自我幸福的意识,但在尝试中由于寄托于他者的拯救仍然囿于困境,并最终在探索女性自我解放的道路上走向了悲剧的过程。  关键词: 女性失语 男性话语权势 自救 他救    迟子建是在中国当代文坛上颇具特色的一位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对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多样的心理历程进行了大胆的审
期刊
摘要萧红的创作,始终都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展现中国在“五四”新文学发生之后,生活在中国最偏僻的乡村中、远离文明的一群连生存的权利都没有的底层妇女的命运。她不仅从社会机制上,更从文化层面上进一步探讨妇女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萧红 生存 劳动妇女 精神奴役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俄国作家维亚席姆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期刊
摘要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反映我国上世纪40年代土地改革斗争的小说,小说在关注整个社会阶级解放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流露出了对人的意识的深刻关注。本文主要从精神的觉醒与解放、人性的异化和回归两个角度来分析小说是怎样展现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关注的。  关键词: 阶级解放 人的解放 双重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丁玲是一位深受“五四”启蒙精神影响的作家
期刊
摘要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真实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文体,马丽华的散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更能体现其散文创作的独特魅力和深层特点。本文从诗化心怀、悲悯心理、学者心态和矛盾心理等四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马丽华的散文创作,从中也正能体现其散文大气、质朴、率真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马丽华 散文 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马丽华的散文在近些年来颇受读者关注,她的散文作品并不算太多,但
期刊
摘要刘申五的长篇小说《温柔的罪过》,实现了其艺术历程中一次从歌词创作到小说叙事的文学内部空间的“跨界书写”。该作品超越了一般婚外恋题材小说的叙事成规,将探索的主题伸向伦理、欲望、人性等精神场域,并在审美上进行了开创性地建构,对叙事作品进行了一次诗性的虚构与想象。  关键词: 《温柔的罪过》 婚姻伦理 欲望 人性 诗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线性时间维度上梳理刘申五多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霍桑《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在社会上、道德上和宗教上对这一充满矛盾的人物进行剖析和探究,阐述了丁梅斯代尔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罪恶的救赎所付出的代价——死亡,并同时揭示了霍桑为自己困惑、矛盾的心态所设定的通往自由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自由 代价 双重人格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传统的宗教文化使
期刊
摘要《围城》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展现出他们自私、虚伪、庸俗、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卑劣人性,更揭示了形成这种劣性的根源——欲望追求的无止境。小说对历史的征引和现实的反照,具有普遍性经典价值。  关键词: 围城 知识分子 人性 经典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围城》是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惟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部经典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期刊
摘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作为“成长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与他的第一个情人米丽安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女人从精神方面支撑起保罗追求所谓完美人性,成长为真正男人的历程。米丽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权主义者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  关键词:米丽安 精神支柱 悲剧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儿子与情人》常被评论界称为弗洛伊德
期刊
摘要海明威的“哲学”是通过作品体现的“行动哲学”。他笔下的人物从不因耽于思考而延缓了行动,而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健壮无畏的“硬汉形象”,也可以清楚地感到其中蕴含的对人生价值和终极意义的追求和思索。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 死亡主题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海明威从事创作的重要切入点是死亡主题    死亡在海明
期刊
摘要《永别了,武器》通过叙述美国中尉亨利和英国护士凯瑟琳的感情生活,有力地描述了一战中和一战刚刚结束时这对儿年轻人复杂的心理,以及最后的爱情悲剧。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亨利的感情生活及在悲剧中体现出来的硬汉形象与海明威本人非常相似。本文试从二者某些相似的经历,对二者的硬汉性格加以对照。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 《永别了,武器》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永别了,武器》显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