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存 创造美妙人生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好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惜花血本创造一切条件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教育孩子努力拼搏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导致有些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偶尔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就选择轻生或自残;有的学习基础差,虽经过努力,但成绩仍不理想,就对自己丧失信心、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有的人际关系出现障碍产生焦虑,非但不采取积极的态度调节情绪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苦恼;有的受挫后,自怨、自叹、自恨、自责,一蹶不振。长此以往,他们在巨大的精神压抑中生活,缺乏良好的生存心态,痛苦和郁闷难以排解,美好的人生可能化为乌有。
  我们就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不仅培养他们生存的技能和本领,更要培养生存的浩然志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和未来。而语文作为一门富有人文性的学科,更容易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直面挫折,自信、乐观、豁达对待生活
  在漫漫人生中,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只有敢于面对,迎难而上,才会创造美妙人生。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成为一代名将;刘邦多次被项羽打得大败,依然屡败屡战,最终开创大汉基业;威灵顿兵败,看到蜘蛛结网,燃起胜利的希望;爱迪生在失败中反思,发明了电灯。面对挫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饱经磨难,方懂得珍惜。教师要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应对挫折,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对他们实施逆境磨炼,积累承受挫折的经验,学会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从容应对,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及时调整自己,保持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抗挫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向生命致敬,挑战人生极限
  史铁生身残志坚,面对失去双腿,失去所爱的人的不幸,克服自身缺陷,用笔开拓了一条坚强的路,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他的《我与地坛》还原了真实生命,给我们指出了生活的方向。“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他对生死的态度。然而,有些同学遇到一点挫折便离家出走,或割腕自尽,或跳楼轻生……试想:一个连自己生命都可以随意摧残或抛弃的人,是多么自私啊!在赏析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增强生命意识,学会善待生命,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彰显人的生命尊严,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海伦·凯勒战胜自身缺陷,成为著名社会活动家;贝多芬双耳失聪,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命运》交响曲;司马迁身受宫刑,发愤著书,《史记》流传千古;库缇斯用手走路,珍惜生命,谱写壮丽人生;保尔面对残疾,坚持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张海迪、朱彦夫等都是在自身残疾的情况下,尊重生命,挑战生命的极限,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三、沟通合作,成就自己
  在复杂的社会中,学生的个性也日益凸显,胆小、害羞、焦虑、抑郁、封闭等心理问题已日渐突出,特别是在面临升学、就业等压力时尤为显著,沟通与合作就成为与人相处的必要条件。每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必须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而沟通是要讲究技巧的。触龙为拯救国家,面临可能被赵太后唾面的尴尬,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说话技巧,从生活起居到宠爱儿女谈起,步步深入,最终说服赵太后,解救了国家危难。邹忌从自己被妻子、小妾、客人所迷惑,巧讽齐王,劝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逐渐富强起来。廉颇与蔺相如演绎了“将相和”的佳话。无不缘于成功的交流沟通!相反,周厉王止谤,被流放于彘。
  帮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只有对其加强生存教育,不断增强合作、生存意识,才能全面掌握生存本领。
  四、从容应对,化解危险矛盾的能力
  鸿门宴上,刘邦在生死攸关之际,积极主动从容应对,化被动为主动,逃回霸上。在虎狼之心的秦廷,荆轲眼看秦武阳惊惧,可能暴露目标,巧妙化解,消除秦王疑虑,进而接近秦王,使行刺成为可能。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危险无时不有,每个人都要练就应对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化不利为有利,转败为胜,走向成功。
  五、提升审美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在纷繁的社会中,学生成长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同时又正值人生花季,情感易变。此时,学生往往拒绝与家长老师主动沟通和寻求帮助,加之自我排解能力较差,容易造成诸多问题。
  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寻找有效的切入点,使情感教育真正融入课堂。人的情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家人的关心、长辈的关爱、朋友的理解、他人的帮助。如《老人与海》里桑地亚哥面对绝境时的勇气和信念;《离骚》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学习中,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建立健全独立人格相结合,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健康的人格,使之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完善自我、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其他文献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盐与汤的启示”。“盐”,就是我们炒菜时放的那个盐;“汤”,就是我们用餐时喝的那个汤。我们知道,盐对人体很重要,那么,现在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是没有人爱吃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个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爱喝。错误的做法是: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人先吃盐,然后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人们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由
期刊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当今教育者应具备的教育观念。如何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呢?下面笔者将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提出来,供各位同仁交流。  一、主动探究,质疑问难  探源于思,思必生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先声。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在不断出现的“为什么”中提升自己。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人类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也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观。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让众多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体育教学观、学校体育亟待新生力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它要求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逐
期刊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教学弊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影视、图像于一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期刊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给教活了”。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所谓“活”并不单纯是课堂热闹,而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常中有变、变中守常。笔者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其实,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效果也很不错。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而感到头痛,因为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小学生作文教学角度出发,就学生“想写,会写,写好”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抛砖引玉,达到对新教改下学生作文教学有所裨益的功效。  一、只
期刊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我国学校社团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社团活动,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地位得到了确立,而且社团教育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社团教育还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较薄弱环节,很多学校还都停滞在参加轰轰烈烈的各种比赛,选拔培养特长生,为获得表面的成绩让学
期刊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别洛波里城一个工人的家庭。  重视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劳动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劳动是教育的根本因素之一,应成为集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劳动与教育并行的原则。在他看来,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有助于从
期刊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上?如何让活动课焕发生命活力?笔者通过尝试,获得如下体会:  首先要充分认识活动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正确理解活动课在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追求的是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参与。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次自主的开放的探究性的学习机会,其活动本身强调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