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行家谈艺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玉京谈甲骨文书法艺术
  
  董玉京先生,字宛仁,河南省南阳市人,1933年7月26日生。我国已故考古学家、甲骨文专家、书法家董作宾先生之哲嗣。台湾著名心脏科医师、教授。受其父影响,董玉京先生从少年时代起便深深爱上了甲骨文,行医之暇,沉醉于甲骨文与甲骨学领域,苦读苦研苦写,锲而不舍地终于从一个“好之者”变为“乐之者”。
  大象出版社推出的《甲骨文书法艺术》,是董玉京先生多年实践、研究的心血结晶。对于学习甲骨文书法的读者来说,此书真是最为难得的首选。
  董玉京先生深得要领介绍甲骨文书体特征,“书体结构灵活多变,具备最灿烂的表现形态。甲骨文中所书的动物字,飞禽展翅,蛇虫曲伸,猛兽獠牙、栩栩如生;所书人体字,立、卧、蹲、跪、射,手举足行,如朝夕相见,所书景物字,山、水、草、木,犹身临其境,书意盎然;所书器物字,皆具形象。甲骨文的字画布局以平行对称为原则,凡同一字内出现的诸横、竖、点之间,各保持基本平行;其左右、上下笔画相同者,则分别以中线为轴,呈对称状。殷人的这种书体结构原则,把动态和静态紧密地糅合在一起,运用书法艺术的手段,反映和表现出文字的内在含义,使心、手、义畅流合一,开创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灿烂的大千世界。”
  董玉京先生特别引其父董作宾先生深切体会,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甲骨文书法的精髓:“它的书契,有肥,有瘦,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具顽廉儒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特别是殷代中兴名王武丁时代的书契文字,气魄宏放,技术娴练,字里行间,充满了艺术的自由精神。”
  对有志于甲骨文书法创作者,董先生以其多年领悟给予忠告,无论今后大家所写的甲骨文书体风格是豪放、严谨,或是粗犷、纤细,都要保有其笔画“尖峭挺拔”与“圆润婀娜”之姿。决不可以用钟鼎文、篆书或隶书笔法来写,那样,就只能徒有甲骨文字形的钟鼎文、篆书、隶书而已。更不可以写得像摆火柴棒儿一样,那会失去甲骨文的原始风貌和艺术意味,一定以董作宾、严一萍、胡厚宣等大家为楷模,摩挲对照出土原版摹写,至少 也要以拓片作摹本,千万不可照既不真也不像的字帖去学,以免失之千里。
  本书图版既精且多,极具观赏临摹价值。
  
  狄源沧谈摄影艺术
  
  “这是一张绝妙的好照片。只有用诗人的思想感情观察生活的人,才会发现这种新鲜动人的题材。正如邵柏林同志所说的那样:画面中带着爱抚和微笑的母亲,实际上是被作者当做爱的化身来处理的。当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受到‘母亲甘露’滋润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形容的愉快,被摄影家一丝不苟地‘描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有趣的是这个孩子的姿态,那向上承受着水滴的小手指,真像受了雨水灌溉而茁长起来的幼苗一样。”“照片的标题(《用水滋润幼苗》)在这里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摄影艺术在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的确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望尘莫及的。”
  “不管抓什么动作的高潮,必须在这个动作到达高潮之前按下快门,不然,就抓不住。因为,从‘眼睛看见’到‘手指按下快门’,其中是有一小段时间的距离的。如拍鱼跳出水面,必须在看见它们冒出水面时,立刻按快门,所抓到的恰好是跳得最高的动态。如果等看见鱼跳到最高时再按快门,所抓到的就必然是落入水中的情态了。”
  “看来,体育照片不一定都要那么紧张激烈,使人喘不过气来。有时候,运动场以外的题材往往比场内更精彩一些。”
  以上是我读狄源沧先生摄影论著时随手摘来的片断。
  狄先生写的摄影书,往往精选世界摄影名家名作,然后作简要点评,三言五语,活泼机智,如诗话、画跋,或介绍摄影家创意、拍摄经验,或说出他自己的独特感受、见解,令你眼界大开,艳羡不已。你正想弄明白这照片是如何获得的呢,他紧接着就告诉你,是抓拍还是摆布,是什么相机,是散射光还是烛光,打不打辅助光,一次曝光还是多次曝光等技术要领。总之,先让你“临渊羡鱼”,再带你“退而结网”。
  狄先生酷爱中国古典诗歌,有诗心垫底。从50年代起,便把眼光盯在世界各种摄影流派的名家名作上,孜孜不倦地研究汲取。晚年眼光见解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你看,面对日本风光摄影大家竹内敏信的《清风》,狄先生怎么讲呢,“风景,风景,是一阵清风在几棵平平常常的绿树上刮出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刮出了清凉恬静的意境。佳能EOS-1,80-200mm变焦镜头,快门先决1/60秒自动曝光,加偏光镜使色彩更加饱和清纯。胶卷·RDP。”似随口而出,令人拍案叫绝。
  
  童寯谈园林艺术
  
   黄裳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一卷《江南园林志》,不只可见作者的观点议论,为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开山经典著作,更能欣赏作者的美文,如读《洛阳伽蓝记》,绝非后出的说园诸作可比。”真乃不易之论。
   童寯先生1900年生于沈阳,1983年逝世。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建筑学家、园林学家。先生在抗战前,以工作余暇,遍访江南园林,目睹旧迹凋零,每“低回歔欷,忘饥永日,不胜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深忧吾国造园绝艺随其他国粹渐归淘汰,发愤而为《江南园林志》。
   这本成于1937年春的论著,历经战火、水灾,迟至1963年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分造园、假山、沿革、现况、杂识五章,从泛论我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和技术的一般原则入手,有重点地介绍了江南地区苏州、扬州、上海、南京、杭州、嘉兴、无锡等地著名园林的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兴衰演变过程及当时(1937年)的概况;间有品评和议论。文中引用我国有关园林方面的志乘、野史、笔记、丛谈、小说等文史资料颇为宏富。图片部分包括版画、国画、平面图以及摄影图片等共340余帧,弥足珍贵。
  在我国,造园一事,见于他书者,如《葵辛杂识》、《笠翁偶记》、《浮生六记》、《屐园丛话》等,但皆零散不成系统。而且除李渔为真通其技者外,余皆嗜好使然,发为议论,非本自身之经验。能诗能画而又能园者,如白居易、王维、倪云林以及明之朱舜水,清之张南垣父子、石涛、王石谷、戈裕良等,惜未笔于书。独明末计成著《园冶》,乃成我国造园学惟一文献。
   童先生的《江南园林志》可以说是接着《园冶》讲的,且多有生发开拓。比如童先生将造园概括为三种境界(即“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将“深远不尽”列为造园不易之律;提出“成园论”,力主“质朴适意”,反对奢丽。又曰:“园林邀人鉴赏处,专在用平淡无奇之物,造成佳镜;竹头木屑,在人善用而已。有以碎瓷摆成鱼鳞莲瓣,则尤废物利用之佳例。”又曰:“园林之传,既不在大小繁简,亦不在久远。”“盖闲云野鹤、适意娱情之物,固不必如庙堂历百世而不毁耳。”先生提出的“赏园”论,如“(园成后)主人亦不宜常往,始得奇趣”(游客入园,景物皆新,经营布置,悉出意外,主人亦应如游客置身境外,若赏图画)。如讲嘉兴烟雨楼妙在“烟雨”:“烟雨与楼台之妙,纯为诗人幻梦。……楼之有赖于烟雨者,盖南湖水狭,四望皆岸,甚少极目丘壑、汪洋无际之感。惟朦胧云物、山色有无中,始觉近于理想耳。”在在予人审美智慧。
  
  《甲骨文书法艺术》 董玉京著 大象出版社
  《中外摄影佳作精析》 狄源沧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品读世界摄影大师精品》 狄源沧编著 西苑出版社
  《江南园林志》 童寯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题图:《古杉雄姿》 (美)E·韦斯顿摄
其他文献
林清玄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两次“闭关修炼”的经历。  第一次是刚刚步出校门,虽已有几本书出版,但他还是被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所困扰,不能解脱,于是便在木栅租一小木屋,是用堆积杂物的仓库改造成的两层阁楼,无浴厕,门窗简陋,四面透风,到处都是蛀虫和白蚁——那是林清玄住过的最烂的房子。  白天,从小木屋的窗子望出去,是一幅农家景象:一方大池塘,一个三合院,几间瓦房盖在山坡上。他或凭窗望远,或塘边
期刊
经过五年的努力,《新闻策划》这本书总算出版了。  新闻策划并不是一个什么全新的概念,只是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受众需要的增强和新闻媒体改革的深化,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视罢了。  我是从1995年开始关注新闻策划这一课题的。五年来,陆续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出版报、中国新闻学院学报等十多家新闻研究的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新闻策划的文章,受到新闻界同行的肯定,有
期刊
《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  马启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由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对它的研究,也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逐步成为国际性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目前已形成多个研究地域和多种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不少研究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并产生了较大影响。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专著,在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李卫
期刊
电视这个“独眼怪兽”进入家庭之后,文学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而且,随着“商品交换”入侵精神领域,性、金钱、“厚黑学”、流氓意识、无病呻吟等等玩意儿,纷纷抢占地盘,拥戴崇高、歌颂正义的传统主题倒如腼腆少女一般,羞羞答答地躲到文坛的一角去了。  啊,寂寞文坛,还有以之载道的精神之花在开放吗?有!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长篇小说——《浴血青春》,就是其中的一朵。江苏省泗阳县张晴同志红颜从军,黑发任教,白首著
期刊
以前迟子建的小说大多写东北的乡村生活、城市人生,小说中有生活的琐碎与沉重,也有洋溢的诗情与浪漫,如《晨钟响彻黄昏》《向着白夜旅行》等。然而《伪满洲国》的创作对于迟子建来说是一个转变。从不知名的小村落到庞大的“伪满洲国”,从当代生活到已经逝去的历史,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到俯视东北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迟子建的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逆转。事实上十多年前迟子建在北京求学的期间就萌生了写“伪满洲国”的动机,
期刊
1945年8月16日,溥仪召开了伪满洲国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不单是溥仪逃到这里,伪满的政府也一起逃亡到这里。张景惠等以下各部大臣也都来了,开会的地方就在离溥仪临时行宫百十多米远,这里有一栋五六间连通的房子,可能是个仓库,现在成了会议室了,我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也不必凭想象来描写。当然了,参加这个会议的绝对少不了溥仪的“御用挂”——吉冈。日本一倒,伪满当然就“猢狲散”了,可是还得走走形式,溥仪在会议
期刊
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由于美苏将朝鲜南北强行分割为二,造成了朝鲜民族深沉的痛苦,从此南北间冲突迭起,终致于1950年夏爆发了内战。但内战伊始,美国杜鲁门政府出于国内外需要,在派兵直接介入的同时,又策动联合国进行干预。因此,朝鲜内战便骤然一变而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  中国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则是美国第七舰队悍然闯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麦克阿瑟又指挥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要吞
期刊
《父子角》是萧乾父子的通信集。萧乾先生著述等身,是名扬中外的记者、文学家、翻译家,他的儿子——画家萧桐是近年来活跃于美国艺坛上的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萧乾的信涉及到治学从艺、处身立世,以及感情生活的诸多方面。萧乾的信充溢着父爱,他对儿子之关心,微细到春卷如何做,有限的钱如何花,送给朋友的礼物如何分配……在孩子需要指点的当口,他往往三言两语便切中肯綮,像“在艺术上,要大胆;在生活上,要慎重”;“
期刊
谁也无法想象,赣西北幕阜山这方古老而偏僻的土地,竟能孕育出一个如此声名显赫的文化型大家族——“义宁陈氏”,又称陈寅恪家族。陈寅恪是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其丰碑巍峨般的学术成就,被学界公认为“前不见古人,后难得有来者。”  翻开新编《辞海》,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四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四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仅此一家!  陈寅恪家族乃名倾天下的江州“义门陈”后裔,江州
期刊
1990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联合声明》欢迎中、台、港三方尽早同时加入APEC。经过反复磋商,1991年10月2日,中国同APEC就中、台、港三方加入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了我作为主权国家,台、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和“香港”的名称(香港于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同时加入APEC。1991年11月12日,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汉城举行,我国和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