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绘画杰作袭击京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五家重要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品、8位大师的10幅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绘画杰作——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阵容十分豪华。
  此次特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大皇宫共同主办,展品来源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和毕加索博物馆。
  拉·图尔、弗拉戈纳尔、雷诺阿、毕加索、费尔南·莱热、苏拉热等8位大师的10幅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绘画杰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10件作品涵盖了法国从16世纪至20世纪的重要艺术成就,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各时代艺术思潮的不同侧面。其中,藏于奥赛博物馆的雷诺阿名作《煎饼磨坊的舞会》、毕加索博物馆提供的毕加索《斗牛士》等杰作,对中国观众来讲,可谓难得一见。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15日。
  卢浮宫博物馆
  01 《木匠圣约瑟》
  乔治·德·拉·图尔
  约1642年 布面油画
  尺幅:137厘米×102厘米
  此幅油画描绘的是一位借着儿子手中的烛光在夜间做活的木匠。从画作的名称可知,这位木匠的身份为约瑟,即基督教中耶稣的养父。孩子脸上的光赋予了他超自然的光彩,揭示出其神性,而手指上及指甲中的污垢则向观众暗示出他此时还只是一个凡人。约瑟与幼年耶稣的眼神交流是整幅画作的核心。
  虽然这是一幅宗教作品,但画中描述的童年场景旨在唤起一种普世的情怀。通过简单的图像,传达了天主教会所推崇的“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神圣”的理念。在西方油画史上,乔治·德·拉·图尔最著名的便是他描绘夜间场景的才华。
  02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让·克鲁埃
  约1530年 木板油画
  尺幅:96厘米×74厘米
  由于国王对肖像画的推崇,使其从14世纪开始便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直至16世纪肖像画在整个欧洲得到迅速发展。
  纵观法国历史,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至1547年在位)以其对艺术的热爱和热情的赞助而著称。许多意大利艺术家受邀来到法国为其创作,其中包括画家莱奥纳多·达·芬奇。这幅肖像画中,艺术家借宽阔的肩膀、宝剑、圣米歇尔骑士团领袖勋衔项链以及金丝绣成的衣料,突出了法兰西国王权倾天下的威严仪态。虽然画中国王仅戴着一顶素雅的贝雷帽,但象征王权的皇冠图案在背景中依然明晰可见。
  03 《门闩》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约1777年 布面油画
  尺幅:73厘米×93厘米
  这幅作品描绘了男女间的禁忌之爱。精妙之处在于其构图,画面被一条虚构的对角线贯穿,并将苹果与门闩联系在同一条线上。苹果象征原罪,门闩则扼杀一切逃出的可能。作品给人以时间暂时凝固的感觉,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油画描绘的故事可能受到18世纪情爱小说风潮的影响,而这却是被基督教所强烈谴责的。另一幅名为《牧羊人敬拜》的油画与此作恰可形成呼应,描绘了一群牧羊人向新出生的婴儿耶稣膜拜。虽然两幅作品都出自弗拉戈纳尔之手,但其主题却与宗教相关,它们共同营构出对“爱”之主题的独特思考:对神的爱以及男女之间的爱。
  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
  04 《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
  亚森特·里戈
  1702年 布面油画
  尺幅:276厘米×194厘米
  在路易十四统治期间(1643年至1715年),凡尔赛成为法国的首都,而他的城堡凡尔赛宫则是欧洲重要的艺术中心。
  路易十四在63岁时想送一幅自己的肖像画给他的孙子,即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于是,他向画家亚森特·里戈订制了画作,并非常满意,因此又要求绘制了第二幅肖像画放置在自己的城堡中。这两幅肖像画都留在了凡尔赛宫,这里展示的是第二幅。
  在这幅肖像画中,路易十四被王座、权杖及皇冠等各种权力的象征符号所衬托。蓝色的长袍饰有百合图案,是法国皇家的象征。这也是国王加冕礼,即国王登基宗教仪式的穿戴。这种构图方式从此成为后世君主官方画像的典范。
  奥赛博物馆
  05 《煎饼磨坊的舞会》
  奥古斯特·雷诺阿
  1876年 布面油画
  尺幅:131厘米×175厘米
  19世纪末,巴黎经历了改头换面的巨大变化,开辟了许多新道路,商店、夜总会和咖啡厅成为新的娱乐场所。
  这一时期,很多画家都选择落户到蒙马特——巴黎市区北面的高地。身为最早安家蒙马特的画家之一,雷诺阿经常能够看到来此放松的工薪族和城里人。
  艺术家、工人、朋友和游人喜欢会聚在可以举行露天舞会的小咖啡馆。雷诺阿乐于描绘生活中的喜悦和欢愉,常常被舞会中富于青春活力的舞者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此作中所描绘的正是舞会的典型场景。
  06 《秋千》
  奥古斯特·雷诺阿
  1876年 布面油画
  尺幅:92厘米×73厘米
  古典主义画家们偏爱历史、神话或宗教类的宏大主题,而“印象派”画家则将眼见的世界作为创作对象,并热衷于坐在室外描绘风景。
  作品《秋千》中,雷诺阿捕捉到了一天中的某个特殊时刻:阳光透过树枝洒落下来,斑斑驳驳。画家遵循自己的感受选择色彩,粉色的阳光和蓝紫色的阴影,就连年轻姑娘的白裙子也是由多种颜色的小笔触快速点染而成的。这正是“印象派”的典型风格。
  毕加索博物馆
  08 《斗牛士》
  巴勃罗·毕加索
  1970年 布面油画 尺幅:114厘米×145.5厘米
  作品中的斗牛士完全被扭曲变形:两只眼睛叠在一起,白色色块上的两个黑点是鼻子,嘴是侧面轮廓,右脸上的橙色发网是斗牛士戴在头发上的饰物。   毕加索根据自己的心情、喜好及情感将作品中人物的身体和脸进行分解重构,《斗牛士》是其晚期作品,正体现出这种自由的风格。
  07 《读信》
  巴勃罗·毕加索
  1921年 布面油画 尺幅:184厘米×105厘米
  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对不同艺术风格终其一生的不懈追求,并始终保持极高的艺术水准。我们很难想像《读信》和《斗牛士》居然出自一人之手。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运动的先锋,他尝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同时从不同视角呈现世界。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毕加索的人物画风回归经典传统,例如这件作品。
  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
  09 《三个肖像的构图》
  费尔南·莱热
  1932年 布面油画 尺幅:128厘米×230厘米
  从费尔南·莱热早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较之人物,他对几何形状、机械及日常物品更感兴趣。1932年完成的《三个肖像的构图》开启了他创作生涯中的新篇章。
  从1930年起,费尔南·莱热为拓宽受众面,开始更多地创作大尺幅油画,专注于人物题材,其造型也更为写实。但他并非用人物来叙述某个故事,而是将画面中的形体进行组合,抒写出富有诗意的视觉意象。
  费尔南·莱热在所有作品中都试图呈现出一种对比。这件作品中的一切都是对立的:生命与静物的对立,黄色背景和黑白人物的对立,以及一维空间背景和饱满轮廓的对立。
  在《三个肖像的构图》创作时期,费尔南·莱热在演说和文章中从不掩饰自己的个人信仰及政治立场。人自身、人的教育和人的生存一直是莱热重视的主题。1936年法国政府购买了《三个肖像的构图》,以此行动来肯定艺术家的现代思想及政治承诺。
  10 《油画》
  皮埃尔·苏拉热
  1956年 布面油画 尺幅:195厘米×130厘米
  这件作品由许多横竖交叉的黑色条纹组成,条纹间露出色彩反差很大的其他色块,是抽象艺术史中的代表作。
  “抽象艺术派”形成于20世纪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巴黎翻开新的篇章,皮埃尔·苏拉热是该潮流的领袖人物之一。苏拉热认为,绘画不仅要摆脱对真实的表现,更要摆脱对一切意义、象征和情感的表现。他曾这样定义过绘画:“一种形与色的组合,加上人们所赋予的或消解的意义。”因此苏拉热并不将艺术当成一种交流途径,而是将画作看成是一个“物件”,这种观念也曾多次出现在其采访中,这个“物件”真实存在,而观众则可对其进行自由诠释。
其他文献
内务府是由清顺治时期的十三衙门发展而来的,其下属的造办处是专门掌管宫中器物的制造、修理和贮存的机构。康熙年间成立,一直营运到1924年。由皇帝特派的内务府大臣管理,设有专业作坊,与皇室的起居息息相关,除制造、修缮、收藏御用品外,还参与装修陈设、舆图绘制、兵工制造、贡品收发、罚没处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如果说作坊在古代有官府作坊和民间作坊之分的话,那么造办处则更为特殊,因为它是名副其实的皇家作坊。 
期刊
圆明园的的整体规划、设计思想,当然是由皇帝来决定的,相关大臣也会参与意见。然而,如此浩大的工程,要将皇帝的意图落实到造园实践中绝非易事,居功至伟者不得不提一个建筑世家——样式雷。  立体微缩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姓世家的称誉。从康熙朝开始,该家族的雷发达便以技艺精湛而被授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其子雷金玉后投充内务府包衣旗,供职圆明园楠木作,任样式房掌案。自此,雷氏
期刊
赵无极:自我认同的升华  出身总是对人的一生有着某种决定性的影响,赵无极名门世家的出身以及来自祖上传统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他人生的随和、开朗和自信。而这些因素注定左右着他人生的成长轨迹和他的画作风格,并且将在长达9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环绕在他身边。  作为同班同学,数十年后朱德群谈起他与赵无极的区别时说:赵无极上课并不专心,而我则是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朱德群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语实际上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他
期刊
圆明园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北端有一组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包括西式建筑、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以及园林小品等。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四年前后基本建成,由西洋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捷克人艾启蒙等设计和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完成。  西洋楼的规划设计没有单纯模仿和照搬欧式风格,而是进行了中西结合的尝试。西洋楼以建筑及喷泉为主要内容,采用规则的几何形构图,装饰精细华美。
期刊
偶像之成长  现在的偶像需要宣传,古代的偶像又何尝不是?有宋一代,文人群体的壮大使得王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粉丝,而更为难得的是,这批粉丝个个不凡。在他们的拥护下,王维的名声、地位迅速成长。  王维画有诗意诗境,前人之论早有蕴含。至苏轼特意阐明,乃成公论。苏轼的阐说、推崇使王维的地位和人们对王维的认识更上一个台阶,对后世影响颇大。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期刊
我是一个细节偏执者,码字亦是如此。总觉得一篇好的文章,其间一个个的文字应当是雀跃着的,是有生命力的启发者。所以,做记者的这些年下来,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写稿前,总会在脑海中搜索和捕捉有关采访对象言语、表情、行动中的某些“蛛丝马迹”,以便寻找灵感。  此次与陈钢先生聊天,是又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听先生讲巴赫、讲古典音乐、讲海派文化,滔滔不绝的一个多小时,是难得的享受并学习的过程。然而,当准备开始下
期刊
宋 汝窑 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镌刻字体十分规整,字和诗融为一体,更为此三足樽承盘增添了
期刊
圆明园这样一处“有山林之致”的世外桃源,适合清帝在这里“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圆明园中的文物收藏始于雍正,盛于乾隆。此时清朝国力强盛,园中不仅收藏有商周之铜器、唐宋元明之瓷玉书画等大量历代古董彝器,而且由于清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这里,因此园中的每座宫殿都有华丽的家具陈设,库房里储藏了供皇室成员使用的各种精致器具。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
期刊
骨雕鹰首  新石器时代,黑龙江省密山市新开流遗址出土,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在渔猎经济占重要地位的远古时期,猎鹰海东青在肃慎先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件骨雕鹰首为顺骨棒走势雕琢而成,长喙圆眼,似在引颈凌空飞翔,手法简练,生动传神。这件以海东青为艺术形象的艺术品,也是判定新开流文化为肃慎先民所创造的重要依据。  自远古时代,肃慎先民就生活在长白山、黑龙江之间。肃慎又称息慎、稷慎,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
期刊
人在天地间生存,天地在人眼中消长,千百年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讨论热烈。其实,早在汉代甚至更早,“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已被我们的祖先采纳并重视。作为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的自然观,“天人合一”也被镌刻于铜镜之上,成为亘古永存的“证据”。  从远古直至清代的数千年华夏文明史可知,国家的重大活动之一就是祭天、祭地。在人文国学的角度看,这是古人爱戴天地、崇拜天地、敬畏天地、祈求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