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禅心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做老师,每个学期开始的第四节课总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这是一节和文化相关的课。这一课,是每一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对于自己来讲最重要的东西,或者是最能代表他的文化的东西。
  我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期待,而第一个走上讲台的那个英俊的澳大利亚学生就让我很震惊。他拿出了自己的护照,翻开签证页,上面是密密麻麻整整58个国家的签证———这个毛头小伙子已经走过了58个国家,真是万水千山走遍。这小伙子翻着后面的签证页,告诉我们他都走过了哪些国家,他在那些国家干过什么。他说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周游世界,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并不富裕的父母就带着他到处乱跑,20年下来就有了这58个国家的签证,这本护照就是他最为自豪和承载着他难忘记忆的最珍贵的东西。

  接着上来的是一个越南女生,穿着一身越南传统的月白色旗袍,把她曼妙的身姿衬托得很美。她要介绍的就是这一身在她看来最能代表越南文化的美丽旗袍。小姑娘的英文尽管不是很流利,还带着几分东方人特有的羞涩,但是这件美丽的旗袍和听众们专注的眼神显然给了她极大的自信,她用尽她能想到的所有词汇来夸赞自己国家旗袍的美丽。
  从此以后,我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不知道我又会和什么样的美丽故事不期而遇。
  我的一个韩国学生带上讲台的是一本韩国的菜谱。他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希望做一个厨师。可是他的父亲觉得做饭是一个非常没出息的工作,所以禁止他儿子学厨师,然后硬逼着他来澳大利亚学习他没有丝毫兴趣的会计。尽管他不乐意,但是在东方的文化中,他不能让节衣缩食送自己出国留学的父亲失望,所以只能认真努力地学习这个他丝毫不感兴趣的学科。但是他还会保留这本珍贵的菜谱,他说尽管他不会去当一个厨师,但是这本菜谱对他而言是最珍贵的,算是对梦想的一个念想吧。
  他的故事让我感动,我明白在东方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许有多深,东方人的家庭观念有多强。但是我没有想到,我的澳大利亚学生对于家的那种依恋一点儿不比我们少。我有一个快60岁的学生,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过去的几十年,她干过不下10种工作,地产经纪、接线员、收银员等。不过,她总是跟我强调,她最重要的工作是当妈妈。现在她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她有了时间,所以又重新回到校园,出现在了我的课堂上。“只要开始,从来都不晚”这句话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节课上,这位妈妈拿出了一个小汽车的模型。我不太懂车,不知道是什么牌子。老人告诉大家,她成年以后,父亲送给她一辆这个车模的原车作为礼物。后来她成家,有了孩子,这辆小车不适合了,她就把这辆车送给了自己的弟弟。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弟弟又把它送回给姐姐的女儿,现在这辆车又被女儿送给了弟弟的儿子。一辆小汽车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暖暖地传递着一家人的温情。她告诉我们尽管这辆车现在已经很旧了,但是他们每年都会给它做保养,继续为这辆车买保险、交上路费,还会开着它出门。当然这辆名副其实的老爷车的故障率是很高的,但是只要这辆车坏在路上,小镇上的人们看到了都会施以援手,因为谁都知道这辆车是他们家的,就像他们家的一员一样。
  这样的故事让人沉醉。在我听过的所有故事里,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来自马其顿移民家庭的男孩子讲的故事。这孩子今年19岁,上讲台的时候拉着一个拉杆箱,里面是一箱子旧杂志。男孩告诉我,这些是马其顿杂志,是他们家移民到澳大利亚时他爷爷带来的。他小的时候经常看到英文不好的爷爷一个人坐在窗口边翻这些杂志。那时候他不明白这些每一本都差不多被看了几十遍的旧杂志爷爷为什么还会不停地翻。有时候自己走过去看,爷爷就会高兴地拉着他,指着上边的图画、文字,告诉他这是马其顿的什么地方,那是马其顿语的什么意思。现在爷爷不在了,他自己也长大了,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了,这些破烂不堪的杂志对于他慈祥的爷爷意味着什么,那是他和马其顿文明之间唯一的纽带。所以对于他这个第三代移民而言,这些旧杂志既是最珍贵的回忆,也是自己祖国文化的代表,他要永远地保存着它。
  他的故事让我泪湿眼眶。我得承认,作为一个“泪点”很低的女人,每次上这节课,总是会被这些不期而至的故事感动。有一天,我突然想,如果是我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会拿出什么东西。让我惶恐不安的是,我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出这样让我刻骨铭心的物件。也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和我视频聊天,她在摄像头的另一端举起一个档案袋对我说:“要搬家了,原来给你保存的东西你看看要不要,这袋是你大学毕业时候的毕业论文,还留不留?”我在这边脱口而出:“要要要,留下,留下!”看看妈妈疑惑的表情,我也有点儿为自己的反应吃惊:二十多年前的一篇稚嫩的旧论文为什么还会让我不舍?我知道为这篇论文我花费了多少心思,论文提交的时候,指导老师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从哪里抄的。那一刻我很激动,这大概是对我最好的肯定。我那位当年同样很年轻的指导老师很激动地说,这篇论文够发表的水平了。这件二十多年前的旧东西在二十多年后的一个合适的节点突然爆发,让我对于那青春勃发的岁月充满怀念。我怀念的大概就是那种简单的阅读与思考的状态与心态。对我而言,能安静地读书与思考可能就是最珍贵的。
  谢谢这节充满禅机的课,谢谢这一课所有的故事,它让我从我青春昂扬的学生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其实不过是找到那个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东西,然后不惜代价地守住它。
其他文献
刘几就是刘辉。  表面上看,从刘几到刘辉,只是换了个字,改了个名字,但如果翻出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就不仅仅是换了个字,改了个名字那么简单的事了。  话得从唐宋古文运动说起。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以及宋代所主张的以提倡古文和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为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有着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双重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唐代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和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我老家在三门浦坝港镇一个一面靠海、三面环山的渔西村。上世纪中叶,三门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都还很落后,尤其是穷乡僻壤的渔西村,更甚。由于交通的落后,渔西人出行到三门县城海游,去台州府临海城关,除了翻山越岭到山下张村或者健跳乘车,就是坐木帆船从水路走。长期以来,渔西人都认为凡是出行,始终以三门湾水域为界。要是去三门县城、健跳、蛇盘等地,从水上走,往西北纵深行,都在三门湾水域内,算是没有“出洋”。若是驶
蜻蜓  你的来和你的去  一样的轻  天生低调  有低处的风景就知足了  对于一切的美景  你都是点到为止  从不飞高  你知道  高处风大而且寒冷  眸  这么多年  你就坐在午后的  时光里  一个人  一壶你最爱的普洱  一张你最熟悉的唱片  伴随旋律而来的  故事里,有你  有她  窗外  花兒一年年开满相思  朵朵是  你的过去  寒冬里,花有些单纯  ●董树平  脸上有些伤痕和潮吻  
初到福鼎,夜色如水,桐山溪边, 邂逅福鼎递给我们的第一道茶。一位棉麻灰裙的女子端坐于对面,穿着和面容都温和清淡,恰与茶相得益彰。  琴声在耳畔轻萦,女子微笑,烹水,冲泡,注汤,手法舒缓大方,张弛有度。六年的寿眉,茶汤清澈透亮,入口温润丝滑,似有一股枣香弥漫其中。她说,茶有灵性,冲泡的人一定要心情愉悦才能出好茶。不同的人,不同的水,成就不同的茶,茶有茶缘。在福鼎,小孩一出生,尝的第一口便是茶,当地人
2014年9月,赵光龙诗集《私密的裕固》出版了,分上、中、下三册,15个专辑,585首精美小诗。  从对这套诗集的阅读中,我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人用他细腻的思绪和温柔的笔触,创造性地写出了他的民族情怀、地域情怀、家园情怀和人生情怀。他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和语言意象,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草原裕固民族人们的现代生活图景。他用浪漫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以虚实相间的手法,以精
一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的时候,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说。为此,她强制我读第一本书——《佛兰德斯的狗》。  在当初的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
楚语  艾蒿如一个素衣乡绅,还有菖蒲、芷和蕙兰  这些楚国水乡的原住民,聚在一起  像一些无家可归的人  它们有话要说,想说出被春风追赶的细节  想说出它们如何困守楚地的沼泽  说它们看见子夜的涟漪和寂寥的闪电  看见晨光中的露珠,如何从芰荷滑落  说萤火虫是水边植物开出的花蕾  一点点的光,就足够照亮楚地的低语  说它们从归隐的子规那里学会了俚语  听子规如何在深夜,将半句楚语呛在气管里  不停
从操场溜出来的时候,他们在排队:先是立正,立正之后稍息,稍息之后又立正。向前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左转,向右转。有时候老师心血来潮,就把排队的人分成A、B两部分,一部分向左转,一部分向右转。叫一声向左向右转,A和B就背靠背各朝一方。接下来,连着两次,A和B又从不同的方向转到一起。还有向后转,转一下背过去,转两下又回过来,跟没转一样。原地踏步,左脚踏在一字上,右脚踏在二字上,从一走到二,从二走
打完电话后,他有些惴惴不安。在宾馆的房间里不停地走动着,像一头在森林里觅食的猛兽,但他明白,他毫无饥饿之感,有的只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仿佛买了一辈子彩票的人,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一样。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找到她。或者说,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这么多年有意无意地打听,一旦获知其下落,他又觉得十分突兀。他的一双手在身子两侧摆来摆去,不知如何安放,最后索性一齐捅进了裤口袋里。   他们,他和
“哇”的一声,女儿呱呱落地。老姐喂了一口掺了羚羊粉的温开水,这是女儿来到这人世间的第一口早餐,据说这样可以少长痱子。  很好奇,当初我降生时吃的什么。  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早餐吃的啥。物质匮乏的小时候,在山村里,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大部分的时候是红薯丝稀饭配炒土豆块或南瓜,居然也没吃厌。长大了条件好了,倒常常惦记起这一口,清水煮鸡蛋算好了,是补营养的。记得弟弟生病住院,妈妈每天早上两个清水鸡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