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餐的闲言碎语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哇”的一声,女儿呱呱落地。老姐喂了一口掺了羚羊粉的温开水,这是女儿来到这人世间的第一口早餐,据说这样可以少长痱子。
  很好奇,当初我降生时吃的什么。
  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早餐吃的啥。物质匮乏的小时候,在山村里,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大部分的时候是红薯丝稀饭配炒土豆块或南瓜,居然也没吃厌。长大了条件好了,倒常常惦记起这一口,清水煮鸡蛋算好了,是补营养的。记得弟弟生病住院,妈妈每天早上两个清水鸡蛋,要我剥了喂给弟弟吃。才五岁的我,忍着舌头两边口水直泛,也非常听话地一点一点塞到弟弟嘴里。这也成了我从小懂事乖巧的佳话,常常地被妈妈挂在嘴边,逢人便拿出来夸着赞着。
  到了上学的年龄,进了小山城,生活有了点城市化的气息。节俭的妈妈,每天早上咸菜或兰花豆配稀饭,红薯块填肚。被称为不会过日子的大手男人——老爸会忍不住偶尔买点油条包子回来,引得妈妈一连串的埋怨和孩子们的欢呼。街边热气腾腾的白包子,让爱睡懒觉的小野猫早早起了床,每天上学经过,站在包子铺前,用鼻子用力吸几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周末跟着老爸出门是幸福的,可以在包子铺里喝着撒了葱花的咸豆浆,咬一口肉汁四溢的肉包,然后抹着满足的油嘴惬意万分地离开。
  读中学的时候养了一条狗叫踢踏,一条纯白的中华田园犬,温驯,机敏,没多久就成了我的新宠。妈妈忙于上街做小买卖,每天在我和弟弟床头放两块钱让我们自己买早餐吃。我的一块钱,每天换成了一根火腿肠和一小包牛奶,全装进了踢踏的胃里。有一天课间操,我居然在教室门口眼一黑、腿一软倒下了,有经验的科学老师Mr周立刻跑去校门口他爱人开的小卖部,拿了两块饼干喂我吃下了,没几分钟,我就神清气爽地回教室上课了。这一闹腾让踢踏的早餐待遇曝了光,在妈妈狠狠的责骂下,我又乖乖地吃上了炊饭豆浆,保证了发育期必要的营养需求。这千古一晕,也成了同学们的笑料。
  大学生活里的早餐是零乱的,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早餐,全是泡面的味道。从小到大,学校与家总挨得很近,这种便利也养成了我睡懒觉的不良嗜好。通常都是睡到离上课只有十分钟的时候,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完成洗刷和冲锋的。在大学里管束更人性化,自律是原则。但我通常是不讲原则的,一睁眼基本上宿舍里空空如也,磨磨蹭蹭到教室,喊“报告”是常有的事。碰上原则性强的老师,非要个迟到的理由,各种理由也早已在半路上應运而生。因而校园食堂里的早餐,几乎在我的记忆里一片空白。宿舍楼下的小卖部,一毛八一包的杭州中萃方便面,自始至终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涯,直至今天,仍想再去找寻一包,配上双汇火腿肠,再品一品青春的味道。
  找对象的时候,只记住大学同学“兔子”的标准。这个白白嫩嫩的诸暨女孩,对着一个追求她的男孩子娇嗔又任性地宣称,她就要吃武林门那家包子铺的小肉包。于是,痴情的男孩虔诚地经常花个把小时穿梭在城市车流间,成了那家包子铺的常客,最终也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这在我们知情人的圈子中,论买早餐的重要性,在泡妞的各种妙招里广为流传。一个愿意为你天天做早餐买早餐的男人,早该嫁了。这跟最近几年出来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桥段比较吻合。汤唯幸福地扬着脸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上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爱吃的豆浆油条。”这句名言也一度成为了女人们衡量自己的男人是否爱自己的标准。当然,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男人能做到,就不得而知了。
  我当然没有这样的福气,没碰到专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早餐的男人,也自知没有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容貌,不好意思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地摆谱矫情,咋咋呼呼就嫁了。早餐的重要性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直至汤唯那句名言流行的时候,不甘心地踢了几下身边躺着的男人,非要他跑出去买几次早餐,算是对这么多年欠下的婚前的补偿,仿佛吃了几顿,身价突然也提升了几成。
  时光在每个人不情愿的表情里流走,步入中年后,身边不知不觉冒出了许多养生的早餐论。每天早晨睁开眼,先喝一杯蜂蜜水,也有说喝一杯阴阳水,也有说是淡盐水,更甚的是一位90岁的老中医传授长寿秘诀:要喝两大罐子水,那种早期的印有“为人民服务”的白陶瓷缸子,足足有三斤吧。想活到90岁,真的是不容易。我一听就乖乖放弃了。这把年纪,有闲情为自己做点怡情养身的早餐了,而且变得有规律,不吃早餐早已成为历史。在近几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养生观念的熏陶下,早餐已不知不觉成了不可忽视的环节。从最常见的豆浆油条演变成五花八门:今天面包牛奶,明天煎蛋甜点,后天燕窝炖银耳,偶尔穿插各种养生美容粥。中年的早餐是人生的花季,是最绚丽多彩的阶段,没有了少年时的潦草,也没有老年时的简单,仿佛用心吃好早餐,也就种下了青春的种子。如此重要的步骤,岂能草草了事?
  天生一副吃货的嘴脸,在天马行空的多年里,尝遍大江南北特色早点,是持之以恒的目标。每次出游或出差,酒店里的自助早餐通常是不入法眼的。自找网红早点,是在睡到自然醒后要做的头道功课。一直惦记着帝都里的主席套餐,在初冬的北京寒风里硬是步行数里,去庆丰包子铺满足地吃上了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儿加一盘芥菜,哪怕到最后味道只成为嘴边的“呵呵”也心满意足。天南地北,中国人的口味实在是五花八门。东北人喜欢锅包肉、地三鲜配点红肠蘸酱菜疙瘩汤,天津人煎饼果子顶大片肚皮,山东人大饼卷大葱乐在其中。长沙米粉遍街巷,重庆酸辣粉叫人流连忘返,湖北热干面也不甘示弱。福建的沙茶面花生汤,上海吉祥馄饨小笼包,都是江南人的口味。四川抄手新疆馕,西藏糌粑加甜茶,云南米线加豆粉,总归是江南胃不敌西北风。个人偏爱广式早茶点,阳光下点几道小点心,精致,可心,在悠闲中消磨时光,把吃早餐变成了休闲游,再忙碌的人也不由自主地慢下了脚步,仿佛时光可以在茶点中沉静下来,让岁月变得漫长而悠远。
  周末回家,难得在老爸家歇一宿。第二天早上起来,餐桌上摆着久违的白粥加咸菜,这曾经是全国人民的标配,老爸说,如今这依然是他的标配。老年人的胃啊,变回到婴儿时的娇弱了,只有白粥的绵柔和淡雅适合胃的纹理了。
  人到最后,连早餐也变得云淡风轻,还有什么不叶落归根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大清早儿带小铲,拉着小孩儿四边儿转,卖了黄花换糖串。一年四季不停歇,走街串巷捡破烂儿……”这首顺口溜儿,是村子里的人专门为精明能干的桂琴姨编的。   五月的田间,开满了“黄黄苗”(蒲公英),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镇上有好多地方都集中收购。晒干的两毛钱一斤,刚挖出来的就八分钱一斤,所以,每年孩子们都會跟着桂琴姨到处挖“黄黄苗”,为自己攒些零花钱。桂琴姨是跟我们父母同辈的人,没有一点儿家长的样
刘几就是刘辉。  表面上看,从刘几到刘辉,只是换了个字,改了个名字,但如果翻出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就不仅仅是换了个字,改了个名字那么简单的事了。  话得从唐宋古文运动说起。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以及宋代所主张的以提倡古文和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为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有着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双重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唐代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和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我老家在三门浦坝港镇一个一面靠海、三面环山的渔西村。上世纪中叶,三门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都还很落后,尤其是穷乡僻壤的渔西村,更甚。由于交通的落后,渔西人出行到三门县城海游,去台州府临海城关,除了翻山越岭到山下张村或者健跳乘车,就是坐木帆船从水路走。长期以来,渔西人都认为凡是出行,始终以三门湾水域为界。要是去三门县城、健跳、蛇盘等地,从水上走,往西北纵深行,都在三门湾水域内,算是没有“出洋”。若是驶
蜻蜓  你的来和你的去  一样的轻  天生低调  有低处的风景就知足了  对于一切的美景  你都是点到为止  从不飞高  你知道  高处风大而且寒冷  眸  这么多年  你就坐在午后的  时光里  一个人  一壶你最爱的普洱  一张你最熟悉的唱片  伴随旋律而来的  故事里,有你  有她  窗外  花兒一年年开满相思  朵朵是  你的过去  寒冬里,花有些单纯  ●董树平  脸上有些伤痕和潮吻  
初到福鼎,夜色如水,桐山溪边, 邂逅福鼎递给我们的第一道茶。一位棉麻灰裙的女子端坐于对面,穿着和面容都温和清淡,恰与茶相得益彰。  琴声在耳畔轻萦,女子微笑,烹水,冲泡,注汤,手法舒缓大方,张弛有度。六年的寿眉,茶汤清澈透亮,入口温润丝滑,似有一股枣香弥漫其中。她说,茶有灵性,冲泡的人一定要心情愉悦才能出好茶。不同的人,不同的水,成就不同的茶,茶有茶缘。在福鼎,小孩一出生,尝的第一口便是茶,当地人
2014年9月,赵光龙诗集《私密的裕固》出版了,分上、中、下三册,15个专辑,585首精美小诗。  从对这套诗集的阅读中,我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人用他细腻的思绪和温柔的笔触,创造性地写出了他的民族情怀、地域情怀、家园情怀和人生情怀。他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和语言意象,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草原裕固民族人们的现代生活图景。他用浪漫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以虚实相间的手法,以精
一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的时候,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说。为此,她强制我读第一本书——《佛兰德斯的狗》。  在当初的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
楚语  艾蒿如一个素衣乡绅,还有菖蒲、芷和蕙兰  这些楚国水乡的原住民,聚在一起  像一些无家可归的人  它们有话要说,想说出被春风追赶的细节  想说出它们如何困守楚地的沼泽  说它们看见子夜的涟漪和寂寥的闪电  看见晨光中的露珠,如何从芰荷滑落  说萤火虫是水边植物开出的花蕾  一点点的光,就足够照亮楚地的低语  说它们从归隐的子规那里学会了俚语  听子规如何在深夜,将半句楚语呛在气管里  不停
从操场溜出来的时候,他们在排队:先是立正,立正之后稍息,稍息之后又立正。向前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左转,向右转。有时候老师心血来潮,就把排队的人分成A、B两部分,一部分向左转,一部分向右转。叫一声向左向右转,A和B就背靠背各朝一方。接下来,连着两次,A和B又从不同的方向转到一起。还有向后转,转一下背过去,转两下又回过来,跟没转一样。原地踏步,左脚踏在一字上,右脚踏在二字上,从一走到二,从二走
打完电话后,他有些惴惴不安。在宾馆的房间里不停地走动着,像一头在森林里觅食的猛兽,但他明白,他毫无饥饿之感,有的只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仿佛买了一辈子彩票的人,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一样。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找到她。或者说,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这么多年有意无意地打听,一旦获知其下落,他又觉得十分突兀。他的一双手在身子两侧摆来摆去,不知如何安放,最后索性一齐捅进了裤口袋里。   他们,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