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训练植根于语言训练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的训练,应以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思维训练必须寓于语言训练之中,语文训练靠思维来实现,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则对思维训练植根于语言训练进行重点研究,并分别从语感训练及思维训练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教学过程;语感;智力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界对教学过程的理论探索越来越深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思维能力训练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智力和个性,这早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不过,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也隐约感到一种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弱化语言训练的风气在潜滋暗长,有的老师甚至割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抛开活生生的语言材料,去进行单纯的思维训练。
  于是,一篇篇有血有肉的美文,通过师生煞费苦心的“共同活动”,剩下的便只有几条干巴巴的“筋”了。对此,教学评估者说,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符合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而学生却说,这种缺乏生动的语感训练的课“太乏味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便兴味索然。这种动机与效果的反差和矛盾,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鉴于以上存在的矛盾,对于当前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正确处理语言训练及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任务。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应解决涉及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思维训练还是语言训练,哪一种训练是主流。然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众多,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但笔者认为,组织、指导学生理解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任务,只有充分了解语文文字,才能够致力于深层次研究。因此,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性任务并不是思维训练,应以培养语文基本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若从该角度出发,思维训练应植根于语言训练,将两种有效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语言训练的重点是语感训练,思维训练的重点则在于思维的有序性、统摄性、发散性、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断地增加和培养语感,养成一种能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并通过语感训练中的思维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为了解释的条理性,下面将语感训练和思维训练分开来谈谈。
  一、语感训练
  语感是一种文化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语文文字能力,其表现形式是感性的,并依据知觉思维而发展。而本质上融合理性及感性,在直觉中沉淀着思考。尽管语感能够在实践中自然形成,但这样形成的语感属于低层次的,还具有可靠性。真正的高层次语感,与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经过思维而形成的。因此,在培训语文语感的过程中,也使思维得以训练,实现高效语文教学。鉴于语感及思维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语感训练,应从两方面着手:语感分析及语感实践。其中语感分析是指对语言的运用进行重点分析,如:在特定的语境中例析其运用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分析词性、句式或者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这些内容并不是培养语感的要求,而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而语感实践是指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及感受语言材料,进而让学生形成综合性语言。通过语感分析及语感训练,让学生把握语言逻辑的紧密感、语言规范的确当感、生动流畅感及文质感等。
  二、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以语感能力为基础,因此,思维训练应寓于语言(语感)训练之中。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有这么几句话:“如果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我设置的语感训练题是:把“深刻得多”与“丰富得多”调换一下位置好不好?学生通过统摄有序性思维,很快发现“深刻”与上文“肤浅”相对应,“丰富”与“贫乏”相对应,词序调换后就不对应、不协调了,而原文给人以词语搭配相宜感。这样,在语言的搭配相宜感训练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整性。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比较、推敲、品味,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通过文章的语言组合或概括,训练统摄性和有序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抽象材料的具体阐发,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造句、想象作文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如:写一篇关于“秋”的文章,在四季循环更替中,感悟真谛。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秋的概念,也可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活动,在活动中感叹悲秋,创作出真实的作品。
  总之,语言思维训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只有以语言训练为主体,并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思维训练的精神,精心设计训练题,将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双向发展,才能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绑架的本义更多的是强力劫人,本文所说的绑架是指有些教师把自己当做布道者、信息库,只知道快节奏地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思想强加给学生,培养出来的是高度统一的学习产品,这里的绑架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灵魂的约束。  苏格拉底高呼:“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利。” 思考是探求答案,获取意义,追寻真理,寻找自我,创造独立人格的过程。  1.思考一:大纲比较,新桃旧符异何处?  翻
关于语文课程的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评判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想,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  文章应该是“我手写我心”的思维花朵。大脑中所有的素材在写作的刹那都被调动,美好的词句如泉水汩汩,流出笔端成为一篇妙文,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才思泉涌”的意思。但可悲的是,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还是“应试作文教育”,我们的指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教会小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而语言的学习不是只按照课本上说的朗读背诵就行了,关键是环境,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亲身感受,耳濡目染地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1)语言的趣味性,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语言是影响学生
一、案例背景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虽然“平均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对“平均分”有模糊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知道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时针、  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小时=60分钟。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上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由于班额大,真把我搞得焦头烂额:布置一件事,学生回家叙述不清楚,安排的值日学生也不会做;家长不放心孩子,三天两头为一些小事来学校找老师;甚至有些爷爷奶奶索性就待在教室门口看孙子上课;课间吵闹声、叫喊声不绝于耳……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如何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怎样使教学工作转入层次化、条理化,这些都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文先学人”,意思是
摘要: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现今的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在总结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高年级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年级语文教学;途径探究  我们知道,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使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共享,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通过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泥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泥工活动中常常会需要一些辅助材料,我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作为这种辅助材料。通过收集、整理废旧物品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利用废旧物品,多方位支持幼儿大胆创作;多途径展示废旧物品泥塑,延续幼儿继续创作的热情。幼儿在这个快乐的创作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更养成了环保的良好品质。  一、收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何进行课堂学习评价呢?  1.创设和谐的评价氛围  人的智商是先天已有的,而情商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
摘要:中职学校餐旅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餐旅专业人员的责任,学校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专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其五方面的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相关学科的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社会的挑选。  关键词:餐旅专业;专业素质教育;学生素质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假日旅游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