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对话入手,提高美文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语文阅读对话,其主体有三:教师、学生、文本(隐含的是作者)。阅读教学中就包含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以文本来观照自身,从中受到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虽然阅读对话这一观念已为大家所认同,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有的无所适从,有的曲解对话,在相当多的阅读课上,还存在着“问题化”和“空泛化”现象。
  什么是“问题化”倾向?下面是笔者听的一堂《斑羚飞渡》的阅读课。我们截取课堂的一个片断来看看。在课文导入和检查预习之后,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提问:①斑羚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②面对这样的绝境,斑羚群有怎样的表现?③镰刀头羊想出了一个什么绝妙的自救办法?第一步斑羚群是怎样做的?④面对又深又宽的山涧,斑羚们是怎样飞渡的?A:请找出描写斑羚跳跃腾空的动词?B:在跳跃的最高点,哪一个动作给了年轻斑羚新的生命?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老斑羚?⑤成功的试跳给斑羚种族带来了生的希望,作者在描写其他斑羚飞渡的时候是怎样安排的呢?
  在这节课里,教师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教师是按照教参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按部就班进行提问,学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些问题把文章“肢解”了,就如同把文章大卸八块,然后一块块举起问:这是什么?不但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倾听权和言说权都受到严格的控制。“阅读是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建构自己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认知文本信息的目的”。在这种“碎尸万段”(于漪老师语)的问题引导之下,学生是不可能建构起自己的“图式”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也是唯一的。学生在这些所谓井井有条的提问中,忙于去寻找书上现成的答案,忙于把这些机械的答案机械地表述出来。这样的对话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个性去倾听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达,更谈不上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对话必定视野狭窄,思维僵化。
  如果说“问题化”倾向在语文教学中已有相当时日的话,那么“空泛化”则是伴随着新课程教学出现的现象,而且正为部分教师津津乐道。不管什么文体,不管什么内容,教师引导的都是“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问,但如果每课都这样问,對文本而言,就不能体现内容的差异,文章的重点就不能突出,难点就不能突破,色彩各异的篇章就成了千人一面;对阅读“倾听”而言,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与文本形成有效对话。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重细枝末节而难于“观其大略”,只抓只言片语而缺乏整体把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停留在浅层次,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提问丧失兴趣。在这种空泛化的问题引导之下,读者的“视界”不可能与文本的“视界”融合。“问题化”不行,“空泛化”也不行,那么如何提高对话的质量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四性。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把握预见性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只有教师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清了作者表达的方式,才能找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口。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决窍,说是那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走进课堂。”的确,读书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发现课文的内涵所在。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自主性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教材很精彩:或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语文学习更精彩: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古人常说,读书就是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区别,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也有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些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而阅读教学不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那么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把握开放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对话的模式。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也罢,教学也罢,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积收,学生问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这种对话中不乏有讨论,辩论,不乏有新思想。我想也正是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要求教者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
其他文献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中的主要力量。一个班集体班风的好坏,与班干部在班中所起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以形成良好的班风。  一、要物色得力人选,组成强有力的班委会  一个班主任接一个新的班级后,首先要在各种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如劳动、打扫卫生、办黑板报、文艺活动等,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调查研究,逐步发现关心集体、责任感强、是非分明、严于律己、胆大心
期刊
小学是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初期阶段,小学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在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能够改变传统的“以考定教”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也就是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实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着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核心素
期刊
学习了选修3《旅游地理》,很多同学都有想把知识尽快用于实践的想法,同学们生活的地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旅游资源,面对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景点),做为高中生如何才能科学、准确的认识本地或他地旅游资源呢?调查报告是的重要手段、方法,如何才能撰写标准规范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呢?经过总结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下列内容:  一、调查基本要求  1、调查时间:调查的起止时间。  2、調查地点:调查走访的主要地点。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  引导教师理解新理念  我们在教材中关注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引导教师克服在评价中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傾向。如方程的教学,过去
期刊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實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对学生进行儿童化教学  (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
期刊
一、研究的背景  水蜜桃种植是凤凰镇的特色产业,但水蜜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水果,常温下仅能保存3-5天,在鲜桃大量上市,销售渠道又不畅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的果实腐烂,导致桃农经济受到较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会极大的挫伤桃农种植水蜜桃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调整。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有效易推广的水蜜桃贮藏保鲜方法,来延长水蜜桃的保存时间,从而为地方经济提供帮助。  二、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研究地方特色产业,让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二十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而百分之八十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紊。同样,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人的动机、意志、情感等个性心理品质特征。它不同于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但又与智力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完美的非智力因家能激活大脑
期刊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积累、感悟、熏陶,核心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悟、潜移默化。语文开设阅读课,正是实践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阅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大家都希望用语文阅读教学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开设阅读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明确阅读课的目的和
期刊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更好地对地理学科进行探索。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化有关,这些使学生难以激起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从而导致缺乏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直观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
期刊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课前有效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点,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兴趣,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