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笨狗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人送来一只肉嘟嘟的狗崽,四岁的儿子非常开心。
  儿子见小狗爱睡,动作笨拙,不是叫它懒狗,就是叫它笨狗,更多的还是叫它笨狗。
  笨狗脑子一点不笨,很听话,和儿子非常友好,儿子去哪都带着它。每次儿子说“走”,笨狗就笨拙地爬进那只手提箱,儿子合上手提箱吃力地提着笨狗走。到了有小伙伴的地方,儿子就放下手提箱让笨狗出来一起玩。儿子喊“来”,笨狗就摇着小尾巴跑来;儿子喊“趴着”,笨狗就趴着不动;一听说“回家了”,笨狗又会乖乖爬进箱子让儿子拎着回家。小伙伴们都非常羡慕。
  一天,儿子说笨狗太懒又不想起来,任他喊遍懶狗笨狗和各种口令,笨狗都不再听话。儿子无奈地自言自语:“那你再睡睡吧。”一会儿再看还是睡着一动不动,儿子推它抱它,这次笨狗真的不再听话。
  儿子急得一头汗跑来找大人,二叔发现笨狗已经死了, 猜是吃了药死的老鼠了。二叔要把笨狗拿去埋了,儿子追着喊不能埋他的笨狗!二叔说死了的东西都得埋了,可儿子说埋了就不能够看见了,而且他担心笨狗太懒太笨自己爬不出来呀!二叔笑着哭了,告诉他:“死了就是没有了!不喘气了!不能吃东西,不会动了,更不会起来跟他玩……”可儿子说:“它明明还在这里,怎么说它没有了呢?要是让二叔埋了才没有了的!”
  总之,任家人费尽口舌也跟儿子解释不通什么是“死了”。看二叔和奶奶都抹眼泪,儿子说:“那你们说它死了就死了吧。”大家刚松一口气,儿子又接着说:“死了不起来玩,我就让它再睡会儿,我不嫌它懒也不嫌它笨了。但还是不能让你埋它!”
  无奈只好向儿子妥协,但要求儿子让一步——笨狗可以不被埋掉,但必须放在村外的树底下。好在离家不太远,儿子说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去看笨狗。开始每天儿子都去看好多次,后来二叔规定一天只许去一次。都以为过天他就忘了,可一个下午突然下起小雨,正玩的儿子赶紧回家叫给他撑个雨伞,看他拖着雨伞又出去了,好一会儿不见回来,出门去找,远远地看见儿子小小的背影扛着雨伞像个大蘑菇站在村口的大树下……
  抹着眼泪去叫他回家,儿子说:“我不能走,我一走,没人给笨狗打伞,它就淋湿了。”二叔说:“所以得把它埋起来啊!”儿子终于说:“哦!”
其他文献
这纳兰,就是清初第一大才子纳兰容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典型的高富帅。高,官高。他十八岁乡试中举,二十二岁在皇帝面前考试考了个第七名,年纪轻轻便做了皇帝的贴身侍卫。王国维是这样评价他的:“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那么,这么一个完美的男子,他,应该很幸福吧?  答案是否定的。从他的词可以看出来:“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我是人间
期刊
回首少年时期的行为,用现在“笼养”“富养”的标准看,简直是“胆大妄为”“不知死活”,让人觉得瞠目结舌。  40年前,广东大动脉广汕公路号称国道,却还是土路,来往车辆不多,以客车、农用拖拉机为主,小轿车罕见,大货车绝迹。有一次,我和堂弟来到公路边玩耍,看着远远呼啸而来的客车,突发奇想玩起了“穿越”的“游戏”。那时我们才十岁出头,彼此相约,等车开近的时候,看谁敢从车前跑过,并以穿越时人离车头近者为胜。
期刊
丝瓜是母亲每年必种的蔬菜。可惜母亲还未到古稀之年就走了,把所有的土地留给了父亲一个人耕种。  父亲坚强地挑起了耕种的担子。刚开始几年勉强耕种,过了古稀之年,老父亲已是力不从心,虽然长得结实,但畢竟年纪不饶人。父亲把大块的土地送人,留了一些小块菜园,继续种丝瓜、玉米、青菜、萝卜、南瓜、山芋等。这些蔬菜是父亲赐予我的宠爱,他常常骑着电动车往返二十多公里路送进城。当父亲粗糙的双手捧出鲜嫩的蔬菜时,脸上洋
期刊
小时候,父母亲下放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我们三姊妹就都跟着外婆过日子。  生活的压力,加之外婆眼睛有白内障看得不是很清楚,除了吃穿其他的她就管不了我们那么多了。我就像一个没有人管的野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书包往堂屋一扔就和事先约好的同伴跑出去玩耍。河畔大堤、林间田地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我们时常带着竹筒拨蛐蛐、拔根马尾套知了、搅一杆蜘蛛网蘸蜻蜓,就连捡一块瓦片打水漂也感到无比惬意。蚊子咬得到处是红疙瘩
期刊
那年知青来到我们村,正值“三月香椿香满厨”的时节,小青年没吃过香椿,争而食之,一吃便忘不了。  坡头坎下的香椿数量毕竟有限,他们就上山寻找,大把地采回,结果有人被咸得哇哇直吐,有人则头胖脸肿,仿佛得了肥胖症。原来采回的不是盐肤子,就是漆树。漆树过敏的人只要稍一接触,皮肤便会肿起,严重者双眼合缝,全身或燥热或恶寒,过后还会留下一些漆疮的印痕。  知青来时,我还没上学,但对于这三种树可是谙熟于心了。这
期刊
夜深人静,了无睡意。窗外一轮明月,清辉洒在床头。被现代人冷落的月啊,千年万年,一如最初。  犹记年少时走夜路。那时胆子小,最怕夜里独自出门。明明只是半里路,却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月辉照着房屋,照着杨柳,照着堆在一起的柴火。白日里熟悉的东西,如今只是朦胧的轮廓。四野无声,只有静静的月亮。月下的女孩迈着急急的步子,恐惧如影随形。明明一路走来并无他人,却觉得背后一直有脚步声紧随,不敢回头,怕看到什么。可那
期刊
一个端午节的早晨,随着桥上一群人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向澄澈平静的河水突然泛起了涟漪——有人不时把手中的鸡蛋粽子抛向河面——那揪心的悲情一幕,时常萦绕脑海。今年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我愈发感到自责和不安。  让我不安自责的往事,发生在上初一时的端午节前夕。那时学校抓得不紧,我和同学们并无二致:上课既不用功,放学更是贪玩。临近端午节的一天下午,放学后的我,像多数男同學一样,滞留在学校。同学们大都在球场上或打
期刊
我觉得真正的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吃完精心准备的年三十的午饭以后,天很快就黑了。  父亲坐在锅前烧锅,母亲就站在锅台边,用锅铲一下一下地炒着锅里的花生。炒花生,火候很重要,火大了,花生很容易炒煳,火小了,花生又炒不熟。所以,过年炒花生的时候,都是由父亲烧锅,母亲用锅铲不停地翻炒花生。我看见父亲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朝锅灶里续着草,那年就慢慢地近了。在风箱呱嗒呱嗒的节奏里,我的童年一片迷茫。花生炒好以后,
期刊
又是新茶品尝佳期,饮者又该频频咂嘴弄舌。  言说喝茶,最为寻常不过了。“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之言中,我们可以观察、窥见到一些生活之道,领悟到在生活中应学会享受过程,品无用之用,体味生活中的淡然之美。这种美在于: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凝聚了山川的灵秀与气韵,蕴含着美好的品性,它驱除了胸中的郁结,荡
期刊
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去了,舅舅不到50岁,身体好,又识字,但是舅舅不去打工,就在村里干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村里有个李婆婆,她的儿子在外面打工,没有人照顾,打米磨面都由舅舅包揽了下来。这一天,李婆婆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了,对舅舅说:“我家娃子又打电话来了,问你多久去他们那里干活,他说他给你找好的那个活路工钱高,好多人都争着想干呢!”舅舅放下挑水的扁担,说:“谢谢李婆婆,过了这阵再说哈!”舅舅往隔壁王大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