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挖掘例题潜在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在一题多解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一题多变中提高应变和免疫能力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做法和体验。
  关键词:例题教学;体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例题是中学数学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数学知识、领悟和掌握隐含于其中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等。例题中蕴藏着巨大的教学潜能,优化例题教学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导在一题多解探索中学会思考
  例题教学中,教师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是思路,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鼓励他们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探索解题思路,使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学会思考。
  例1,求tanα
  解法1方程思想:由不难解得所以tanα=2
  问题的解决如果就此结束,就丧失了一次很好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知识点十分丰富,如果挖掘概念的本质内涵,可以发挥问题的教育价值。
  解法2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α的顶点作为坐标原点,以始边和x轴正半轴重合,在终边上任取一点P(x,y),则OP=r=,所以
  由已知可得变形解得
  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使得问题解决简单、直接、干脆利落!
  解法3弦化切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2α得,解得tanα=2
  本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函数,实现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较少变量的维数,使问题更加简单快捷,渗透了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法4数形结合
  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几何意义,考虑到正余弦函数的平方关系,可以联系到单位圆,于是思路便水到渠成。
  则设P(x,y),则点P为单位圆和直线的交点,所以可看作直线OP的斜率
  解得kop=2
  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很显然,本题利用数形结合把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各种解题方法,更让学生体会了知识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了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引导学生在一题多变中提高应变能力
  例题教学中,有时候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改变问题情境或问题的设置方式,应用变式教学进行思维迁移训练,一题多变是例题教学中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
  例2求椭圆上的动点P到其中一个焦点F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椭圆上点到定点距离的最值问题实质就是一个构建函数关系式求函数的最大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某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主要考查椭圆的取值范围。方法有坐标化和三角化两种方法。
  解法1(坐标化):不妨设F为右焦点,则F(1,0),设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因为F(1,0)所以
  有因为,所以1≤PF≤3
  解法2(三角代换):不妨设F为右焦点,则F(1,0),由椭圆的参数方程可知P点的坐标为P(),则
  因为,所以1≤PF≤3
  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问题情境中来思考,采用一题多变:
  变题1:求双曲线上的动点P到其中一个焦点F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题2:求抛物线上的动点P到其中一个焦点F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题3:求椭圆上的动点P到原点O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上述几道变题的解决让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到求解最值问题的怎么样选择坐标法和三角代换法,4道问题坐标法时通用方法,三角法对于解决双曲线、抛物线相对就困难了。
  一题多变教學通过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知识进行延伸,从而达到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目的。通过改变已知条件或结论,做到一题多用,充分发挥题目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会一片”的效果,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学生应变的能力。
  实践表明,提高例题教学效果单纯靠教师精彩讲解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例题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升华思维境界,才能使学生面对陌生问题情境应变自如,切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臧立本,陶治“提高例题教学效益的做法和体”《中学数学月刊》2005.05
其他文献
摘 要:纵观我国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能够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教育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也针对中职校园中,政治课程的开展进行分析,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德育智慧课堂的构建方式,希望能够通过政治课程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的视域下,大量新锐的教学方法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效率也更高。这篇文章以讲解平抛运动知识点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分层教学法高中物理科目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法;平抛运动  引言: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考点。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难度,高中生们在学习该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非常吃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而传统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望。针对这样的现象,案例教学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信息,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着热情。为此,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引言:案
期刊
勾股定理是连结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研究几何图形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很多学生在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时常常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没有准确的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以及运用定理的内容,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避免在应用勾股定理是发生错误,本文对学生在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时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剖析。  一、不能正确的分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  针对直角边与斜边的错误,以两道题为例,为学生剖
期刊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指让学生对获得的史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将史料植入导入、授课和反思环节,能够让学生持续性地对史料进行分析,从而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核心素养  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指出了“史料实证”的要求,既指向历史课程的教育诉求,也指向学生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植入史料,能够让学生通过论证的方式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探索,
期刊
摘 要:滑块模板类问题是高中阶段物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同时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热点题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如何利用等效分析法来解决木板滑块共速的问题。  关键词:等效分析法;滑块模板共速问题;解决方式  引言:滑块木板问题具有复杂程度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由于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相对的运用,因此在计算各个物体运动速度值就变得非常困难。而运用等效分析法能够让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更具逻辑性。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改变教育理念,用“史料实证”来加强课堂深度、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抗日战争》为例,就史料实证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史料实证进入课堂的意义,也归纳了实践中出现的争议,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课堂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了初步实践[1]。基于史料实证下的课堂教学提高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使高中历史教学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学案导学法已经被广大师生所认可。学案导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建议应当有效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选用“问题式学案导学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问题式学案导学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引言:学案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基于数学本质凝练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设置了四个主题并始终贯穿在课程中,主题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文中分析主题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探讨高中数学与主题式教学法的融合措施。  关键词:数学课堂;主题式教学;融合措施  近年来,教育界很重视主题教学,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变化,如果还是用老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语文学科高考试题的特点,依据语文学科高考试题答案设定的规律,结合语文学科阅卷评分的特点,着重从答题规范的角度,总结归纳出一些固定的答题格式,以期对高三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语文;答题;套路  高考科目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得语文者得天下”并非夸张。而要独领风骚,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是必须的提前。但高考毕竟是以考题的形式对考生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