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习性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的习性,像某种人,因此某种人的习性,会使我们联想到猪。
  猪懒。它知道自己被人豢养,勿须为食住动什么脑筋,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吃饱之后,大部分时间用于睡。于其酣睡之际,人即使踢它两脚,抽它一棍,它也舍不得起身,只是哼哼两声,颤动一下肥胖的身躯,继续享受黑甜之乐。反正它膘肥皮厚,挨上两下满不在乎。想让它行动起来,得狠踢猛打,使它痛得不能再睡,或是推迟开饭时间,让它挨饿。
  猪脏。豢养者为保持猪圈内的卫生,通常在猪圈一角挖有凹槽,在墙下留有孔洞,通往圈外的粪坑。但它却对这一卫生设施视若无睹,随地便溺如故。在猪圈里贴上“大小便入池”的标语,等于对猪弹琴,人要想让它文明一点,须经一番训练,且附以惩罚手段。尽管如此,有的猪仍置若罔闻。那些不受猪圈禁锢的猪,更是脏得出奇。遇炎热天气,它便躺在泥水里纳凉,久卧不起,便溺也在其中。等它终于离开福地,一身臊臭的泥浆风干之后,如披铠甲。豢养者为它脱去铠甲,需好一番刷洗。
  猪贪吃。它的胃口很大,且不挑食,无论麸糠、红薯、野菜、水藻,都能吃上一饱。论其食量,需以桶盆计。它吃相威武,用餐时,先是在槽里大叉一口,而后抬首呱呱大嚼,旁若无人,声闻院外。豢养者的三餐供应,并不能使它满足,它若不被关进猪圈,就要四处觅食,或拱入菜园,或窜入庄稼地,菜蔬杂粮,见啥吃啥。如有机可乘,它会窜到邻家的猪槽前与朋友争食。若无像样食物可吃,厕所也要光顾。早年的乡村厕所,多为露天,围以矮墙,粪坑很浅,它见人入内,便站在门口,两眼直瞪瞪盯着如厕的人。人刚起身离坑,它便急窜入内,大快朵颐。
  猪爱吃死食。它若碰巧在一块红薯地里享过口福,下次必定再来。若是拱破哪家菜园的篱笆,入内尝到了甜头,园主即使把篱笆补好,它仍会再次突破障碍。除非它那张强有力的嘴无法摧其坚。故在我家乡,人们形容那种侥幸在哪里得了一点便宜,便念念不忘,老想再次原地获利的人如“猪吃死食”。
  猪虽愚蠢,也有小伎俩。猪是最笨的动物之一,因此我们骂谁笨,便说他“其蠢如猪”。然而,它虽蠢笨,有时却也显出小聪明。谁家的高粱地里有高粱倒伏,且秆头变秃,必是猪光顾所致。高梁秆即高且圆,它既够不着,又不便用嘴将其拱倒,便将两条前腿分跨高粱秆两边,直向前走,高粱秆便顺势而倒,它一直走到秆梢,高粱穗正好在它的嘴边,吃起来非常方便。这一高招,非几岁小儿所能想出。
  猪不吃眼前亏。谁家若养两头猪,因饲料一时准备不足而只喂一头,将另一头关在猪圈里,那头猪绝不会像牛一样默默地忍受不公平待遇,它要大喊大叫,用嘴乱拱圈门,向主人表示强烈的抗议。结果主人不得不将它放出圈来,与另一头猪共享槽中之食。
  猪头脑简单,对人的阴谋诡计毫无戒备之心。一头肥猪,重达数百斤,人若想直接制服它,颇不容易,故屠宰者多以智取。通常是诱其吃食,趁其大享口福之乐时,从其身后突然袭击,将其扳倒。或是做友好状,为它挠痒。所有的猪,只要人一挠它的肚皮,它便乖乖地侧身躺倒,任人挠抓,那姿态,颇似按摩房洗脚屋的顾客在享受小姐的服务。那双眼微眯,通体舒泰之状,又颇似因被拍马屁而飘飘然的人。而人则趁其陶醉于被挠之乐时,冷不防捆住它的四蹄。等它恍然醒悟时,已被人抬上了屠宰凳。
  现在有些养猪场,为使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且有利于猪尽快增肥,把几头猪禁锢在狭小如同牢笼的空间,生活内容简化到除吃喝拉撒长睡长膘等待挨宰之外无所事事的地步。这种禁锢式的豢养,使猪们丧失了显露真情性的机会,即使是所谓情性中猪,其个性也会彻底泯灭。我在乡下务农时,大部分人家只养一头猪,并不为其独建房舍,这些享有相对自由的猪,其猪性也就暴露无遗。
其他文献
夏季的末尾总是以一场淅沥的雨做了结的,这雨为翌日骤降的温度做了铺垫。很难说这究竟是夏天临别的礼物还是即将到来的秋天奏响的序曲。人们总以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所以这场雨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年的首场秋雨。  这雨也不是依节气来的。他什么时候会来可真不好说,并没有明文规定他到底是立秋降还是秋分降,甚至憋了一整个秋天也不见他也是极有可能的。秋雨不来的难耐和秋雨来时的清爽是相对的,你全身的细胞在经历了炎暑
期刊
——《钱塘湖春行》尾联解读  《钱塘湖春行》作为一篇游湖赏春的写景抒情小诗,大诗人白居易采用点面结合和写意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湖早春图,读来让人感觉早春的西湖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美不胜收。所以在诗的尾联,诗人干脆用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白居易心中“最爱”的,除了湖东白沙堤上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灿烂春光之外,是否还另有丰
期刊
该从哪里写起,我最爱的作家。  也许岁月漫长,将一切我对你真挚的喜爱与敬仰都化作每一次面临困难的动力,那份存在心底的温暖。  回想起来,对你最初的喜爱来自于你的名字,盛着我最爱的水果樱桃。我把你和这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红润水果联想在一起,多么美好。  已经想不起是哪一年买了你的第一本书,只知道书中的马小跳伴着已经翻到翘起的书页,陪着我度过了七彩童年。  我喜欢你的文字,像雨后初升的太阳,带着清新的温暖
期刊
喜欢欧游的人不少,谢哲青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一个旅行者,还是一个艺术欣赏者,他的欧洲游记同时也是一次美的记录。这一本《欧游情书》,仿佛情不自禁晒出的恋爱心境,款款情深,喃喃“艺”语,倾诉与美的一次次相遇。  当然,这些相遇需要时光沉淀,在那之前,他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谢哲青大学毕业后,成了一个顶尖的导游,走过80多个国家。他还求学英国伦敦亚非学院,取得了考古学与艺术史双学位,并曾任大英博物馆研
期刊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塞外杂吟》)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望君山》)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人面不知何处去,
期刊
十月,我在江南,恰逢“一夜秋风豆花雨,轻黄浅紫满地香”的时节。细雨如尘,桂香袭裾,触目为山水秀色,适鼻有破禅秋香。只是汽车往来不绝,马达聒耳,遂想起蒋捷的《声声慢》,那词里还保存了未被现代文明搅扰的秋声。  古人所居并非高楼大厦,也不会出门即见通衢大道,在深巷里、短墙边、小院中、幽窗下,听来的秋声格外真切些。属于古人的秋夜是寂静的,寂静才会养出敏锐的耳朵,故能听见若许秋声——一首《声声慢》,以铺陈
期刊
下了一夜的大雪,大地银装素裹。雪后的早晨十分宁静,就连平时最能叫唤的麻雀也停止了叽叽喳喳。  我隐约听见了一串脚步声,随后看到父亲仍是那身灰大衣黑裤子,外面罩着件查尔瓦(查尔瓦,彝族服饰,有黑、白两色,以黑色為佳。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在屋里转了一圈后,打开门,出去了。  一会儿,父亲拿来一些竹子,在火塘边盘着腿坐下来,边抽烟,边用刀把一
期刊
牛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动物。自人类学会使用牲畜助耕,牛便成了人必不可少的劳动伙伴。它活着时,一生都在为人服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仍为人提供享受,其肉为人提供美餐,皮可做成鞋包服饰。早年,人们还用牛角做号角、盛火药、刻印章、做梳子,用牛骨做纺锤、骨针等生活用具。可谓周身是宝,几无废物。  牛本性并不温顺。西班牙的斗牛,凶猛暴烈,世界闻名。即使是那些以耕作为务的水牛,同类相见,有时也会如同仇敌
期刊
钤印,盖章,这是完成一幅画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国传统上用钤盖印章来表示守信和责任。在画作上钤印,除表明这是画家作品的信证之外,还具有鉴定作用和审美情趣。棉白的宣纸或柔软的绢帛上,墨色浓淡的间隙中,钤盖上精美的朱红色印章,它均衡着画面的构图,丰富了画面的效果。只有这样,一幅画作才是完美完整的。  印,始于商周,盛于秦汉,是证信之物。隋唐印章钤盖在画作之上,是鉴赏认定的证明。北宋起,苏东坡等文人兼擅数
期刊
大多数动物,外形上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鸡的性别差异尤为突出。公鸡雄壮阳刚,其冠大而红,像古代将军头盔上的簪缨,花俏的羽毛,光彩熠熠,长长的鸡尾,仿佛戏台上的武生插在背上的多面小旗,走起路来高视阔步,姿态矫健。母鸡娇小温柔,冠小而色淡,羽毛颜色单调,且无惹眼的光鲜,仿佛衣着朴素的良家妇女,走路多是小步蹀躞,透着谦卑。这只是外表的差异,公鸡与母鸡的性格也大不相同,而对于下一代的态度,简直就像对家庭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