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学科本质一直是被认为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作者认为通过阅读,在听说读写中让学生主宰课堂最终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特有的学科特点。
  关键词: 学科本质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认为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减少运用非语文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科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有学者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的徐有祥老师的文章《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中阐明:“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工具性和第二属性人文性,决定语文教育最初目标是语言教育,而最终目标是人文教育。”我认为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认识。
  一、将课文阅读教学融入课堂,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
  “读”最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读书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事实上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外。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充分地读,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人文性凸显出来。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纸、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传授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比如:速读、诵读、默读等,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效果,要求学生用心感受,体味文中的思想内涵。鼓励他们多读报纸、文学作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吕叔湘老师曾指出:“语文教学的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情感,而是为了应付考试。”目前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呢?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味,就匆匆让学生谈感受。比如,有的教师在上新课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马上就问学生心里有什么感受?然后继续引导至课前预设的问题,这样,感知课文的匆忙,必然导致抽象概括的突兀。这样的定向引导,首先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出现了偏颇,并且没有起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甚至有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嫌疑。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能有效加深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我在讲授《鸿门宴》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这一部分,然后让他们说出各自角色的性格,以及身处其中的对其他角色的理解,比提问式效果要好得多。
  二、突出学科特点,增加语文味,在听说读写中进行语文实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汉书·贾谊传》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由于形式主义和浮躁现象的干扰,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背离教学目标的华而不实的情况。特别是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上,大家都强调课堂气氛活跃,为求得“活跃”而将表演、游戏、吹拉弹唱画等手段,都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于是课堂上只见热闹,不见沉思;只有热烈,不见有序。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热热闹闹、手段多样,其实是背离教学目标的,华而不实的。
  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语文实践”就是读书,因此读书就成了解决语文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人文力量,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多读,有情趣地读,熟读成诵,在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教授《再别康桥》一单元时,让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在进行《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演讲时的活灵活现,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查阅史料分析评价荆轲其人及其行为的价值,撰写小论文在班里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作文课,除了要读要说之外,还要有语文的情怀,比如想象,想象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恰当与描述的情景给我们带来的欢愉欣喜之情抑或是悲叹伤怀之思,就是更好。这最突出地表现在诗歌教学中。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其中有描写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我要求学生想象苏轼的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再对比周瑜的年轻有为,英俊潇洒,诗文中要表达的情感自然不言而喻。
  这并不是说语文课不需要活动手段,一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手段还是要适当运用的,但要有序,要少而精。之后,再引导学生用口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借以进行口语训练,有时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更扎实有效。
  三、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简简单单教语文。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正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传统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因此,一些教师感觉:语文教学,难于上青天。
  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华丽多于朴实的现状,出现了不少背离教学目标的华而不实的情况。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总是想尽办法分析,衍生很多“高深”的东西,比如思想含义、知识要点,等等。给人感觉太深奥、太高不可攀,使学生不由长叹:语文太难了。
  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很多知名专家、学者都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什么叫“简简单单教语文”呢?就是简化课堂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
  《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序.
  [4]徐有祥.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我国的教学管理中,考务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的同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升考试招生工作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促进我国考试招生工作的健康科学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招生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我国招生考试管理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  关键词:
本文对七种动物角膜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专著,探讨了不同动物作为各种角膜实验动物模型的形态学依据,对BALB/c小鼠、豚鼠、新西兰大白兔、猫、
聆听赵谦翔老师的示范课——《青春读书课.古典的中国》深受启发,其中感悟最深的是其课堂语言。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无余话,无废言,同
摘 要: 《楼宇自动化》是一门多学科综合交叉性课程,是对本科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实践的系统性考核方式,阐述了该考核方式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 《楼宇自动化》 考核方式 课程改革  一、引言  《楼宇自动化》在很多院校中是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属于多学科综合交叉性课程,点多面广,是一门融合控制、暖通、机电、检测、计算机应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编写理念、选材内容、编排结构及实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作者简述了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和发展,重点就高职英语教材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对高职英语教材的建设给出了意见。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材 高职英语教材问题 高职英语教材建设  一、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借鉴国外发达
摘 要: 弹性势能是高中物理中很重要的物理量,在高考考纲中没有要求测弹性势能这个实验,但高考对弹性势能考查的试题很多,本文归纳近几年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关键词: 弹性势能 高考 解题策略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能够做功,说明它具有能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高中教材就给了这个定义,没有给出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中考查弹簧的试题很多。本文重点探讨高
在现代日本文坛,村上春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他的作品中的精神疗愈元素、心灵共振元素、后现代元素、工业文明批判元素及文体元素等方
摘 要: 本文以原型批评理论创始人弗莱的圣经U型叙事结构为理论依据,选取了美国短篇小说名家欧·亨利的三部作品《提线木偶》、《警察与赞美诗》、《双料骗子》进行文本分析,从而印证圣经叙事结构对欧·亨利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朴素的人文关怀及基督教徒的自我救赎情结。  关键词: 圣经 叙事结构 欧·亨利 堕落 救赎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
  本文旨在研究RNAi效应对胆管癌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α6β4表达的抑制作用,为胆管癌浸润转移实验研究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人胆管癌细胞株RBE表达整合素α6β4。
摘 要: 相对于其他实用翻译研究,中国化妆品说明书汉译英研究明显滞后,现有译文语言错误比比皆是,不仅影响了产品和企业的形象,还阻碍了中国化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对66份国内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端化妆品的中英文说明书进行错误分析,归纳主要存在的语言问题,提出“重汉英差异、看平行文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化妆品 说明书 汉译英 语言错误 对策  1.引言  随着国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