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思考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国际工程项目发展迅速。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BEPS时代日趋严格的税收征管环境等因素,驱使国际工程项目在管理上需适应更高的要求。企业有必要根植“治于不病”的风险防范理念,在满足合规要求和控制相关管理成本之间寻求平衡,掌握国际工程项目各阶段潜在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应对,并运用“互联网+税务”科技化手段信息管税,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改进的税务风险PDCA闭环管理循环。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PDCA;税务;风险管理
  在“一带一路”倡议强劲推动下,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企业收获更大的“走出去”发展空间同时,更多挑战也接踵而至。部分企业在东道国遇到比较严重的税务困扰和纠纷,遭受税务处罚,甚至为此失去市场信誉。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BEPS时代日趋严格的税收征管环境等因素,驱使国际工程项目在管理上需要适应更高的要求。企业税务工作要从原来简单的仅负责纳税申报演变为在满足合规要求和控制相关管理成本之间寻求平衡,掌握国际工程项目各阶段潜在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应对,并运用“互联网+税务”科技化手段信息管税,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改进的税务风险PDCA闭环管理循环。
  一、税务风险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地管理税务风险,企业应建立统一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从战略层面重视税务风险的管理,制定制度化、系统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如何识别风险、承担哪些风险、以及如何管理风险,形成对风险统一的信念和态度,从而在任何员工做任何决定时都考虑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
  1.建立和完善法规库、风险库,熟知中国及项目国税收环境;
  2.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对潜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将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3.在风险应对中寻求机遇,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务筹划,实现价值创造。
  三、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明确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各自职责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应对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五个层级:企业管理层、风险管控专家委员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项目经理及项目风险管理组。在企业已有的风险管控组织和制度基础上,建立以项目风险管控为核心,自下而上逐级汇报的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项目风险管理组成员为风险管理单元,项目经理为项目风险管理组长,对项目税务风险负全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政策和资源协调方,负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订,提供日常风险监控、税务支持和服务。风险管控专家委员会负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审议,并提出临时重要风险事件的解决方案。管理层负责项目各阶段重大风险事件的控制决策。
  四、税务风险管理PDCA流程设计
  (一)税务风险识别
  税务风险识别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环节,正确地识别风险对项目后续评估和应对风险至关重要。针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系统、全面、持续地梳理识别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实务中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经验法、调查法、风险库对照法等。企业应建立法规库和风险库助力识别项目潜在税务风险。
  1.分阶段梳理风险,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库
  税务风险库是企业识别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可以靠总结境外项目积累的经验来建立,也可以采用专家分析和委托外部咨询机构的方式建立。以业务的演进为主线,国际工程项目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资审投标、合同谈判与签署、项目执行与收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与经验,各阶段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梳理概括如下:项目资审投标阶段面临税务环境风险、项目报价风险等;合同谈判与签署阶段面临机构设立风险、工程合同风险、负税义务方税务风险、税务筹划操作风险;项目执行与收尾阶段面临合同备案风险、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风险、不能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双重征税的风险、劳务支付的合法性风险、免税项目业主未能拿到免税批复的风险、成本费用抵扣风险、受控外国企业风险、分包商的税负管理风险、出口退税风险、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风险、档案管理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税务稽查风险、与当地政府税务机关的沟通风险、BEPS行动计划下的税务合规性风险等。
  2.税务风险识别输出结果
  税务风险识别的主要输出成果即税务风险识别清单。该清单由项目组(招投标及合同签署阶段为项目前期开发组)财务人员编写,项目经理审核后提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二)税务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目的是对已识别出的税务风险进行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为后续税务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定性评估方法即是采用文字性描述的方法对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大小进行描述,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当税务风险无法充分量化或是不需要量化时,可以采用该种方法。定量评估方法用概率的大小来反映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损失金额的多少来反映税务风险给公司带来的影响程度。
  結合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评估实践,推荐采用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风险矩阵分析法。风险矩阵分析由项目组财务人员、项目经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专家共同完成,逐个对每一项风险进行认真分析。风险矩阵的内容需包括风险名称、风险描述、影响等级、发生概率、风险等级和管理建议。其中,影响等级和发生概率以定性评估为主,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为:风险等级=概率ⅹ影响,可参照风险等级对照表予以确定。   (三)税务风险应对
  评估完成后,由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应对策略指南或相关措施规定提出每项风险的管控建议方案,确保每个风险均有专人负责跟进,并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录入形成税务风险管理清单,用于后续跟踪评价。项目经理及项目财务人员则负责应对措施的具体執行,严格按照应对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处置风险(处置基本方式包括风险规避、降低、转移和保留)。
  企业应对所有潜在税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税务风险状态,可在税务风险管理清单中增加系统自动预警信号指示灯。预警信号企业可以自行设定,如高、中、较低、低风险等级依次设定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全面税务管理系统可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核算系统、报表(合并)系统相对接,集报表采集、数据校验、对外报送、数据统计和分析预警等业务功能于一体,为公司税务风险管控提供有力支撑。税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可以参考税务机关基于“放管服”改革和“营改增”税收征管实践的“大数据”税收风险指南以及国别报告《风险评估手册》。
  (四)税务风险监控
  税务风险监控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是对当次循环结束前的检查、反馈、评审,也是再循环的开始,未解决的问题留待下一循环继续解决。工作内容包括核查税务风险管理清单是否完备无遗漏;分析各类信息,并将分析结果与预警指标相对比,一旦发现触发预警,立即启动应对措施;责任人是否按照风险管控计划实施风险管控;风险管控后的效果是否与预期效果一致,是否需要调整风险控制方案;评价风险清单中的风险等级和优先次序,是否与现实情况有差别,是否需要调整;分析风险事项是否需要补充或更新。
  税务风险监控需定期专项开展,并形成《税务风险监控报告》及时报送风险管控专家委员会审议,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记录风险跟踪评价阶段的各项工作,并提出相应管理建议。对于反复需要执行风险管控计划的情况,应纳入常规工作计划作为项目日常执行计划,不再作为风险事件处理;对于二次风险的出现,应评价现有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性,并提出修正意见;对于发现的未识别税务风险,应分析前期未识别的原因,并更新至税务风险库及税务风险管理清单。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也可要求各项目定期开展自查,或接受税务机关不定期税务稽查,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提交税务风险管理自查/稽查报告。
  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PDCA动态循环的过程,始于税务风险的识别,经过税务风险的评估和应对予以控制。而税务风险监控在最后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当次循环的结束,又是下次循环的开始,以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单元的实施结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的总结和审视,监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否实现预期目标,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改进的税务风险闭环管理。
  当然,“走出去”企业如何应对BEPS行动计划及国际形势不断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风险,在满足合规性要求的同时,实现控制税务风险和降低整体税负的平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走出去”国际工程项目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N].国务院公报,2009,(35).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李铮.国际工程承包与海外投资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何正华.税收风险防范指南[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7.
  [5]孟宪魁.PDCA风险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06,(07):101-104.
  [6]刘梅芳.关于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思考[J].新经济,2016,(07):32.
  作者简介:朱艳琳,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遇到业务合并和资产收购,从概念和业务实质上来区分两者的不同,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按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关键词:业务合并;资产收购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许多企业为了在经济大浪潮的搏弈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兼并重组的方式来壮大自身的实力。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遇到业务合并和资产收购,从概念和业务实质上来区分两者的不同,以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很多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震荡,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新挑战,要求其不仅要着眼于拓展融资途径,提升市场占有率,还要重视起成本控制,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维持利润空间,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成本会计;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只要发生了
期刊
摘 要:2018年,美国与中国产生了多轮的贸易摩擦,对双边经贸往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我国经济运行、国际收支统计、人民币国际化等宏观层面做了影响分析,并结合宁夏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对宁夏涉外经济产生明显影响,但仍应紧盯新兴产业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商机,逐步降低对美贸易依赖度,进一步改善涉外贸易机构。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宁夏;涉外经济  一、中美贸易摩擦背景概况  (
期刊
摘 要: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都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本研究选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捷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双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中捷两国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两国在资源与经济上的互补性决定两国合作具有良好的机遇,但是也面临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疏离、经贸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为此,中捷两国应从积极完善两国经贸合作机制、密切两国金融合作关系、推动民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并购重组成为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并购重组既可以重新组合国有优势资源,还可以进一步重新规划与提升国有企业在整体上的运作效率,因其具有的优势,并购重组逐渐被各大国有企业所运用。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部分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借此探讨国有企业关于进行并购重组时应当避免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争取帮助企业提高整个运作过程的效率,并
期刊
摘 要: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对于国有贸易型企业而言十分重要,这关系到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国有贸易型企业当前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以此提出企业应当如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各大企业而言,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连锁零售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连锁零售企业向新零售模式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而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在实践经营中迅速实现新零售模式的转型,就成为了当前连锁零售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连锁零售行业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新零售在连锁经营中的实践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零售;连锁经营  引言  所谓新零售,是指连锁零售企业依托互联网,利用大数据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两大趋势。受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进而增强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以维护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贸易的对等关系,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共享。同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我国企业在市场中“引进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渐的进入了“新常态”的阶段,于是更多的人将目光关注在经济的转型上,不但将经济发展的动态性体现了出来,一定程度上还对经济结构的转变做出了影响。所以,本文基于新常态基础下,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现状做出分析,并结合发展现状提出应对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经济;形势;对策  一、新常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向
期刊
摘 要:应付账款表示企业购买产品和接收劳务等所形成的对供应商的债务,应付账款的产生是供应商为了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就目前公司管理来看,企业管理层的关注重点主要在应收账款方面,对应付账款的管理缺乏重视,本文将对应付账款展开分析,阐述应付账款周转的重要性,并对改善应付账款周转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周转;建议  应付账款体现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基于企业的信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