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社交的红利与泡沫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16年,业界一个普遍共识是:社交创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一时间,做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或社区产品,成了一个热词。“垂直细分”仿佛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生于垂直,死于社交?
  业界对垂直社交(社区)的看好,一半是迫于形势压力的无奈,一半是对新的机会的展望。于是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论调:
  1.垂直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你一旦对某个领域感兴趣,那么针对这个领域的垂直社交(社区)平台将带给你远远超过微信等综合平台的内容和关系获取效率。
  你喜欢足球是不是?那么懂球帝上你看到的都是最专业的球坛资讯,认识的也往往都是资深球迷哦!你关注互联网圈子的内容?那么去脉脉上,你将看到很多创业、产品、运营狗们发布的职场心得和八卦内幕哦,你将结识的也都是BAT的大拿……
  2.垂直是文化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亚文化快速发展,像二次元这样曾经的非主流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主流开始瓦解。人们渐渐因为不同的文化、审美和价值倾向而裂变为一个个小圈子;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标准也逐步从一味地重视性价比和品牌,转为越来越重视商品赋予的个性表达、身份象征、群体归属、情感认同等价值。
  于是传统的品牌渠道开始瓦解。从这个角度说,垂直则意味着“精准”,可以更好地从文化和消费两个角度把人们串联起来,从而带来更精准的流量获取和消费变现。
  3.垂直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市场经济从来都是追求“差异化”的经济。在大平台已经一手遮天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鸡蛋碰石头去和它正面较量。这个时候就是应该去细分用户群、抓大家伙们没看到的利基市场,走小而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单点聚焦、集中火力、做到极致。
  三点论证下来,看似“天衣无缝”,但以上论证的,究竟是“垂直”的好处,还是“在手机端的垂直社区(社交)”的好处呢?垂直的好处能不能使用到人与人的平台上,关键还在于是否适宜。
  那么,今天市面上有那么多的“垂直”平台,都是怎么去垂直的呢?
  或以某类目标人群。比如大姨吗、美柚打的是年轻女性群体;或以某类主题。比如脉脉、赤免打的是职场主题;或以某类场景。比如夜聊打的是深夜11点后;或以某类社交动作。比如知乎打的是问答,抬杠打的是辩论;或以某类情怀调性。比如片刻、火柴盒、same这样的平台,渲染的是文艺小清新的氛围和气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核心目标人群,通过一个直击该人群痛点的工具去吸引他们,再通过符合其特质的内容和社区氛围调性去黏住他们,再想办法挣钱。
  逻辑似乎没错,但是先别急着踌躇满志,一盆冷水正浇过来。
  关于垂直社交的六大坑
  我们再来看第一部分所提到的几大垂直优势,放在社交(社区)领域,还走不走得通。
  首先,垂直社区(社交)平台面对先天的两难。太垂直了吧,市场体量肯定有限,用户规模上不去;可如果稍微有一点不垂直吧,产品的定位立刻会被模糊冲淡,结果产品很难再抓住特定人群差异化的心理和需求。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脉脉。一开始里面都是互联网圈人士,调性清晰、氛围明确,就是人群太有限。结果后来脉脉打出了“工作版微信”的口号向社会各界大推,各行各业的人们和猎头们一起纷纷进入,用户规模是上去了,但是产品的调性一下子被冲淡冲乱了。同样的例子还有校内网。
  其次,小而美常常意味着稀缺。垂直出来的社交(社区)平台不仅用户规模有限,而且用户使用的场景也非常有限,往往就是无聊的时候到上面读读内容,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人,这样一个“好奇心”驱动的场景既不稳定、也不高频。
  再次,垂直带给了人更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用户潜意识中都有一个“每日习惯列表”,每多放一个App进自己的每日习惯中,也就意昧着多一份记忆的压力、选择的压力、坚持的压力,所以最后留在用户手机上、天天被打开的App总是非常有限的。而一旦人们有了更高频的App如微信,可以顺带实现低频App的功能,则人们往往会立刻毫不犹豫地把后者从“每日习惯”中扔出去。
  第四,垂直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前面说过,垂直社交(社区)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内容和关系获取的效率远远高于微信,但那是在“微信上好友寥寥无几、尚未成圉”的时候。
  笔者过去一直泡在脉脉上,但是自从去年年中在行业类新媒体发稿以来,半年微信好友增长4000,且多半都是互联网创业、从业、媒体、投资人士。立刻微信就变成了最好的关系获取平台,而如今的朋友圈也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行业话题”。
  于是你看到了,只要用户把垂直关系导入微信、订阅垂直的公众号、加入垂直的群组、关注垂直的贴吧,则垂直社交(社区)平台的关系、内容、讨论氛围优势就会丧失殆尽,好像也就剩下个情怀基调的沉淀感吧,但这样的护城河也太薄弱了吧。
  第五,获取新关系可以垂直,维持关系链很难垂直。“获取新关系”这样一种需求确实存在,但却总体有限,一旦人们已经获取了大量关系,得到新关系的新鲜刺激就会逐步转化为维持巨大关系网的压力。于是除了少数社交狂热者、一般人越到后头越懒得加人,垂直平台的关系获取优势对他们不再生效。
  同时,为什么人们喜欢互相加微信呢?那是因为社交网络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一体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平台上获取关系,却很难接受在不同的平台上维持关系,那样太麻烦了……所以最后一定是找一个最常用最稳定的平台去集中维护所有的关系。
  获取新关系是可以垂直细分的,维持一张关系网却很难分成几个不同的App去垂直细分。于是我们发现各个垂直平台纷纷成了微信的吸粉器。
  第六,工具转化走不通。那么,很多的工具平台想做社交、社区能不能走通呢?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工具平台之所以深入人心,往往是因为其“工具定位”已经牢牢嵌在人们心里头,人们用它就是因为“工具属性”。所以即便用户量再大,App上发生的也只是人与功能的连接和互动,而不是人与人的连接和互动。   既没有关系链,也没有沟通场景。所以我们看到超级课程表做了那么多社交功能,学生们仍说“我们用QQ空间了,社交不通过这个”;in做得再好,人们只是用它发布照片,彼此之间互动很缺乏。
  当然,这里也有例外,就是App从推出的第一时间起就已经大力推广社交、社区功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个印象钉到人们心里去,比如盘丝洞这样私密话题的女性工具和情趣用品社区。
  机会在哪儿?
  说到这里,是不是垂直社交(社区)平台完全没有机会呢?其实也不尽然。九死一生之后不是还有一生嘛。垂直依然会有机会,但应该符合这些条件:
  1.人群和内容相对集中封闭,容易获取,也不宜转化去微信。这种集中封闭往往源自人们较为私密的B面,来自于关系的暂时和不可公开,比如同性恋平台获取的关系,他们还真不太方便去加微信。微信的规模突进一定导致好友的激增和不易管理,而有些好友可是千万得分离出来不能弄混的,你懂的。
  2.人群消费能力和意愿高。这样即便转化去了微信,那么至少也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先捞一笔。
  3.提供垂直差异化的内容体验。不论微信和其他综合平台如何发展,他们依然是以图文阅读特别是长篇文字阅读作为主要内容场景。那么如果能提供不一样的内容场景呢?比如二次元社区所提供的大量动漫影音、氛围等场景,其体验是难以被综合平台复制的。
  4.提供垂直差异化的工具价值。对于垂直人群来说,除了获取内容和关系,他们在垂直领域也一定会有其他工具化的需求,围绕这些小点去提供一些工具,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比如校园平台不仅有课程表,还有成绩单、社团、实习兼职……当然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模糊定位。
  5.提供垂直差异化的社交路径和体验。微信的社交路径其实就三种:一对一通讯、群聊和版聊(朋友圈),均是基础设施化的,不可能考虑差异化的社交需求。所以你应该提供基于垂直群体的不同路径,比如游戏竞技、个人积分、匿名沟通等,使人们在其中的社交过程和感知获得(比如成就感)都大大不同于微信(是不同,不是更优),让人们在圈子中有沉淀、有归属。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每天为什么要打开你的社交平台,你嵌进来的社交习惯有什么不一样?
  说到底,我们发现,“垂直”这条路即便是今天社交(社区)创业者还能选择的少数路径之一,本身仍然险象丛生、困难重重。
其他文献
不断在学习,从未能超越。  ——我们采访的多位跨境电商业内人士对蜜淘的“死因”做出了上述诊断。面对这个问题,谢文斌关了手机、停了微博,甚至关掉了他刚搬迁到望京SOHO T3的蜜淘办公室。  这一天距离2016年4月8日,正式实施新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进口税收政策,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海淘进入不免税的新纪元,蜜淘却敲晌了跨境电商的第一声丧钟。  “航海”冒险家的物流短板  1000亿元! 
期刊
自从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外卖订餐平台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后,原本火热的外卖O2O一时间降到了冰点,整个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究其原因,这些外卖O2O平台,一味强调对线下餐饮企业的“升级改造”,却忽视了口味、卫生、服务等基本的用户体验。另外,在价格战和补贴战之下,外卖O2O们本末倒置,以牺牲品质的代价来降低成本。  另一个现实的困境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外卖O2O仍然盈利困难,而制约盈利的三大难点在于标准化
期刊
网红,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话题。前不久,网红Papi酱获得了罗辑思维1200万元的投资,人们开始热议网红经济的崛起:接着,网传Papi酱时常爆出粗口,已被广电总局勒令下线整改,人们又认为这是给网红经济的当头棒喝。  网红作为一个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总有其规律。了解真相比人云亦云更重要。  与其说是网红的流行,不如说是网红受众力量的崛起。而某个网红的“一夜成名”,只不过是该群体力量积蓄并
期刊
每天只刷一次牙和不刷牙的人,比每天刷两饮牙的人贷款风险大;一天刷三次以上信用卡的人贷款风险较大……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大数据获得的,而这样的“画像”,可以作为个人申请金融服务时的信用凭据。  量化派就是这样的“画师”——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的大数据公司。在获得用户授权之后,量化派就根据用户在App“信用钱包”上填写的淘宝消费账号、话费详单查询账号、教育信息查询账号……在相应平台查询用户信息,然后生成一份信
期刊
别墅外的沙滩上有一大片半人高的灌木丛,一身格子衬衫的蔡东青半蹲着配合摄影师摆出“荒野猎人’的造型。猎人讲究沉静、善于思考,发现目标之后果断出击,这很符合他的性格。尽管他的企业作为中国动漫第一股早已声名远播,蔡东青依然低调如谜。  解读47岁的蔡东青,需要把他放到中国玩具产业从发育到变局的大历史,以及传统制造如何在新世界里不断跨界裂变的大追问中。从20多年前的澄海奥迪玩具厂,到如今的东方迪士尼,这家
期刊
除了接收海量的“垃圾”信息,目前手机短信的唯一正向功能,似乎只有每天消除掉图标上的红色未读提示带来一些乐趣。如果你的短信可以一键缴话费、一键值机、一键还款一键订餐……短信的乐趣会不会多一些?  事实上,实名制的短信,其实是用户的固定ID,这个不可取消的渠道更安金更直接。你可能一年不发送一条短信但你每天都可能会收到来自银行、航空公司、团购网站、电信服务公司等发来的消费记录订票信息、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期刊
对于停车App来说,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才能将服务延伸至汽车后市场?  在美泊创始人诸磊看来,机场是最佳选择。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机场停车客单价高,利润空间大;二是用户停车时间长,一般都是3到4天,给后续服务提供了时间。  诸磊带领团队积极在此布局,同行中e代泊也将机场视为必争之地。所不同的是,e代泊同时也在积极抢占商场、餐厅、医院等多个场景,而美泊却只针对机场提供停车代泊服务。  面对竞氧专注单一
期刊
不管在哪个行业,凡事总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在商业领域,如果商家能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推测出人流量或者消费喜好,从而做到精细化统筹安排就能节约成本。  从天气预知未来的人流量,并不等于看天气预报。其中要经过大量的气象数据分析和复杂的系统计算,象辑科技做的便是这事。  成立于2014年11月的象辑科技是一家用云计算平台计算天气数据,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创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气象模型数据系统。
期刊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创业公司的人事工作,那一定是尴尬。  当团队人数少于10人时,人事管理就是CEO的一个Excel文件。但是当人数继续增加时,Excel的功能就有点跟不上了。  面试流程、入职流程、请假、离职、工资发放……这些事情在初创企业往往是没有任何规范可言自勺_—在早期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麻烦。但是人数稍微一多,这些事情就变成了瓶颈。可十多个人的企业,招聘一个专职HR又很浪费。  知人就是专门为
期刊
去年6DP增速只有5%吗?大家在评估中国GDP增速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实体经济的状况。如果只统计第一、第二产业GDP之和的增速,按我的估算,中国2015年的GDP增速为5.6%,确实与大家的判断比较接近。但第三产业被忽略了。中国目前及今后的经济亮点是在服务业,但大家的关注点还是在制造业。  鉴于最近大家对中国经济是否见底争议颇大,笔者将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剖析来揭示GDP背后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