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剧烈甚至毁灭性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危机来临就业首当其冲。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受到了本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进而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就业压力,对解决好就业问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就业对策
引言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先是美国次贷危机凸现出来(学术界一般认为其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紧接着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华尔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在一夜间倒闭,如: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结束了它158年的历史;有的则被收购或接受政府接管,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全球实行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免受影响。这样,美国金融危机很快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普遍萧条。我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它对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下行的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
从金融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而是由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再加之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因此,从整体上说,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破坏还不是很严重,我国的金融系统仍较为健康。但从实体经济方面,金融危机对我国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锐减,因此出口部门深受影响。截止2008年11月,中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出口总额均出现同比负增长,贸易形势可谓急转直下。①当出口部门受到影响时,这种影响迟早会传递到非出口部门。从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自10月份以来,金融危机对于非出口部门的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的整体经济开始出现下滑。
各种经济指标均表明,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明显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从表1可以看到,从2008年1季度到2009年1季度,GDP的增长呈逐渐回落的态势,尤其是2009年1季度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1%,比上一季度的增长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创下新低。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受影响不是很确定,就2008年看来呈增长态势,但到了2009年1季度又大幅下降,却仍比去年同期增长速度2.8%要高;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下降幅度最大,由2008年1季度的11.5%下降到2009年1季度的5.3%,这对作为制造业产品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的出口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第三产业也受到了同样严重的冲击,2009年1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仅为7.4%。
企业景气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形势是否良好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企业是否增加雇工的重要依据。企业家信心指数则代表了企业家对生产与投资的信心。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企业景气指数从第1季度的136.2下降到第4季度的107.0,下降了21.4%,这种下行趋势是从第三季度开始的,明显是受到下半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企业家信心指数也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140.6下滑到第4季度的94.6,可见企业家对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不看好。
由此可见,最近中国的经济情况实在不容乐观,而不是像某些业界人士认为的那样:中国经济受影响不大并且开始有了很大的回转。中国银行曾预测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为7.5%。这将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长率。②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的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一股“经济寒潮”。对外出口持续下降,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大幅减产甚至停产倒闭,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受到重创,因为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从而导致了失业增加。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警告说,金融与经济寒潮袭来,全球失业总数剧增2000万,失业总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1亿。这个数很可能是一个被大大低估了的数字。③中国的失业人口占其中很大比重。同时,对宏观经济的下行预期(这从企业家信心指数可以看出来)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
据统计,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至2008年的559万人、2009年的611万,大学生总体失业率达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④并且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毕业生约有480万人。也就是说,2009年,仅大学生就有上千万人等待就业。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冲突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活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当前,不少大型企业取消或缩减了校园招聘计划。深圳万科集团透露,2009年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减少。2008年招140人,2009年地产与物业共需80人,同比减少了42.9%。⑤当然,到校园进行招聘的中小企业更是大规模减少,这是冲击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原因。因为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冲击较大,而这类企业又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所以这势必加剧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2007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此外,由于全球就业环境低迷,留洋国外的人纷纷回国,形成了一股大流量的“海龟潮”。这样,企业挖到有经验人才的成本相对于招没有经验的应届大学生来说更加低廉,因此进一步缩减了招聘大学生的规模。据调查,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⑥
(二)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第二、三产业大幅下降
从上文表1中我们已经看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而这两大产业又是吸纳大学生就业容量最大的两大产业。其产值的大幅下降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下行趋势。第一产业虽然总体来说增长了,但对缓解大学生就业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大学生一般不会选择第一产业进行就业。
第二、三产业集中了大多数的中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业等,这将导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就业异常困难。
(三)大学生毕业生供求的区域失衡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就业岗位减少也最为明显。但是,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宁可降低工资要求也要选择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意向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的区域失衡。
这种不求实际的想法,导致大学生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和工作岗位。对就业区域高期望的最大机会成本就是阻碍了就业。东部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求职者,却仍涌向东部区域;中西部缺乏人才,而大学生偏偏不选择那里。这种就业区域选择的畸形集聚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趋势。
二、对策及建议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一)对国家来说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1、建立完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及人才市场信息网,发布人才市场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及时向求职者提供职位空缺信息,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
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产业,国家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
从企业规模看,就业效果最好的是中小企业,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又是民营企业。政府应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放宽投资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费政策,减少行政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逐步从管理市场转向服务市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
政府应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并制定非全日制用工、临时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等政策,在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建立制度,促进和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如,当前找工作难的大学生毕业生可以做专职家教,国家为其建立个人保险账户,五险一金由大学生个人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这样既增加了就业,又保障了大学生的将来。
同时,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者进行必要的资金扶持及政策优惠。
4、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教育资源,适应人才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考虑到大学生就业与失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督促学校开展多方面的就业前培训和指导。
(二)对高等学校来说
学校是专门生产人力资本的组织,被称为人才工厂。就目前看来,它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们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保证所输出的人才能够被社会做接纳。针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高等学校应该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前培训与指导,而不仅仅是走走形式。
在课程安排方面,应加入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多举办一下校外实习以及到企业学习的活动。这有助于大学生在毕业前积累一些必要的工作经验。
(三)对大学生本身来说
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地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多参加一些就业指导和培训;二要增强求职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毕竟等待国家的优惠政策、学校的帮扶、家庭的供养不是明智之举;三是在专业选择上不要太盲从。一些热门专业,如金融经济类等受到了重创,而第一产业所需的农林畜等近年来冷门的专业却鲜受影响。应权衡经济所需,力求各专业的供求平衡;最后,大学生应调整就业期望。金融危机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个就业群体,就业也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问题。大学生应理智地选择就业区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
此外,也可以选择支援西部建设、下乡支教,考取公务员和研究生等。当然,笔者个人认为,考取研究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像大学生扩招一样。这里不再作深入的阐述。
参考文献:
[1]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
[2]孟耀,谭小芳.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措施[J].当代经济研究,2009.2:62.
[3]陈宇.经济大危机和就业变革[N].中国青年报,2008.12.8.
[4]2008年抚州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压力加大[R/OL].江西统计信息网,http://www.jxstj.gov.cn/tjfx/tjfx/2008-12-26.
[5]金融危机来袭,职场中的“危”与“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7:28.
[6]国际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六大突出问题[R/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5.
(作者通讯地址: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就业对策
引言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先是美国次贷危机凸现出来(学术界一般认为其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紧接着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华尔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在一夜间倒闭,如: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结束了它158年的历史;有的则被收购或接受政府接管,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全球实行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免受影响。这样,美国金融危机很快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普遍萧条。我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它对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下行的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
从金融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而是由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再加之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因此,从整体上说,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破坏还不是很严重,我国的金融系统仍较为健康。但从实体经济方面,金融危机对我国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锐减,因此出口部门深受影响。截止2008年11月,中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出口总额均出现同比负增长,贸易形势可谓急转直下。①当出口部门受到影响时,这种影响迟早会传递到非出口部门。从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自10月份以来,金融危机对于非出口部门的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的整体经济开始出现下滑。
各种经济指标均表明,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明显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从表1可以看到,从2008年1季度到2009年1季度,GDP的增长呈逐渐回落的态势,尤其是2009年1季度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1%,比上一季度的增长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创下新低。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受影响不是很确定,就2008年看来呈增长态势,但到了2009年1季度又大幅下降,却仍比去年同期增长速度2.8%要高;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下降幅度最大,由2008年1季度的11.5%下降到2009年1季度的5.3%,这对作为制造业产品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的出口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第三产业也受到了同样严重的冲击,2009年1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仅为7.4%。
企业景气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形势是否良好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企业是否增加雇工的重要依据。企业家信心指数则代表了企业家对生产与投资的信心。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企业景气指数从第1季度的136.2下降到第4季度的107.0,下降了21.4%,这种下行趋势是从第三季度开始的,明显是受到下半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企业家信心指数也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140.6下滑到第4季度的94.6,可见企业家对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不看好。
由此可见,最近中国的经济情况实在不容乐观,而不是像某些业界人士认为的那样:中国经济受影响不大并且开始有了很大的回转。中国银行曾预测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为7.5%。这将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长率。②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的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一股“经济寒潮”。对外出口持续下降,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大幅减产甚至停产倒闭,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受到重创,因为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从而导致了失业增加。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警告说,金融与经济寒潮袭来,全球失业总数剧增2000万,失业总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1亿。这个数很可能是一个被大大低估了的数字。③中国的失业人口占其中很大比重。同时,对宏观经济的下行预期(这从企业家信心指数可以看出来)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
据统计,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至2008年的559万人、2009年的611万,大学生总体失业率达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④并且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毕业生约有480万人。也就是说,2009年,仅大学生就有上千万人等待就业。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冲突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活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当前,不少大型企业取消或缩减了校园招聘计划。深圳万科集团透露,2009年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减少。2008年招140人,2009年地产与物业共需80人,同比减少了42.9%。⑤当然,到校园进行招聘的中小企业更是大规模减少,这是冲击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原因。因为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冲击较大,而这类企业又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所以这势必加剧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2007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此外,由于全球就业环境低迷,留洋国外的人纷纷回国,形成了一股大流量的“海龟潮”。这样,企业挖到有经验人才的成本相对于招没有经验的应届大学生来说更加低廉,因此进一步缩减了招聘大学生的规模。据调查,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⑥
(二)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第二、三产业大幅下降
从上文表1中我们已经看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而这两大产业又是吸纳大学生就业容量最大的两大产业。其产值的大幅下降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下行趋势。第一产业虽然总体来说增长了,但对缓解大学生就业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大学生一般不会选择第一产业进行就业。
第二、三产业集中了大多数的中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业等,这将导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就业异常困难。
(三)大学生毕业生供求的区域失衡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就业岗位减少也最为明显。但是,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宁可降低工资要求也要选择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意向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的区域失衡。
这种不求实际的想法,导致大学生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和工作岗位。对就业区域高期望的最大机会成本就是阻碍了就业。东部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求职者,却仍涌向东部区域;中西部缺乏人才,而大学生偏偏不选择那里。这种就业区域选择的畸形集聚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趋势。
二、对策及建议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一)对国家来说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1、建立完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及人才市场信息网,发布人才市场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及时向求职者提供职位空缺信息,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
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产业,国家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
从企业规模看,就业效果最好的是中小企业,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又是民营企业。政府应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放宽投资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费政策,减少行政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逐步从管理市场转向服务市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
政府应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并制定非全日制用工、临时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等政策,在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建立制度,促进和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如,当前找工作难的大学生毕业生可以做专职家教,国家为其建立个人保险账户,五险一金由大学生个人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这样既增加了就业,又保障了大学生的将来。
同时,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者进行必要的资金扶持及政策优惠。
4、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教育资源,适应人才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考虑到大学生就业与失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督促学校开展多方面的就业前培训和指导。
(二)对高等学校来说
学校是专门生产人力资本的组织,被称为人才工厂。就目前看来,它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们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保证所输出的人才能够被社会做接纳。针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高等学校应该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前培训与指导,而不仅仅是走走形式。
在课程安排方面,应加入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多举办一下校外实习以及到企业学习的活动。这有助于大学生在毕业前积累一些必要的工作经验。
(三)对大学生本身来说
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地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多参加一些就业指导和培训;二要增强求职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毕竟等待国家的优惠政策、学校的帮扶、家庭的供养不是明智之举;三是在专业选择上不要太盲从。一些热门专业,如金融经济类等受到了重创,而第一产业所需的农林畜等近年来冷门的专业却鲜受影响。应权衡经济所需,力求各专业的供求平衡;最后,大学生应调整就业期望。金融危机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个就业群体,就业也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问题。大学生应理智地选择就业区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
此外,也可以选择支援西部建设、下乡支教,考取公务员和研究生等。当然,笔者个人认为,考取研究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像大学生扩招一样。这里不再作深入的阐述。
参考文献:
[1]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
[2]孟耀,谭小芳.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措施[J].当代经济研究,2009.2:62.
[3]陈宇.经济大危机和就业变革[N].中国青年报,2008.12.8.
[4]2008年抚州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压力加大[R/OL].江西统计信息网,http://www.jxstj.gov.cn/tjfx/tjfx/2008-12-26.
[5]金融危机来袭,职场中的“危”与“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7:28.
[6]国际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六大突出问题[R/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5.
(作者通讯地址: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