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小米的人,到底错过了什么?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莱坞电影《荒岛余生》接近末尾的部分有这样一个场景:联邦快递送来一份重要文件,但应门的老太太把按铃者当作了推销员,未等来人开口,挂着门链先推拒道:“不管你是卖什么的,我们家都有了。”
  去年11期《全球商业经典》做了“产品经理改变世界”的封面故事,之后我们就一直持续关注着好产品动态和产品家群体。“产品”不是个新词,但“产品家”自有新义。在我看来,他们就是突破“都有了”这个貌似过剩的的市场瓶颈的特殊创新者。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的创新或许并没带来什么新发明、新技术、新突破,而是把我们已经“都有了”的东西重新组合一下,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重新认识了我们生活已久的这个世界。比如雷军称小米为“互联网手机”,互联网与手机,我们早“都有了”;但互联网手机,还可以有。当然,重新组合绝不是随意搭配,组合的灵感来源于对人性的理解,它的代表性境界可以用乔布斯获得的那个评价来描述,即“重新定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过剩就是所有经济人的噩梦—从推销员到资本家。噩梦的成因,有人盯住生产结构—产能过剩;也有人更喜欢从分配上找问题—需求不足,或者再上升到社会学—贫富不均。其实过剩往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思维的自我局限。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次真正的革命,短短几十年经济、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超过了此前历史的总和,但也不免带来许多困惑。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日本人写了本书,叫《历史的终结》;过了十几年,他又一本正经地写了本新书来更正—历史还没有终结。但如果我们平时留心自己和身边人感受的变化,这个日本人关注的题材虽说大了点,但他的心态却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古怪。
  曾经,我的一个朋友拿着当年最新款的摩托罗拉对我说:“真想不到,上一款手机出来时,我当时就觉得,手机做成这个样子就到头了吧?没想到还能小,还能更好看!”现在可能不知道摩托罗拉是什么的也大有人在了。
  在这个市场,正如我们看到的,先是诺基亚取代了摩托罗拉,随后苹果又“重新定义了手机”。于是就有人说,这下中国的山寨机没戏了。前年下半年我们第一次评选“好商业GB20”,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李翔作为嘉宾推荐了一个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有点怪异的候选者—“千元智能机”。他的理由是,智能机这么高端的概念配合千元这样亲民的价格,能迅速完成一个行业的升级,多么好的商业模式啊!
  好吧,反正只能卖到1000块钱,无耻地挣你的小钱去吧!—这大概是当时更多人对这个“好商业”的看法。然后小米出现了,它卖1999元。
  所以产品家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就是,市场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穷途末路,就算发展到了尽头,大家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定义。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严介和先生一条“新论语”:“最近,在与公司新进90后员工的沟通中谈到了青年人创业。对此,我告诉他们,随着产能的严重过剩,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纷纷倒下,守都守不住了,还谈什么鼓励年轻人创业?创业是改革开放初短缺经济的产物,而过剩经济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守业与就业。”
  当时就觉得不太对,但也没多想。今天说到这里,提出来再看,虽然不免有防止人员流失的意图,根本上也是思维的自我设限。
  今年4月9日的米粉节,雷军首次宣布小米营收:2012年,小米销售手机719万台,实现营收126.5亿元,纳了19亿的税。这个数字引发了广泛的震撼,谁能想到这3年中还能有这么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呢?有投资人说,这3年,唯一看错的公司就是小米。但从上面那段话分析,就是严介和先生,也会看错吧!
  看错一个企业还是小事,看错一个时代就是大事了。也是不久前,郭台铭当众和人打赌,说现在势头正猛的3D打印技术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他的理由是,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此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于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
  话音未落,早有评论说,郭台铭的郭字无论如何也不会倒过来写,因为3D打印本来也不是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发明的。我们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次真正的革命,但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次更彻底的革命—将个人的创造性从“摩登时代”起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解放出来,使无数分散的个人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产品家—倒是那些大型的工业企业要好好考虑怎样适应这一经济组织方式变革。正如我们在“产品家年会”的广告中所宣称的:“企业家已成为过去,现在是产品家的时代。”
  顺便说一句,郭台铭其实是最为实实在在地看错了小米的人。小米手机的加工线是给苹果组装iPad的英华达,现在英华达南京工厂将近80%的业务都是小米的。郭台铭自己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错失了小米。
其他文献
EVA泡棉材质的平面加上一个铆钉和两道流畅的裁切线——金山元太和金山千(Gents &Chie Kanayama)这个设计帮我们圆了一个关于旅行拖鞋的便携与美观兼得之梦。
期刊
时下网络阅读最盛行的是什么?时下中国出版业最火爆的出品是什么?  那就是事关官场内幕与真相的小说,姑且称之为新官场小说。通过阅读,我们既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得以窥视高台幕后的平凡,大院深处的风景,也可以举一反三,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所在的这个场——无论官场,商场,还是职场,情场。  对职场中人来说,虽然口口声声自称OFFICE人士,却绝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手上活儿。人在江湖,跟人在地
期刊
我和我的女朋友们几手每周煲一次电话粥,每月碰一次头。像《欲望都市》里的女人一样,女朋友们个性迥异,外型时髦、打扮讲究。有句老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当五个单身女人聚一起的时候、语音几乎没有一刻停歇。碰头的三步曲一般为“下午茶,晚餐,泡吧。”    最近,人人开始学厨艺。这又是那个最会煲汤的女人害的,总得意的说起一锅汤对男人如何的诱惑,如何的让他们甘当保姆、司机兼保安-旁边几位听得心痒痒。纷纷开始弃
期刊
阳春三月好,春游踏青草若要愉快行,数码少不了。  去春游,除了带上钱,当然也要带上各式数码装备来丰富自己的行程,我给你推荐一下,上不上眼,您自便。
期刊
阳光灿烂的三月。你可以在比萨香脆的回味中。充分体验到异域的风。情:地中海的碧海银沙,阿尔卑斯山区的湖光山色,维苏威火山滚烫岩浆,威尼斯城的桨声灯影……你甚至可以带上比萨去郊游,记住第一口春天的美妙滋味……
期刊
近年,帕丽斯·希尔顿的名字获得了比大多数明星更多的点击率。  虽然她仅仅只是康拉德·希尔顿的曾孙女,却可以瞬间在“百度”里找出232,000篇网页。
期刊
《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屡次在全国创下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纪录。为何它能在中国和韩国流行?  或许正是因为“父亲的缺席”在东亚国家比较常见,父亲主要承担一个家庭中赚钱的责任,而抚育孩子则被视作母亲的任务,这导致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往往是缺失的,才有了如此之多对“父子亲密关系”的共鸣与期待。  我们观察了中国知名企业家的父子关系,企业家们尽管有“子承父业”的压力,传递事业和价值观的动力要强于
期刊
01 父亲的形象  在孩子的眼里,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天做父亲的人,几十年前其实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年龄渐长,往事大概也渐渐忘得差不多了。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这本《我曾以为父亲是上帝》,撷取众人的回忆,勾勒出不同的父亲形象,也让读者慢慢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对父亲的种种骄傲、期待、失望,与怨恨。当记忆慢慢浮现,父亲们或者可以就此明白,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又不该做哪些事。  和保罗·奥斯特的“上帝”意
期刊
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已经逐渐被新的社会价值观所取代,各种女权主义的兴起,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已经威胁到了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这种冲击给男人带来了新的变化,也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比如男人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养育者,成为孩子的“母亲”,而不是“父亲”,但是父亲的概念并没有重新定义,现代仍有许多中国男人无法同时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温顺体贴的家长,又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他们认为两种角色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在中国
期刊
改革以后增加经济自由,人往高处走,他要往较高的收入方向去努力。城镇化不到20%,到了去年50%多,这个脉络很清楚。新的问题是什么?新的问题是经济自由的发展,在不同方面不平衡。因为经济自由要靠权利去规范它,不能说你一个自由去妨碍其他人的自由,但是不同的资产权利规范难度不一样了。  人身上的资产是比较容易规范的,我打工的能力,或者我的人力资本,我背起来就可以走。哪里收入高就可以到哪里去。中国几亿人,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