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课的四大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前三个核心素养都侧重于意识方面,最终都要落脚到“公共参与”的实践中来。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入手,到挖掘教材、完善素材内容;再到贴近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议题式教学;最后落脚到立足实践,开展课程创新。力图探索一条有效的培养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前三个核心素养都侧重于意识方面,最终都要落脚到“公共参与”的实践中来。所谓“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或者国家事务的治理,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的意愿与能力。但是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却不那么尽如人意。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现状
  (一)公共参与意识比较淡漠
  在对某中学高中学生发放的300份(回收276份)调查问卷中,只有不到27%的学生表示曾经积极参与班级、年级和校级干部选举。96%的同学表示没有假期社会实践的经历,愿意在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不足30%,在高中阶段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多达98%,但主要是被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志愿者活动。由此可见,高中生积极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不强,在所参与的公共活动中,大多是被动参与,或与自身利益(比如学分,高校自招等)有关的活动,说明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功利主义的倾向。这和中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价值取向有关,也与当前应试教育重视理论学习的导向有关。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知识和实践有欠缺
  虽然学校在初中和高中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相关课程,但学生对于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公共事务,通过什么途径参与公共事务仍缺乏一定的认识。比如87%的学生表示发现某些问题不知道该找哪些具体部门解决。原因在于,一来知识储备不足,二来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仅停留在认识层面,没有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同时,家庭、学校给了学生一个意识——“我还小、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事务,都轮不到我操心。”
  (三)高中生缺乏公共参与的能力
  调查显示:97%的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源于网络,对时政的深入了解主要是在课堂上。74%的同学曾经通过点赞或留言等方式参与过一些意愿表达。但大多数学生承认对新闻的了解流于表面,多是浏览标题获得感性认识,对于影响较大的新闻热点会点击了解,且承认在此过程中更容易认同批判性观点和评论。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时政的了解是比较肤浅的,更多的是一种谈资和情绪的表达,缺乏理性分析论证的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是比较少的,从学生角度看,紧张的学习使其无暇关注公共事务;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教学缺乏创新性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践参与课程较少。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看,大家都认为高中生年龄小,应以学习为重,社会事务是成年人的责任,剥夺了孩子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再加上功利主义的价值导向,使高中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公共参与”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严重影响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虽然各级教育部门早就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努力去进行改革,比如推行素质教育等政策,但应试教育的思维已经深深扎根在家长、老师、学生的心底。“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没有改变,导致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再到學生,都以功利主义的心态围绕高考转。即使是素质教育,也以有利于高考加分为导向。高考录取以分数为主,没有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考量;教育部门对学校高考评价体系、安全等因素的一刀切,“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从一开始便被淡化、甚至被抛弃。总之,从社会到家庭再到学校,都没有为“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隔离使“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缺乏实践支撑
  毋庸置疑,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主要场所。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理念相对单一固化。尤其是在安全和绩效的压力下,我们恨不得把学生跟社会隔离,防止学生受到社会的污染。所以,全寄宿制、封闭式学校大行其道。诚然,不良的社会现象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但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终有一天会接触社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力图割断学生与外界的联系。
  新课改至今,教师的教学观念确实有了较大的转变,重视情境的设置,重视学情,尤其重视知识的讲解传授要贴近生活。但是,“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单靠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低层次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书本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再加上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所学知识的认同都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公共参与的热情。这就需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实践。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学校的活动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也更多限定在课堂,甚至有些学校将其变成了竞赛课,培优补差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有时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形象宣传,对于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三)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固化是影响“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让学生成为主角,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各种模式仅停留在公开课、示范课层面,并没有严格落实在常规教学中。同时,很多的教学模式,还是更侧重于老师研读教材、精选素材、精心设计等教法层面,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互动,但课后的知识运用一塌糊涂,甚至有些学生只记住了课堂上有趣的事件,对其说明的知识一无所知,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路径
  (一)更新观念、以身作则
  教师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位政治教师既是经过专业培养的教育者,又是受过较为专业公民教育的公民,再加上作为成年人的生活阅历,我们至少比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公民知识,理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仅是我们职业的应有之义,更是国家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各种公共生活中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辨析,给予正面引导。以自身的知行合一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态度树立榜样。
  (二)挖掘教材、完善素材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二《政治生活》是最能充分体现对公民“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内容,从公民的政治生活、权利义务到公民如何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都从内容、途径等各方面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知识储备和指引。在《经济生活》中,公民作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和生产者应该如何参与经济生活,如何维权、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就业观。在《文化生活》中作为社区文化的参与者,怎样建设社区文明。作为文化产品的创作者,怎样创作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怎样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等等。可以说,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处处蕴含着对公民“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选择相关话题,精心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尤其是要补充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案例,让学生转变角色,分析素材,使其在探究中明白什么是公共参与,怎样正确的去参与公共生活。逐步培养其对公共参与的认同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
  (三)贴近生活,精选议题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相较于其他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分析学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就知识讲知识。在“生活化”的理念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认识生活,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共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怎样才能使教学贯穿“生活化理念”?只靠教师去讲如何民主选举,如何民主决策,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政治生活的很多学科术语是比较专业抽象的,我们必须将其具体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精选生活中的案例,设置议题,开发新的课堂资源。例如,遇到政府关于高考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公民如何积极参与?作为家长、老师、学生、培训机构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应该通过何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信息时,该如何做出理性判断,避免以讹传讹?当我们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该如何维权?通过类似的情景设置和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
  (四)立足实践、创新课程
  正如上文所说: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隔离使“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缺乏实践支撑。因此,学校应该立足实践,大胆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校外引进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外聘老师或家长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与校外单位紧密配合,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拓宽实践途径。打破学校、教材和课堂的局限。同时,也打通了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藩篱!
  创新课程方面,应该在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学农活动和团委为依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近年来,本人所在学校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模拟联合国和校园嘉年华义卖等社团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爱好,更大大提高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校本课程则聘请了校外教师,开展压花、编程、OM等学生喜欢的课程,甚至聘请有特长的学生开展校本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研究性学习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和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组成研究小组,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调查、分析,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整个过程贯穿“参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学农活动则使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各个岗位进行职业体验和行业调研。这些活动,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个性与校园资源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参与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表达自己观点,同别人进行观点交换以及信息沟通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在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以后显得格外重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让人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更加顺利,因此必须从小开始注意培养。而小学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还在养成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分析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以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
【摘要】“面粉爆炸”实验是初中化学经典兴趣实验,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但是教材中的面粉爆炸演示实验成功系数较低,操作麻烦,通过对装置的多方面探究,最终打造了一套固定的燃爆教具,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方便日后循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创造热情,也适用于科普展示等!  【关键词】面粉燃爆教具;初中化学  一、制作背景  本内容在中考化学中属于化学与能源板块,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
【摘要】初中时期,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建立初中生物实验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现象有更明确的观察和认识。因此,如何建设初中生物实验室并让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需要教师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出发展开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室;教学资源;实验室建设  建设生物实验室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设备。一些学校可能由于
【摘要】文言文语言优雅、行文简练,但因其语言形式的表现与现代文不同,音义也与现代表达有着较大的差异,给学生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探究小学统编教材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以趣味为核心,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趣味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相对于白话
【摘要】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从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育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本位的教育。本文以安培力方向的这一内容作为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物理教学实践,侧重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科学素养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安培力  一、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过去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担心时间不够,学生学得不够多,为了教学而赶进度,于是,“填鸭式”教学或“满堂灌”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民间美术也迎来了各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对艺术的表达,如形状、色彩、空间、对比等,而且要帮助农村中学生拓展对本土民间美术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对民间美术进行学习的时候,必须对多元文化主义持同理心,通过继承和发展本土民间美术来加强民族团结,并证明本地民间美术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是合理而有效。  【关键词】多元
【摘要】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有意义且内容丰富的情境是首要条件。情境教学不仅需要在教学场所中开展,同时还应当具有“丰富的情境供应”。在会话课上创设情境,能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熏陶,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笔者提出了在英语会话课中的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境  一、情境教学在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开展  情境教学利用情境对学生的
本报综合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激励广大教师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202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于近日启动。  本次推选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动员推选基础上,由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门按照推荐人选基本条件,优中选优
【摘要】小学篮球训练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对小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在使小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还都能丰富课余生活,篮球训练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小学篮球教学的意义和有效解决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探究篮球训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训练;策略研究
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它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必要和重要的课程任务,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实现这一课程任务的必然途径。  就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影响还比较大,教师主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英语阅读课显得略微枯燥,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学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