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标题,读者们或会狐疑说:“这不是一场艺术盛宴吗?怎么成了赶集呢?”我这里用的“赶集”两字,并非对展览内容的描述,而是对于类似我这样子第一次参加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藏家可能会出现的一种应接不暇的感受。
这个艺术集市中有太多太多的内容要看,有太多太多的人要沟通,所以,在5月下旬香港的那一周,ART BASEL HK的确让中国的艺术界人士上了一课。
作为VIP的我,一如既往地认为这个“贵宾”和过去几年的HK ART FAIR应该没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吧。除了有张出入方便的磁卡外,其余的事宜都由自己来安排。可是,今年,第一届的HK ART BASEL,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藏家还真是不容易!买到好东西不比卖出去东西轻松!
“赶集”第一章:都是体力活儿!
真没有想到,如果你不是参展商,不是布展工人,而仅仅是一个需要打扮得体来到博览会挑挑东西,买买东西的藏家,难道也需要体力?是的!单单在香港会展中心两层几千平米的展览会就够一个脚蹬10厘米高跟鞋的姑娘泪流满面的了!第二天,我立马乖乖换回了平底鞋。因为此次艺博会吸引了全球很多优秀画廊和优秀艺术家的参展,所以第一个体力活就是在展区“上蹿下跳”。
第二个体力活则是到处看展览:为了配合本次艺博会,香港的各大画廊和艺术机构都铆足了劲儿在同一时间段展示自己:它们进行了联合开幕。比如,在小小一栋Pedder Buliding里,同一天,就有高古轩画廊的Jean-Micheal Basquiet开幕展,还有Simon Lee、PearlLam、Ben Brown、Lehmann Maupin等等一众画廊的开幕展览。整个空间局促的毕打行被围得水泄不通!这大厦的电梯实在太拥挤,我只好选择走楼梯。而这种大伙走着楼梯汗流浃背看展览的空前盛况,想必只有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才遭遇到吧。
“赶集”第二章:talk talk talk
买东西需要说很多很多话吗?应该不必吧!可是在展会上就是必须!在优秀的画廊前总会多多驻足流连,和敬业且专业的画廊主聊天是一种享受,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交换对艺术品、艺术家以及艺术行业的意见——但是在博览会上因为人数相当多,所以彼此的交流经常会因为遇到熟人招呼而中途打断。
比如,我在很爱的维他命画廊与画廊主张巍的聊天过程中,一个小时内至少有几十个熟人过来打招呼。那个“可怜”的张巍完全是应接不暇,这个时候多希望我们能像外星人那样脸上长着十张嘴就好了。
当然来到像高古轩、Hauser & Wirth这样的外国画廊,你就得用英语交流;来到大未来这样的台湾画廊,便立马切换有台湾口音的普通话;最最亲切的还是我们上海土生土长的香格纳画廊,可以用上海话说个没完!
不光白天说话,晚上还要继续说!因为,展会为VIP们安排了很多晚宴与派对。
每天晚上,我们都应某个画廊的邀请参加晚宴:晚宴上会有那家画廊的主要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总监与我们交流;每年由芭莎艺术和Domus收藏主办的艺术晚宴也集合了艺术界各类名流;K11与现代传播合办的Party也人山人海……香港巴塞尔那一周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画廊插不进档期来举办晚宴,索性来个午宴。比如,Simon Lee画廊在展览开幕前一天便在香港最新的艺术潮地“都爹利会馆”举办了午宴,也是座无虚席!
看着这些,仿佛是我在抱怨,其实非也。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这样的机会下,可以认识到更多艺术家和评论家,接触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的艺术,其国际化真正让人眼界大开。我认为,香港这个过去被称为是“文化沙漠”的商业弹丸之地,竟然于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远东第一大艺术市场,其中的立意上的追求和操作上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画廊、收藏家还是艺术家,都该好好思考,取长补短。
“赶集”第三章:冷静地思考
轰轰烈烈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进行一周后结束了。它的确留给大家很深刻的印象以及深深的思考。紧接着,佳士得春拍在香港拉开大幕,于是乎大多数艺术界人士还是留下来参加佳士得拍卖。我当时即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在参加过国内那么多的艺术博览会,以及国外的一些博览会后,香港此次的巴塞尔艺博会无疑是值得喝彩的。
我看到了成功的组织运作——展会请来的画廊以及他们带来的作品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藏家想要的东西;请来的藏家,又都是画廊想与之建立关系的优秀客户和收藏机构。这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循环,也是展览会成功的根本。
我也看到来参与展会的人们整体上都有着很高的素质和对艺术的热爱。在国内的展会,大家很少看到来参与Party和展会的人会那么认真地看画,那么认真地聊作品。甚至是连Dress Code(服装要求),本次的VIP嘉宾们都悉心遵守!
我更是感动地看到,对艺术的热爱让参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人们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和艺术沟通的机会。那晚,大收藏家Richard Chang组织了一个在香港小酒吧的After Party。微风习习的夜晚,大牌艺术家们和策展人都随意坐在露天的石凳上,甚至是街边抽烟聊天。在那里,你随时可以看到艺术界的风云人物Jeff或是香格纳的Lawrence,他们就像孩子般地喝着饮料或是小酒,一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艺术的人们聊天畅想。多么自然而美好的艺术天地!
这个艺术集市中有太多太多的内容要看,有太多太多的人要沟通,所以,在5月下旬香港的那一周,ART BASEL HK的确让中国的艺术界人士上了一课。
作为VIP的我,一如既往地认为这个“贵宾”和过去几年的HK ART FAIR应该没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吧。除了有张出入方便的磁卡外,其余的事宜都由自己来安排。可是,今年,第一届的HK ART BASEL,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藏家还真是不容易!买到好东西不比卖出去东西轻松!
“赶集”第一章:都是体力活儿!
真没有想到,如果你不是参展商,不是布展工人,而仅仅是一个需要打扮得体来到博览会挑挑东西,买买东西的藏家,难道也需要体力?是的!单单在香港会展中心两层几千平米的展览会就够一个脚蹬10厘米高跟鞋的姑娘泪流满面的了!第二天,我立马乖乖换回了平底鞋。因为此次艺博会吸引了全球很多优秀画廊和优秀艺术家的参展,所以第一个体力活就是在展区“上蹿下跳”。
第二个体力活则是到处看展览:为了配合本次艺博会,香港的各大画廊和艺术机构都铆足了劲儿在同一时间段展示自己:它们进行了联合开幕。比如,在小小一栋Pedder Buliding里,同一天,就有高古轩画廊的Jean-Micheal Basquiet开幕展,还有Simon Lee、PearlLam、Ben Brown、Lehmann Maupin等等一众画廊的开幕展览。整个空间局促的毕打行被围得水泄不通!这大厦的电梯实在太拥挤,我只好选择走楼梯。而这种大伙走着楼梯汗流浃背看展览的空前盛况,想必只有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才遭遇到吧。
“赶集”第二章:talk talk talk
买东西需要说很多很多话吗?应该不必吧!可是在展会上就是必须!在优秀的画廊前总会多多驻足流连,和敬业且专业的画廊主聊天是一种享受,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交换对艺术品、艺术家以及艺术行业的意见——但是在博览会上因为人数相当多,所以彼此的交流经常会因为遇到熟人招呼而中途打断。
比如,我在很爱的维他命画廊与画廊主张巍的聊天过程中,一个小时内至少有几十个熟人过来打招呼。那个“可怜”的张巍完全是应接不暇,这个时候多希望我们能像外星人那样脸上长着十张嘴就好了。
当然来到像高古轩、Hauser & Wirth这样的外国画廊,你就得用英语交流;来到大未来这样的台湾画廊,便立马切换有台湾口音的普通话;最最亲切的还是我们上海土生土长的香格纳画廊,可以用上海话说个没完!
不光白天说话,晚上还要继续说!因为,展会为VIP们安排了很多晚宴与派对。
每天晚上,我们都应某个画廊的邀请参加晚宴:晚宴上会有那家画廊的主要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总监与我们交流;每年由芭莎艺术和Domus收藏主办的艺术晚宴也集合了艺术界各类名流;K11与现代传播合办的Party也人山人海……香港巴塞尔那一周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画廊插不进档期来举办晚宴,索性来个午宴。比如,Simon Lee画廊在展览开幕前一天便在香港最新的艺术潮地“都爹利会馆”举办了午宴,也是座无虚席!
看着这些,仿佛是我在抱怨,其实非也。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这样的机会下,可以认识到更多艺术家和评论家,接触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的艺术,其国际化真正让人眼界大开。我认为,香港这个过去被称为是“文化沙漠”的商业弹丸之地,竟然于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远东第一大艺术市场,其中的立意上的追求和操作上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画廊、收藏家还是艺术家,都该好好思考,取长补短。
“赶集”第三章:冷静地思考
轰轰烈烈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进行一周后结束了。它的确留给大家很深刻的印象以及深深的思考。紧接着,佳士得春拍在香港拉开大幕,于是乎大多数艺术界人士还是留下来参加佳士得拍卖。我当时即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在参加过国内那么多的艺术博览会,以及国外的一些博览会后,香港此次的巴塞尔艺博会无疑是值得喝彩的。
我看到了成功的组织运作——展会请来的画廊以及他们带来的作品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藏家想要的东西;请来的藏家,又都是画廊想与之建立关系的优秀客户和收藏机构。这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循环,也是展览会成功的根本。
我也看到来参与展会的人们整体上都有着很高的素质和对艺术的热爱。在国内的展会,大家很少看到来参与Party和展会的人会那么认真地看画,那么认真地聊作品。甚至是连Dress Code(服装要求),本次的VIP嘉宾们都悉心遵守!
我更是感动地看到,对艺术的热爱让参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人们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和艺术沟通的机会。那晚,大收藏家Richard Chang组织了一个在香港小酒吧的After Party。微风习习的夜晚,大牌艺术家们和策展人都随意坐在露天的石凳上,甚至是街边抽烟聊天。在那里,你随时可以看到艺术界的风云人物Jeff或是香格纳的Lawrence,他们就像孩子般地喝着饮料或是小酒,一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艺术的人们聊天畅想。多么自然而美好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