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艺博会VIP“赶集记”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标题,读者们或会狐疑说:“这不是一场艺术盛宴吗?怎么成了赶集呢?”我这里用的“赶集”两字,并非对展览内容的描述,而是对于类似我这样子第一次参加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藏家可能会出现的一种应接不暇的感受。
  这个艺术集市中有太多太多的内容要看,有太多太多的人要沟通,所以,在5月下旬香港的那一周,ART BASEL HK的确让中国的艺术界人士上了一课。
  作为VIP的我,一如既往地认为这个“贵宾”和过去几年的HK ART FAIR应该没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吧。除了有张出入方便的磁卡外,其余的事宜都由自己来安排。可是,今年,第一届的HK ART BASEL,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藏家还真是不容易!买到好东西不比卖出去东西轻松!
  “赶集”第一章:都是体力活儿!
  真没有想到,如果你不是参展商,不是布展工人,而仅仅是一个需要打扮得体来到博览会挑挑东西,买买东西的藏家,难道也需要体力?是的!单单在香港会展中心两层几千平米的展览会就够一个脚蹬10厘米高跟鞋的姑娘泪流满面的了!第二天,我立马乖乖换回了平底鞋。因为此次艺博会吸引了全球很多优秀画廊和优秀艺术家的参展,所以第一个体力活就是在展区“上蹿下跳”。
  第二个体力活则是到处看展览:为了配合本次艺博会,香港的各大画廊和艺术机构都铆足了劲儿在同一时间段展示自己:它们进行了联合开幕。比如,在小小一栋Pedder Buliding里,同一天,就有高古轩画廊的Jean-Micheal Basquiet开幕展,还有Simon Lee、PearlLam、Ben Brown、Lehmann Maupin等等一众画廊的开幕展览。整个空间局促的毕打行被围得水泄不通!这大厦的电梯实在太拥挤,我只好选择走楼梯。而这种大伙走着楼梯汗流浃背看展览的空前盛况,想必只有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才遭遇到吧。
  “赶集”第二章:talk talk talk
  买东西需要说很多很多话吗?应该不必吧!可是在展会上就是必须!在优秀的画廊前总会多多驻足流连,和敬业且专业的画廊主聊天是一种享受,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交换对艺术品、艺术家以及艺术行业的意见——但是在博览会上因为人数相当多,所以彼此的交流经常会因为遇到熟人招呼而中途打断。
  比如,我在很爱的维他命画廊与画廊主张巍的聊天过程中,一个小时内至少有几十个熟人过来打招呼。那个“可怜”的张巍完全是应接不暇,这个时候多希望我们能像外星人那样脸上长着十张嘴就好了。
  当然来到像高古轩、Hauser & Wirth这样的外国画廊,你就得用英语交流;来到大未来这样的台湾画廊,便立马切换有台湾口音的普通话;最最亲切的还是我们上海土生土长的香格纳画廊,可以用上海话说个没完!
  不光白天说话,晚上还要继续说!因为,展会为VIP们安排了很多晚宴与派对。
  每天晚上,我们都应某个画廊的邀请参加晚宴:晚宴上会有那家画廊的主要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总监与我们交流;每年由芭莎艺术和Domus收藏主办的艺术晚宴也集合了艺术界各类名流;K11与现代传播合办的Party也人山人海……香港巴塞尔那一周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画廊插不进档期来举办晚宴,索性来个午宴。比如,Simon Lee画廊在展览开幕前一天便在香港最新的艺术潮地“都爹利会馆”举办了午宴,也是座无虚席!
  看着这些,仿佛是我在抱怨,其实非也。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这样的机会下,可以认识到更多艺术家和评论家,接触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的艺术,其国际化真正让人眼界大开。我认为,香港这个过去被称为是“文化沙漠”的商业弹丸之地,竟然于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远东第一大艺术市场,其中的立意上的追求和操作上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画廊、收藏家还是艺术家,都该好好思考,取长补短。
  “赶集”第三章:冷静地思考
  轰轰烈烈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进行一周后结束了。它的确留给大家很深刻的印象以及深深的思考。紧接着,佳士得春拍在香港拉开大幕,于是乎大多数艺术界人士还是留下来参加佳士得拍卖。我当时即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在参加过国内那么多的艺术博览会,以及国外的一些博览会后,香港此次的巴塞尔艺博会无疑是值得喝彩的。
  我看到了成功的组织运作——展会请来的画廊以及他们带来的作品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藏家想要的东西;请来的藏家,又都是画廊想与之建立关系的优秀客户和收藏机构。这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循环,也是展览会成功的根本。
  我也看到来参与展会的人们整体上都有着很高的素质和对艺术的热爱。在国内的展会,大家很少看到来参与Party和展会的人会那么认真地看画,那么认真地聊作品。甚至是连Dress Code(服装要求),本次的VIP嘉宾们都悉心遵守!
  我更是感动地看到,对艺术的热爱让参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人们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和艺术沟通的机会。那晚,大收藏家Richard Chang组织了一个在香港小酒吧的After Party。微风习习的夜晚,大牌艺术家们和策展人都随意坐在露天的石凳上,甚至是街边抽烟聊天。在那里,你随时可以看到艺术界的风云人物Jeff或是香格纳的Lawrence,他们就像孩子般地喝着饮料或是小酒,一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艺术的人们聊天畅想。多么自然而美好的艺术天地!
其他文献
今年是北京798艺术区成立的第十年。从开始有艺术家入驻到成为北京的文化名片,这里举办了许多为业界称颂的展览,类似伊门道夫展、85新潮回顾展,都曾画下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笔。而今年3月3日,在这里举办的一场聚焦女性生存状态的联展《秃头戈女》,则以其先锋色彩与社会关怀饱受关注。  其中,曾因1989年枪击事件拉开中国当代艺术序幕的女艺术家肖鲁也以作品《什么是女权?》参展。  很多年以后,当肖鲁站在
期刊
李山,生在黑龙江省兰西县,也曾在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念过几个月,但从艺术精神、艺术观念、艺术呈现而言,我认为他“很上海”,甚至感到他比陈逸飞、比丁乙等生于上海的画家更具有上海范儿,这种范儿,即是骨子里的海派:自由、先锋,且自我。  从外表特征看,李山一点儿也不奶油,跟人们所熟识的都市男的俊逸和时尚毫无关系;从生活趣味看,李山土得掉渣儿,他最爱的美食是山芋和玉米,乡土吧?从他的住所兼工作室的氛围来看,他
期刊
6 月10 日,“意象”——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开馆展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高名潞担任学术主持,平杰策展。50多位艺术家在山水精神的串联下,与传统书画产生对话,为大众呈现一场艺术的盛宴。  该展览划分为五个板块:【境】山水意境到都市园林——建筑艺术;【气】生生不已创造力——当代艺术的东方精神;【神】中国艺术神韵——传世经典;【韵】“百戏之祖”昆曲的多媒体演绎;【理】“中国方”——东方理性之光。  
期刊
6月13日,2013年保利品质年暨城市艺术年(上海)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保利广场举行。200多人出席,共同见证2013保利“品质生活年”及上海“城市艺术年”的盛大起航。2012年,凭借保利集团自有的高端人文资源,保利置业同步全国22城,在各个区域公司开展了保利国宝展、保利军工展、艺术书画展等“四大”品牌活动。2013年,保利将全新升级演绎“2013保利品质生活年”。
期刊
导 演:(法)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主 演:(法)让·杜雅尔丹/(美)约翰·古德曼  出品时间: 2002  默片时代的好莱坞,乔治·瓦伦丁是一位超级明星。在一次新片首映式上,他认识了刚刚出道并渴望成名的女演员佩皮。已婚的乔治情不自禁地被她吸引了,并给予她事业上的帮助。然而有声电影出现了,默片时代即将结束。但是,乔治拒绝了出演有声电影的机会,他决定自筹资金继续拍摄默片
期刊
财富堂:您考艺术学校之前,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是怎么学的?  李山:考上海戏剧学院之前,我没有上过美院附中,所以缺乏专业训练。考试之前我从书店买了一本苏联当时出的业余绘画教材,很厚一本,没有老师教,我就翻一张样子,它有示范图,有文字介绍,比例分割啊,就是画图指导,素描就按照这个教材画了两三张。我高中退学的时候,中学一个美术老师把他家的石膏像半面贴在墙上,不是全立体的,就是挂在墙上的,我就按照业余画
期刊
丽江等古镇的发展,呈现出更多投资文化旅游地产的商机。上海朱家角西镇邀请丽江旅游地产发展商及业内专业人士、旅游地产投资专家齐聚水乡古镇朱家角,在课植园的袅袅昆曲声中,畅谈古镇文化度假的商机。6月15日, “在朱家角遇见丽江——古镇文化度假与精神休闲的发展机遇”文化论坛在证大朱家角西镇开幕并成功举办。  论坛中,证大西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东民指出:证大朱家角西镇是证大房产布局全国的大拇指战略的其
期刊
财富堂:您觉得收藏对于您自己和您的家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曹启泰:收藏于生活中,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比你我的生命都持久的东西,就是收藏。但是收藏也是要讲缘分的。比如我太太夏玲玲,大家都知道她比我年长几岁,从前在台湾也很红。她既然比我年长,于是在她当红的时候,就有幸给张大千磨墨了。有美女研磨,这个在中国古典文化人中,自然是雅事。但是张大千送给夏玲玲的扇面,可惜找不到了。我与她结婚以后还开玩笑说,为
期刊
艺术市场中总存在一些容易归类和不容易归类的艺术家。容易归类的艺术家一般在风格、地域等方面存在共性,在市场中会形成板块效应,领头艺术家的市场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同类艺术家行情的依据,典型的如赵无极之于朱德群,陈逸飞之于写实流派,还有当代艺术里的“川军”等等。不容易归类的艺术家则更易在市场中遭遇沉浮,可能长时间受市场冷落,也可能一朝走红,而向上的势头能持续多久,依然不太容易找到牢固的逻辑。  在进入拍卖
期刊
他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代宗师,现在却逐渐回归古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和另一位罗伯特——罗伯特·文丘里——成为“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吹鼓手。虽然斯特恩曾说他最钦佩的建筑师是现代主义四大师中的勒·柯布西耶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但是当文丘里用一部《建筑的矛盾和复杂性》来批判建筑界居于主流的现代主义思想时,罗伯特·斯特恩却站在了文丘里一边,为之深深折服,并从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