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对策研究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准确把握诊改内涵,深刻理解诊改本质要求,分析现状,查找原因,融合多种方法,提出相应对策,保障诊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34-03
  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是不变的主题。从2015 年开始,教育部通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指导方案、项目表格、自我诊改报告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经过自我诊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采集和反馈渠道不畅通、主体系统缺乏科学分析技术的支持、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处理不够及时等。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准确把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内涵,建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高职院校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内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机制。该体系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各要素紧密组织在一起,为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良性的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诊断原因和发展趋势,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 [1]。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内部系统众多,系统与系统、数据与数据、系统与数据之间都存在着兼容性问题,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即使部分学校付出了很大代价,通过接口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但是效果欠佳,依然获取不到实时数据。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对诊改工作应付敷衍,认为诊改仅是个别部门的工作,而不是全校的系统工程。要知道,仅仅依靠个别部门不可能实现诊改目标,也很难将其落到实处。
  第三,高职院校多采用8字螺旋结构设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维度设置参数保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学校照搬系统参数设置,使系统的制度、目标和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诊改工作不切实际。
  第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根據评价制度设置评价参数,有实时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年终的结果性评价,但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很难实时监控运行过程和实施效果。
  第五,高职院校师生对质量文化的观念淡薄,大多没有意识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是围绕着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对策
  (一)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其水平直接影响着诊改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需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步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校情,建设适应学校发展的信息平台,使校园管理更趋于制度化和透明化 [2]。通过智能化信息平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可以获取实时数据并及时分析数据,对教学等工作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化解。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要求学校统一数据标准规则,构建共享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目的,从根本上破除信息孤岛。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师生可通过个人工作页面查看自己的各项数据信息。不同平台的数据共享可以避免因数据不一致造成的统计误差。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自动为学生推送每次课的学习报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自动为课程管理者和教师推送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对教学等工作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当学期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各课程的质量报告,为诊改工作制定方向。
  因此,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保障了诊改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判断教师工作绩效提供技术手段,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二)健全质量保证组织
  组建高校团队是健全质量保证组织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全校师生,因此高职院校要健全权责清晰的机构。高校首先要建立以督导处或质量监控与评估处为中心的校级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指导学校诊改工作的顶层设计,全面协调体系建设,确保诊改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设立专门诊改工作办公室,专项问题专项研究,推动诊改工作快速开展,同时监督专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设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组,包含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各部分的建设与运行,为诊改工作提供支撑。
  (三)完善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制度是学校工作的依据,也是方针政策顺利实行的保障。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和修正,形成制度体系 [4]。对高职院校而言,完善制度体系,理清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互匹配的流程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流程,紧扣实现目标和任务实施的各环节,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常态化奠定基础。   建立目标体系。高职院校应结合“十三五”的规划和成果,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确立学校发展的方向,将专业和课程发展、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等衔接整合,形成新的目标体系 [5]。
  完善标准体系。标准是诊改工作的标尺,也是实现目标的支撑。高职院校要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从社会需求出发,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还要关注市场需求焦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将其作为诊改工作成效的依据。
  (四)开展外部监督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在内生动力形成之前是离不开外部监督的,需要内部自觉与外部监督并行。高职院校要接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还要接受來自企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监督。学校应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系统监控为主,外部监督为辅,以外部监督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稳定运行。
  以外部审核督促内部诊改。学校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诊改。为使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更多师生的满意,高职院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吸纳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分析调查结果后,寻找最有利于人才质量培养的教育方案,持续改进教学等工作,达到诊改目标。
  (五)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理念
  质量文化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思想基础。实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首先需要转变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教育质量观 [6]。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理念,培养优秀的质量文化,需从理念、规范和宣传上共同发力。在理念上,高职院校应坚持质量文化教育理念,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在规范上,加强制定规范,明确规范流程,全方位沟通,确立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平台追溯和公示,使校园工作更加透明化,师生可时时关注各项工作的进展,促进相关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宣传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树立质量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增强师生的质量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校园质量文化建设。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质量主体主动思考如何实现质量提升,比如设立一系列文化奖,对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用质量标杆引领校园质量文化建设。现代高职教育工作不宜用标准化的框架固化思想,它需要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理念。学校尽可能赋权增能,帮助学校师生树立人是质量生成者的主体意识,形成持续改进的现代质量文化。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应坚持以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满意度为目的,通过打造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健全质量保证组织,完善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内部评价和外部监督并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观念,确保诊改工作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EB/OL]. (2015-06-24) [2021-03-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2] 刘昌喜,曾珍. 基于TQM理论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30-34.
  [3] 李联卫.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8(09):18-24.
  [4] 陈寿根.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亟需厘清的若干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6):22-24.
  [5] 周丹.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1):234-235.
  [6] 刘凤存. 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特点[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71-74.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其他文献
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活动,这是全面抗疫形势下教育系统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更是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挑战。本文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分析归纳法,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视角,对疫情中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结合教师在线教学的经验,明确在线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以期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提供重要借鉴。
摘 要:为探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平产接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60名2017级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年专助产专业的二年级女性学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针对助产学实训课程的平产接生部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96.67%的学生认为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能够辅
摘 要:医学术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前,需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习,在此期间要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本文主要就影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
摘 要:“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生涯教育的实施,鞏固思政教育着力点。关于大学生群体特点与生涯规划教育关系的理论和研究流派纷呈。本文选择了以代际差异视域下“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具有代际差异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不同生涯规划心理、存在的问题,结合OBE理念思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路径,探索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科学性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代际差异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分配失衡,资源配置依旧存在区域差异性;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资源质量低下;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面对这些挑战,职业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互联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为职业教育资源建
摘 要:“产教融合”是当前高教界热点问题之一,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有效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这也是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探究其在推进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和建议,为深入、持续推进地方应用性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航海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各种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局限性,提出创建航海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合理构建,以期弥补专业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空白,提高专业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航海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27-03  一、平台构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就要对老年人开展教育。由于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屡见不鲜,通过开放式教育可以确保老年人获得全面的服务,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提炼观点,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归纳老年开放教育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说明与传统的老年教育相比,开放式教育使老年人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是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主要尝试。本文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际,探索建构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路径,首先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框架和网格单元;其次,要逐步明确网格化管理内容,分层分类加强阵地建设;最后,要着力健全网格化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以期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引领、阵地管理、舆情监控的管理模式,织紧
摘 要: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面向“十四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持续改进理念对认证专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探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持续改进体系的构建。结合专业自身的办学定位,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机制。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同时应以争创一流专业为目标,突出工科质量,精细化日常教学管理,深化团队组织建设。  关键词:学科建设;一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