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解决 实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学,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应用数学知识,体验生活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生活数学”强调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后,我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格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认真工作,大力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币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索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还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探索意识。
  三、应用数学知识,注重生活实践,自主应用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自主发现并应用知识。先引导学生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如肥皂、药品、牙膏等包装纸盒)的六个面展开,让学生自主寻求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接着我又设计如下的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我们现在就在长方体的教室里学习。请大家看一看,教室里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有多大?你能帮助学校算一算共有多少平方米吗?”(师生当场一起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可见,在课后设计练习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启发诱导学生体验数学,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且渗透着“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是公开课的经典课题。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经历“转化”的建构过程,理应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案例:  师(课前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格纸,如右图,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请拿出方格纸来研究研究,认真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波利亚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
本文就我校举办的一次校级教学能手展评课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几次试教所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谈起。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生答略)(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说话时用到哪些数?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不能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当,学生在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时,思维局限于图中所呈现的事
教学片断:  师出示练习题: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1支钢笔与3枝铅笔一共10.8元。钢笔与铅笔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生1: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所以我把1支钢笔替换成6枝铅笔,即把1支钢笔与3枝铅笔替换成9枝铅笔,这样每枝铅笔的单价就是10.8÷9=1.2(元),钢笔的单价是1.2×6=7.2(元)。(师根据生1的说法板书算式,并进行表扬)  生2:因为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所以铅笔的单价是
“搅匀”岂能走过场  活动一(此活动安排在课始):摸球游戏(教师事先在红色布袋里装有6黄、2白乒乓球,但没有透露给学生)  游戏要求如下:  1.男、女生各5名,每人摸球2次。  2.每人都把摸出球的颜色向大家展示。  3.每次摸完后要把袋中的球搅匀再摸。  4.其他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教师安排一组男生和一组女生到讲台前交替摸球,并宣布摸到黄球多的算女生赢,摸到白球多的算男生赢,学生参
新课程明确提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实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这一具体目标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估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估算=先算再估  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妈妈带的钱够吗?  生1:28 43=71(元),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用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推断或估计。可见,估算是在求近似答案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与精确计算相对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计与估算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和算法,在数学解题与生活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学生常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认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内老师在备这一单元的预案时,都觉得有了上学期学生的认数经验,应该会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可是真正执教这一单元时,组内老师发现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    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认识整十数和非整十数时,离开了小棒和计数器,对于计数单位“十”、“百”的概念比较模糊
所谓数学素养,概括地讲就是指灵活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养”作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一种重要素养,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把数学素养分为数学情境和背景、数学方法或过程、数学思想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下面,我就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一课为例,从以上三方面谈谈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