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注重对学生自身特点、心理需要的分析,关注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需要理论;班级管理
一 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生活适应问题
新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从中学进入中职学校,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开始住校,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感觉学校的住宿和食堂的饭菜比家里差多了,产生厌烦心理;中学的同学和朋友进入高中学习,而自己进入中职学校,产生自卑、压抑的心理,不能快速结识新朋友或不能与新同学处理好人际关系, 易产生孤独、焦虑的心理。导致终日郁郁寡欢,无心向学。
2 学习困惑问题
由于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性,许多学生已习惯围着教学转,由教师领着走。从中学的应试教育突然进入中职学校的专业教育, 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学习生活环境等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出现学习困惑、焦虑。
3 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集体相处之后,确立了自己的友情对象,但随着交往时间的增长,同学、朋友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暴露出来。这一时期,人际交往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他们遭遇更多的朋友、同学之间价值观、处事原则等方面的冲突;另一方面,他们更需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4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内分泌腺体活动加剧、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青春期性发育会给青少年带来最初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冲动,男女生的生理现象往往使一些缺乏性生理知识的青少年产生羞辱感、罪恶感、焦虑、烦恼甚至恐慌,若不正确处理这些情绪还会造成将来的性心理障碍。
5 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
网络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集知识、娱乐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学习和娱乐空间。因此,上网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学生喜欢玩游戏、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往往一玩就是几个小时。长时间上网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势必给他们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乃至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二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1 学生自我意识高涨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均为90后,尤其是以春季招进的学生为主,正处于青春期年龄阶段的中职生,这些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生理上的变化对其心理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在日常行为当中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关注自己个性方面的优缺点。
2 学生反抗心理强
从家庭角度来看,90后的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过分呵护,对孩子有求必应。导致90后学生当独立意识受限、个性伸展受到阻碍、被成人强迫接受某种观点时他们会以不同方式反抗。
3 学生学习基础差
目前的中职新生文化水平很低,据有关调查得出:46.60%数学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59.69%没有达到初二水平。众多学生文化水平过低,也无心学习,给中职教育带来了难题。
4 学生社交困难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校中遇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导致其逐渐放弃团体的交往方式,转而选择和寻求一两个知心朋友交往。更有甚者封闭自己利用网络虚拟世界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三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特点,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及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优先关注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生活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学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即低级需要。低级需要缺失的学生会将所有精力集中到实现尚未满足的需要上,从而对课堂产生疏离感,无法完全进入学习过程,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新生班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尽最大的能力满足他们的低级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例如:第一天一定要确保每一位学生知道饭堂、宿舍、课室、厕所、学校作息时间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安全教育:人身安全、财物安全。 第一星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必需用品。接手三个新班的经验告诉我,做好了这两件事情,学生就不会找班主任了,如果没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学生来校不到三天就出现退学现象。
2 重视学生的成长性需要,帮助他们走出学习与交往的困惑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即高级需要。人在生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后,就会产生更高的心理欲望。学生如果没有感受到关爱,或者感觉自己无能,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自主的探索和理解新的知识,更不可能去实现高水平的成长目标。
所以在与新同学见面时,我会设计一节让学生能互相认识、了解的班会课,然后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教室 ,商讨确定班训、班规、班徽。目的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与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班级决策,从而使他们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在学习方面,我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在刚进校时,就帮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规划,使得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白自己干什么来了,不让学生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例如:班主任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班级情况的记录本和本班的课程表,对本班在哪上课,什么课程等情况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无故旷课的学生要深入调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督促他们的学习。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提示他们要拿到技能证,让他们明白证书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除了可以激励自身的学习外,还可以激励那些没有拿到证书的学生。
除此之外,还应真诚相待,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关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升华到对生活、学习的爱上去。
3 理解学生的多层次需要,辅助学生实现自我
一般在第二学期,我都会给每个学生创设能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的环境并指导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等。我具体的做法是:了解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例如:我班的德龙,他是一个胆小内向的男孩,从不敢面向大家说话,但我发现他写字很认真,做事也很谨慎、认真、细致。于是我引导他向黑板报宣传方面发展自己,在第二学期我要求他先学习硬笔书法和黑板报的设计,并叫他加入了黑板报小组。结果在第二学期的硬笔书法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他设计的板报屡屡获奖。第三学期时我引导他学习贴纸、剪纸等手工技艺,结果把班里的学习园地、宣传栏设计规划好,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现在德龙胆量大了,自信了。
中职班级管理是一项既辛苦又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更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心理需要,从而采取科学高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红、文萍等.教育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19
[2] 许金声等译.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关键词】需要理论;班级管理
一 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生活适应问题
新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从中学进入中职学校,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开始住校,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感觉学校的住宿和食堂的饭菜比家里差多了,产生厌烦心理;中学的同学和朋友进入高中学习,而自己进入中职学校,产生自卑、压抑的心理,不能快速结识新朋友或不能与新同学处理好人际关系, 易产生孤独、焦虑的心理。导致终日郁郁寡欢,无心向学。
2 学习困惑问题
由于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性,许多学生已习惯围着教学转,由教师领着走。从中学的应试教育突然进入中职学校的专业教育, 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学习生活环境等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出现学习困惑、焦虑。
3 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集体相处之后,确立了自己的友情对象,但随着交往时间的增长,同学、朋友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暴露出来。这一时期,人际交往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他们遭遇更多的朋友、同学之间价值观、处事原则等方面的冲突;另一方面,他们更需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4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内分泌腺体活动加剧、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青春期性发育会给青少年带来最初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冲动,男女生的生理现象往往使一些缺乏性生理知识的青少年产生羞辱感、罪恶感、焦虑、烦恼甚至恐慌,若不正确处理这些情绪还会造成将来的性心理障碍。
5 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
网络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集知识、娱乐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学习和娱乐空间。因此,上网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学生喜欢玩游戏、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往往一玩就是几个小时。长时间上网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势必给他们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乃至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二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1 学生自我意识高涨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均为90后,尤其是以春季招进的学生为主,正处于青春期年龄阶段的中职生,这些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生理上的变化对其心理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在日常行为当中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关注自己个性方面的优缺点。
2 学生反抗心理强
从家庭角度来看,90后的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过分呵护,对孩子有求必应。导致90后学生当独立意识受限、个性伸展受到阻碍、被成人强迫接受某种观点时他们会以不同方式反抗。
3 学生学习基础差
目前的中职新生文化水平很低,据有关调查得出:46.60%数学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59.69%没有达到初二水平。众多学生文化水平过低,也无心学习,给中职教育带来了难题。
4 学生社交困难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校中遇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导致其逐渐放弃团体的交往方式,转而选择和寻求一两个知心朋友交往。更有甚者封闭自己利用网络虚拟世界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三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特点,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及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优先关注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生活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学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即低级需要。低级需要缺失的学生会将所有精力集中到实现尚未满足的需要上,从而对课堂产生疏离感,无法完全进入学习过程,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新生班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尽最大的能力满足他们的低级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例如:第一天一定要确保每一位学生知道饭堂、宿舍、课室、厕所、学校作息时间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安全教育:人身安全、财物安全。 第一星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必需用品。接手三个新班的经验告诉我,做好了这两件事情,学生就不会找班主任了,如果没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学生来校不到三天就出现退学现象。
2 重视学生的成长性需要,帮助他们走出学习与交往的困惑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即高级需要。人在生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后,就会产生更高的心理欲望。学生如果没有感受到关爱,或者感觉自己无能,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自主的探索和理解新的知识,更不可能去实现高水平的成长目标。
所以在与新同学见面时,我会设计一节让学生能互相认识、了解的班会课,然后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教室 ,商讨确定班训、班规、班徽。目的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与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班级决策,从而使他们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在学习方面,我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在刚进校时,就帮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规划,使得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白自己干什么来了,不让学生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例如:班主任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班级情况的记录本和本班的课程表,对本班在哪上课,什么课程等情况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无故旷课的学生要深入调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督促他们的学习。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提示他们要拿到技能证,让他们明白证书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除了可以激励自身的学习外,还可以激励那些没有拿到证书的学生。
除此之外,还应真诚相待,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关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升华到对生活、学习的爱上去。
3 理解学生的多层次需要,辅助学生实现自我
一般在第二学期,我都会给每个学生创设能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的环境并指导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等。我具体的做法是:了解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例如:我班的德龙,他是一个胆小内向的男孩,从不敢面向大家说话,但我发现他写字很认真,做事也很谨慎、认真、细致。于是我引导他向黑板报宣传方面发展自己,在第二学期我要求他先学习硬笔书法和黑板报的设计,并叫他加入了黑板报小组。结果在第二学期的硬笔书法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他设计的板报屡屡获奖。第三学期时我引导他学习贴纸、剪纸等手工技艺,结果把班里的学习园地、宣传栏设计规划好,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现在德龙胆量大了,自信了。
中职班级管理是一项既辛苦又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更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心理需要,从而采取科学高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红、文萍等.教育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19
[2] 许金声等译.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